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阳泉从古到今有那些变化
历史的阳泉:
阳泉,古称“漾泉”。阳泉市境内枣烟等地的旧石器文化遗址(距今约10万年前)是迄今发现的阳泉历史的发端。境域最早见诸史籍是《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关于春秋时期建于盂城盆地的仇犹国的记述。从西汉起,境内曾先后设置过上艾县(后改称石艾县、广阳县、平定县)、原仇县(后改称盂县)、苇泽县,还设置过受州、承天军、平定军、平定州、盂州和平定直隶州。
明朝末年,高迎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转战阳泉,平定县贫苦农民数千人加入起义军。清顺冶年间,盂县北乡农民数千人在其领袖李化龙的带领下,围困盂县城,给清兵以重创,李化龙壮烈牺牲。此后10余年间,农民军余部辗转隐蔽,继续反清。1860年(清咸丰十年),盂县后川一带农民在80高龄的贫苦农民刘绍发的带领下进行了抗税斗争,迫使统治者作出了有关减役、减税的让步,并立起了“整饬弊政碑“。199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前后,境内出现义和团运动,平定义和团焚毁韦泊教堂,驱走洋教士,开展了扶清灭清的斗争。清末,阳泉人民兴起反侵略争矿权的斗争,自1905——1908年,境内绅民与渠本翘等一道反抗英国祖国公司掠夺矿山的斗争得到了全省各界人民和山西留日同乡会的支持,取得了胜利,开创了全国收回矿权斗争的新篇章。辛亥革命胜利后,山西政权落下阎锡山之手,阳泉人民仍然生活在贫困中。1913年(民国二年),盂县东乡万余名村民在张龚保、杨培玉、梁振全等率领下起义,两次围攻县城,斗争持续1年之久。1922年(民国十二年)12月,境内铁路工人建立了正太铁路总工会阳泉分工会。1926年,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在阳泉建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阳泉党组织在艰难曲折的环境中仍坚持斗争,并于1931年轻月配合山西省特委发动和领导了“平定兵变”,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抗日战争爆发后,阳泉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晋东领导抗日救亡活动的中心,展开了广泛的抗日斗争。阳泉地区中共党组织配合八路军一二师、一二九师,广泛宣传动员民众,组织抗日武装,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分属晋察冀和晋冀鲁豫根据地的6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坚持敌后旅游南昌战争,配合八路军主力,取得了七亘大捷和百团大战的胜利(市区西南侧的狮脑山曾是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主战场之一),给了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境内解放区的人民在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同时,又进行了保卫抗战胜利果实的斗争,积极生产手榴弹壳、地雷、炮弹壳、炮弹叶等军用产品并踊跃参战支前。1947年正太战役中,仅平定(路南)县就有41500名民兵支前。翌年6月,平定县在组织2000名民兵支援晋中战役中,于9月调集11761名民工、民兵支援太原战役,11月又送走1800余名优秀青年入伍参军。1947年5月,阳泉全境解放。阳泉市的前身是平定县的阳泉镇。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5月平定解放后,阳泉镇从平定县境划出设为市。
现在的阳泉:
行政区划
阳泉是山西省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中心,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面积4452平方公里,市区桃河横贯,境内山川叠翠,矿藏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素有“煤铁之乡”的称誉。现辖城、矿、郊三区和平定县、盂县,总人口116万。
历史渊源
昔日阳泉市区有泉五处,终年涌漾,泽润一方,故称漾泉,后演绎为阳泉。阳泉市历史悠久,地处“三晋要冲”,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春秋末期,赵简子为适应军事争雄的需要,在今市区修筑“平坦城”,屯集粮草,驻兵把守,为重要的军事要塞。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渊曾在此设州,管辖寿阳、盂县、石艾、乐平等县,是古阳泉历史上第一次升为州级建制。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此设置平定军,发兵太原。1905年,正太铁路在阳泉设站。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一批采掘、冶炼企业相继成立,使阳泉站为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随后,以阳泉站为中心,聚集行商坐贾,逐步成为山西东部地区和连结晋冀两省的商品集散地。1947年5月2日,阳泉解放,正式建制为阳泉市。
地理资源
