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证拍售 » 补子拍卖
扩展阅读
密云各小区物业电话 2021-11-11 13:16:57
深圳房价高 2021-11-11 13:13:25
拍卖粮证 2021-11-11 13:12:04

补子拍卖

发布时间: 2021-11-08 00:04:33

『壹』 清代官服拍卖价格是多少

清代官服器精品拍卖
拍品名称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清代五品文官官服背补(纳---------480万------------2012-12-23
清 官服像 立轴-------------------250万------------2014-01-05
PPC 清代袁世凯官服像-------------290万------------2011-07-10
清朝官服画像---------------------238万------------2011-08-19
1896年李鸿章官服像法-------------260万------------2014-06-03
佚名 人物官服画像 立轴-----------300万------------2010-06-04
清中期 朱缨、官服等配饰----------260万------------2013-10-25
清 紫檀雕龙凤纹官服箱------------150万------------2012-12-23
明清文武官员,在服饰的前胸和后背正中均缀饰有一块绣有飞禽或走兽的丝织品,称为“补子”,以图案的不同而代表不同的官阶。文官官服补子绣禽,武将官服补子绘兽,成语“衣冠禽兽”,即来源于此,故而其原本并非贬义词。

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记载:“品级补子,定于洪武,行于嘉靖,仍用至今。”清早期,只有武官为补服制,而补服可随意缀织于朝衣、短褂、皮褂、马褂之上。顺治九年(1652年),对补服的规定有了改变,几乎全盘承袭明朝的定制,只是个别纹样有所删改。各级官员补服皆为石青色,款式也一致,为圆领、对襟、平袖过肘、身长过膝,区别仅在于补子形状和纹样不同。清代补子的形状有方圆二式,根据规定,皇室贵戚如皇子、亲王、郡王、亲王世子等,通用圆补;普通官吏则用方补。皇家宗室的补服及补子,均是南京、苏州、杭州即江南织造定做进贡的。官员的补服和补子,可以由本人按典章制度自备。清代有专卖补子的店铺,但补子的颜色和图案是法定的。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北倚***风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的西湖,西邻泉州市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性对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基地,是展示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对台专题博物馆。博物馆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运用闽台两地传统建筑“出砖入石”的特色工艺,红白相间,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的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于2006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开馆前从旧馆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转交过来六块清代飞鹤官服补子,色彩绮丽、图案斑斓、用料考究、制作工艺精美。这些补子一方面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的象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内心对大自然给予的五彩缤纷色彩和祥禽瑞兽的崇尚、顶礼膜拜。同时,从补子所承载的信息,可以看出清代中国织造业技术的发达与先进,精湛的纺织和刺绣工艺为世界所独有,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不可多得的民族艺术瑰宝。

『贰』 清朝的官服都有什么讲究什么级别穿什么补子的朝服顶戴朝珠

补充。有时,在戏剧中你见到在朝冠顶的东珠或珊瑚有红绳结花,那就是红绒帽结,是亲郡王的冠服,或赐予大臣的特恩,而御史的补子用獬豸。

『叁』 清代御史官服胸前的补子绣的是

清代《钦定大清会典图》规定:“文一品官补服绣鹤,文二品官补服绣锦鸡,……略……文九品官补服绣练雀,未入流官补服制同;都御史补服绣獬豸、副都御史、给事中、按察使各道补服制同”。


此制仿明时风宪官。但都察院下辖经历司(司务厅)、照磨所、司狱司、笔帖式等九房一库人员,及十五道下辖笔帖式、经承等员,及清初御史辖下巡按、巡盐、巡漕等名目均不与补服绣獬豸,而是以品级定补子。


如图,2015年中国嘉德国际秋季专场拍卖会上出现的獬豸补。

『肆』 2007年拍卖的金银丝绣的补子成交价格

八年前的东西,怎么还能查得到。

另,送拍请注意:
现在拍卖业内通过估高你拍品价,收巨额前期费用的公司已占半数以上,所以只要收前期费用的公司都别送拍,这是最保险的。
交了前期费用,拍卖不成交,钱就没了。
如果前期费用上仟过万的,通常都是目的是收前期费用赚钱的公司。

