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哪个城市的老洋房最多
上海和厦门
原因就不用说了!
㈡ 上海老洋房标价上亿元,为何它的价值这么高
上海的一个老洋房近日出售它的标价达到了上亿元人民币。上海的老洋房可谓是非常稀缺,一般上海的老洋房通常都是在民国时期建造的是民国时期比较有名或者说有事的人在上海租借或者地方建造了洋房。这些洋房都是非常稀缺的,为什么他的价格可以卖到如此之高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上海地价极高上海的地价是全国地价最高的几个地方之一,和北京,深圳的地价可以相提并论。所以按他的地价很高,那么这个老洋房它的占地面积。这比普通的住宅小区占地面积要大这么高的。
地价就可以让这个老洋房的价值成倍上长,所以地价的高低是决定了一个房子成本价格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而上海的老洋房一般都为于市区。比较繁华的位置,这个地方的价格也是要远远高出郊区的。
㈢ 北京四合院和上海老洋房,谁才是豪宅
如果要从价格上面来分别到底谁才是“豪宅”的话就是对四合院和老洋房的历史价值的“蔑视”,这种级别的房子最便宜的都要几千万,最贵的甚至于可以达到数十亿。但是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价值,老洋房和四合院最值得人们的注意的还是其中的历史价值。
而老洋房则更偏向于我们所熟知的别墅,楼层的话一般都是三层或者四层,外边刷漆贴有瓷砖,内部的装修也是十分的豪华,不仅如此里面还配备有客厅、餐厅、洗手间等基础社会,有的老洋房还会有专门的会议室或者是大厅用来招待各地的名流。从现在来看老洋房不仅仅是一座房子,它就像是一个“见证者”,见证着上海的发展和大融合。
㈣ 10年涨10倍,上海老洋房标价上亿元,涨幅为何如此大
一直以来上海的房价都领跑于全国,甚至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也是相当高的,将它称为寸土寸金也不为过,最贵的地段房价甚至超过20万元一平方米。目前上海现存有很多民国时期的老洋房,这些洋房有很多保存完好,但是产权明晰且可以进行交易的洋房存量却很少。现在上海的老洋房平均标价超过亿元,根据业内人士调查,10年内洋房涨了近10倍的价格,并且在未来还有可能有较大的升值空间,为什么洋房的涨幅如此之大,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上海一直都是引领全国房价的城市之一在我国上海一直都是全国房价的顶端,引领着全国房价的前沿。上海最贵的地区在陆家嘴金融中心,那里的房价几乎超过了10万元一平,洋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是我的房产,其既具备了居住价值,位置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上海的洋房价格不菲。
㈤ 上海老洋房标价上亿元,为何上海的房子这么贵
上海的老洋房标价上亿元,上海的房子之所以这么贵,这是因为上海作为一线城市,房价高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上海作为经济发展城市,许多人都会选择去到上海发展,因为上海发展空间非常的大,这一样也就导致了上海的房价非常高。其实在听到上海的老洋房价值上亿元的时候,会让许多年轻人都不敢想象。甚至认为自己工作,即使几辈子可能也都难以购买起这样的一套房子。
购买上海的学区房在上海买房子首先也会看地段,如果自己在东方明珠这一带买房子肯定是非常的高。毕竟这一带地区都是发展成熟地区,这样的地方房价高也是有一定的原因。年轻人都比较向往这样地方的房子,但是由于自己的经济实力达不到,都会选择回到老家买房子。
㈥ 上海现在有多少幢老的花园洋房在那里可以查到这些老洋房的资料
武康路是上海西区的一条幽静马路。8月9日上午,史丹福房屋置换公司总经理赵建平带着4位经纪人在这条街上拍照登记,用他们的行话说是在“扫街”,即寻找房源。史丹福公司8月1日刚在这条街上开了第一家店,是上海目前惟一专门从事老洋房买卖、租赁的公司。
在这条不到3000米的小街上住着400多户人家,其中有100多幢老花园洋房。而这些老洋房的主人们都曾显赫一时。黄兴住在393号,1916年10月31日在这里逝世;唐绍仪住在40弄1号,他曾出任袁世凯政府的第一任内阁总理;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分别住在105弄2号和67号,两处相距百余米,现在还有几位原农业银行的老职工住着;正广和汽水厂的大班住在99号;加拿大人福开森住在390号,他曾是高等工业学堂(上海交大的前身)的监院和《新闻报》的老板,而武康路在解放前就叫做福开森路。
