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租售房产 » 约翰逊住宅
扩展阅读
密云各小区物业电话 2021-11-11 13:16:57
深圳房价高 2021-11-11 13:13:25
拍卖粮证 2021-11-11 13:12:04

约翰逊住宅

发布时间: 2021-11-02 03:53:00

1. 有哪些作品是范斯沃斯住宅设计风格

艾洛伊斯 ·里尔(Alois Riehl)住宅,柏林,(1906-1907年)
佩尔斯(Perls)住宅,柏林, (1911年)
黑尔街(Heerstraße)住宅,柏林,(1913年)
坎丕勒(Kampner)住宅(已毁),柏林,(1921年)
莫司勒(Mosler)住宅,柏林,(1924年)
沃尔夫(Wolf)住宅(已毁),古本 (1926年)
魏森霍夫区住宅展览会主持人,斯图加特,(1925-1927年)
吐根哈特住宅(Tugendhat House),捷克(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1928年-1930年)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巴塞罗那,(1928-1929年)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校园规划(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芝加哥,(1939年-1958年),其中建筑设计包括包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克朗楼(建筑与城市规划教学楼)、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化学系教学楼等
范斯沃斯住宅(Fransworth House),伊利诺伊州,(1946年-1951年)
湖滨大道860号和880公寓大楼(860 and 880 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芝加哥,(1948年-1951年)
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曼海姆,德国,(1952-1953年)
大会堂(Convention Hall),芝加哥,(1953-1954年)
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与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合作,纽约,(1954年-1958年)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ew National Gallery),柏林,(1962年-1968年)