建议以后但凡有收藏公司或拍卖公司找你,可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先留意它的公司名称,如没“拍卖”两字,都是无拍卖资质的公司。我国拍卖法规定:拍卖企业名称里必需含“拍卖”两字。
第二,送拍时留意拍卖公司收不收前期费用,前期费用超仟上万的,要回拍品,调头走人。以免上当受骗。

『伍』 这是当朝状元及第一品花钱:长命富贵花钱吗

前几天,看微信圈一场古钱币拍卖,一枚“状元及第、一品当朝”的花钱拍出1000元的价格,我觉得不值,因为那枚钱币还没与我手里的这枚品相好。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人把十年苦读,一朝成名,考取功名,走仕途之路作为追求,这一点在《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故事“范进中举”也说明中举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心愿。制作这样一枚花钱,寄托美好的愿望,或者作为长辈馈赠晚辈的礼物,当然是再好不过了。这类题材除了“状元及第、一品当朝”之外,还有不少,如:文星高照、连科及第 、名登金榜、位列三台、连中三元、三元及第、五子登科等。

『陆』 古代文官三品胸前绣的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服饰制度中,最能反映丝绸与封建等级制度的密切关系的,则是文武百官的补服。补服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或称补袍,与其他官服有所不同。主要区别是:其服饰的前胸后背,各缀有一块形式、内容及意义相同的补子。因此,只要一望补子上的纹样,便可知其人的官阶品位,这有点类似于现今军官的军衔。 补子的源头可以上溯至蒙元时代。内蒙古正蓝旗羊群庙出土的元代石雕上就有花卉纹的补子,同时在一些元代墓葬中也确实发现了不少具有方补形式的元代织物。但这些服饰没有作为补服出现,且这些方补多作花卉状,它们在当时并没有作为官阶的标志。 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方形补子,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武。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辨别官品。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除此之外,还有皇帝作为赐服专门赐给特定人物的赐补,有斗牛和飞鱼两种。 从明代出土及传世的官补来看,其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早期的官补较大,制作精良,文官补子均用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则用单兽,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补子却只用单只立禽,各品级略有区别,通常是:一品鹤,二品、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而武官还是用单兽,通常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明清官员所用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与明补相比,清代的补子小而简单,前后成对,但前片一般是对开的,后片则整片织在一起,主要是为了便于穿着。前片官补正好位于清代官服的前胸,为便于解系纽扣,只能将前片对半分开。 在明清两代,受过诰封的命妇(一般为官吏的母亲及妻子)也备有补服,通常穿着于庆典朝会上。她们所用的补子纹样以其丈夫或儿子的官品为准。女补的尺寸比男补要小。凡武职官员的妻、母,则不用兽纹补,也和文官家属一样,用禽纹补,意思是女子以闲雅为美,不必尚武。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明清时期,官补制度并没有被严格执行,以下僭上的事情时有发生,尤其是明代。明代的补子自明初到晚期曾多次更定,特别到了明中后期,违制现象屡有发生,且多为武官。因此,有许多明墓出土的官补与墓主的身份并不一致。现今已成为文物收藏精品的补子,在国际文物拍卖会上非常受欢迎。国际市场上的补子分类十分齐全,有男补女补、方补圆补,文补武补。其中男补贵于女补,武补贵于文补。由于武官着装多僭越品级,所以,武补中较低者如八品犀牛及九品海马几乎难以寻觅,反而价格最为昂贵。

『柒』 清朝四品官服云雁补子能值多少钱

第一,清代的补子不是国家发的,而是自己绣的,只要符合你自己的官职即可。
第二,上面的是三品孔雀补子。
第三,补子的价格要看绣工工艺决定的。
第四,补子的工艺要看当时当官人的家境来决定的。
上面的补子从颜色,绣工上来说并不是上乘。色调比较单一,绣工也不是很精细。
给你几个参考拍卖价格吧。
超品的王公团龙补子,皇亲国戚用的,工艺绣工上乘,拍卖价格35000---40000.
一品二品多色,绣工上乘的补子,拍卖价格10000---15000.
本人和下面的热心网友看法一致,此补子价格5000左右。