“销售一个楼盘的利润也许都不如卖一幢老洋房。”史丹福公司董事长陈早春对记者说。在陈早春看来,短短的武康路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如果再算上附近的湖南路、新华路、淮海中路,这里聚集了300多套老花园洋房。”32岁的陈早春也是全国最大连锁房屋租赁公司“我爱我家”的创始人,1995年即开始介入上海老洋房买卖。坐在他的宝马X5吉普车中,一路上给记者指点经他手交易的房子,近几年他一共卖了100多套老洋房,这还不算经手租出去的。最近的一个大手笔,是以5000万元成交一套荣毅仁当年住过的老宅,在宛平路上。如果按行内通行的3.5%佣金计算,一笔买卖就可提175万元的佣金,“而且,这是个循环的市场,买下洋房的可能再卖出,我再买进进行包装,一样也可以赚大钱”。
事实上,大多数代理商不一定都有专做洋房的部门,但一定不会放过洋房生意。“做成一笔生意的佣金往往会达到100万元以上,这比一家店面一年利润的总和还多。”上海房屋置换有限公司愚园店经理郑伟说。
“截至1949年,上海一共有老花园洋房5000多幢,300多万平方米。它们大多隐匿于寻常巷陌。”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档案室主任娄承浩告诉记者。在价格上,花园洋房与商品房完全是两个概念,“上周还有人向我咨询过哪些房可以买。”娄承浩说,“我告诉他,你先准备1000万吧。”目前上海老洋房的价格为每平方米1万到3万元,总价往往会达到2000万~3000万元一套,“现在世贸中心顶层可以卖到3500万。”21世纪不动产上海德佑加盟店店长邵非说,“上海的房价不断上涨,为什么花园洋房不可以卖得更贵呢?”
如果简单计算,5000套洋房每套均价1000万元,总价值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老洋房的市场前景并不这么简单。“市场最大的瓶颈还是产权问题,”孙懿说。他是上海大华集团企划部经理。上海的花园洋房经历了私产、国有资产、“文革”没收、落实政策等若干历史阶段;当初所有者健在的不多,有继承关系的则飘零四方,大多数产权仍属政府,但使用者既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又有普通居民;产权关系异常复杂。邵非说,产权清晰可以流通的花园洋房一般只有四五十套。
产权与物权的问题也同样困惑着投资者,回报是否能得到保护?台湾建筑师陆传晖是上海老洋房较早的投资者,1999年他以每年128万元的租金取得了“远东第一豪宅”“绿房子”的10年租期,并承诺投入500~600万元对房子进行维修保护。“由于是文物单位,政府要开论证会。在此期间房租照交,我却根本没法工作。”他以每月20万元的租金把一、二层楼租出去,但所有者上海市规划院对此提出异议,目前陆传晖已经4个月没收上房租了。如果正常的话,陆传晖每年可以多赚100多万的房租,但他还是觉得自己亏了。
谁动了李鸿章的花园
晚清重臣李鸿章不仅开启了洋务运动、创办了北洋水师,还给后人留下了一座丁香花园。丁香花园是上海老花园洋房的极品,仅花园就占地2.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34平方米。一条华山路将丁香花园分隔为两大块,东边的目前为上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香港商人租用了靠近门口的一栋楼开了申粤轩酒楼;西面一片现在则更名为“丁香别墅”。
两年前“我爱我家”总裁陈早春和房管部门签订了8年租赁合同,租下了丁香花园的西面一片,其中有一间别墅和1000多平方米的草坪。“随后我投资了1000多万元在花园里修建了4座新别墅,连同原先的老房子一起租给了外国人。”陈早春告诉记者,“这里也就相应更名为丁香别墅。”
每年陈早春可以从每栋房子上获得600万元的租金。据陈早春说,今年5月,这块地被管辖机构以1.6亿元价格卖给了上海大统房地产公司,大统公司终止了和陈的租赁,“同时大统公司想让其中的房客搬出去,所以我和那些房客的损失都得到了大统公司的赔偿。”
关于这次“违约”是赔还是赚,陈早春说:“我是个生意人,除去我要赔付给那些租户的违约金,我当然是要赚钱了。”以目前市场来看,这笔生意赚的应该要远远多于陈早春当时投资的那1000多万,“我不太清楚大统公司买下这套洋房有何用处,听说会把前两年建的别墅都给推了,只留下那栋老洋房,也有可能把这块地储存起来或者用来做抵押贷款,都不确定。”
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的陈早春,1995年开始涉足花园洋房代理业务。“刚开始政策限制很严格,严禁买卖,惟一的渠道只可以是租赁。此前我在一个针对高端客户的地产中介公司做经纪,手上有优质客户。另一方面我对上海熟悉,于是开始针对这个市场去找一些老洋房,把它租下来改造后再以高价转租给外国人。随着后来经济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进入上海的跨国机构越来越多,这样的房子几乎是供不应求。”陈早春告诉记者。
1998年下半年,陈到北京做二手房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继续发展史丹福公司,着重在房屋租赁市场发展。2000年4月,成立“我爱我家”房屋置换有限公司,两年时间发展成为最大的房屋租赁公司,目前在全国拥有连锁店400多家。
