❶ 复式投注,会不会,有风险
如果你想获得幸福和安宁,那就要越过层层的障壁,敲起真理的钟前进。卡拉维洛夫
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担负。列宁
❷ 需要一份生物学发展史
在自然科学还没有发展的古代,人们对生物的五光十色、绚丽多彩迷惑不解,他们往往把生命和无生命看成是截然不同、没有联系的两个领域,认为生命不服从于无生命物质的运动规律。不少人还将各种生命现象归结为一种非物质的力,即“活力”的作用。这些无根据的臆测,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而逐渐被抛弃,在现代生物学中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
20世纪特别是40年代以来,生物学吸收了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的成就,逐渐发展成一门精确的、定量的、深入到分子层次的科学。人们已经认识到生命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态。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是由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物质系统。生命现象就是这一复杂系统中物质、能和信息三个量综合运动与传递的表现。生命有许多为无生命物质所不具备的特性。例如,生命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包括复杂的生物大分子;能够以远远超出机器的生产效率来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和能制造体内的各种物质,而不排放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能以极高的效率储存信息和传递信息;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自我复制能力;以不可逆的方式进行着个体发育和物种的演化等等。揭露生命过程中的机制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现代生物学是一个有众多分支的庞大的知识体系,本文着重说明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分科、方法和意义。关于生命的本质和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将分别在“生命”、“生物学史”等条目中阐述。
在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早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同物理学研究方法大不相同。物理学研究的是物体可测量的性质,即时间、运动和质量。物理学把数学应用于研究物理现象,发现这些量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并用演绎法推算出这些关系的后果。生物学的研究则是考察那些将不同生物区别开来的、往往是不可测量的性质。生物学用描述的方法来记录这些性质,再用归纳法,将这些不同性质的生物归并成不同的类群。18世纪,由于新大陆的开拓和许多探险家的活动,生物学记录的物种几倍、几十倍地增长,于是生物分类学首先发展起来。生物分类学者搜集物种进行鉴别、整理,描述的方法获得巨大发展。要明确地鉴别不同物种就必须用统一的、规范的术语为物种命名,这又需要对各种各样形态的器官作细致的分类,并制定规范的术语为器官命名。这一繁重的术语制定工作,主要是C.von林奈完成的。人们使用这些比较精确的描述方法收集了大量动、植物分类学材料及形态学和解剖学的材料。
18世纪下半叶,生物学不仅积累了大量分类学材料,而且积累了许多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作分类研究已经不够了,需要全面地考察物种的各种性状,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将它们归并成自然的类群。比较的方法便被应用于生物学。
早期的生物学仅仅是对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作宏观的描述。1665年英国R.胡克用他自制的复式显微镜,观察软木片,看到软木是由他称为细胞的盒状小室组成的。从此,生物学的观察和描述进入了显微领域。但是在17世纪,人们还不能理解细胞这样的显微结构有何等重要意义。那时的显微镜未能消除使影像失真的色环,因而还不能清楚地辨认细胞结构。19世纪30年代,消色差显微镜问世,使人们得以观察到细胞的内部情况。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万的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比较形态学者和比较解剖学者多年来苦心探求生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终于有了结果。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观察和描述深入到显微领域所获得的成果,也是比较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到了19世纪,物理学、化学比较成熟了,生物学实验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因而首先是生理学,然后是细菌学和生物化学相继成为明确的实验性的学科。19世纪80年代,实验方法进一步被应用到了胚胎学,细胞学和遗传学等学科。到了20世纪30年代,除了古生物学等少数学科,大多数的生物学领域都因为应用了实验方法而取得新进展。
系统科学源自对还原论、机械论反身提出的有机体、综合哲学,从C.贝尔纳与W.B.坎农揭示生物的稳态现象、维纳与艾什比的控制论到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系统生态学、系统生理学等先后建立与发展,20世纪70-80年代系统论与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概念发表。从香农信息论到I.普里戈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将生命看作自组织化系统。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发展,艾根提出细胞、分子水平探讨的超循环理论,20世纪90年代系统遗传学及系统医药学、系统生物工程的概念发表。随着基因组计划、生物信息学发展,高通量生物技术、生物计算软件设计的应用,带来系统生物学新的时期,形成“omics”系统生物学与计算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国际国内系统生物学研究机构建立而进入系统生物学时代
❸ 陈国达的人物成就
大地构造理论 陈国达在北平研究院读研究生期间,重视书本知识,但更重实践,多次到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作实地考察,取得不少区域性资料。通过对几个典型地质构造的比较研究,他惊奇地发现,自距今2亿年的中生代中期以来,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动不是逐渐弱化,而是周期回春。这些现象,用经典的大地构造理论是解释不通的。近百年来,世界上流行的大地构造理论,一直是1859年和1873年由美国的赫尔和丹纳、1885年由奥地利的修斯先后提出并发展的“地槽—地台”学说。地壳演化的强烈活动阶段称地槽阶段,进入相对稳定阶段称地台阶段。该学说认为,地壳演化过程就是仅由地槽阶段开始到地台阶段终止。
1936年,陈国达告别了研究生生活,到两广地质调查所工作。当年,广东灵山(今属广西)发生强烈地震。陈国达在他读大学时的老师、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何杰的支持下,冒着余震危险,徒步赶赴震中地区,白天观察地壳构造及山崩、地陷、喷水、冒砂等异变,晚上伏在破庙的神案上,借烛光整理资料。他从调查来的数百份材料中,得出一个惊人的数字:东汉以来,灵山周围几百公里地带,千余年间发生过150多起地震。按“地槽—地台”学说的观点,中国东部从大兴安岭到海南岛这片辽阔地域,已进入稳定的地台阶段,与眼前所见的地震带密布、褶皱成列、断层广见的事实不相符合。“地槽—地台”学说的权威性在他心中动摇了,他要作出新的回答。1937年,他又去衡山考察。在考察中他发现,广东、湖南、江西境内的地壳构造,对回答“地槽—地台”学说无法解释的现象极富代表性。他辞去中山大学教职,自愿去江西地质调查所作野外考察。每天,他手握地质锤,肩背帆布包,跨沟壑,攀山崖,风餐露宿,十分辛苦。可是,他想到的是:要减少地震对人类的危害,要勘探中国的矿产资源,必须有科学的大地构造理论。凭着这种信念,他在深山中一干就是10年。
他将考察、研究的成果,写成大量论著,并开始对传统大地构造理论提出公开挑战。1938年,他写了《中国东南部红色岩层之划分》, 指出当时认为该红层时代只有第三纪,南雄层位于丹霞层之上的流行论点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他发现其中还包括了白垩纪部分,以南雄层为代表,并且南雄层实位于丹霞层之下。据此,他把红层划分为新、老两个大的沉积旋回。论文投出后,被认为“不懂地质学的ABC”,不予发表。经江西地质调查所所长尹赞勋极力推荐,才被刊出。但前面有一篇不同观点的长文,他的文章附在后面,显然是作“反面教材”的。陈国达的观点,直到1950年以后,才得到公认。继红层论战之后,陈国达顶住压力,继续探索,又在海岸地貌研究方面打开一道缺口。早在1869年,德国人李希霍芬写过一部名为《中国》的地质著作,断言中国的海岸以杭州湾为界,北属上升型岸线,南是下降型岸线。陈国达通过对东南沿海岸线的反复观察,认为中国南部岸线有升有降,是一种复式岸线,于1948年写出《中国南部复式岸线成因》等文,再次对传统的地学理论提出挑战。这是后来提出由块断差异升降运动形成的地洼型复式岸线的雏形。经过长期探索,他头脑里萌动着新的看法:中国东部广大区域的大地构造单元,既不是地槽区,也不是地台区,而是一种新的构造类型。 创立地洼学说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实行调整,在岳麓山下创办中南矿冶学院,陈国达从中山大学调来担任地质系主任。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学习了《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并逐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整理多年积累的资料。一次,他读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批评英国地质学家赖尔的“渐变论”有“静态的缺陷”时,深得领悟。对动摇“地槽—地台”学说,并否定地壳仅由活动阶段进入稳定阶段就不再发展的观点,从哲学上受到了启发。思想的闪光在他脑海里掠过,既然中国东南部地区,一不像地槽区,二不像地台区,为什么不能是另外一种构造单元呢?