『捌』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官服开始出现补服图案

官员的补服

在中国古代服饰制度中,最能反映丝绸与封建等级制度的密切关系的,则是文武百官的补服。补服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或称补袍,与其他官服有所不同。主要区别是:其服饰的前胸后背,各缀有一块形式、内容及意义相同的补子。因此,只要一望补子上的纹样,便可知其人的官阶品位,这有点类似于现今军官的军衔。

补子的源头可以上溯至蒙元时代。内蒙古正蓝旗羊群庙出土的元代石雕上就有花卉纹的补子,同时在一些元代墓葬中也确实发现了不少具有方补形式的元代织物。但这些服饰没有作为补服出现,且这些方补多作花卉状,它们在当时并没有作为官阶的标志。

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方形补子,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武。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辨别官品。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除此之外,还有皇帝作为赐服专门赐给特定人物的赐补,有斗牛和飞鱼两种。

从明代出土及传世的官补来看,其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早期的官补较大,制作精良,文官补子均用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则用单兽,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补子却只用单只立禽,各品级略有区别,通常是:一品鹤,二品、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而武官还是用单兽,通常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明清官员所用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与明补相比,清代的补子小而简单,前后成对,但前片一般是对开的,后片则整片织在一起,主要是为了便于穿着。前片官补正好位于清代官服的前胸,为便于解系纽扣,只能将前片对半分开。

在明清两代,受过诰封的命妇(一般为官吏的母亲及妻子)也备有补服,通常穿着于庆典朝会上。她们所用的补子纹样以其丈夫或儿子的官品为准。女补的尺寸比男补要小。凡武职官员的妻、母,则不用兽纹补,也和文官家属一样,用禽纹补,意思是女子以闲雅为美,不必尚武。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明清时期,官补制度并没有被严格执行,以下僭上的事情时有发生,尤其是明代。明代的补子自明初到晚期曾多次更定,特别到了明中后期,违制现象屡有发生,且多为武官。因此,有许多明墓出土的官补与墓主的身份并不一致。现今已成为文物收藏精品的补子,在国际文物拍卖会上非常受欢迎。国际市场上的补子分类十分齐全,有男补女补、方补圆补,文补武补。其中男补贵于女补,武补贵于文补。由于武官着装多僭越品级,所以,武补中较低者如八品犀牛及九品海马几乎难以寻觅,反而价格最为昂贵。
-----------------------------------------------------------------------------------------------------------------------
除了以上的内容,我再给你一个网址,看看清朝文武官员补服的图片吧。

『玖』 清朝官服上的水云纹代表什么意思

清代官员的补子大体分为文、武两种。
文官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鸬鹚,七品鸿漱,八品鹌鹑,
九品练雀。
武官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
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

清代官员顶戴分为朝冠与吉服冠两种。朝冠的定制是:亲王以下至一品官,其冠顶均用红宝石,只是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亲王冠顶装饰有10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饰有9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饰有8颗东珠,贝勒冠顶装饰有7颗东珠,贝子的冠顶装饰有6颗东珠,镇国公冠顶装饰有5颗东珠,辅国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饰有4颗东珠。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3颗,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2颗,一品官冠顶装饰有东珠1颗。以上官员的顶戴上均衔红宝石。二品官冠顶饰有小宝石1颗,上衔镂花珊瑚(镇国将军和子爵同武一品官,辅国将军和男爵同武二品官)。三品官顶戴上饰小红宝石,上衔蓝宝石。四品官顶戴上饰小蓝宝石,上衔青金石。五品官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六品官顶戴上饰小蓝宝石,上衔砗磲。七品官冠顶上饰小水晶,上衔素金。八品官为阴文镂花金顶,没有装饰。九品官顶戴为阳文镂花金顶(指未入流的文九品)。会试中试贡士冠顶衔金三枝九叶。举人、贡生、监生冠顶为镂花银座,上衔金雀。生员冠顶为镂花银座,上衔银雀。