北京的业务上了轨道后,陈早春又回到了上海继续他的洋房生意。据他的统计,所有买老洋房的客户中,企业仅占20%,个人占了80%。而在租赁老洋房方面,企业占了70%,个人则占30%。有八九成客户把购买或租来的老洋房用作住宅,特别是台湾和香港地区的买家居多,外籍华人和东南亚客商也是主力。
对于洋房的生意,史丹福公司并不仅限于租赁和买卖。巨鹿路889号所在的花园洋房共有9幢,原是由亚细亚火油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建造。据史丹福公司经理赵建平说,他们正在与静安区政府合作,将这12幢英式连体洋房改造为综合性消费、娱乐中心,暂命名为‘巨鹿路欧洲风情休闲街’。“一期产权置换加上二期整体环境改造的总投资约为1.46亿元。”赵建平说。
上海老洋房地图
“上海最早的西式建筑出现于1872年,清同治十年,由英国领事馆建造。1895年开始形成一定规模的花园洋房。花园洋房更准确的名字应该是‘独院住宅’,解放前建造的目前有5000余幢,300多万平方米,其中仅高级花园洋房面积就达160万平方米。”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档案室主任娄承浩接受采访时说,“最早的所有者是军政要人、大商人、社会名流,这些人更容易在上海吸收外来文化,喜欢标新立异。可以说这些老花园洋房都是当时的国际流行式样,还有一些大师的作品,包括邬达克、艾塞西•罗杰斯。”
花园洋房的布局,一般正屋朝南,地基力求方正,宅前植以雪松、龙柏,中间往往是一片草坪,设置大理石塑像或喷泉作为花园的中心,远处设置池沼,以求树木倒映。主屋的前侧有露台、高台阶,晚期的则为低地坪,甚至与室内联成一片,仅用大玻璃窗分割。主屋的西北角往往连接“下房”或车库,还有花房或暖气花棚。晚期豪华的花园洋房里,还增加了游泳池、网球场。“上海老洋房的建筑式样丰富,有欧洲式、美国式、俄罗斯式、西班牙式、日本式;既有豪华、庄重气派的欧洲文艺复兴式、又有清晰明快、自由的乡村别墅式、现代式等。”娄乘浩说。
据初步统计,花园洋房主要分布在四个市中心区:徐汇区约占39%,长宁区约占29%,卢湾区约占9%,静安区约占8%。“上海是由东向西发展的,跑马厅一共搬了三次:从河南中路到河北路,再到人民广场,都是向西移动的。”娄乘浩指着地图说,“最早的西方建筑是在黄浦江边,后来以西藏中路为界,花园洋房主要集中在这条路的西面,沿南京路、延安东路和淮海中路等干道,自东向西分布。此外在越界筑路地区,如溧阳路、多伦路、华山路、愚园路、虹桥路的两侧也建造了不少花园洋房。”汾阳路、太原路、愚园路、武康路、湖南路、思南路、长乐路、华山路、兴国路、茂名路是老洋房最集中的区域,政界要人多住在徐汇一带,商人住在愚园路、华山路一带,而知识分子、技术精英则主要集中在卢湾区。“旧时王谢堂前燕”,解放后大部分花园洋房作为官僚资本被收归国有。
“目前有二十几幢洋房进入了上海重点文物保护名单,花园洋房的现状并不乐观。”娄乘浩说,他曾经考察的淮海西路1478弄有十几幢洋房被白蚁啃噬得非常厉害。“政府缺乏足够的经费维修好所有的建筑,在这种状况下租出或卖掉一批房产,可以吸引民间资金保护更多的建筑。”
事实上,能够得到及时维护的老房子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上海房屋置换有限公司愚园店经理郑伟与记者谈起他们做的一单2000万元的生意:“房主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她住这个洋房的时间太长了,想住临江的高层建筑。上海的秋雨总是突如其来,让她来不及关上会溅雨的窗户,来不及堵上漏水的天花板,天花板出现一团团黄色的水渍,还向下滴水,其余的水顺着墙壁流到墙根,汇成小小的一个水潭——因为那早年的木质地板已经朽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洞。她家的脸盆和水桶甚至是杯子似乎永远都不够用,在多雨的秋季,都派上用场。这位老太太只相信现金,付款交易的那天中午饭后,她将买主和经纪人全约在她家,在她家地板上将2000万元现金一张张仔细地数清,严明没有假币,然后交了钥匙,出门叫了部出租车走了。”
产权的困惑
愚园路1136弄31号目前是长宁区少年宫,外形是哥特式建筑,局部有西班牙风格,高3层,气势不凡。这里原是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的私人住宅,建于1934年。1940年这座别墅被汪精卫占用,后陈公博、周佛海都曾经住过。抗战胜利后,原屋主王伯群已经去世,其妻保志宁返沪时,房产已被国民党军统局接收,保志宁央请姻亲何应钦说情才收回。1947年保将房子租与英国驻华领事馆新闻处。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这座别墅由部队机关使用,后作为长宁区委办公室。1960年成为长宁区少年宫。
“上海几乎所有最著名老洋房都经历过一番产权更替。”大华集团策划部经理孙懿说,“这种动荡变化导致了目前花园洋房市场的一系列先天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哪些房子可以交易?