2. 看外国建筑史,菲利普·约翰逊貌似是个很神奇的人物啊,很多风格和主义都有他,谁能帮我介绍一哈~~

基本资料
菲利普·约翰逊(Phillip Johnson),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埃森曼称他为美国建筑界的“教父”。于1906年7月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2005年1月25日去世。他最初在哈佛大学学哲学,但自从读了密斯·凡·德·罗 、勒·柯布西耶和沃尔特·格罗佩斯等建筑大师的相关文章之后,他就固执地转了专业。33岁的时候,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学士学位,1927年毕业。后 作品
同建筑史家H·R·希契科克(Henry Russell Hitchcock)游历欧洲,结识了许多现代派建筑师。归国后于1932年任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筑部主任,同年与希契科克合著《国际式风格》一书,并举办展览,首次向美国介绍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同时,他又与建筑史家H·R·希契科克(Henry Russell Hitchcock)一起撰写关于“建筑国际风格”的相关著作,该计划中有多名伟大建筑师参与。 1939年进哈佛大学建筑研究生院,从师M·布劳耶学习,但其真正的导师是密斯·范·德·罗。1943年获得建筑学位。1945年开设设计事务所,1946-1954年重任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部主任。他的专著《密斯·范·德·罗》于1947年出版,颇负盛名。1949年设计了自己的住宅,确立了他作为建筑师的声望。约翰逊与对他有巨大影响的密斯·凡·德·罗一起工作,并将其看作是最高明的建筑师。 约翰逊早期的工作深受到密斯的影响,甚至他自己的家也在相当程度上有着密斯的影子。尽管他把 密斯 看作天才,但是他也在逐渐抱怨传统的风格,他表明:“我的宗旨是明确的、不同于传统”。1967年起,约翰逊与约翰·伯奇(John Burgee)一起工作至1991年,他们能够将简单的几何图形浇铸成一种新颖而且不可思议的模型。
密斯影响
约翰逊早期的工作深受到密斯的影响,甚至他自己的家 作品
也在相当程度上有着密斯的影子。尽管他把密斯看作天才,但是他也在逐渐抱怨传统的风格,他表明:“我的宗旨是明确的、不同于传统”。1967年起,约翰逊与约翰·伯奇(JohnBurgee)一起工作至1991年,他们能够将简单的几何图形浇铸成一种新颖而且不可思议的模型。由于约翰逊善于建造高楼和公共场所等大型建筑,因此他的作品遍及各个领域,他的设计经常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审美观。约翰逊总是离奇地将一幢建筑到另一种建筑的风格完全改变,这也是他在工商界大受欢迎的缘故。约翰逊一直注重变幻建建筑物的外形,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从来没必要照搬我们自己的东西,而是应该跟这些完全不同”。由于过多的关注建筑背景(比如环境和位置等),约翰逊的设计不时显得相当折中。约翰逊认为建筑中唯一最重要的错误就是无聊。
约翰逊与搭档伯奇合作
在约翰逊与搭档伯奇合作的设计中,越来越注 作品
意通过建造地平线的同一性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客户们往往希望他们的建筑在这个共同的世界中显得更别致、醒目一些。因此,他设计的建筑既与四周的高楼形成明显的对比,又占了相当的优势地位。他认为建筑的结构和外观必须与客户的认可程度相当。约翰逊相当注意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同时也意识到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他加入了几个单独的却又有一定关联的喷泉。他还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他说道:“一方面,我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付诸实际中以领会、理解”。尽管约翰逊还是一直追随着密斯的步伐,但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摩天大楼的主要设计师。1979年,约翰逊获得了第一届普立兹克建筑奖(PritzkerPrize),该奖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编辑本段作品设计历程
早期作品
约翰逊的早期作品明显受密斯·范·德·罗 作品
影响;50年代中期开始由密斯风格转向新古典主义。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内布拉斯加大学的谢尔顿艺术纪念馆(1960-1963)、纽约林肯中心的纽约州剧院(1964)等。70年代同J·伯吉合作开设事务所,合作设计了一系列建筑,较重要的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IDS中心(1973)、休斯顿的潘索尔大厦(1976)、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芙的“水晶教堂”等。这几幢建筑一扫他的折衷风格,颇有清新气息。这是约翰逊富有成就的时期。但在1983年建成的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设计中,约翰逊又把历史上古老的建筑构件进行变形,加到现代化的大楼上,有意造成暧昧的隐喻和不协调的尺度。这座建筑已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同样的作品不有: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大厦、耶鲁微生物学楼、休斯顿银行大厦等。
大型建筑
由于约翰逊善于建造高楼和公共场所等大型建筑,因此他的作品遍及各个领域,他的设计经常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审美观。约翰逊总是离奇地将一幢建筑到另一种建筑的风格完全改变,这也是他在工商界大受欢迎的缘故。约翰逊一直注重变幻建建筑物的外形,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从来没必要照搬我们自己的东西,而是应该跟这些完全不同”。由于过多的关注建筑背景(比如环境和位置等),约翰逊的设计不时显得相当折中。约翰逊认为建筑中唯一最重要的错误就是无聊。 在约翰逊与搭档伯奇合作的设计中,越来越注意通过建造地平线的同一性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客户们往往希望他们的建筑在这个共同的世界中显得更别致、醒目一些。因此,他设计的建筑既与四周的高楼形成明显的对比,又占了相当的优势地位。他认为建筑的结构和外观必须与客户的认可程度相当。