冲破思想上的束缚,他走进了一片新天地。1956年,他发表了酝酿多年的论文——《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并兼讨论“华夏古陆”问题》。正如1975年中国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和1983年日本出版的《科学史技术大事典》中记载的那样,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地洼学说的诞生。1959年,他又发表了另外两篇有学术代表性的论文:《地壳的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区》和《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论地壳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正式使用了“地洼区”的概念,而且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大地构造演化宽阔、动态的壮丽图景。
1956~1965年,这10年中他除了到野外考察外就整天埋头写作,为地洼学说建造起一座宏伟大厦。他先后在国内的主要学术刊物,如《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质学报》、《地质论评》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撰写了40万字的《中国地质学》、60万字的《大地构造学》、37万字的《地台活化说及其找矿意义》等专著,编制出《湖南大地构造图》、《中国大地构造图》……1961年,在当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的建议下,设立了中南大地研究室,以支持陈国达专攻此项研究。
地洼学说克服了“地槽—地台”学说那种“静态的缺陷”,否定了地台是地壳运动的最后阶段的论点。但是,地洼学说并不全盘否定传统的地质理论,因为“地槽—地台”学说曾正确地揭示了人们最早认识的两种大地构造单元。只不过地洼学说阐明了大地构造单元不是两个,而是多个;地壳演化由活动的地槽阶段进入稳定的地台阶段后,又已回春,通过地台区活化,进入一个新的活动区阶段,形成了第三构造单元地洼区。这种动定递进、不断演化、呈螺旋上升发展的新认识,是对唯物辩证法规律的有力说明。
在实际应用方面,地洼学说提出了大地构造成矿的新类型——地洼型,并阐述了大地构造单元成矿专属性、矿产继承性、成矿递进性,以及“多代同堂”的矿床迭加现象;还有递进成矿作用和矿床分布的时空规律,从而扩大了找矿线索和领域。他提出的多因复成矿床概念,为矿床的成因类型增添了除内生和外生之外的第三类型,并为解决许多重要矿床长期争论而未获结论的成因问题指出了新途径。他提出的地洼期在地壳演化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成矿阶段,其矿产的综合性、多样性、多阶段性和多成因性特别明显的观点,为寻找各类有关矿产资源指明了方向。陈国达说:“地洼学说从新的角度探索成矿规律,有可能更有成效地指导找矿。现阶段中国的大地构造分布,地洼区占2/3。世界各地也有广泛分布。地洼区相对隆起的山脉称地穹,相对下沉的盆地称地洼。地穹带以有色金属及稀有金属、放射性元素成矿为特色,而地洼盆地则是找煤和石油的远景区域。祖国的地下宝藏能得到充分采掘,是我最大的心愿。”
“文化大革命”中,地洼学说横遭厄运,国家为发展地洼学说设立的大地构造研究室被解散。为了挽救事业上的损失,陈国达整日足不出户,潜心撰写中国第一部研究成矿构造的专著——《成矿构造研究法》。但是当时书稿不能出版。
就在这时,国际上崛起了另一派大地构造新理论——板块学说。它源于“大陆飘移说”和“海底扩张说”,1965年由加拿大的威尔逊集大成而创立,论证了大陆移动的动力,打破了地壳以垂直运动为主的传统观念。板块学说与地洼学说,分别是对“地槽—地台”学说从空间(运动方向)和时间(发展阶段)上的突破。正当板块学说异军突起时,地洼学说几乎偃旗息鼓了,陈国达感到心痛。当时他不知道身外的世界,外国人却知道中国有个陈国达。自从苏联科学院副院长扬申院士首先将“地洼区”和“第三构造单元”的概念介绍到苏联,苏联的地质学家即运用地洼学说研究远东和西伯利亚的成矿规律。对此,苏联科学院院士、国际矿产成因协会主席谢格洛夫一再指出:“我们的‘构造—岩浆活化’理论,是在地洼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陈国达教授是我们理论的第一代引路人。“苏联成矿学家汤姆逊在《活化区成矿分析》一书中,把地洼学说与板块学说相提并论,认为“现阶段地质学的发展,决定于两个新学说:一是板块构造,一是由构造岩浆活化过程所决定的第三构造发展类型,这两个学科都成了重新审查成矿理论的基础。”
1978年,陈国达带着《中国大地构造概要》和新编的《中国大地构造图》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这两项成果均在大会上获奖。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由陈国达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批文中明确规定办所的方向和任务是:“研究和发展中国的大地构造理论地洼学说,运用地洼学说研究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特点和发展史、矿产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为找矿勘探服务。”
地洼学说在实际应用中很成功。福建三明地区有个被宣布“无进一步勘探必要”的二叠纪煤田,运用地洼学说查明是个蕴藏量丰富的煤炭基地;河北任丘油田在古潜山打了几口井未出油流,按地洼学说把钻井加深到震旦界,就找到了高产油田;在广西贵县,地洼学说打破了长期以来认为“中国无大型三水铝矿”的论断等等。
“地洼”这个名词,已出现在许多种文字版本的地质论著和词典中。地洼学说不仅在国内广泛运用于区域地质、成矿构造、找矿勘探、地层古生物和地震、水文、工程地质等方面,而且被介绍或应用于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介绍或引用地洼学说的国内外论著就达1500多篇(本)。 丹霞地貌研究 提出“丹霞地貌”的概念
1934年,22岁的陈国达自中山大学地质系毕业。其毕业论文《广东之红色岩系》就初步论述了丹霞地貌的概念。该文后刊于《国立北平研究院院务汇报》,补充版刊于《国立中山大学自然科学季刊》。1939年,在完成1:20万的(江西)崇仁-宜黄地质矿产图的同时,陈国达对以宜黄“石拱”为中心的丹霞地貌作了专门阐述。同年,在对广东曲江丹霞山的研究中,第一次提出了“丹霞地貌”的概念。在1940发表的《江西崇仁-宜黄间地质矿产》一文中,进一步确立了“丹霞地貌”的概念。丹霞地貌即是:“由铁、钙、粉砂质、泥质等胶结的不均匀厚层、巨厚层、层理平缓、节理裂隙发育的紫红色陆相砂砾岩,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流水侵蚀、化学溶蚀、风化剥落、重力崩塌等所形成的方山状、塔状、柱状、峰柱状、洞穴、穿洞等形态的地貌景观”。
阐明丹霞地貌的形成机制
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地层是地洼学说大陆地壳第三构造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丹霞地貌”概念提出后,陈国达一方面从地质理论的角度,详细阐明了“丹霞地貌”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发生发展的历程和动力机制等地貌成因问题。另一方面,又以诗的形式将丹霞地貌的形成机理用科普的语言,介绍给广大民众。
在陈国达发表的《红色岩层中白点成因一解》、《粤北坪石地貌风景的地质因素》、《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并着重讨论“华夏古陆”问题》、《初论中国的地台活化现象》、《地壳的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区》、《地洼区的第三构造层:地洼沉积层》等一系列论文中,直接或间接地分析了“丹霞地貌”的形成机制。
20世纪90年代初,陈国达赋诗阐述丹霞地貌的成因。将他自己的科学研究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献给广大民众。如《崀山胜景成因》:崀山盆地展红层,造就峭壁与陡峻;借问谁家施技巧,坚岩水蚀顺裂崩。又如在《丹霞地貌成因并贺研究开发》的诗中,不但进一步详尽描述了“丹霞地貌”的特征,而且对其发育的地质时代、与地壳演化的关系、与风化作用的关系等作了生动的阐述。为“丹霞地貌”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指明了方向。
评定并弘扬丹霞地貌的旅游资源价值
1992年,陈国达应邀考察湖南崀山,并就崀山景区旅游开发作评估和指导。写下了《八旬考察崀山丹霞地貌》等一系列诗篇:半生长誉丹霞美,方识崀山比丹霞。胜地有缘何恨晚?并赞南北双奇花。
陈国达全面肯定“丹霞地貌”的旅游资源价值,大力倡导并鼓励开发利用“丹霞地貌”资源。为“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地洼学说的代表性项目《地洼区(活化区)一一大陆地壳第三构造单元》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地洼学说被列入世界科学史大事年表;
编制的“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图”于获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湖南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陈国达的名字被选入英国《世界五千名人》及《有贡献的人》、美国《国际杰出领先者名人录》及《国际名人词典》之中。
❹ 金刚石及具有金刚石结构的晶体
金刚石结构(Diamondstructure)就是金刚石晶体的结构;具有这种类型的晶体结构即称为金刚石型结构。金刚石是碳原子的一种结晶体。其中的碳原子都以共价键结合,原子排列的基本规律是每一个碳原子的周围都有4个按照正四面体分布的碳原子;这种结构可看成是由两套面心立方Bravais格子套构而成的,套构的方式是沿着单胞[结晶学元胞]立方体对角线的方向移动1/4距离;也可以看成是由许多(111)的原子密排面沿着[111]方向、按照ABCABCABC···规律堆积起来而构成的;每个单胞中包含有8个原子,每个原胞中包含有2个不等价的原子,是一种复式晶格。重要的半导体Si和Ge就具有金刚石型的晶体结构。金刚石晶格的倒格子是体心立方格子。因此,Si和Ge等金刚石型晶体中电子的Brillouin区也就是体心立方格子中的W-S原胞,其形状是切角六面体(即14面体)。
我刚刚高中毕业,所以你问的问题我还有印象!!我找到的答案不是很具体,我就自己总结总结!!!下图就是金刚石的球棍模型,其中的球代表的就是碳原子,棍代表的是其中的共价键,键角为109.5°,形成的是原子晶体.至于其他的,我认为并不是很重要,有的我也忘了,到时候我可以把笔记本找出来告诉你!你可以加我QQ:670121754,我大学修的是化学,说不定还可以帮你一把!!
具有金刚石结构的物质还有硅晶体,二氧化硅晶体,也都是原子晶体,这是重点!!一定要记得!!!原子晶体就这些,还有碳化硅!!别忘记啦!这到时候老实都会讲,不懂得话也可以找老师要这样的球棍模型好好研究研究,会有帮助的!!
❺ 澳大利亚兰杰矿床
1.矿床位置及研究小史
兰杰铀矿床是世界驰名的超大型铀矿床之一。它位于澳大利亚北部东阿利盖特河上游,达尔文市东约225km处的马格拉平原上,海拔高度约为+20m。经纬度坐标是东经132°55',南纬12°40'~12°43'。它主要由1矿段和3矿段组成。