据孙懿介绍,老洋房的产权目前有三种状态。解放后原国民政府、官僚资本、反动会道门头子的资产被收归国有,成为国有资产,由各级房管局管理,大多为政府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使用。此外市政府下属的东湖宾馆经营着原杜月笙公馆、马勒公馆等几处顶级物业,外事用房服务公司代理了包括张学良公馆在内的十余处老洋房,租给外国政府驻沪使领馆。民族资本家的财产受到了保护,一部分洋房在公私合营中政府收归国有,另一部分仍为私产,但在“文革”中被没收,后经落实政策返还原主或给予补偿,“这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政策落实彻底,房产由继承人得到。另一种不够彻底,由于历史原因洋房里住进了其他居民难以迁出,居民有房子的使用权,但房主又不可能接收居民廉价的房租,就形成了国家、房主、租户的三方矛盾,都是历史遗留问题。”
“属国有资产的老洋房基本上是不卖的,或者只租不卖,卖的话要经过房管局严格审批。属于教会资产的原则上可以卖,但手续非常复杂,需要宗教协会审批。政策落实不彻底的也无法上市,产权不够干净;能交易的只有彻底的私产房。”孙懿说。
即使是产权干净的私产房也存在操作上的困难。21世纪不动产上海德佑加盟店店长邵非说:“房产的产权曾经被人为中断,最初房主很多已经不在人世,他会有很多继承人。只有所有继承人都同意,房子才能卖。卖一套花园洋房,成交时往往要准备好几个签字室。有一些继承人在国外不愿回来签字,要办委托手续,还需要资料公证。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继承人之间经济条件不平衡,大哥富裕小弟穷,有人认为卖房子是败家子,但有人又需要钱。”即使如此,还要查清房子是否被法院查封,是否在银行抵押贷款,有这些情况都无法交易。
对陈早春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产权关系“拎不清”。他曾运作过一套房子,房子是解放后无人居住收归国有的,然而卖出后继承人突然从海外找上门来,他不得不再赔一大笔钱。“几乎每一栋洋房的产权复杂程度都不一样,这就看我们的调查能力了。”赵剑平说,“竞争一座洋房的公司很多,谁把洋房的产权弄清楚谁就可以提前下手将洋房拿下。我们有专门跟房管局、政府部门打交道的配套部门,一般都能以最快速度取得洋房背景。如果是只有使用权的洋房,比如被行政单位占用的洋房,首先必须要将此洋房变为有产权房,我们可以帮助他完成这一过程,但之前会约定具体成交的事宜。”
得到一座产权“干净”的房子绝非易事,很多时候要亲自动手想办法。邵非告诉记者,曾有一位台湾商人看中永嘉路一套花园别墅,但其中有8户居民,他先找每一家做工作,买回他们的使用权,将8个使用权集中为一个使用权,再补交土地出让金,取得统一产权,然后将房子以1200万元卖出,实际他的动迁成本只有600万元。其中一个环节谈不妥,都会前功尽弃。
一般来说,花园洋房运作周期也很长,需要6~12个月。
价格的“嚼头”
能够在市场上流通的洋房有多少呢?按照邵非的经验,在一个阶段一般只有40~50套,“由于历史原因,产权干净的房子凤毛麟角”。往往一套房子放出来,代理商们会一拥而上,“老花园洋房的价值就在于少,买一套少一套”。物以稀为贵,目前上海老洋房的价格为每平方米1万到3万元,一套房间面积700平方米,花园5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就要2500万~3000万元。
“花园洋房价格的弹性很大,没有参照体系。”孙懿说,“地段不一样,历史不一样,价格会相差很远。往往面积越大,售价越高,因为开发为商业用途的可能性就越大。太原路上的洋房肯定比淮海路上的贵,因为更加幽静。”