阳泉物产资源丰富,黑(煤)、白(铝矾土)、黄(硫铁矿)被誉为阳泉“三宝”。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等共52种,其中开采价值较大的有32种,尤其是阳泉的煤、铝矾土、硫铁矿以其储藏量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而驰名国内外。阳泉煤田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储量127亿吨。煤炭质地优良,灰粉小,炭化程度高,每公斤发热量达7000大卡左右。铝矾土和耐火粘土储量达数十亿吨,矿石品位高,杂质少,结构严密,耐火度高达1750度,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硫铁矿分布面积49平方公里,储量25亿吨,具有含硫品位高,加工省燃料(含炭质),易碎不粘炉等特点。建材资源更是遍及全市,业已同“黑、白、黄”一起,成为阳泉的四大优势资源。阳泉盛产玉米、谷子、小麦、高梁等农作物和200余种中药材。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核桃、花椒、蜂蜜、冻兔肉等,平定的黄瓜干和砂货、铁货饮誉中外,古有“黄瓜干上贡品,龙字砂锅悦帝心”的美称。
风景名胜
阳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秀丽宜人,古迹名胜闻名遐迩。至今尚存有春秋末期赵简子修建古城遗址,汉淮阴侯韩信驻军遗址,唐代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的遗址等。在平定境内南部的东浮山,相传女娲在此筑灶炼石补天,使整个东浮山的石头呈褐红色,投入水中后浮而不沉,至今遗灶尚存,还有明代陆深《浮山遗灶记》的碑文。市北60公里的藏山,相传春秋时代晋国赵氏孤儿曾藏匿于此,有藏孤洞的传说,藏山之名即演绎于此。除此,阳泉还保存有北魏石窟,南北朝摩崖石刻,宋代重建的有唐代遗风的林里关帝庙正殿,金元以来的古建筑群体等不少古文化遗址。还有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平定武装起义的遗址,以及1940年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主战场——狮脑山遗址。此外还有许多古刹庙宇、石刻碑碣、古塔古墓等文物足迹。具有医疗价值的梁家寨温泉、药林寺以及娘子关瀑布,北方罕见的大型钟乳岩溶洞奇观——莲花洞、五华洞等,令人流连忘返。阳泉还是晋冀两省旅游区的连接点,从阳泉到太原晋祠、佛教圣地五台山、革命圣地西柏坡、左权八路军总部旧址和黄崖洞、井陉苍岩山、正定大佛寺和大观园,均很便利。
阳泉文化悠久,古有“三晋文化数二定”(平定、定襄)之说,历史上曾有“文献名邦”之美称。阳泉历代重教兴学崇尚文化。据文献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即建冠山精舍,元代惟吕公冠山书院在山西及华北名声显赫。明清两代相继建立名贤书院、高岑书院、怀音书院、崇尚书院。明代的乔宇,清代的窦瑸、张穆,近代史上的石评梅都是阳泉文化的杰出代表。
城市建设
“飙轮迎月入阳泉,灯电照明半壁天。争赞浑如到香岛,飞来仿佛遇桃源”。这是我国当代伟大诗人郭沫若1965年夜宿阳泉时,留下的光辉诗篇。如今30年已经过去了,阳泉变得更加风采多姿,气象万千。桃河从市中心穿过,宽阔的桃河大桥连接着市区南北,南山公园,依山而建;桃河公园,湖光潋滟。经过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阳泉城市道路整洁、宽阔。“东水西调”使阳泉市日供水能力达23万吨,昔日郭沫若游览娘子关时留下的“回顾陡惊溶碧玉,倒流将见吸长虹”的想象变成了现实。城市居民煤气化普及率达60%以上,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居民住宅面积的46%。经过旧城改造,阳泉市兴建了兴隆、赛鱼、四季春三大集贸市场,新建了阳泉百货大楼,兴隆百货大楼以及阳泉宾馆、物资大厦、工商大厦、展览馆、青少年宫、体育馆、阳泉火车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新建了彩色音乐喷泉、水上世界等一大批游乐场所。今天的山城,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街道宽阔,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夜幕降临,路灯、彩灯、霓虹灯交相辉映,大街小巷灯火辉煌,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交通通讯
阳泉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晋东的交通枢纽。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复线——石太线横穿市区,东接京广线,西连同蒲线,南连阳涉线,境内设有10个车站,分射出32条支线或专用线。公路交通形成了横贯东西,纵穿南北,干支交错,布局合理,以城市为中心向两县三区辐射的公路网。东去河北,西到太原,南到长治,北上五台,四通八达。山西省第一条高等级出省公路——太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京深高速公路、京津唐高速公路相互贯通,大大改善了阳泉的投资环境,东出西进十分便利。目前的阳泉市,县县通柏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辆。公路交通正向着宽路基、大吨位、高速度的方向发展。邮电通讯发展迅速,阳泉在山西省第一家实现了程控联网,到1994年程控电话装机总量已达40000门,实现了国内国际直拨。无线寻呼、磁卡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等通讯设施迅速普及,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通讯条件。