该矿床的大地构造位置,前人归为派因—克里克地槽区。按地洼学说,矿床现阶段的大地构造性质应归为地洼区,属澳大利亚壳体南北地洼带内的阿纳姆地地洼区(图5-19)。该地洼区形成于中元古代初期,在太古宙为前地槽阶段,古元古代(2500~1700Ma)为地槽阶段,到古元古代末至中元古代初可能有短暂的地台阶段(1700~1650Ma),至中元古代初期转入地洼阶段(1650Ma至今),并延续至今。该矿床的工业铀矿化,主要形成于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900~500Ma),属地洼阶段中晚期成矿。阿纳姆地地洼区,按构造-岩浆活化程度划分,属火山-构造活化型地洼区,其突出特点是火山-构造强烈发育,铀成矿作用与火山-构造活化作用有着时空联系,但该矿床又不产于火山岩内,故不属于火山岩型铀矿,而属于层控中的不整合铀矿床。
图5-19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图
1.南北地洼带;2.地洼区:A.阿纳姆地地洼区;B.卡奔塔利亚地洼区;C.芒特—艾萨地洼区;D.推测的覆盖地洼区;E.布罗肯希尔地洼区;F.阿德莱德地洼区;3.铀矿床:①兰杰铀矿床;②贾比卢卡矿床;③纳巴勒克矿床;④奥林匹克坝矿床
该矿床于1969年初由Geopeko有限公司在布罗克曼山的低地发现,先是圈定了6个放射性异常,后在1号和3号异常上施工钻探工程,共打13个钻孔,结果在地表和深部200处都见铀矿化。直至1980年初,在1号和3号异常内分别落实为1号和3号矿体,1号矿体的估算平均品位为0.33%U3O8,铀储量达52878tU3O8,3号矿体平均品位为0.20%U3O8,储量达58000tU3O8。从而矿床总储量超过110000tU3O8,平均品位为0.26%,矿体集中,规模大。矿石中伴有金,其平均品位为1.3g/t,金储量为2.5t。
G.S.Eupen和B.T.Williams最先研究了兰杰1号矿段,G.R.Ewers,J.Ferguson,R.S.Needham,T.H.Donnelly等人,先后系统地总结和研究了该矿床的区域成矿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成因主要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同生沉积,后生成矿观点,认为铀是古元古宙岩石沉积期形成,在后来的构造和变质作用下再次迁移和重新富集成矿。另一种是后生成矿观点,认为太古宙花岗岩铀含量高,在构造和变质作用下铀重新活动,进入到良好的角砾岩化带的矿捕环境富集成工业矿床,同古元古代沉积和岩层变质作用无关。H.11.拉维洛夫,С.Ф.维诺库洛夫在研究澳北铀矿床后,提出多期成矿叠加富集的复成因观点。
本书作者查阅和研究了该矿床的有关地质资料,按地洼学说及其多因复成成矿理论,以及王志成高级工程师1993年在该矿区较长时间的考察收集的最新资料,认为兰杰铀矿床属典型的多因复成铀矿床,派因—克里克地槽是古元古代形成,至中元古代已转化为阿纳姆地地洼区,一直延续至今。
2.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多因复成依据
1)矿区地层及含矿主岩
矿区露头极为有限,人工揭露的地层,有太古宙片岩、片麻岩及花岗岩组成的纳纳姆布杂岩,古元古代绿泥石片岩、碳酸盐岩、燧石岩、石墨片岩组成的卡希尔组,以及中元古代砂岩、砾岩组成的科姆波尔吉组。古元古代地层倾向东,倾角为35°~550,其变质程度介于绿色片岩相至低级角闪岩相之间。铀矿化产于古元古代卡希尔组中(图5-20)。
纳纳姆布杂岩之上为卡希尔组,并以不整合形式覆盖,而中元古界科姆波尔吉组又以不整合形式覆盖于卡希尔组之上。纳纳姆布杂岩中的片麻状花岗岩,其同位素年龄为2.8~2.4Ga。
含矿岩系属卡希尔组下段,在地层剖面中相应的自下而上层序是:下盘岩系→下含矿岩系→上含矿岩系→上盘岩系,共为4部分组成。下盘岩系主要是石英-云母片岩和绢云母-石英长石片麻岩组成,经约1800Ma前的强烈变质作用所致,岩层时代有可能归为新太古代。下含矿岩系在卡希尔组的底部,是古元古代最早的岩层。它由中细粒块状菱镁矿、白云石大理岩、绿泥石绢云母片岩和白云质大理岩及燧石岩层组成,厚度共为250m。在其中部约20m厚的绿泥石绢云母片岩内,分布有铀矿化。上含矿岩系,在卡希尔组中下部位,由黑云母-石英-长石片岩和白云质大理岩、黑云母片岩组成,含有石墨。厚度约为150m,几乎全部岩石都受到绿泥石化。绿泥石化含石墨的黑云母-石英-长石片岩,是该矿床的主要含矿岩石。上盘岩系,由粗粒云母-长石-石英片岩及含有磁铁矿混染的粗粒绢云母-绿泥石片岩组成,还可见新鲜的石榴子石和钾长石,厚度达10m。在上盘岩系内未发现工业铀矿化分布(图5-21)。
含矿岩系的共同特点,是富含碳质和黄铁矿以及碳酸盐矿物,是属浅海相和潮间及潮上沉积环境,其原始铀含量达34g/t,高出地壳平均克拉克值的9倍。矿区内一般地层的铀丰度值也达12~13g/t。这表明含矿岩系在原始沉积-成岩阶段,有铀的原始富集作用,反映了铀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含矿岩系沉积阶段的铀,系来自区域内太古宙纳纳姆布杂岩中的片麻状花岗岩类岩石。其平均铀含量达9.6g/t。中元古代科姆波尔吉砂岩和砾岩中,未发现铀矿化分布。
2)矿床构造形态及成矿构造
矿床所在的区域构造,为一个南北走向的复式向斜,兰杰铀矿床位于该复式向斜的东侧。矿区本身为单斜构造(图5-22),岩层向东缓倾,倾角多在30°上下,属次级褶皱构造的一部分。过去资料认为,矿床-矿段中心深部含矿岩系与太古宙片麻岩为断层接触。据王志成现场钻孔岩心观察,含矿岩系之下为整合或假整合接触,而且其下部之岩性层位可能属古元古代砂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片麻岩,而不是太古宙片麻岩。矿床深部可能存在卡卡杜群的砂岩层。区域的和矿床的褶皱构造,主要是古元古代末地槽回返期所形成。
铀矿床和矿体定位,首先是受纳纳姆布花岗片麻岩穹隆东接触带的制约。此外,还受到近地表的古元古界褶皱基底与未变质的中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面构造,以及东西向、南北向和北西向断裂带,或裂隙密集带的联合控制。矿体位于角砾岩带内,并紧靠古元古代地层与中元古代地层的不整合面之下,体现出铀矿化有明显的后生改造和叠加富集的特点。矿床最主要的1号和3号矿体,埋藏于现代地表之下,埋藏深度浅,并与古—中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面相吻合(图5-23)。铀矿化直接产于断裂构造破碎带内或角砾岩带内,断裂构造不仅成为成矿溶液的通道,还为沥青铀矿和绿泥石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角砾被绿泥石、石英和赤铁矿、晶质铀矿、沥青铀矿、金属硫化物及碳酸盐矿物所胶结。从角砾岩的结构和岩性特征分析,角砾岩至少有两次角砾岩化和两次绿泥石胶结,推测角砾岩最初是古元古代地槽回返之后形成,后来在地洼阶段明显产生活化,形成第二次的角砾岩化和绿泥石化再次胶结。
图5-20澳北阿利盖特河铀矿田地质图
(据R.S.Needham等)
1.中生界;2.科姆波尔吉建造;3.奥思别里粗玄岩;4.造山花岗岩,尼姆布瓦格杂岩;5.花岗岩核;6.混合岩;7.片麻岩;8.过渡带;9.谢依姆粗玄岩;10.芬尼斯河群:菲协尔—克里克粉砂岩,南阿里盖特尔群;11.克帕尔格建造;12.库尔平建造,玛翁特—帕尔特里基群;13.威尔特门粉砂岩,纳乌尔连基片岩;14.曼多施砂岩,纳木纳群;15.斯得克—克里克火山岩;16.麦逊和卡希尔建造;17.卡卡杜群;18.纳纳姆布杂岩;19.断裂及其名称:①基夫—阿杰尔,②纳乌尔连基,③基姆—基姆,④兰杰,⑤玛歇拉,⑥别阿特里杰,⑦布尔面;20.铀矿床名称:Ⅰ.贾比卢卡,Ⅱ.兰杰,Ⅲ.库恩加拉,Ⅳ.纳巴勒克;21.岩层产状;22.背斜;23.向斜;24.倒转背斜;25.倒转向斜;26.倒转岩层产状
图5-21兰杰铀矿床地质平面图
1.科姆波尔吉组;2.下盘剪切带;3.粗玄岩;4.伟晶岩类;5.上盘片岩;6.上含矿片岩;7.下含矿燧石;8.重结晶碳酸盐岩;9.下盘片岩和片麻岩;10.铀矿化地表显示;5~9为卡希尔组
图5-22兰杰矿床3矿段综合地质剖面图
(据R.S.Needham等)
1.伟晶岩;2.上盘岩系的云母-石英片岩;3.上含矿岩系的绿泥石-黑云母片岩;4.下含矿岩系的绿泥石片岩和碳酸盐岩;5.下盘岩系的片岩和片麻岩;6.铀矿体及其界线
3)矿区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较为简单,只有少量的花岗岩、伟晶岩和粗玄岩分布,它们穿切古元古代地层,使矿区卡希尔组的岩石进一步变质和角砾岩化。花岗岩的年龄为1755~1732Ma,粗玄岩的年龄为1680Ma士13Ma。矿区的粗玄岩,主要是以岩株和岩脉产出,是矿区最晚一期的岩浆活动。侵入中元古界科姆波尔吉组中的粗玄岩,据K-Ar法测定其形成年龄约在1390Ma。此外,在矿区东南40km处的科姆波尔吉砂岩内,还有新鲜的切层玄武岩侵入于砂岩中,其K-Ar法年龄为522Ma。科姆波尔吉底部的红色石英砂岩内,也还有粗玄岩及熔岩流分布,其年龄分别为1680Ma及1650Ma。
矿区的粗玄岩与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绿泥石化有关,它可能为矿床的铀成矿作用提供了热能和动力源。在矿体内的伟晶岩内的长石和粗玄岩,均受构造破碎作用,并完全被绿泥石化。伟晶岩的特征是不含铀矿化,受构造剪切处和次生矿化带除外。
4)矿体形态及近矿围岩蚀变
兰杰铀矿床1矿段的形态为向下倾的穿层透镜体,3矿段的形态为缓倾板状至透镜状。两个矿段主矿体埋藏浅,接近地表以下的35m处产出,垂向延深约达200m,矿量集中,平均铀品位达0.26%,矿体规模大。1矿段和3矿段的储量,分别均在50000tU3O3以上。
图5-23澳北兰杰矿床1矿段地质剖面图
(据R.S.Needham,1979;H.П.拉维洛夫,1988)
1.地表氧化带;2.粗玄岩;3.伟晶岩;4.结晶片岩;5.绿泥石片岩;6.含碳绿泥石片岩;7.交代的绿泥石片岩;8.微石英岩;9.重结晶碳酸盐岩;10.绿泥石化碳酸盐岩;11.太古宙结晶基底、结晶片岩、片麻岩、混合岩;12.构造角砾岩和糜棱岩带;13.断裂构造;14.铀矿体;15.推测的不整合面位置
矿床的近矿围岩蚀变作用发育,以绿泥石化与铀成矿的关系最为密切,铀矿体均分布在绿泥石化强烈发育为主的蚀变晕圈内,在下含矿岩系中的花岗伟晶岩,其长石已蚀变成绿泥石,粗玄岩也全被绿泥石化,工业铀矿化总是和绿泥石在一起同时出现。绿泥石为隐晶质到鳞片状,交代黑云母、角闪石或白云母等矿物。绿泥石具有多个世代,而铀矿化与绿色的镁绿泥石的关系最为密切。近矿围岩中的绿泥石,经铷-锶法测定其同位素年龄值为1650~1600Ma,同区域上地洼阶段构造-岩浆活化期的时代相吻合,即同中元古代基性火山岩的时代合拍。镁绿泥石化是属成矿期的热液蚀变作用,常常是镁绿泥石化程度越强烈,铀矿化的品位越高,表明铀成矿作用是同镁交代作用有着成生的地球化学联系。
铀矿床的分布和定位,还与块状的成层白云岩或菱镁矿的厚度变小或缺失有关。在矿化范围内由于断裂构造极为发育,热液蚀变作用强烈,碳酸盐岩层的厚度明显变薄或缺失,矿体的破碎及角砾岩化程度相应增高,燧石交代碳酸盐岩普遍。这是因为断裂构造交汇处的硅化作用使碳酸盐岩的体积减小,然后引起塌陷,形成塌陷构造角砾岩,并成为铀成矿的空间及富集场地。从喀斯特成矿角度分析,矿床是与先成的喀斯特塌陷构造角砾岩有关。可称之为喀斯特型铀矿。从上所述表明,硅化以成矿前为主,属矿前期的热液蚀变作用。
5)矿石构造及物质成分
矿石构造以脉状、浸染状和角砾状3种为主,沥青铀矿呈脉状、浸染状或胶结角砾形式产出。浸染状沥青铀矿特别常见。角砾状矿石通常是角砾岩由绿泥石、石英、赤铁矿、沥青铀矿、石墨等矿物胶结。
铀矿石物质成分比较简单,主要为沥青铀矿,还有少量的晶质铀矿、铀石、钛铀矿和钍铀碳氢矿,以及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钛铁矿、赤铁矿,少量自然金等。非金属矿物有绿泥石、石英、磷灰石、石墨、绢云母和碳酸盐矿物等。硫化物的存在与铀的富集无关,而方铅矿是放射成因的。由于铀矿体在靠近地表的35m深处产出,氧化带内的晶质铀矿和沥青矿多被氧化,故氧化带内有硅钙铀矿、脂铅铀矿及铀云母类等次生铀矿物的发育分布。矿石中富含稀土元素,特别是重稀土元素。此外,还含有汞、铜、铌、钼、钡和金,金有伴生利用价值,属金-铀矿石建造的矿床。