目前花园洋房的价格一般按照相似路段、相似面积的洋房成交价确定范围。大华资产评估公司是上海目前专门做老洋房评估的估价公司,董事长李则兆接受采访时说:“同样是几百万上千万的房子,买老洋房和买‘望江豪宅’之类的新楼盘,审视角度是不一样的。看房的角度主要是:人文历史、情感、格调等。评估一套洋房值多少钱,首先是看地段,紧挨市中心那是必须的。无论作为投资还是自己居住,地段对于老洋房来说都极为重要。再看占地面积大小,没有花园的不算洋房。顶级的洋房至少会有一个街区,一块很大的草坪。草坪越大,土地占据面积越大,价格系数就越高。历史、文化的沉淀更是重要。多数老洋房在历史上曾有要员居住,显赫一时,首先是由名人建造,其间几十年数次转手都是在名人之间进行。比如说兴业路的一套洋房,以前是黄金荣住的,他是蒋介石的老师,有了这样的故事,价格就没边了。老洋房非常讲究安静的环境、独立的小院风格,最好四周还有高大的法国梧桐环绕,这些都会给老洋房增色不少。若周围建有很高的大楼,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房型结构也决定了洋房价值。外部内部都应该保存完整。事隔几十年后,外部会有些破旧不堪,就是这样的感觉才值钱。”
老洋房的内部细节对价格影响也很大。“上镜率最高的居然是角落,特别是墙体间的夹角。只有这些地方才能表现出房子的深度。露台也是必去的地方,居高临下,花园和周围环境一览无余。”李则兆说,洋房内的老旧细节也很具有价值,如南阳路贝润生老宅锈迹斑斑的门把手,房顶上的盘龙,楼梯上的双龙戏珠镂刻,以及墙上的万寿图、梯形的柱角,都令看房人兴致盎然,“一个在美国的朋友说,如果把这洋房的老旧铁窗拆下来,拿到纽约去卖,告诉他来历,至少可以卖10000美元。”
中长线的投资
在很多房产代理商看来,房源拿到手,买家根本不成问题。购房者基本分两类,自己住的和投资者。邵非曾经陪一位瑞士老华侨在汾阳路看房,“他指给我看上小学的地方,玩耍的地方,对他来说钱不是问题,他有几千万的预算,现在宁肯每月花一万多的房租,也不愿买别的房子”。
在个人消费市场中,华侨和海外人士是主力。戴德梁行•泛城(中国)综合住宅服务公司曾做过一次客户调查,执行董事吴少聪介绍说,外籍人士占到70%,其他为港澳台同胞、外省市与上海籍客户占剩下的30%;只有13.3%的客户有1年以上的别墅物业居住经验,他们可以被称为“经验客户”。
此外,大公司也是老洋房的追逐者,这种消费又带有很强的投资性。“买洋房也是投资不动产,到银行抵押贷款时,价格只会高估不会低估,这会给公司带来很好的现金流。”孙懿说。在吴少聪看来,投资老洋房不同于投资一般房产,不是靠频频交易去实现它的投资价值,而是像投资艺术品那样,需要有足够耐心,并有足够的信心去把握它的增值,更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去保护它的价值。
洋房的投资价值,不仅在于收购的机会和眼光,事后的装修改造也左右了租金和再次出售价格。一般原则是,整旧如旧,再加上现代化的设施。赵建平介绍说,水、电、煤气的管线和表具,最好能全部换上新的,外墙的陈旧,作为必要的维护,最好能请专业人士清洗一下,必要的话刷上与原来颜色接近的涂料。钢窗一般不用换新,铜制的手柄、插销也是老洋房味道的一部分,应尽量保留;木窗旧了,朝外的一面应保留它的原色。旧地板打磨一下,上一遍底漆再打蜡就行。厨房应该是整体厨房的样式,旧的样式才更有味道。底层地坪最好能抬高,可以防潮。老洋房的花园通常会有年代久远、生长茂盛的名贵树种,也需要专业公司进行日常维护,“要是稍不小心,破坏了‘品味’,这房子就卖不了好价钱了”。
孙懿告诉记者,按照目前行情,一套太原路的400平方米的花园洋房可以租到11000美元一个月,最低也能租到9000美元。“众多因素决定了老洋房在市场当中的‘霸主’地位,这在短期内还是毫无争议的事实。”李则兆说,老洋房是房产“古董”,抗跌性非常强,随着老洋房的多次交易、换手,其各方面的条件将不断得到完善,这将提升整栋房子的价值,所以投资者不妨“中长线”持有老洋房。
顾传晖与“远东第一豪宅”
顾传晖是上海较早投资花园洋房的台湾商人。他的父母都是上海人,1997年他进入大陆做建材生意,曾经是建筑设计师。1999年的一天,顾传晖坐车经过北京西路、铜仁路口时,看到了“一条美丽的绿色弧线”。他停下车子跑过去看,那是一幢4层的绿色弧形建筑,仿佛一艘邮轮,“我和这幢建筑有心电感应,我认定这是一座不凡的作品。当时我也在江苏租了一套花园洋房,我看了很多的上海洋房,基本都是剪力墙式的殖民建筑,而这座洋房是梁柱结构的,是新建筑。”4年后,顾传晖就坐在当年震住他的弧形区域,回忆起第一印象,仍旧激动不已。
