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建议结论,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一定要有建议结论!
我上《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五年级统计单元里的内容,今年我县的“南湖之春”选拔课内容就是这个。我也非常有幸参与其中。从接到上课的任务到片级选拔再到县级选拔,我的两周时间都在痛苦的煎熬中渡过。今天上午,终于完成,几天来的“寝食难安”也算是告一段落。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由于我从未上过新课程教材的内容,在设计教案前,我特地找低、中段的老师了解了情况,并找出一至四年级的教材进行了钻研。最后,我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课的理解是:一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二是“复式折线统计图”怎样画,三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相关信息并作出分析,即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由此,我在设计是也主要围绕这一重点而展开。我的设计流程是:通过课前谈话,从学生熟知的奥运会、亚运会人手,而后出示课本例题中的表格,引出为什么要用折线统计图,再从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引出为什么要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而后教学复式统计图的画法、需注意的事项,最后是识图。让学生明白“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方便两种量进行比较,还能看出这两种量的变化趋势。当然,在设计之初,我就在考虑:这样是不是扶的太牢了?特别是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块内容,不过思索再三,我还是按原计划进行,我觉得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是关键,至于为什么要画“复式折线统计图”、如何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还是传统一点好。
二、执教感想
由于沈荡片的选拔赛在我校举行,而我校五年级总共只有四个班,因此,我的试教只能放在六年级。六年级的学生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任我如何引导,就是不肯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唱了三节课的“独角戏”,感觉就一个字“累”!在试教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对引出“为什么要用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内容比较困难,我也在反思,一是可能出的数据太容易判断,不需要用折线统计图。二是我的引导、特别是提问还值得推敲,事后,我对几个关键的问题作了适当的修改。3月13日,沈荡片选拔在我校如期举行,还好,我上的班级学生比较配合,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一节课下来,也比较顺利的完成的我预设的目标,学生的分析也很透彻,我着实高兴了一番。今天,伴随着蒙蒙细雨,我来到于城小学,开始了第二次的执教,虽说给自己打了好几次气,但看到台下的许多专家我还是有点心虚,整节课自己感觉上的比较拘谨,学生也放的不开,但总算还是完成了即定的任务。课后,我简单的询问了几位专家,专家一语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内容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内容的设计可以适当考虑,比如,预测成绩、金牌数就不是很必要也毫无意义,要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主要是根据统计图合理的分析并加以利用!我恍然大悟,是啊,我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什么?理解什么?学了之后怎样利用?怎样体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看来我的题目设计的确还有待改进啊!
② 紧须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和这个统计图的感想
我上《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五年级统计单元里的内容,今年我县的“南湖之春”选拔课内容就是这个。我也非常有幸参与其中。从接到上课的任务到片级选拔再到县级选拔,我的两周时间都在痛苦的煎熬中渡过。今天上午,终于完成,几天来的“寝食难安”也算是告一段落。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由于我从未上过新课程教材的内容,在设计教案前,我特地找低、中段的老师了解了情况,并找出一至四年级的教材进行了钻研。最后,我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课的理解是:一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二是“复式折线统计图”怎样画,三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相关信息并作出分析,即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由此,我在设计是也主要围绕这一重点而展开。我的设计流程是:通过课前谈话,从学生熟知的奥运会、亚运会人手,而后出示课本例题中的表格,引出为什么要用折线统计图,再从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引出为什么要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而后教学复式统计图的画法、需注意的事项,最后是识图。让学生明白“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方便两种量进行比较,还能看出这两种量的变化趋势。当然,在设计之初,我就在考虑:这样是不是扶的太牢了?特别是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块内容,不过思索再三,我还是按原计划进行,我觉得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是关键,至于为什么要画“复式折线统计图”、如何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还是传统一点好。
二、执教感想
由于沈荡片的选拔赛在我校举行,而我校五年级总共只有四个班,因此,我的试教只能放在六年级。六年级的学生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任我如何引导,就是不肯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唱了三节课的“独角戏”,感觉就一个字“累”!在试教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对引出“为什么要用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内容比较困难,我也在反思,一是可能出的数据太容易判断,不需要用折线统计图。二是我的引导、特别是提问还值得推敲,事后,我对几个关键的问题作了适当的修改。3月13日,沈荡片选拔在我校如期举行,还好,我上的班级学生比较配合,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一节课下来,也比较顺利的完成的我预设的目标,学生的分析也很透彻,我着实高兴了一番。今天,伴随着蒙蒙细雨,我来到于城小学,开始了第二次的执教,虽说给自己打了好几次气,但看到台下的许多专家我还是有点心虚,整节课自己感觉上的比较拘谨,学生也放的不开,但总算还是完成了即定的任务。课后,我简单的询问了几位专家,专家一语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内容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内容的设计可以适当考虑,比如,预测成绩、金牌数就不是很必要也毫无意义,要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主要是根据统计图合理的分析并加以利用!我恍然大悟,是啊,我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什么?理解什么?学了之后怎样利用?怎样体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看来我的题目设计的确还有待改进啊!
三、感谢
感谢县教研室、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感谢我校中、高段的几位数学老师,在忙完自己的教学工作后来听我的试教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感谢兄弟学校的几位老师,给我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
虽然过程十分“痛苦”,但是正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痛苦”的磨课中,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现在想想,感到无比的轻松!!
http://www..com/s?ct=0&ie=gb2312&bs=%BD%F4%D0%EB%D2%BB%B8%F6%B8%B4%CA%BD%D5%DB%CF%DF%CD%B3%BC%C6%CD%BC%BA%CD%D5%E2%B8%F6%CD%B3%BC%C6%CD%BC%B5%C4%B8%D0%CF%EB&sr=&z=&cl=3&f=8&wd=%B8%B4%CA%BD%D5%DB%CF%DF%CD%B3%BC%C6%CD%BC%BA%CD%D5%E2%B8%F6%CD%B3%BC%C6%CD%BC%B5%C4%B8%D0%CF%EB
③ 五年级人教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生成问题
投影出示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 .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9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I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完成教材第129 、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2 、3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