兰杰矿床的铀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相间隔及铀矿石有多种成矿年龄值并存的重要特点。据G.R.Ewers和J.Ferguson研究,晶质铀矿的立方体,从内往外逐渐被绿泥石交代,铀在不同时期被活化。据矿体内矿石同位素年龄测定,最老的矿石年龄为1700Ma,富矿石年龄多为900Ma,还见有年龄为500Ma的矿石。结合地质分析,推测矿床的主成矿时代为900Ma,属晚元古代形成。矿石的多年龄值并存特点,表明矿床形成具多阶段、多期次叠加富集的多因复成特征,矿床的主成矿作用为热液成矿作用。矿区所在区域内蚀变的和未蚀变的卡希尔组的岩石,经K-Ar法测定白云母的年龄为1800Ma,说明矿床的形成是1800Ma的区域变质作用后发生,矿床并非是变质成因矿床,或者说变质作用不是矿床的主要成矿作用。
6)同位素地质特征
上已述及,经对矿石中细粒的晶质铀矿和方铅矿进行的铀-铅同位素测定,得出最老的贫铀矿石年龄为1700~1600Ma,富矿石年龄为900Ma,还有500Ma的矿石年龄。含矿围岩为古元古界卡希尔组,其层位时代的年龄均在2200~2000Ma,说明存在明显的矿岩时差。此外,对卡希尔组中白云母,不论其蚀变程度如何,其年龄均为1800Ma,表明铀成矿作用发生在地槽回返的区域变质作用之后。
对卡希尔组中含贫铀矿化的石墨片岩中,层状硫化物的黄铁矿作了硫同位素研究,获得δ34SCDT=+2‰士1‰。角砾岩带铀矿石内脉状和晶洞状硫化物,δ34SCDT=—6‰~+14‰,前者与地幔硫的δ34SCDT=+2‰士2‰值甚为接近,证明矿区含贫铀矿化的层状硫化物的硫是来自地幔深处,即硫化物的形成可能是来自火山成因的热液。后者与地下水带入部分与有机质有关的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有密切联系。
此外,对矿床含贫铀矿化的层状碳酸盐岩,主要是白云岩,作了氧同位素测定,获得δ18OSMOW为13‰~19‰。此值明显低于文献报导的古元古代海相碳酸盐的δ18OSMOW为15‰~25‰数值,这可能表明地下水使碳酸盐岩发生了重结晶作用。角砾岩带铀矿石中的碳酸盐δ18OSMOW值为+7‰~+20‰,δ13CPDB值为—20‰~0‰。上述矿石中碳酸盐的δ13C和δ18O之值变化范围很大,说明至少有一部分碳酸盐是来自有机质的CO2,以及受到地下水引起的再结晶作用影响所致。上述稳定同位素资料研究表明,铀成矿作用不是单一矿质来源,也不是单期成矿作用和某单一成因所能造成的现今矿床的复杂特征。
3.矿床形成条件
矿床及其所在区域内,卡希尔组含矿岩系的原始沉积铀富集达34g/t,非含矿岩系内岩石的铀含量达12~13g/t。矿区内上含矿岩系的厚度约150m,下含矿岩系厚度约250m,含矿岩系总厚度达400m。因此,含矿岩系本身的铀含量可供后生改造和再造成矿作用,提供丰富的成矿铀源。此外,矿区附近太古宙纳纳姆布杂岩含铀量也高,达9.6g/t,在二云母花岗片麻岩内含有晶质铀矿副矿物,除为矿区古元古代卡希尔期地槽沉积提供蚀源区主要铀源外,还可为地槽回返期及地洼阶段构造-岩浆活化成矿作用,提供后生成矿铀源。
地槽阶段和地洼阶段的岩浆岩及与其有关的热液作用,也可能提供部分铀源。据测试,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岩和喷发岩的铀含量高于世界值达6倍。由于矿区岩浆作用不发育,铀不是主要来自岩浆岩及其有关的热液。矿床成矿的主要铀源,主要来自卡希尔组含矿岩系本身及太古宙纳纳姆布杂岩。
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是指900Ma以前的新元古代主要铀成矿期的条件。从铀矿体的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是绿色的镁绿泥石,以及矿石出现较多的沥青铀矿,还有上述稳定同位素资料,均说明成矿温度为低温,约100~220℃范围。
成矿时的深度和压力都较小,由于成矿前先已形成断裂构造角砾岩及其演化的喀斯特塌陷构造角砾岩,故碎块角砾之间孔隙百分比高,有时甚至达50%。铀矿体垂向延深不大,距现今地表深35~250m以内。铀矿化赋存于缓倾的不透水层之上。但断裂构造与深部沟通,表明成矿溶液既有自上而下渗透运移的,又有深部来源的矿液混入。
矿体中U/Th比值均大于500,表明铀以6价形式搬运。花岗岩类岩石中U/Th值小于
1.1,花岗伟晶岩中约为12.5。
矿液的pH值,推测具有弱碱性特点,pH值大概在8左右。因为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镁绿泥石化强烈发育,铀矿物主要是沥青铀矿。杜乐天(1996)认为,镁铁交代成矿只是表面现象,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不是一类独立的蚀变,它们是碱交代作用三段式碱交代—中性交代—酸交代中不可分割的第二阶段,是从属于早期或深部碱交代的。成矿都在第三阶段酸尾或酸交代,正好发生在镁铁交代之后,铀矿化总易叠加在其上,因而有着密切的空间依存关系。铀成矿是碱交代前提下进行,故矿液具弱碱性特点。
该矿床的成矿空间十分有利且充分。矿区内古、中元古界之间的地层-构造不整合面明显发育,南北、北西和东西向断裂构造交叉部位的岩性破碎,所派生的裂隙呈密集分布,是成矿溶液的良好通道及储矿空间。南北向区域性大断裂,对矿床定位起着主导矿作用。该断裂呈正断层构造带形式产出,倾向东,倾角约30°~400。沿此断裂带见卡希尔组的碳酸盐岩和片岩,直接产于太古宙纳纳姆布杂岩之上(图5-24)。断裂带宽度达50m,以发育着强烈的构造角砾岩和糜棱岩带为明显标志,并发育着强烈的绿泥石化蚀变作用,局部见硅化作用。硅化作用主要在下含矿岩系及太古宙纳纳姆布杂岩中分布。
矿床的储矿空间特殊且充分。含矿岩系本身内,发育有近于顺层的断裂构造破碎带。含矿岩系呈南北走向,东倾,倾角为30°~40°,与矿区南北向主断裂产状近于吻合。含矿岩系内的顺层断裂破碎带,系矿区主断裂构造派生产物。此外,含矿岩系内还发育有大量密集的伟晶岩脉和粗玄岩脉,多以切层产出为特征。矿区内除南北向断裂构造外,还发育有近东西向和北西向的陡倾断裂,以及其所派生的陡倾裂隙构造密集带。
图5-24兰杰铀矿床成矿演化阶段
Ⅰ.地槽阶段沉积-成岩期原始铀富集;Ⅱ.地槽阶段褶皱变质期贫铀矿化富集;Ⅲ.地洼阶段热液期铀工业矿化富集;Ⅳ.地洼阶段热液期铀-金矿化叠加富集;1.科姆波尔吉砂砾岩;2.卡希尔组含铀岩系;3.纳纳姆布杂岩;4.断裂构造;5.复杂成因角砾岩;6.不整合面;7.地壳沉降或隆起;8.星散状贫铀矿化;9.工业铀矿化;10.U运移方向;11.U、Au、Hg运移方向
整个铀矿床是处在断陷块段构造之中,受缓倾的南北向断裂及陡倾的北西和东西向断裂的联合制约。整个矿化地段,不仅岩性破碎,岩浆岩脉发育,而且广泛发育着绿泥石化、硅化等热液蚀变作用。综上所述表明,矿区经受过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破碎作用,先后共同营造了这种良好的成矿构造空间。
铀成矿的热源和动力源条件,是指主成矿期而言。从所论述得知,铀矿床主要形成于900Ma以前,其次是500Ma以前的再次工业成矿作用。这种时代正是新元古代地洼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化作用的激烈期末至余动期相吻合。故认为矿床成矿的热源和动力源,与地洼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密切相关。但至今尚未发现铀矿化分布与岩浆岩有直接联系,因此,被看成是主要起提供热源和动力源作用。正如前述,成矿介质是热水溶液,而水溶液主要来自地表水,经构造-岩浆活动加热,或许有少部分来自地壳深处的热液渗入。科姆布尔吉红色石英砂岩内,有形成于1370~1200Ma前的粗玄岩和熔岩,这就是铀成矿的热源和动力源的有力佐证。
4.铀成矿作用的演化
1)矿区大地构造的演化
矿区地壳经历了特别长而复杂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最主要的有前地槽、地槽和地洼阶段,在地槽阶段后还有过短暂的地台阶段。
矿区内在太古宙形成了一套结晶片岩、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变质闪长岩和混合岩等,它们组成了纳纳姆布杂岩。片岩中夹有条带状铁质石英岩。本区片麻状花岗岩的年龄,经Rb-Sr等时线法测定为2468Ma,而用U-Pb法测定锆石的年龄为2550Ma。因而推定纳纳姆布杂岩,属新太古代形成。它组成矿区古元古代派因—克里克地槽的结晶基底,从地壳构造演化阶段分析,应列为前地槽阶段。对前地槽阶段的大地构造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
矿区在古元古代(2400~1700Ma)为地槽阶段。在地槽沉降期间,形成了卡希尔组的一套含铀岩系(2200~2000Ma),岩性为含黄铁矿、碳质和有机质的碳酸盐岩、碳质片岩,属于潮间或潮上、潮下相及浅海相沉积。其上为石英岩和片岩,系陆源碎屑沉积仍归为卡希尔组,但不属含铀岩系。后来含铀岩系及其余部分的卡希尔组,经受地槽回返期的强烈区域变质作用和褶皱、断裂构造作用(1900~1700Ma),形成了褶断构造型相的地槽构造层。
地槽回返后,矿区地壳再度沉降,形成了中元古代的科姆波尔吉红色砂砾岩,局部夹火山岩,其形成时间约为1650~1370Ma。这套红色砂砾岩出露于矿区南部及矿区外围的东侧,而在矿床的1矿段和3矿段内,已经剥蚀殆尽,故矿段剖面图中已见不到中元古代的红色砂砾岩及古—中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面。至于科姆波尔吉组的大地构造属性问题,放在澳北区贾比卢卡矿床中详细讨论,我们在此先列入地洼阶段沉积。关于地槽回返后,矿区是否有过地台阶段沉积,或者是由于地台阶段时间短,沉积厚度不大,后经隆起剥蚀作用已无残存,均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中元古代科姆波尔吉河相砂砾岩形成之后,矿区地壳又再次断块隆起,使先成的南北向、东西向和北西及北东向断裂产生活化作用,继而使矿区大部分地域的中元古代红色砂砾岩风化剥蚀殆尽。迄今仍保持缓慢的地壳上升的地洼构造特点。
2)铀成矿作用的演化
从上所述得知,矿床的铀成矿作用经历了古元古代地槽沉积期的原始铀富集作用、地槽阶段变质期贫铀矿化富集作用、新元古代地洼阶段热液期铀的工业矿化富集作用,以及早古生代地洼阶段再次热液期铀-金矿化叠加富集作用(图5-24、表5-7)。
地槽阶段沉积-成岩期(2200~1900Ma)铀的原始富集作用,铀的富集程度达30~40g/t。由于地槽的结晶基底是太古宙纳纳姆布杂岩,其铀含量为9g/t,造成地槽阶段沉积期蚀源区有丰富的铀源。在古元古代矿区地壳处于地槽沉降频繁活动期的浅海相和潮湖相沉积环境下,形成了一套富含碳质和黄铁矿的薄层泥质岩和白云岩互层的含铀岩石建造,即卡希尔组下段的含铀岩系。该含铀岩系厚度超出400m,从而为尔后的各种改造和再造成矿作用,提供了铀源层基础及叠加成矿作用有利的成矿岩性条件。
地槽阶段褶皱变质期(1900~1700Ma)贫铀矿化富集作用,是伴随矿区地壳在褶皱造山和区域变质作用中形成。矿区内卡希尔组的含铀层位中星散状晶质铀矿和方铅矿,经铀-铅同位素年龄测定为1700Ma,以及卡希尔组中白云母的年龄为1800Ma,可作为良好的佐证。含矿岩系经褶皱造山及其伴随的南北向区域性断裂及东西、北东和北西向断裂发育,部分出露地表,经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蚀作用,在原白云岩夹层分布地段形成喀斯特洞穴。在洞穴中除含矿岩系的角砾碎屑外,还有云母、绿泥石、粘土和石墨等不可溶的物质。这种溶蚀洞穴经天长地久时间后,形成自然塌陷,构成塌陷角砾岩,或是由于早期硅化作用使碳酸盐岩体积变小,产出塌陷构造。特别在断裂构造穿切白云岩的地段,尤为明显。岩石碎块及角砾之间的孔隙发育,有时达50%,为后来改造和再造的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先期有利成矿空间及有利的成矿围岩环境。
表5-7兰杰铀矿床成矿作用演化表
地洼阶段热液期(900~800Ma)铀的工业富集作用,发生在中元古代科姆波尔吉红色砂砾岩组成的地洼构造层及古元古界与中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面形成之后。由于矿区地壳再次发生构造-岩浆活化,粗玄岩脉切穿不整合面和侵入科姆波尔吉砂砾岩。矿区地壳再次断块隆起,使先成断裂构造活化,从而形成了较大的溶蚀塌陷构造和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交汇及重叠的角砾岩区段。另外,含矿岩系中的碳酸盐岩经受硅化作用,体积变小,也促使形成塌陷构造角砾岩。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加热了的地下水,加上深部热液,形成的混合成因的含铀热液,在构造驱动力作用下,进入多期构造角砾岩化区段,发生沉淀交代和充填成矿作用。矿体分布处镁绿泥石化极为发育,同位素年龄为900Ma的沥青铀矿胶结复杂成因的角砾就是佐证。