后来顾传晖查资料,发现这里曾经是上海颜料大王吴同文的旧宅,吴同文是富商贝润生的女婿,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姑父。吴同文请匈牙利建筑大师邬达克给他设计了这栋房子。这是邬达克在上海的最后一件作品,1938年竣工时邬达克向吴同文保证,即使100年也不会落伍,当时这座绿房子被称作“远东第一豪宅”,有电梯、冷空调、地板供热和锅炉房。“邬达克设计了上海的国际饭店,在40多年间一直是亚洲第一高楼,而贝聿铭也说,他受邬达克的影响颇深。”顾传晖说,“邬达克喜欢用弧线,这座房子的廊梯、吊顶用了大量的弧线设计,即使电梯都是荷叶型的;贝聿铭也喜欢几何图形,喜欢锐角、锥体。这该是他们的师承关系吧。”
在“文革”期间这座豪宅由上海三轮车工会使用,又划归上海市规划院,后来规划院在边上建了新大楼,这套花园洋房就成了晒图室。当顾传晖敲门进去的时候,房间里只有两个晒图工人,空气中弥漫着阿莫尼亚药水的臭气,“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残破,大部分的玻璃都碎了,空调外机乱七八糟的挂在外面,花园里还有一个人防工事的出口,贴着白瓷砖。”顾传晖想买下这座房子,但没有被允许,最后他以每年128万元的租金取得10年租期,并承诺花500~600万元对房屋进行修缮保养。“我当时的想法是非常单纯的,认为自己是上海人,应该把这件优秀的建筑保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发展却令顾传晖始料未及。“由于是上海市优秀建筑,修缮必须通过文管会、房地局、规划局的同意,每个部门、每个专家都有一套理论;讨论会一直开了两年,我每年100多万房租照交,却没法动工。”顾传晖说,“我是一个商人,还要做生意。”到2001年房子的修缮终于完成。他上交了4万元拆除了人防工事入口,将四楼做自己的卧室,三楼做公司,一、二楼开了一个网吧,“那曾是上海最豪华的网吧,我都用康柏的主机,液晶显示器,20块钱一小时。我不懂这一行,一年后网吧关门,我亏了500万元。”
“绿房子”已有70多年的历史,房屋渗水比较严重,顾传晖将楼顶重新做了防水层,但是房管部门不同意清理外立面,墙壁的漏水始终无法解决。“墙面有很多小缝,不拆除瓷砖怎么解决呢?钢筋都已经锈住了。”顾传晖说,他躺在楼上,一有大车过,就会感到房间的晃动,“还能晃多久呢?我不晓得。也许它可能只有20年的生命了。”
1999年是上海楼市的谷底,2001年开始一路飘升。2002年顾传晖将一、二楼租给了一新加坡商人开了叫“艳阳天”的餐馆。一个月租金20万元,租期5年。房东规划院却对顾的转租行为提出异议,目前,“艳阳天”已经向顾传晖停交了4个月的房租。
最令顾传晖不解的是,他想花12万元修好电梯,但各保护单位都有太多顾虑,“连劳工部门都要来管,说的责任吓死人。我现在只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㈦ 上海老洋房标价上亿元,将来还有升值空间吗
据我所知上海的这些房子在未来肯定是还有上升空间的。但是具体还有多大的上升空间,就不得而知了。上海的老房子价格超过亿元。2007年,这些房屋的平均价格在10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 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15年,房屋价格翻了10倍。
上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线城市,主要是因为它的快速发展。经济和技术都在继续发展。随着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自然会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扩大了整个房地产的增值空间。因此,不难看出上海的老房子会有增值的空间。不仅是由于旧房屋的稀缺,而且户籍制度的改革也将使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在上海定居,以购买房屋并定居。此外,上海是一个相对较快发展的城市,房地产的扩张将不可避免地带动整个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㈧ 上海老洋房标价上亿元,为何老洋房这么值钱
上海的老洋房是属于比较稀有的资源,所以即使他的标价已经上亿元,也不觉得稀奇,那么上海老洋房如此值钱,还有哪些价值所在呢?