编辑本段创作理念与设计风格
搭配
约翰逊相当注意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同时也意识到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他加入了几个单独的却又有一定关联的喷泉 作品
。他还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他说道:“一方面,我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付诸实际中以领会、理解”。尽管约翰逊还是一直追随着密斯的步伐,但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摩天大楼的主要设计师。1979年,约翰逊获得了第一届普立兹克建筑奖(Pritzker Prize),该奖 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
求变
有着建筑界“教父”之称的菲利普·约翰逊一生都在求变,一生都在引领潮流,他从玻璃屋子时期的密斯风格转向新古典主义时,推出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当现代主义风雨欲来的时候,他设计了名声显赫的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芙的“水晶教堂”;当后现代主义成为时尚时,他和建筑师伯奇一起贡献了纽约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这座拼贴了古典风格、现代高层建筑风格、巴洛克时代的堂皇风格和现代商业化POP风格的建筑,堪称后现代主义建筑中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另外,他设计的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大厦、耶鲁微生物教学楼、休斯顿银行大厦等,也是建筑史上无法忽略的经典之作。
正统观念
具有无厘头风格的菲利普·约翰逊从来不把正统观念当一回事,他认 作品
为“原创性”根本就是欺世之谈,他曾经破解过 “玻璃房子”的各种设计构思的源头。当人们批评他的设计时,他报以淡然的一笑,并且声称:我就是个妓女,业主让我摆什么扑斯我就摆什么扑斯。当有人问他:您的建筑创作从哪里开始呢?约翰逊回答说:从脚底板开始。值得一提的是,菲利普· 约翰逊早年曾经是反犹主义者,他还曾聆听过希特勒的演讲,但他后半生却与犹太人和平相处,1960年他为以色列设计了核反应堆纪念馆,上世纪末他还全力帮助过两位美国顶尖的犹太建筑师发展事业。也许菲利普·约翰逊的一贯的无厘头风格,使得热爱他的成就的人们更容易原谅他的过错。
编辑本段作品设计历程
约翰逊的早期作品明显受密斯·范·德·罗的影响;50年代中期开始由密斯风格转向新古典主义。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内布拉斯加大学的谢尔顿艺术纪念馆(1960-1963)、纽约林肯中心的纽约州剧院(1964)等。70年代同J·伯吉合作开设事务所,合作设计了一系列建筑,较重要的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IDS中心(1973)、休斯顿的潘索尔大厦(1976)、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芙的“水晶教堂”等。这几幢建筑一扫他的折衷风格,颇有清新气息。这是约翰逊富有成就的时期。但在1983年建成的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设计中,约翰逊又把历史上古老的建筑构件进行变形,加到现代化的大楼上,有意造成暧昧的隐喻和不协调的尺度。这座建筑已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同样的作品不有: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大厦、耶鲁微生物学楼、休斯顿银行大厦等。 由于约翰逊善于建造高楼和公共场所等大型建筑,因此他的作品遍及各个领域,他的设计经常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审美观。约翰逊总是离奇地将一幢建筑到另一种建筑的风格完全改变,这也是他在工商界大受欢迎的缘故。约翰逊一直注重变幻建建筑物的外形,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从来没必要照搬我们自己的东西,而是应该跟这些完全不同”。由于过多的关注建筑背景(比如环境和位置等),约翰逊的设计不时显得相当折中。约翰逊认为建筑中唯一最重要的错误就是无聊。在约翰逊与搭档伯奇合作的设计中,越来越注意通过建造地平线的同一性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客户们往往希望他们的建筑在这个共同的世界中显得更别致、醒目一些。因此,他设计的建筑既与四周的高楼形成明显的对比,又占了相当的优势地位。他认为建筑的结构和外观必须与客户的认可程度相当。 位于曼哈顿春天街(SpringStreet)330号宁静街区的都市玻璃之屋(TheUrbanGlassHouse)为美国建筑大师菲利普·约翰逊的最后一件建筑作品。2006年完工的都市玻璃之屋,优雅的矩形空间,以大胆的几何线条创造明快的视觉穿透性。美国最大的豪宅建筑商TollBrothers宣布调降2006年的房屋销售预估值,使得整个豪宅市场面临萎缩的悲观气氛。然而,都市玻璃之屋在宣布销售的初期,即在两个星期内售出三成,显示人们对于拥有菲利普·约翰逊的最后作品抱持极大的热情。 1949年,菲利普·约翰逊于康乃迪克州完成的首座建筑作品也是名为玻璃之屋,此事并非巧合。原本业主所委托位于曼哈顿的提案无法配合建筑分区法规的限制而遭驳回,此时,菲利普·约翰逊正准备退休。业主Vendome先生当时提出,何不兴建另一座玻璃之屋来作为菲利普·约翰逊的退休之作。因而将原本的设计方向作360度的转变,因而诞生这座新玻璃之屋。担任曼哈顿都市玻璃之屋室内设计工作的建筑师AnnabelleSelldorf添加了一些细部以响应原始玻璃之屋的精神。她使用锯齿形纹饰的白橡木地板以对应康乃迪克州玻璃屋的地面砖砌形式。此外,控制具相同效果的自然光为关键,至少,必须是相当充足的室内采光。大面玻璃的运用虽然也是必须保留的原则,不过考量清洗的便利性,新玻璃之屋选用较小易控制的玻璃窗板。菲利普·约翰逊虽无法亲自经历都市玻璃之屋的完成,然新旧玻璃之屋留给世人的,为他一路所坚持的建筑精神。
编辑本段设计风格