地洼阶段热液期铀-金矿化(570~500Ma)叠加富集作用,是矿床基本定型之后,矿区地壳再次发生构造-岩浆活化作用,但其活化程度比前期的工业铀矿化作用弱。矿床外围有同位素年龄为522Ma的粗玄岩脉分布,矿区内有年龄为500Ma的沥青铀矿出现。此期形成的矿石除铀外,还伴有金和汞,后者未达独立的工业利用品级。上述这些均可作为矿区经历了第二次活化作用叠加成矿的证据,只是成矿强度和规模比900Ma主成矿期的要弱而小。
❻ 怎样发挥期权在财务管理中作用
一、直接作为企业理财的工具 期权作为一种金融商品具有几个显着特点:第一,期权的交易对象是一种权利,即买进或卖出特定标的物的权利,但并不承担一定要买进或卖出的义务;第二,这种权利具有很强的时间性,超过规定的有效期限不行使,期权即自动失效;第三,期权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期权合约的买者和卖者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称的。这表现在买者拥有履约权利而不负担义务以及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上。对买者来说,他在价格有利的情况下行使期权可能取得无限的收益,而他所承担的最大风险只是为购买期权所支付的权利金,对卖者则相反。这意味着期权投资能以支付有限的权利金为代价,而购买到无限盈利的机会。上述特点使得期权很适宜成为有效规避风险、增加收益的手段。企业可以把经营中闲置的资金投入期权市场,或者同时投资于股票和期权,在投资时即可预知风险(最大损失权利金),却有成倍获取回报的可能性。一旦行情不好,还可以反向操作以补偿损失。效果比传统的交易工具理想。这也是期权衍生物二十年来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在西方国家,由于收益税和资本利得税的负担不,一些投资者倾向于连续不断的持有期权,直到其短期收益转化为长期的资本利得为止,这样可以起到免缴短期收益税金的目的。期权有时也被用于接管策略。兼并公司购买目标公司股票的买权。当购买了足够的买权且拥有的股票数额已达到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声明时,就执行这些期权,从而取得这些股票。这一策略降低了兼并公司的接管成本。这些都是直接利用期权作为理财手段的例子,事实上任何资产,不管有形或无形,都可以成为期权的标的物,甚至期权本身也可以成为标的物,从而形成复式期权。期权的不断创新使交易更加灵活、功能更齐全,满足企业多种多样的避险和投机需求。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规范和成熟,也应该考虑建立期权交易市场,给企业更大的理财空间。 二、期权理论在定价方面的应用 企业所发行的许多证券都带有明显的期权特征,如购股权书(WARRANTS)、认股权(RIGHTS)、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S)等。它们规定持有人有权利(但无义务)在特定条件下以协议价格买进或转换为企业股票,这就形成了一种买权,也具有时效性。企业股价上涨楚大,则持有人行使买权获取收益越多。如果忽略它们的期权特性,显然会低估这些证券的成本,高估了企业的利润,从而歪曲了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利于财务决策,因此必须考虑其中含有的期权价格。例如,可以把可转换低券看作是一般债券附加了期权。只要能得到股票收益率年度标准差(不能直接观察到,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测算),就可以套用"布莱克--斯克尔斯"OPM,很方便的计算出债券期权价格,再加上债券的利息费用,才是可转换债券的真正融资成本。上述儿种证券可以看成是股票期权的特例。事实上,对于有负债的企业来说,权益和企业债券本身也可以看作是复式期权。公司债券由企业发行并代表企业的责任,股东对债券负有责任。假如按期付息,在每期末,股东可以履行必要的偿付或违约。如果他们选择偿付,就得到一个新的期权,否则"偿付的选择权"作废,其损失为其投人企业的资本(即权利金)。这样,就形成了若干期以期权为标的物的复式期权。这一类期权虽不够明晰,但提供了对市场的估值过程的重要深入理解。1974年罗伯特,莫顿发表的《企业债务的定价》一文,利用OPM解决了企业的定价问题。1977年他又发表了对贷款担保分析的文章,为大型项目成功的实施融资提供了帮助。可见期权在定价中应用前景广阔,凡具有"或有索偿权"、"选择权"特征的问题,都可以考虑纳入期权理论的框架来定价。 三、以期权作为激励手段,解决代理冲突 在财务管理中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冲突总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二者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往往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代理问题。原则上,股东可以监督经营者,但监督成本高、缺乏效率,而且许多行为也是不可观测的。因此"激励 "就成为解决代理冲突的主要手段,而"经理股票期权"(EXERCUTIVE STOCK OPTION,简称ESO)正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它授予经理人未来以一定价格购买股票的选择权。其激励逻辑是:提供期权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股价上升--经理人员行使期权获得利益。反之,经理人员利益受损。这就便经理人员的个人收益成为公司长期利润的增函数,使他们象所有者一样思考和行事,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代理成本,矫证了经理人员的短视行为。据统计,在(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家大企业中,有89%的公司己向其高级管理人员采取了E5O报酬制度。同时股票期权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比例也逐年上升,70年代只占3%左右,到90年代总体达到10%.股权收入已成为一些经营者的主要收人方式,如lNTER公司安德鲁。葛洛夫,1997年股权收人为9459万美元,占其全部收人的96%.我国的上海、广东等地区已经开始有期股的试点。目前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于其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实行的企业法人代表年薪期权制,又成为讨论的热点。学界和工商界都非常关注如何实施ESO方案以建立中国的长期激励机制,造就和培养企业家的间题。可以看出,期权在解决代理冲突方面,有其独特作用。其最大优点,就在于将公司价值变成经理人收入函数中一个重要的变量,实现了经理人和股东利益实现渠道一致性。目前我国的股市尚不规范,以股价作为期股的标的物不够科学,法律的有关规定也限制了期股的上市流通,ESO的运行环境有待改善。要推广ESO,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同时认真研究业绩评价指标,设计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ESO制度。毫无疑问是,随着经济发展,期权在管理中的应用会不断深化,"期权"、"期股"将日益成为公众熟悉的名词。 四、辅助长期投资决策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发展至今,资本预算已形成一个较成熟的体系。净现值法(NPV)与内含报酬率法(IRR )是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净现值法,更加符合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假设,在实务中通常是接受(NPV>0)或拒绝(NPVO时,要么现在投资,否则以后就不投资。 但是许多经济学家研究后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投资具有可推迟性(如新产品生产投资),这与项目本身的性质有关。只要某项投资具有可推迟性,在面临外部风险(如市场价格、利率、经济形式等风险)的情况下,企业不要急于放弃,可能通过推迟现在的投资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这取决于项目的发展状况。为了寻找更有利的投资机会,推迟投资的权利就是一种期权。当然,获得这项投资期权必须先投资于必要的市场部位、人力资本及技术等,这些可看作期权的权利金。此时投资者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进行投资,市场环境有利时,他行使期权;市场不利时,可以放弃进一步投资,其损失仅为权利金。举例来说,企业面临开采石油的项目(先支付5年内开采石油的开发权费用「单从净现值角度分析,根据预测的现金流且进行折现,结果NPV之O,应该放弃该项目。但要把该项目放人期权的框架分析,把油田的开发权费用视为买进看涨期权支付的权利金,石油相当于基础资产,该企业支付开发权费用后享有开采石油的权利但不负有义务。只要在履约期限内石油价格超过履约价格及期权成本,企业进行开采就有利可图,反之不开发丧失开发权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项目期权价格大于开发权价格,该项目就是可以接受的。这个项目之所以可行,在于它能给投资者未来继续投资提供可选择性,因此引人期权后,投资项目的价值=传统的NPV+期权价值。这就对净现值法进行了修正。 现实中许多项目的建设需要多期投资才能完成,这类投资决策都可以看作对复合期权的选择,每阶段完成后,企业就具有了是否完成了阶段的期权。投资决策转化为如何最有效的执行期权的问题,把整个项目个阶段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使决策更具有准确性。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期权概念及其定价方法在财务管理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许多问题在引入期权理论后变的更容易理解和精确。
❼ 都有哪些美剧一开波就爆,让人彻夜追剧
「出手即是精品」的HBO,今年推出的第一部新剧,就爆了——
《局外人》
The Outsider
如果你是斯蒂芬·金的粉丝,想必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在另一部美剧《梅赛德斯先生》里也曾出现过。
斯蒂芬·金时常会在作品里玩联动,这也成为了看他故事的一大乐趣之一。
总的来说,《局外人》是一部很混搭的作品。
「既有跌宕起伏的刑侦推理、又有怪诞惊悚的鬼魅魍魉」。
对于一些类型剧爱好者来说或许有些不伦不类,但却也成了斯蒂芬.金故事的独特之处。
在鱼叔看来,无论调料怎样搭配,他的作品内核从来没有变过。
《迷雾》中大部分时间都未曾出现过的怪物也好;
《穹顶之下》里把小镇与外界隔离开的透明罩也罢;
《闪灵》中诡异瘆人的山顶酒店也是如此;
归根结底一个词——
人性。
那些难以用科学来解释的超自然现象也好,幻化为恐怖形态的怪物也罢,不过都是摆在人眼前的一面面镜子而已。
创造了克苏鲁神话的洛夫克拉夫特有一句著名的话:
人类最古老的最强烈的情绪是恐惧
而最古老的又最强烈的恐惧
是对未知的恐惧
未知里到底藏了什么呢?