三、老洋房作为稀缺的资源,在以后只会越来越多的升值空间随着城市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地方都盖上了密密麻麻的楼房,所以老洋房的稀缺性会更加的显着长期来看,老洋房还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比如十年之前的洋房,可能只会卖到1000多万,现在就已经卖到一亿多元,可见它的升值空间有多高,而且很多有着悠久历史的老洋房,已经成为了城市的风景,成为了全国各地游客的打卡体验地,已经不单单能够用价值多少钱来判断,成为了一种城市的文化。
㈨ 求上海所有老洋房的名字
乌鲁木齐里(Wulumupili)即乌鲁木齐中路179弄。在区境东北部,安福路、五原路之间。初名麦琪路,以麦琪路得名,民国32年(1943年)麦琪路改名迪化路后,曾名迪化里。1954年随迪化路改名乌鲁木齐,改今名。民国26年(1937年)建。占地1.3公顷。有楼房178幢。
人安里(Ren''anli)即牯岭路145弄。在区境西北部,黄河路、白河路之间。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建。为金融业陈姓房产,其房产均以人字命名,故取名人安里。有石库门房屋51幢。居民1000人。
恒茂里(Hengmaoli)即西藏南路68弄。在区境西南部,金陵中路、宁海西路之间。约建于19世纪末。初名首安里,一说厍安里,民国21年(1932年)取业主名字中"恒"、"茂"二字改今名。占地1.2公顷,有楼房94幢。居民3300人。有皮鞋四厂一个车间和建信中学分部。
酱园弄(Jiangyuanlong)即新昌路432弄。在区境西北部,新闸路、青岛路之间。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建。因原有著名特色老店张振新酱园,故名。有石库门房屋43幢。居民800余人。
复兴坊(Fuxingfang)即复兴中路553弄。在区境北部,瑞金二路、思南路之间。民间17年(1928年)建。初名辣斐坊,1949年后以在复兴中路改今名。占地0.8公顷,有楼房95幢。居民1600人。
梅兰坊(Meilanfang)即黄陂南路596弄。在区境中部,复兴中路、合肥路之间。民国19年(1930年)建。以业主吴梅溪、吴似兰名字中各一字命名。占地0.5公顷,有楼房70幢。居民1100人。
淮海坊(Huaihaifang)即淮海中路927弄。在区境西北部,瑞金一路、成都南路之间。民国13年(1924年)建。初名霞飞坊,1949年以在淮海中路改今名。占地1.7公顷,有楼房199幢。居民2000人。
渔阳里*(Yuyangli)即淮海中路567弄。曾名铭德里。在区境北部,雁荡路、思南路之间。民国元年至民国25年(1912~1936年)建。占地0.3公顷,有楼房33幢。居民400人。渔阳里6号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理址,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楼(Wangjialou)在区境中部,古北路南段西侧。明末吴、董二姓居此,名吴董二宅。后因张姓迁此,又称张家门。清初,王姓于此置田地,建鼓楼,用作敲钟扯旗,作为雇工耕作、收工信号,人称王家楼,因以为名。有中式二层楼房60多间。居民800人。
左家宅(Zuojiazhai)即淮海西路442弄。在区境东南部,淮海西路西段北侧,凯旋路、番禺路之间。因明清间左姓居此,故名。宅地有果园,人称"富左家宅"。占地6.7公顷。抗日战争初期,难民纷纷在此搭棚聚居或经营作坊。上海沦陷后,商人相继在此设厂开店。有纸浆、液压泵、蓄电池、橡胶等厂。
亨昌里(Hengchangli)即愚园路1376弄。在区境东部,定西路、安西路之间。民国14年(1925年)建。有楼房25幢。居民500人。民国16年,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曾设在弄内48号(今34号)。<BR> <BR> 范园(Fanyuan)即华山路1220弄。在区境东南部,江苏路、平武路之间。占地5公顷。民国5年(1916年)建。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三层花园住宅12幢。业主自诩是当时模范的花园式洋房,故名范园。居民600余人。为区境高级住宅区之一。
春光坊(Chunguangfang)即华山路1520弄、幸福路22弄、26弄、70弄、80弄、90弄。在区境东南部,法华镇路、平武路之间。原地为郁氏山庄(坟场),民国7年(1918年)筑有通煤渣路,取春辉堂、光裕堂首字,命名为春光路。占地8公顷。居民1800人。有链条、轴承、特种灯泡等厂10多家。
姚村(Yaocun)在区境南部,伊犁路东侧(近虹桥路)。明末姚永济在此建宅,初名姚家港20世纪20年代更名"姚更浪",1949年后称今名。民居多为中式二层楼房,瓦平房。有旗杆白石、大荷花缸等明代遗物。居民500人。