工业体系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阳泉已初步形成以能源为基础,冶金、化工、机械、建材为支柱,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阳泉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所产无烟煤质量优、规格全,其年产量的70%销往全国各地及欧洲和日本、美国。年产原煤400万吨,并与洗选、热电联供“三同步”的贵石沟矿井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矿井。建设中的阳泉矿务局三矿新井,设施能力为年产原煤900万吨,建成后将名列亚洲矿井之首。随着能源基地的建设,阳泉电力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已建和再建的电力装机容量可达200多万千瓦。冶金工业在巩固传统产品的同时,已形成钢铁、制管、电解铝、耐火材料四大主导产品。阳泉钢铁公司是冶金部的重点铁合金企业,阳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北地区较大规模的电解铝生产企业,耐火产品品种全、质量优、档次高,是全国四大耐火材料基地之一,产品畅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化学工业从矿山采掘到深加工,正在形成硫铁矿、煤化工、钙化工、橡胶、火药等多种化工产品链,阳泉硫酸是华北及中原地区的主要供应地。
商业流通
阳泉是晋东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国营商业为主体,集体和个体商业为补充的流通体制逐步形成,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山西省十大商场之一的阳泉百货大楼及阳泉矿区百货大楼、人民商场、兴隆百货大楼是阳泉市较大的购物中心。粮油果品、小商品、蔬菜批发市场遍布全市,有力促进了阳泉商业的蓬勃发展和晋东各县的经济繁荣。阳泉有装饰典雅的阳泉宾馆、迎宾饭店、沙江酒家、物资宾馆、建设宾馆、望月楼酒家等较大饮食服务单位百余家,具有较高的接待服务能力。近年来,本地及全国各地传统风味食品、西餐又得到了恢复、引进和发展。阳泉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已先后与英国的切斯菲尔德市,美国纽约州华伦市,以及国内的镇江、淄博、潍坊、德阳等15个城市结成友好城市。省级技术开发区——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1984年以来,阳泉市已兴办三资企业53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日趋活跃。对外贸易在扩大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目前,出口商品已达十大类50余个品种。
科教文卫体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已连续四年高考达线率居全省第一。拥有4所高等院校和5所中等专业学校。科技战线成绩喜人。1986年以来全市共有85项科研及星火技术项目获省级以上奖励。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现有专业剧团6个,各种文化活动场所遍及城乡。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医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阳泉现有医疗机构370多个,拥有床位5916张,已连续6年被山西省命名为爱国卫生红旗城市。体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阳泉体育场所达500多个,新建的多功能阳泉体育馆还多次接待了国内外大型比赛。
煤城面貌新,发展无止境。阳泉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将以奋发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创造新的业绩,把阳泉建设成更加繁荣、更加美丽的现代化城市。
2. 如何看待马云说的,中国 8 年后房子最不值钱
房子问题肯定要变,但是是不是8年,是不是白菜价,就看国家需要。
影响房价几个因素:
1,人——所谓人口红利,很明显,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马上到来了。
2,城镇化导致资源聚集,尤其大城市房价高背后是最优质的资源……尤其学区房,简直太BT。
3,投资需求。一部分人的确赚到钱了,有一部分人没有别的投资渠道宁愿把钱沉淀进房产。
接下来的发展可能:
此次疫情大家发现了很多问题,也顺便开启了解决方案。
1,线上教育解决教育资源问题,如果能深入铺开,那么学区房的价值就低很多;
2,疫情带来的医疗投资和扩大生产,大城市的医疗资源不再具备优势,中国人很可能还要回归乡村生活的。配合以人工智能和在线诊疗的应用,这一趋势不可阻挡。
3,这次我们了解了山东寿光的农业产业,配合以科技农业和立体农业,农村耕地红线问题将解决,人口减少、均衡配置,再加上土地释放,房价继续涨的唯一可能是国家需要。不然不至于。
4,国家需要,目前来看是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有很多方式,金融安全的方式就那些,因此金融稳定优先。但是过了这个坎,接下来,一个国家想更好发展,不可能让个人的财富全变成死的,需要流动和配置。流动是GDP,配置了才能发挥优越性。
因此下一阶段,经济发展会进入新阶段,随着经济转型,原来值钱的都不值钱是很正常的事情。1990年代装个座机都6000块;生个二胎罚款2万,现在谁家还要座机?很多家庭不愿意生二胎难道给2万就生了?