于是我们想象出深渊、大海、迷雾,试图从中找寻到传说中的可怖怪物。
可到头来看到的,不过是狰狞的自己罢了。
❽ 武汉有几家五星级酒店
截止于2020年1月30日,武汉五星级酒店一共是7家,武汉珞珈山国际酒店、纽宾凯新时代国际酒店、武汉凯旋门华天大酒店、武汉洪广大酒店、武汉新世界酒店、武汉新华诺富特大饭店、武汉中原国际大酒店。
1、武汉珞珈山国际酒店
珞珈山国际酒店坐落于武汉市武昌繁华的商业中心及街道口IT产业一条街上。东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西连省军区、亚贸商圈、黄鹤楼、中南CBD商圈;北倚东湖风景区及省政府所在地水果湖;南邻武汉大学等高校群。是武汉市唯一一家地处政治、文化、商业交集地的高品质酒店,无论是商务还是旅游观光、购物都极为便利。
2、纽宾凯新时代国际酒店
武汉三镇,便利通达;机场车站,快意穿梭;黄鹤楼、东湖,毗邻而居;高档商场、时尚酒吧、风味餐厅云集……让您步行即可享受武汉都市繁华!19层楼高的酒店拥有298间豪华客房及600多个地下停车位,多功能会议厅、特色餐厅、现代化商务中心、贴身管家服务、复式公寓、桑拿会所、美容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7、武汉中原国际大酒店
武汉三九国际大酒店是一家按国际四星级标准修建的涉外酒店。酒店位于武汉市的迎宾大道上,毗邻武汉市委,长江水利委员会。北监汉口火车站,南按长江二桥,距天河机场仅三十五分钟车程,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
酒店总建筑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分为主楼和附楼,共拥有120间客房和7间不同规模的多功能会议室,房间设计独特,视野开阔,色调和谐,环境优美,装备先进的消防报警喷淋系统,特别设有行政楼层,所有客房都装备了即插式宽带上网系统,可收看不同国家的节目。
❾ 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吗
第一节 无产阶级文学的大本营——前苏联文学概述
20世纪无产阶级文学是对19世纪巴黎公社文学、英国宪章派文学和德国工人诗歌的继承和发展。俄苏是20世纪无产阶级文学的大本营。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堡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也宣告了苏联文学的诞生。
一、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基本特征(略)
二、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
从十月革命到1991年的苏联解体,苏联文学经历了74年的历程。在长达四分之三的世纪里,苏联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7年到30年代初的文学
十月革命胜利后,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刚刚建立,国外的敌对势力与国内反动势力相勾结,连续三年的国内战争烽烟四起。1921年,国民经济恢复开始进行。1928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处在大变化时代。在文艺领域里,各种流派纷呈,作家队伍明显分化,文艺思想斗争激烈。
十月革命后,所有作家都不得不在政治上作出抉择:赞成革命还是反对革命。以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勃洛克(1880——1921)、勃留索夫(1873——1924)为代表的作家,满腔热情地迎接十月革命。以列米佐夫(1877——1957)、吉皮乌斯(1869——1945)为代表的作家不理解革命,甚至敌视和攻击革命和苏维埃政权。以阿•托尔斯泰(1882——1945)、叶赛宁(1895——1925)为代表的作家,政治立场比较动摇,对革命持观望态度,但他们后来在思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变。
革命后苏联文学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艺术团体。主要有“无产阶级文化协会”、“谢拉皮翁兄弟”、“左翼艺术阵线”、“拉普”等。
“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的简称)是20至30年代苏联最大的文学团体,人数达万人,活动长达10年(1923——1932)。由于他们主要通过《在岗位上》和《在文学岗位上》两个杂志来宣传他们的文学理论和主张,因而又称为“岗位派”。“拉普”坚持无产阶级文学方向,在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他们思想上唯我独尊,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尤其是对待“同路人”和不同派别的作家,采取了粗暴打击的态度,严重地妨碍了文学的发展。为此联共(布)中央于1932年作出了《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的决议,“拉普”解散。
本时期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诗歌上。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是一位以诗歌为武器的宣传家和鼓动家以及诗坛上的革新者。其诗歌形式独树一帜,以“阶梯诗”领骚诗坛。在内容上,他的诗歌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歌颂了党和领袖,如《向左进行曲》(1918)、长诗《好!》(1927)和《列宁》(1924)等;同时又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丑恶,如《黑与白》(1925)、《摩天大楼的横断面》(1925)等,还有讽刺了人民内部的旧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如《开会迷》(1922)等。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创作对苏联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勃洛克的长诗《十二个》(1918)通过对12个赤卫队战士进行巡逻的描写,热烈地歌颂了扫荡旧世界的十月革命风暴。作品虽然对革命的理解尚欠深度,带有淡淡的宗教色彩,但却表现了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振奋人心的革命激情。
小说创作在20年代初也逐渐趋于繁荣。主要作品除高尔基的创作之外,还有富尔曼诺夫(1891——1926)的《恰巴耶夫》(1923)、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1923)、法捷耶夫(1901——1956)的《毁灭》(1927)。这三部长篇小说都是以国内战争为题材的。《恰巴耶夫》塑造了一个被革命唤醒的传奇式的人民英雄的典型。《铁流》描写了历尽千辛万苦,经过革命熔炉锻炼的人民群众成为坚不可摧的“铁中的洪流”。《毁灭》深刻地表现了在战争中进行着人材的精选,在革命中进行着人的改造的主题。三部小说正确地反映了伟大时代的风貌,采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塑造了生动、丰满的共产党员形象,在表现现实和塑造人物上作了新的可贵的尝试,因而被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
拉甫列尼约夫(1891——1959)的《第四十一》(1926)是一部反映国内战争生活颇具特色的作品,描写了主人公在尖锐的阶级斗争中所产生的精神冲突。当女主人公马柳特卡必须在爱情与敌人之间作出抉择时,战士的责任感使她举枪击毙了白卫军官,表现了革命道义力量在她身上的胜利。
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全面展开,表现劳动热情和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开始出现。革拉特科夫(1883——1958)的《水泥》(1925)是年轻的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劳动者创造新世界的长篇小说。
第二阶段:30年代初至1954年苏联的文学
30年代,苏联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1934年8月,苏联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讨论了苏联文学的发展方向和任务,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选举高尔基为主席,规定了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代表大会的召开是本时期文学上的大事,对促进文学的繁荣起了很大的作用。沸腾的社会主义建设生活,工厂和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给文艺创作提体供了大量新的素材,推动了苏联文学的发展,迎来了30年代文学的多样化:
如反映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有:列昂诺夫(1899—— )的小说《索契河》(1930)、潘菲洛夫(1896——1960)的长篇小说《磨刀石农庄》(1928——1937)等。
如描写社会主义新人成长的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4)等。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系列卷帙浩繁的史诗性作品,如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1928——1940),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1922——1941)。《苦难的历程》是一部反映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史诗性作品,小说通过卡嘉、达莎、罗欣和捷列金四个迷途知返的知识分子在革命和战争中的命运,深刻地反映了旧俄国知识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复杂与艰难。
本时期戏剧创作成就也很大。包戈廷的《带枪的人》(1937)是第一部以革命领袖列宁为题材的舞台剧,它与包戈廷后来完成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1940)和《悲壮的颂歌》(1958)组成了著名的“列宁题材三部曲”,成功地表现了无产阶级领袖列宁平凡而伟大的性格特征。
但是,由于肃反扩大化,一批文艺家和作家由于学术上和艺上的问题而受到政治上的无情批判,直至被逮捕被流放和被镇压,如阿赫玛托娃(1889——1966)、 布尔加科夫(1891——1940)、普拉东诺夫(1899——1951)等。这种以政治斗争代替文艺管理的方法,助长了后来的教条主义以及 以行政命令手段干预文艺等错误的盛行。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入侵苏联,苏联人民奋起击,历经了可歌可泣的4年卫国战争。苏联文学也投身于这场神圣战争,1000多名作家志愿上前线,他们一手拿笔,一手拿枪,与全国人民一起打击侵略者,275位作家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文学以诗歌和戏剧为主,号召人民起来消灭保家卫国、抵御外侮。西蒙诺夫(1915——1980)的长诗《基洛夫和我们在一起》(1941)和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瓦西里• 焦尔金》(1941——1945)非常著名。
在剧本中,柯涅楚克的《前线》、列昂诺夫的《侵略》(1942)和西蒙诺夫的《俄罗斯人》,确认了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 、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是人在战争中的行为准则,教育和鼓舞人民英勇战斗,被称为卫战题材“三名剧”。
此间,优秀的作品有波列伏依(1908——1981)的小说《真正的人》(1946),法捷耶夫的小说《青年近卫军》(1945),它们都表现了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英雄业绩。费定(1892——1977)的长篇小说三部曲头两部:《初欢》(1945)和《不平凡的夏天》(1948)(第三部《篝火》1960——1965,未完成)在广阔的社会画面上,叙述共产党人和艺术家在历史的转变时期的经历。小说画面广阔,气势恢宏,情节曲折而自然,形象真实而精细,堪称战后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第三阶段:50年代初以后的文学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继任苏共领导人,实行了某些旨在松动社会机制的改革。文学界提出“写真实”、“积极干预生活”,以及提倡“自我表现”、“创作自由”等口号。这类口号适应了形势的要求,对打开文坛的新局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1954——1956)的发表,透露了新的文艺思潮即将涌现的信息。小说通过1953年冬至1954年春某工厂发生的变化,塑造了自私、保守、僵化的官僚主义典型,反映了“关心人”、“爱护人”这一主题,批判了所谓斯大林时代的“典型官僚主义”与“冷酷严寒”,欢呼春暖“解冻”时刻的来临。由于小说触及了社会生活不少尖锐的问题和富有时代精神,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接着出现了所谓的“解冻”文学。
肖洛霍夫的《人的命运》(1956)使苏联文学的卫战题材出现重大变化。它从战争给普通人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一角度重新阐释了战争,体现了关于战争与人的命运的新思考,引发了苏联卫战题材的战争文学的巨大变化。
苏共二十大(1956)和二十二大(1961)后,继续放宽了文艺政策,苏联文学有了更大的变化。二十大提出“消除个人崇拜后果”的方针,并且为过去肃反扩大化平反,为被批判过的作家恢复名誉,阿赫玛托娃、左琴科、叶赛宁等人的 作品重新得以出版。二十二大通过的《苏共纲领》提出了“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人的幸福”的口号,人道主义思想在文学中的影响与日俱增。在文艺政策宽松的气候下,相继出了无论在思想还是在艺术上都非常有价值的作品,如柯切托夫的《叶尔绍夫兄弟》(1958)、《州委书记》(1961)等。当然也发表了一些至今看来还有争议的作品,如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1962)、特瓦尔多夫斯基的《焦尔金游地府》(1963)、叶甫图申科的《斯大林的继承者们》(1962)等。
帕斯捷尔纳克在“解冻”思潮推动下,把久已构思的小说《日瓦戈医生》拿了出来,并于1957年在意大利出版,小说问世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竞相印行,成为“轰动世界的畅销书”。1958年,因他“在现代抒情诗和俄罗斯伟大叙事诗传统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以十月革命前20年至革命后10年的重大事件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日瓦戈医生对人生道路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思考,表达了反对革命暴力,保护知识分子的个性完美、自由和尊严的主题。描写了主人公由参加革命到对革命不满的过程,在反映革命年代一些失误问题上,倾向于否定一代俄国知识分子的革命道路。小说发表后被西方所利用,成了借以攻击、诽谤社会主义制度“不人道”、“知识分子不接受十月革命”的口实。对此,苏联作出了强烈反映,作者和小说受到严厉的批判。帕斯捷尔纳克写公开信作了检讨,并拒绝接受诺贝尔奖金。
这一时期,总的来说,文坛思想活跃、争论激烈,题材广泛多样。但也有不少作品在写真实的同时,过多揭露和宣扬生活的阴暗面,充满低沉悲观的格调,在突出“战壕真实”、描写战争艰难困苦的同时,过多宣泄了战争的残酷和恐怖。还有的作品在批判个人崇拜的时候,丑化否定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
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文坛出现了所谓的“战壕真实派”文学。该派文学直面战壕的真实,沿着肖洛霍夫的《人的命运》的思考角度,强调描写战争的真实性,突出“战壕真实”,渲染战争的残酷,继续描写普通人在战争中的命运,特别关注普通的战士在战火纷飞背景下战壕中的感受,有时描写无谓的牺牲和主人公的求生本能,有“非英雄化”倾向。在描写的角度上,出现了由外部到内部的转移,既写人在战争中的作用,又关注战争给人带来的不幸和痛苦。主要作品有邦达列夫的《最后的炮轰》(1959)、巴克兰诺夫的《一寸土》(1959)等。由于《一寸土》的小说名称,又称“战壕真实派”文学为“一寸土”文学。
60年代中期,勃烈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政治上继续贯彻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的路线。在文艺政策上则力求平息不同意见,加强调控文艺界的纷争,如提出“反对两个极端”,既要求不将现实“抹黑”,也不要“粉饰”过去;强调写正面人物,反对非英雄化倾向;主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真实地描写生活的历史的开放的体系”。这些文艺政策的调整,推动着苏联文学的新发展。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批称之为“范围广、线索多、具有立体镜那样深度的全景图长篇小说”,如西蒙诺夫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1957——1971);恰科夫斯基(1913—— )的五卷集《围困》(1968——1975)等。这类文学把“战壕真实”和“司令部真实”结合起来,既写前沿阵地的血肉搏斗,又写指挥官决胜千里之外的运筹帷幄、深思熟虑,力求反映战争的全貌。这样的作品人物众多,场面宏恢,多用复式结构,多线索多层次,形成气势磅礴是历史画面。
本时期卫战题材的文学出现了所谓的“新战壕真实派”文学。瓦西里耶夫(1924—— )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969)是其代表。小说以描写女性为中心,在充满悲剧的气氛中,讴歌了为国捐躯的女战士丽达、冉尼亚、丽莎、索尼亚和嘉里亚的英雄主义精神,描写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的美和在道德上所经受的严峻考验。该小说像“战壕真实派”文学那样,不把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偏重于对参战者的精神世界和道德面貌的刻画,所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描写人们对生命存在的渴求,而且揭示了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作品描写了他们热爱生活,更热爱祖国,英勇奋斗又不乏人性美的性格特征。