约翰逊早期的工作深受到密斯的影响,甚至他自己的家也在相当程度上有着密斯的影子。尽管他把密斯看作天才,但是他也在逐渐抱怨传统的风格,他表明:“我的宗旨是明确的、不同于传统”。1967年起,约翰逊与约翰·伯奇(JohnBurgee)一起工作至1991年,他们能够将简单的几何图形浇铸成一种新颖而且不可思议的模型。 由于约翰逊善于建造高楼和公共场所等大型建筑,因此他的作品遍及各个领域,他的设计经常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审美观。约翰逊总是离奇地将一幢建筑到另一种建筑的风格完全改变,这也是他在工商界大受欢迎的缘故。约翰逊一直注重变幻建建筑物的外形,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从来没必要照搬我们自己的东西,而是应该跟这些完全不同”。由于过多的关注建筑背景(比如环境和位置等),约翰逊的设计不时显得相当折中。约翰逊认为建筑中唯一最重要的错误就是无聊。 在约翰逊与搭档伯奇合作的设计中,越来越注意通过建造地平线的同一性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客户们往往希望他们的建筑在这个共同的世界中显得更别致、醒目一些。因此,他设计的建筑既与四周的高楼形成明显的对比,又占了相当的优势地位。他认为建筑的结构和外观必须与客户的认可程度相当。 约翰逊相当注意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同时也意识到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他加入了几个单独的却又有一定关联的喷泉。他还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他说道:“一方面,我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付诸实际中以领会、理解”。尽管约翰逊还是一直追随着密斯的步伐,但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摩天大楼的主要设计师。
编辑本段创作理念
约翰逊相当注意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同时也意识到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他加入了几个单独的却又有一定关联的喷泉。他还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他说道:“一方面,我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付诸实际中以领会、理解”。尽管约翰逊还是一直追随着密斯的步伐,但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摩天大楼的主要设计师。1979年,约翰逊获得了第一届普立兹克建筑奖(PritzkerPrize),该奖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有着建筑界“教父”之称的菲利普·约翰逊一生都在求变,一生都在引领潮流,他从玻璃屋子时期的密斯风格转向新古典主义时,推出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当现代主义风雨欲来的时候,他设计了名声显赫的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芙的“水晶教堂”;当后现代主义成为时尚时,他和建筑师伯奇一起贡献了纽约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这座拼贴了古典风格、现代高层建筑风格、巴洛克时代的堂皇风格和现代商业化POP风格的建筑,堪称后现代主义建筑中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另外,他设计的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大厦、耶鲁微生物教学楼、休斯顿银行大厦等,也是建筑史上无法忽略的经典之作。 具有无厘头风格的菲利普·约翰逊从来不把正统观念当一回事,他认为“原创性”根本就是欺世之谈,他曾经破解过“玻璃房子”的各种设计构思的源头。当人们批评他的设计时,他报以淡然的一笑,并且声称:我就是个妓女,业主让我摆什么扑斯我就摆什么扑斯。当有人问他:您的建筑创作从哪里开始呢?约翰逊回答说:从脚底板开始。值得一提的是,菲利普·约翰逊早年曾经是反犹主义者,他还曾聆听过希特勒的演讲,但他后半生却与犹太人和平相处,1960年他为以色列设计了核反应堆纪念馆,上世纪末他还全力帮助过两位美国顶尖的犹太建筑师发展事业。也许菲利普·约翰逊的一贯的无厘头风格,使得热爱他的成就的人们更容易原谅他的过错。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集
1.1949 美国康涅狄格州纽卡纳安玻璃住宅(Glass House New Canaan,CT) 2.1958 纽约Seagrams建筑(Seagrams Building New York,NY) 3.1966 耶鲁Kline科研中心(Kline Science Center Yale) 4.1973 波士顿公立图书馆扩建部分(Boston Public Library Addition) 5.1973 休斯顿建筑学院(Houst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6.1976 德克萨斯州休斯顿(Penzoil Place Houston,TX) 7.1977 达拉斯感恩广场(Thanksgiving Square Dallas,TX) 8.1977 圣路易斯州人寿保险总公司 General Life Insurance St.Louis) 9.1980 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Crystal Cathedral Garden Grove) 10.1984 美国纽约电话与电报公司大厦(AT&T Building New York,NY) 11.1984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PPG总部(PPG Headquarters Pittsburgh,PA) 12.1985 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Houston,TX) 13.1987 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立国家银行大楼(Bank One Center Dallas,TX) 14.1988 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大西洋中心(Atlantic Center Atlanta,GA) 15.1996 俄亥俄州克里夫兰雕刻中心(Sculpture Cleveland,OH) 成名作品glass house: 水晶大教堂外观,典型的玻璃盒子: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 九十年代设计的解构建筑----门屋
来自网络