我们度过了买电视找关系的时代,自然会面对房子烂大街的时代。1970年代我父亲攒了一年多的钱买了自行车,前段时间共享单车扔满大街都是,推广的时候免费骑车…这些身外之物没有永垂不朽的说法。
3. 东北抗联出了多少开国将军
东北抗联出的开国将军不多。主要将领都已经牺牲了。
据记载,开国将军有8人,基本情况如下:
在长期的抗战中,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不怕牺牲,顽强战斗,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除了众所周知的杨靖宇、赵尚志外,还走出了8位开国将军。他们领导抗联战士英勇抗敌,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王静敏:被扣押设计率众将领逃离叛军驻区,解放初奉命保护蒋介石母亲之墓
王静敏(1918~2003年),河南洛阳人,193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赴东北参加抗战,加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任宣传科科长兼保安连指导员。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0年,蒋介石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我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4师12旅17团团长刘子仁、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耿蕴斋、12旅18团团长吴信容率所属部队两千余人于12月12日叛变,即有名的“耿吴刘叛变事件”。
在叛变迹象尚不明朗,仅得悉耿、吴有不满情绪的情况下,边区党委要时任县独立团政治处主任的王静敏去17团做刘子仁的工作,通过刘再劝说耿、吴。王静敏来到17团即被扣押,团政委蔡永、地委组织部长何启光在内的70多名党员干部也已被关押。遇此突变,王静敏冷静地与蔡、何等商议应变对策,拟定了行动计划:派人借口天冷睡不着,要到门口烧麦秸取暖,负责打开房门,以便外冲;一名战斗英雄连长假借上茅房去扑夺轻机枪,排除威胁;指定专人负责扑灭油灯,制服哨兵,紧接着一起向外冲,一定要在天亮前跑出叛变部队驻区。
由于室内被囚的人原来都是站岗战士的各级领导,所以他们提出的各项要求都没有遇到刁难,一步步按计划进行。灯火一灭,大家立即起身向外冲去。冲出没有几步,院内就响起了枪声。王静敏和何启光、蔡永等人跑在一起,一口气跑了大约20多里,才脱离了叛军驻区。这次暴动是成功的,王静敏的果断抉择使我党大量干部免遭横祸。
解放战争时期,王静敏参加了鲁南津浦路破击战和朝阳集、莱芜、宿北、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诸多著名战役,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第21军第61师副政委、政委。
1949年5月6日,溪口解放前夕,毛泽东电告解放军前线指挥机关:“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5月25日首先进驻溪口的部队是21军61师。王静敏和师长胡炜率领61师部队进驻溪口后,师司令部就住在蒋介石祖居丰镐房,师政治部设在蒋介石侍卫长家。王静敏严格执行毛主席的命令。当时丰镐房西厢房的几间屋子里,放着不久前给蒋经国祝寿时各地送来的火腿、香肠、名酒,没有一个同志打过主意。尽管当时部队粮食困难,一天三餐喝稀饭,丰镐房里面存放着的20多袋大米,也没有动过一粒。王静敏还亲自到蒋母墓庐查看,命师警卫连派人协助看管,加以保护。他还把看房子的人找来问了情况,交代他继续把房子和坟墓看管好,防止被人破坏。在王静敏的看守下,部队官兵从上到下坚决贯彻执行了毛泽东主席关于保护蒋介石故居的这一指示,他们像保护历史文物一样对待蒋介石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使蒋介石故居得到了非同寻常的保护。
1964年王静敏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章。
从抗联走出的另两位开国将军小传
朱光(1914~2001年),山东聊城人。1932年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东北抗日救国军,曾任东北抗日联军副团长。1935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回国,后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副营长,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团长、副师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部队炮兵办公室主任等职。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师长、炮兵指挥所参谋长。回国后,历任旅大警备区炮兵司令员、解放军炮兵副参谋长、国务院兵器工业管理总局局长等。1955年被授子少将军衔。