70年代以后,以社会道德观念为主题,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作品不断涌现。如表现重大社会问题、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品,有特里丰诺夫(1925——1981)的中篇小说《滨河街公寓》(1976)。有表现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平衡的作品,如阿斯塔菲耶夫(1924—— )的长篇小说《鱼王》(1976)。有表现人与传统关系的作品,如拉斯普京(1937—— )的小说《为玛丽娅借钱》(1967)、《活着,可要记住》(1974)。有着眼于哲理思考,表现永恒的道德问题(多指生与死、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人生的意义等)的作品,如艾特马托夫(1982—— )的小说《白轮船》(1970)等。
如果说《静静的顿河》反映了国内战争时期顿河哥萨克为建立苏维埃政权所进行的斗争,那么,作家在30年代和60年代分别发表的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二部则描写了哥萨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建立新生活、实现农业集体化而进行的斗争。
1941年6月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爆发,当年7月肖洛霍夫以上校军衔在前线担任军事记者。战时和战后,他除了发表许多政论和特写外,还创作了歌颂苏联军民爱国主义和英勇献身精神的短篇小说《学会仇恨》(1942)、长篇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1943——1969,未完成)。而1956年和1957年之交在《真理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尤负盛名。
《一个人的遭遇》是一篇反映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品。主人公索科洛夫战前和战后是个普通的工人,战争年代是个普通的士兵。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苏联人,在经历了丧妻失子、家破人亡的悲痛和法西斯集中营一系列非人的折磨之后,他不仅没有消沉、屈服和失去生活的勇气,而是坚强地迎接命运的严峻考验,并用自己的全部心血与爱去抚育一个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孤儿,光荣地履行了一个普通公民的爱国主义义务和人道主义职责。小说思想内涵丰富而深刻,作品过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强烈控诉了德国法西斯侵略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苏联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道德情操。索科洛夫“一个人的遭遇”,体现了千百万个苏联人民在战争中所经历的共同遭遇,概括了一代人的命运,被誉为“长篇史诗式的短篇小说”。
《一个人的遭遇》对50与60年代文学影响很大,被视为苏联军事题材文学中别开生面之作。小说一改以往战争题材的作品着重描写重大事件和英勇业绩的惯常写法,而是把普通人的命运置于战争文学描写中心,着力描写人在战争中遭受的磨难,表现人的刚毅以及战争给人造成的悲剧命运。作品虽然描写了战争的画面,但更多的是表达对战争的感受,是作家对于战争,对于既往历史的思考,为苏联文学中处理战争题材开辟了新途径。
1984年2月21日,肖洛霍夫走完了他60年漫长的创作道路,他的辉煌的艺术成就了不仅丰富了苏联文学艺术宝库,而且为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肖洛霍夫创作特点:①偏爱重大历史题材,善于描写历史进程中的复杂矛盾和深刻变化,具有史诗性。②富有强烈的悲剧意识,对生活中的悲剧异常敏感,作品多有悲剧情景和悲剧气氛。③偏爱“顿河故事”,给关注哥萨克生活和命运投入更多的关注目光。
二、《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1826——1940)规模宏大,分为4部8卷,主要描写顿河地区哥萨克在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与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中的历史,表现由于战争和革命,顿河哥萨克 “风尚生活及人的心理状态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动”,揭示了“卷进1914年至1921年间发生的各种事件的激烈旋涡中的个别人的悲剧命运”。小说通过两条主要情节线索来显示这一点:一条以葛利高里•麦列霍夫一家的生活经历为中心,反映了哥萨克古老的传统、日常生活、社会习俗和风情人士以及这些传统的变革;一条以布尔什维克在顿河地区的革命活动及其同反革命黑暗势力的反复较量为重点,全面描写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结束这个动荡的历史年代,顿河哥萨克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静静的顿河》的中心人物是葛利高里。长篇小说整个复杂而曲折的故事,自他生气勃勃的登场开始,又以他的痛苦寂寞的下场结束。小说全部重大而多方面的内容,都是通过他坎坷艰难和最后毁灭的结局而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青年葛利高里•麦列霍夫身上集中了哥萨克英雄的特征。他不仅是个典型的哥萨克,而且还带有土耳其血统,那就是说,他比一般哥萨克更加强悍、刚烈、粗野和热情。
在劳动中,葛利高里是个能手,既勤奋又麻利。他是哥萨克妇女的偶像,连文静的娜塔莉娅明知他和婀克西妮娅有暖味关系,仍然非他不嫁。她的父亲尽管骂葛利高里是“浪荡子弟、色鬼、专门勾搭守活寡的女人”,是“穷小子”,但内心里却喜欢葛利高里那种哥萨克式的英勇,喜欢他那种热爱家务和劳动的干劲。
在他的血液里,既奔涌着哥萨克桀骜不逊的情愫,也保持着劳动者的勤劳善良的天性。他曾挺身而出,保护受凌辱的婀克西妮娅;他不记私怨,在战争中的生死关头依然救出自己的对头、婀克西妮娅的丈夫司捷潘。他在家割草时,砍死了一只小野鸭也会产生强烈的怜悯感情。应征入伍在沙皇军队里,看不惯军官的飞扬跋扈,看不惯兵痞的奸淫掠夺,这些都是葛利高里作为一个劳动哥萨克具有的美好品质。
葛利高里的真诚品质和反抗精神,集中地表现在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上。他大胆而顽强的追求婀克西妮娅,不畏流言,不怕家规,依然抛弃家庭,同心爱的情人一起私奔,表现出葛利高里忠于爱情,追求自由,敢于同传统观念挑战的反抗精神。
然而,哥萨克的偏见束缚了他的思想,20世纪初叶顿河地区复杂的形势,都使他在动荡的历史年代走着一条独特、坎坷的人生道路。因此,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在寻求“真理”、探索正确道路的过程中,葛利高里表现出反反复复,摇摆不定,充满矛盾的心理,显示出十分复杂的性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残酷的屠杀使他厌恶战争,限于深深的痛苦之中。亲身的经历和同布尔什维克的交往,使他认识到帝国主义战争的荒谬性,激起他对地主资产阶级及旧军官们的强烈仇恨,但沙皇政府的一枚十字勋章及家乡父老的“一整套谄媚、尊敬和欢乐”又立即浸灭了他身上“伟大的人类的真理”,一个月后,他“又忠实的保持着哥萨克的光荣”重返前线去了。
十月革命后,哥萨克革命者波特捷尔柯夫 “热烈的语句”曾经使“从前的真理又在他心中占了上风”,他参加红军,奋不顾身的同白军作战。但是,他对红军仍未形成坚定的信念,当波特捷尔柯夫不经审判而处死被俘的白军军官时,他因反感、愤慨而脱离了红军。后来,当顿河地区发生发生反革命暴动时,葛利高里又被卷进叛乱队伍。他的哥萨克偏见逐渐占了上风,他把战争的罪过全部推到布尔什维克身上,认为革命使他失去了土地、特权和荣誉。之后,在顿河叛军中他充分发挥了军事才能,指挥一个连,一个团,一直到一个师。他的“战功”越辉煌,杀的红军越多,他的思想越矛盾、良心越痛苦。他在旧军官老爷的圈子里像一只白乌鸦,和他们格格不入。在枪林弹雨浴血之中,他可以忘掉一切;但在酣战的间隙,他怎么也难以抑制着渴求和平、思念家乡、向往劳动的冲动,而且在担任叛军师长的时候还利用职权保护、释放过红军俘虏。然而,此时的葛利高里同样陷入深刻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感到自己的生活道路不尽正确,另一方面,那种从吸母奶时就汲取了的哥萨克气质又使他不能彻底否定自己所走的道路。直到顿河地区的叛军被彻底打垮后,葛利高里又参加了布琼尼的红色骑兵,由于作战勇敢,还当上了副团长。可是,葛利高里并不完全信服布尔什维克的真理。因此,当受到怀疑复员回乡后,他又听信谣言,偷偷出走,加入了佛明匪帮。最后,佛明匪帮覆灭,情人婀克西妮娅中弹身亡,葛利高里怀着痛苦绝望的心情回到家破人亡的故乡,落得个悲剧性的下场。
葛利高里的道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他的动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哥萨克的普遍情绪和愿望。长期为生存而斗争的半军人、半农民的生活经历,养成哥萨克桀骜不驯的性格,保持着强烈的个人主义传统以及为捍卫私人财产而顽强抗争的观念,使他们不能接受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的原则。但是,他们对和平、土地的渴望,对家乡、亲人和劳动的眷恋,又使他不能接受白匪的原则。
葛利高里是一个劳动哥萨克的代表,他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他的性格的发展过程是勤劳与愚昧、质朴与无知、勇敢与野蛮、善良与残暴、正义与偏见、理智与疯狂、自尊与虚荣等矛盾斗争的过程。葛利高里的生活道路相当典型地体现了哥萨克在革命中悲剧性的曲折的历史道路,他的悲剧性历程是顿河哥萨克特殊社会环境和十月革命这个大变革时代的产物。所以,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❿ 请问一下您,您帮忙找到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的试题(选择题)是哪里可以找到的我现在也十分需要。谢谢!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一)单选题:
1.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选a)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选c)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
3.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选b)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
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选d)a卡列杰夫b廖世承c乌申斯基d桑代克
5.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年.(选d)a1903b1908c1913d1924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选a)a《教育实用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心理大纲》d《教育心理统计》
多选题:
1.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选acd)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自我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
2.教育心理研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选bcd)a教育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以下哪些是基本的测量方法?(选abcd)a自我报告b直接观察c测验d教师或同伴的评判
4.以下哪些是宏观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变量?(选abcd)a教学内容b学生特点c教师特点d教学环境
5.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ac)a观察法b归纳法c调查法d演绎法
一,单项选择题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9.()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网络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塔洛齐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互访b**评议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公共性和生产性b公益性和免费性c科学性d国际性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a作出判断评价b信息传递c控制d激励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a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招聘b续聘c解聘d不聘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调控功能d示范功能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a可行性参观b准备性参观c现实性参观d并行性参观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a委员会制b直线式c参谋制d职能式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一,单选题.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答案:a
2.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答案:d
3.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a教学和教育b升学和就业c教学和科研d生活和生产答案:c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答案:b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内部动力答案:c
6.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格塞尔b杜威c华生d霍尔答案:c
7.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a6年b5年c8年d9年答案:d
8.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答案:b
9.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a原始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答案:c
10.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a学科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答案:b
11.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答案:a
12.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答案:a
1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答案:b
1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答案:b
15.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答案:b
16.“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夸美纽斯c华生d赫尔巴特答案:d
17.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a柏拉图b昆体良c皮亚杰d亚里士多德答案:d
18.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答案:a
19.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答案:b
20.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答案:b
二,多选题.
1.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环境e.教育形式答案:abc
2.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a模仿性b意识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答案:bd
3.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答案:ade
4.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a无阶级性b为生产劳动服务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e.在特定场所进行答案:abcd
5.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a面向学生b面向未来c面向现代化d面向21世纪e.面向世界答案:bce
6.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b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d制约教育目的e.制约教育内容的选择答案:abcde
7.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c有利于人口迁移d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e.控制人口流动答案:abcd
8.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e.教师素质现代化答案:abcde
9.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a基础教育b成人教育c高等教育d中等教育e.职业技术教育答案:abce
10.学制具体规定着()
a学校的性质b学校的任务c入学条件d修业年限e.学校之间的关系答案:abcde
11.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导向作用b选择作用c激励作用d评价作用e.协调作用答案:abcde
12.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a卢梭b裴斯泰洛齐c洛克d赫尔巴特e.福禄倍尔答案:abce
13.潜在课程主要是指()a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b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d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e.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答案:acd
14.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有()a布鲁纳b赞可夫c杜威d克伯屈e.瓦?根舍因答案:abe