吉服冠的定制是:亲王至贝子均用红宝石顶,一品官用珊瑚顶,二品官用镂花珊瑚顶,三品官用蓝宝石顶,四品官用青金石顶,五品官用水晶顶,六品官用砗磲顶,七品官用素金顶,八品、九品均用镂花素金顶。贡士用素金顶,举人冠顶为银座,上衔素金顶。贡生用镂花金顶,监生、生员均用素银顶。

按:清初确定百官朝冠制度,一、二、三品官都用起花金顶,上衔红宝石,四品官朝冠上衔蓝宝石,五、六品官朝冠上衔水晶,七品官朝冠为起花金顶,中嵌小蓝宝石,八品官朝冠用起花金顶,九品官用起花银顶。雍正五年,开始议定了冬夏所戴的凉帽、暖帽,其制式依照朝冠顶戴:一品官用珊瑚顶,二品、三品官用起花珊瑚顶,四品官用青金石顶,五品、六品用水晶顶,七品以下及进士、举人、贡生均用金顶,监生用银顶。雍正六年改七品官用镂花水晶顶。雍正八年,改三品官用蓝宝石或蓝色明玻璃顶,六品官用砗磲或白色涅玻璃顶,七品官仍用金顶。从此以后,朝冠的形制及饰物遂成为定制。

转载:据《明史·舆服志》,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方形补子。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明贵贱、别官品也。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明贵贱、别官品也。文官者: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鵣,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不入流者为练雀;武官者: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都御史、副都御史、各道监察御史、给事中等风宪官为獬豸(神羊)。

据《清会典事例·冠服通例》,满汉官员着补服始于后金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当时诸制草创,官员皆授武职。都堂、总兵官补服为麒麟,参将、游击为狮,千总为彪。入关后,逐渐与明制接轨,但亦小有调整。其定制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文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鵣,八品鹌鹑,九品练雀;而武官仍用单兽,茕茕孑立。其规定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未入流制视同九品。可视其为不同民族文化体系间交流、碰撞,最终合二为一的典型过程。

明清官员所用补服形状皆为方补。明代官服前片为大襟,故补服图案前后皆为整片。而与明代相较,清补图案尺寸小而简拙,虽亦前后成对,但前片乃对开,后片则仍为整片,略与明同。考其原因,乃满族先世乃倚渔猎为生,服装源于关外“胡服”,易于穿脱,便于行动也。而前片官补恰好位于清代官服之胸前,为解决纽扣解、系之劳,只能将前片一分为二。

明清两代,受诰封之命妇(一般为官吏之母、妻)亦备有补服,主要穿着于庆典朝会或吉庆场合。其所用补服纹样与其子或夫之官品图案相同。而女补之尺寸却比男补略小,以示男尊女卑。另,凡武职官员之母、妻,其补服图案例不用兽而用禽,与同品文官补服图案同。乃象征女子以娴静为美,优雅为上,不需尚武而舞爪张牙也。

中国传统社会素以等级森严为主要特点,但历朝历代总不乏试图逾越等级之辈。在明清时期,官补制度虽规定甚详,但以下僭上、以贱充贵之事屡见不鲜。尤其是明代,创制伊始,补服图案曾多次更定,特别是中后期,违制现象屡有发生,冒滥之事在所难免。逾制者多为武官,拥兵自重,朝廷往往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因此,明代墓葬出土之官补与墓主身份多不一致,但皆低品就高品,而绝无高品而着低品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补服而今多已成为收藏精品,在文物拍卖会上大受欢迎。业内市场上,补服分类十分精密、齐全,有男补女补、文补武补等名目。其中男补贵于女补,武补贵于文补。物以稀为贵,因当时武官着装多僭越品级,故而武补之中,官位较低者之补服如八品犀牛及九品海马几乎难以寻觅,反而成为价格昂贵之上品。本末倒置,颇为滑稽,实当时着装之诸位老前辈始料未及之事。

帮你找到这么多```你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