孙三(1915~1999年),黑龙江省宁安丛人。1934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同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7年回国,193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军事教员、抗大第六分校大队长、中共中央党校军事队区队长、延安炮兵学校队列科科长等。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战车大队大队长、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战车大队大队长、第四野战军坦克师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坦克3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郎第二部长、装甲兵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4. 桂林的历史
距今约一万年前 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夏商周时期 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 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
东汉 改属始安侯国。
三国 先属蜀,后归吴。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隋唐 属岭南桂州总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
贞观八年(634年) 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属静江节度。
五代十国 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
宋 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
元 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
明、清 均属广西省桂林府。
民国 属广西省。
1914年 改名桂林县。
1940年 始设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
1958年 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
1996年12月26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 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桂林历史--古 墓
桂林历史--造 像
桂林历史--石 刻
桂林历史--遗 址
http://www.cntour.com.cn/ArticleShow1.asp?ArticleID=73
5. 姬氏民居的建筑特点
山西省现存古代民居和城池遗存1356处,高平陈岖镇中庄村元代姬氏民居是
中国现存最早的民居实例。1979年发现。它和襄汾丁村、灵石王家、祁县乔家、太谷曹家等晋商大院及定襄阎锡山旧居等,集中反映了中国明、清和民国时期北方民居的建筑布局和装饰特点,已形成闻名中外的大院文化。 姬氏民居建造年代为129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中庄村坐落在县乡公路西侧的高坡上,村东有一座南北走向的高大围墙,内筑两个门洞,南门洞上为二层阁楼,北门洞有一条石坡路通向村内。在这个沉淀千年历史的古村中,虽然可见数处倒塌的老房和半壁残墙,但仍有不少完整的明清四合院。那精致的出檐垂花柱大门,建筑规整的楼房以及褪色的木雕饰品显示着它曾有光彩。
姬氏民居坐北朝南,外观简洁大方,建造手法沿袭宋、金风格。在青石筑成的左门墩石上刻有:“大元国至元三十一年岁次甲午XXX姬宅置X石匠天党郡冯XX”等字样,可知建造年代为公元129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姬氏民宅平面呈长方形,进深六椽,层顶为平缓的悬山式,中间有瓦脊、两边铺着布纹瓦。面阔三间,进深椽,平面呈矩形,悬山式屋顶,举折平缓,屋顶施以素面琉璃脊及布纹瓦。七檩前出梁,由四根方形石柱支撑檐面。柱头施普柏枋,设四铺作拱。砂石门槛上为木质门框和门扇,立颊外表加木雕花边,以双重五齿花瓣条边为底,上刻牡丹图案,显得老屋古朴而庄重。该建筑的建筑手法和风格因袭宋金,为农村古建筑的典型实例,是目前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唯一的元代民间住宅建筑。如今却是乱草丛生,污垢不堪。
姬氏民宅除了石门墩和石门枕、还有几根石柱支撑着房屋
的前檐,由于经历过地震,四根门柱已经严重向内倾斜。四根石柱将房子分成三间,中间是门,两边各是一个窗户,窗户的窗棂由元代一直沿用到现在,窗棂上的木头纹络清晰可见。与窗棂相同,宅子的木门也己班驳不堪,门槛、立颊、门额都是木质,在门额、立颊外表又加了木雕花边,以双重五齿花辨条边为底,上边刻有牡丹图案。
老宅原来是个人所有,几年前已经收归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