薛家厍(Xuejiashe)在区境西北部,北新泾镇境,长宁路南侧。相传明弘治年间已成村落薛姓聚居而得名。占地3.2公顷。居民400人。民居多中式二层楼房。村南有蘑菇场、和赌场。
涌泉坊(Yongquanfang)即愚园路395弄。在区境西部,镇宁路、乌鲁木齐北路之间。民国25年(1936年)建。因原涌泉浜得名。占地0.5公顷,有楼房16幢。居民350人。1989年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之一。
善钟里(Shanzhongli)即常熟路111弄、113弄。在区境西南部,巨鹿路、长乐路之间。民国元年至25年(1912~1936年)建。因处原善钟路(今常熟路),故名。占地1.5公顷,有楼房25幢。居民600人。
火油弄(Huoyoulong)自然村。在区境中部,新华一村南,建工医院。占地1.3公顷。因20世纪20年代曾有煤(火)油仓库,故名。村落呈矩形。居民400人。
独家村(Dujiacun)位于区境北宝兴路185弄。20世纪初,仅有谈姓一家居住,故名。抗日战争期间,村湮没。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居民迁来建屋居住。少数为二、三层住宅,余为简屋。居民300人。
塔水桥(Tashuiqiao)在区境北部,场中路以南。占地6.7公顷。居民700人。约末形成村落。曾分称南塔、北塔、东塔。传黄姓曾建一石桥塌在水面上,叫塌石桥,"塌"、"塔"谐音,因名。有楼房、平房380多间。
蕃瓜弄(Fangualong)位于区境南部,天目中路、共和新路交口处西北。1949年前为棚户区,相传居中曾收获一特大蕃瓜(南瓜),人称蕃瓜龙,谐音蕃瓜弄。1965年改建成五层楼房的新村,沿用蕃瓜弄为新村名。占地6公顷,有楼房57幢。居民6000人。北部保留棚屋残迹,为市级保护地点。
靖远街(Jingyuanjie)位于区境南部,即今百禄坊。上海开埠初期外轮海员往来频繁之地,当时有粤人开设的樟木箱店,奉化人制作西服的裁缝铺等,外国海员称此处为"中国老街"(OldChinaStreet).。该街于20世纪20年人由瑞康顺染行改建为里弄房屋。
木樨宅(Muxizhai)在区境东北部,交通路北侧(交暨路西)。相传宋高宗时,河东人氏侯细南渡弹劾秦桧忤旨,退隐于此,亲植桂树,人称木樨侯家宅,因以为名。占地2公顷。民居多中式二层楼房。居民300人。
正红里(Zhenghongli)即昌化路994弄。在区境东南部,昌化路东,澳门路、长寿路之间。约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名东京里。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顾正红烈士改今名。占地0.9公顷,有楼房6幢。居民1900人。
甘家楼下(Ganjialouxia)在区境西北部桃浦镇。相传明代甘姓居此,后建楼下词堂,故名。村落呈长方形,民居多中式二层楼房。人口400。有古银杏树1株,沪宁铁路、中槎浦经过。
㈩ 10年涨10倍,上海老洋房标价上亿元!这是否还有增值空间
上海老洋房标价上亿元,这引起了无数网友和粉丝的高度关注,大多数网友认为还有增值空间:
1、对于上海老洋房众所周知是非常稀缺的,稀缺性越显著,越有增值空间。
2、国家对一线大城市的户口落户也做了调整,大批的人可以轻松的在上海落户。
3、伴随上海的经济不断发展,房地产必然会不断的扩大,会带动整个房地产的价格。
上海是坐美丽繁华的一线城市,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人在此奋斗拼搏。每个人都想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安家落户,所以,一直以来对房价的涨幅都特别的关注。普通住宅楼房价格相对来说还勉强可以接受,但上海的老洋房却是许多人望尘莫及的,据记者采访中报道,上海的老洋房标价居然上亿元,当然,这与老洋房的稀缺有着直接的关系,业内人士也表示,还会有增值的空间。原因有以下几点。
三、全方面发展迅速上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线城市,最主要的原因就发展的十分迅速,不管是经济还是科技,都在持续的发展。而伴随着全方面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自然也会不断的扩强,从而拉动整个房地产的增值空间。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上海老洋房还会有增值的空间。不仅因为老洋房的稀缺,而且户口的改革也会让成千上万的外来人员落户上海,买房安家。再加上上海是一座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房地产的扩强也必然会带动整个房地产价格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