15.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有()a教学b科研c课外活动d社会实践e.智育答案:acd
1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教育上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忽视孩子的()
a身体锻炼b精神生活c品德培养d智力开发
e.自立意识,自理能力答案:abce
17.社区教育的作用主要有()
a协调育人b优化环境c组织协调d监督管理e.主导学生发展方向答案:abcd
18.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决定的
a工作性质b工作任务c教育法规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e.劳动过程的特殊性答案:abe
19.我国有哪些法律专门规定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答案:acd
20.义务教育是一种()a普及性教育b自愿性教育c强制性教育d淘汰性教育e.选拔性教育答案:ac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a人类教育的产生b古代学校的出现
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d终身教育的实现
(2)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
(3)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洛克的《教育漫话》d杜威的《**主义教育》
(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
(5)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b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d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6)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环境对个体的发展作用是()a决定作用b导向作用c提供了多种可能d促进作用
(8)下列哪个选项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德育d智育
(9)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人的自然发展说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d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10)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a未成熟的人b发展中的人c成熟的人d被塑造的人
(11)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a授受关系b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制约的关系
(12)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型课程d工具型课程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教学课程d三者都是
(14)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认知过程,又是()a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b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c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d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1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讲授新知识d领会新知识
(17)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现场教学
(18)德育过程的理论基础是()a掌握知识b激发情感c道德内化d活动和交往
(19)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包括政治课在内的活动b班主任工作c团队活动d社会活动
(20)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的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个别学生,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是()a**管理b平行管理c集体管理d目标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
2.心理学属于()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a1~2b20~40c60~70d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了.a大b多c小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制
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
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
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a升华b补偿c退行d转移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a增强b变化c成熟d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注意的功能有()a调节功能b维持功能c抑制功能d选择功能e.启动功能
2.知觉的特性包括()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间接性e.理解性
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字词b人名c时间d观念e.怎样骑车
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a难度b效度c信度d标准化e.知名度
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a潜在才能b能力倾向c性别倾向d性别态度e.成就
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a选择功能b激活功能c指向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e.集*****能
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情境性b激动性c暂时性d表浅性e.外显性
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a独特性b稳定性c综合性d复杂性e.功能性
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a一般常态心理b人格障碍心理c轻度失调心理d严重病态心理e.精神病
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a横断研究法b封闭式研究法c纵向研究法d开放式研究法e.群体序列研究法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仿真试题之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2.c3.a4.d5.a6.b7.b8.c9.c10.c11.b12.b13.b14.b15.a16.b17.b18.b19.b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bd2.abce3.abcd4.bcd5.ab6.bcd7.abcde8.abcde9.acd10.ace
单选题:
1.以下哪位不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选d)
a柯姆斯b马斯洛c罗杰斯d皮亚杰
多选题:
1.学生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选abcd)a主动性b被动性c间接性d计划性
2.以下哪些是影响人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选abcd)
a营养b情绪c环境d饮食
单选题:
1.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选a
斯金纳巴甫洛夫桑代克班杜拉
2.美国第一个将伊凡?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是:选d
巴甫洛夫桑代克班杜拉华生
3.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选b
斯金纳巴甫洛夫桑代克班杜拉
多选题:
1.桑代克主张的三个学习律是:选acd
准备律因果律练习律效果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
一.选择题
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元认识策略,复述策略)
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60到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起)
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2岁,4-5岁,4岁,6岁)
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强化说,认知失调论,从众说,观察学习理论)
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冲动性,沉思性)
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图表,新知识,认知框架,以上都对)
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认知与情感成分)
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学龄期,学前期,成人,以上都是)
11.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相关类属学习)
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没有作用)
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动作表征,符号表征,映象表征,表象)
1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最新获得的能力,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5.运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痕迹消退说,动机说,同化说,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顺向正迁移,逆向正迁移,顺向负迁移,逆向负迁移)
18.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学前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
19.“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强化原理,认知失调说,从众说,观察学习说)
2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词汇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
一选择题
1.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刺激泛化,刺激比较,刺激分化,行为强化)
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准备律,练习律,动机律,效果律)
3.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收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内在强化,负强化,替代强化,无意强化)
4.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布鲁纳,加涅,奥苏伯尔,苛勒)
5.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的内容的组织技术或者教学策略叫(先行组织者,认知结构,比较性组织者,固定点)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短模段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模象直观,实物直观,言语直观,想象直观)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变式,比较,概括,抽象)
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识策略,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复述策略)
9.根据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被称为天才的人,其智力必须超过(100,120,140,130)
10.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加涅,桑代克,布鲁纳,布卢姆)
11.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能力,气质,性格,习惯)
12.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科尔博格,皮亚杰,斯金纳,巴甫洛夫)
13.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6,7岁--11,12岁,11,12岁--14,15岁,8,9岁--16,17岁,6,7岁--14,15岁)
1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桑代克,贾德,奥苏伯尔,布鲁纳)
15形成性评价通过发生在(教学过程之前,学生毕业时,教学过程之后,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
一.选择题
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的教学技术.(强调直观教学,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7岁,3岁,12岁,18岁)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维果斯基,布鲁纳,加涅,桑代克)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道德情感,道德修养,道德学习)
5.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教学媒体,教师的爱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6.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样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正迁移与横向迁移,普通与特殊迁移,顺向与逆向迁移)
7.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8.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评价阶段,自动化阶段)
9.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依从,接受,认同,内化)
10.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线性关系,u型关系,倒u型关系,平行关系)
11.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生,人和动物,动物,儿童)
1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望梅止渴,蜘蛛织网,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3.“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创造性,学习迁移,发现教学法,学会学习)
14.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发展认知结构说,习得三类知识,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认识发生论)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间,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选择题
1.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艺术教育,读写算教育,军事体操教育)
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教育标志是(人类教育的产生,古代学校的出现,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终身教育的实现)
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结构的变化)
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内发论,外铄论,成熟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自然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授受关系,指导和被指导关系,相互促进关系,相互制约关系)
7.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基础型课程,发展型课程,知识性课程,工具性课程)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引起学习动力,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9.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班级教学)
1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掌握知识,激发情感,道德内化,活动和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