3. 二战后西方出现哪些建筑流派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 、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 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13、后现代主义建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 ,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 ,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 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西方建筑杂志在二十世纪70年代大肆宣传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但实际直到80年代中期,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为数寥寥.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
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与旧馆相连,墙面的颜色、图案与原有建筑有所呼应.在一处转角上,孤立地安置着一根木制的 、变了形的爱奥尼式柱子,短粗矮胖,滑稽可笑,得到一个绰号叫“米老鼠爱奥尼”.这一处理体现着文丘里提倡的手法:它是一个片段、一种装饰、一个象征,也是“通过非传统的方式组合传统部件”的例子.
美国电话电报大楼是1984年落成的,建筑师为约翰逊,该建筑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繁华的麦迪逊大道.约翰逊把这座高层大楼的外表做成石头建筑的模样.楼的底部有高大的贴石柱廊;正中一个圆拱门高33米;楼的顶部做成有圆形凹口的山墙 ,有人形容这个屋顶从远处看去象是老式木座钟.约翰逊解释他是有意继承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纽约老式摩天楼的样式.
美国建筑师史密斯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中的佼佼者.他设计的塔斯坎和劳伦仙住宅包括两幢小住宅,一幢采用西班牙式,另一幢部分地采用古典形式,即在门面上不对称地贴附三根橘黄色的古典柱式.
1980年,威尼斯双年艺术节建筑展览会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世界性展览.展览会设在意大利威尼斯一座 十六世纪遗留下来的兵工厂内,从世界各国邀请20位建筑师各自设计一座临时性的建筑门面,在厂房内形成一条70米长的街道.展览会的主题是“历史的呈现”.
被邀请的建筑师有美国的文丘里、巳穆尔,斯特恩、格雷夫斯、史密斯,日本的矶崎新,意大利的波尔托盖西,西班牙的博菲尔等.这些后现代派或准后现代派的建筑师,将历史上的建筑形式的片断,各自按非传统的方式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非常分歧,又往往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相关.部分人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他们特别指责与现代主义相联系的国际式建筑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原有建筑文化不能协调,破坏了原有的建筑环境.
此外,经过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
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士则认为现代主义建筑会随时代发展,不应否定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他们认为 :现代主义把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创作同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结合起来是正确的,主张建筑师关心社会问题也是应该的.相反,后现代主义者所关心的主要是装饰、象征、隐喻传统、历史,而忽视许多实际问题.
在形式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义和手法主义,是表面的东西.因此,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认为:现代主义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 ,两者的社会历史意义不能相提并论.
也有的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指出现代主义的缺点是有道理的,但开出的药方并不可取 .认为后现代主义者迄今拿出的实际作品,就形式而言,拙劣平庸,不能登大雅之堂.还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并没有提出什么严肃认真的理论,但他们在建筑形式方面突破了常规,他们的作品有启发性.

4. 受范斯沃斯住宅的影响所设计的作品

艾洛伊斯 ·里尔(Alois Riehl)住宅,柏林,(1906-1907年)
佩尔斯(Perls)住宅,柏林, (1911年)
黑尔街(Heerstraße)住宅,柏林,(1913年)
坎丕勒(Kampner)住宅(已毁),柏林,(1921年)
莫司勒(Mosler)住宅,柏林,(1924年)
沃尔夫(Wolf)住宅(已毁),古本 (1926年)
魏森霍夫区住宅展览会主持人,斯图加特,(1925-1927年)
吐根哈特住宅(Tugendhat House),捷克(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1928年-1930年)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巴塞罗那,(1928-1929年)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校园规划(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芝加哥,(1939年-1958年),其中建筑设计包括包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克朗楼(建筑与城市规划教学楼)、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化学系教学楼等
范斯沃斯住宅(Fransworth House),伊利诺伊州,(1946年-1951年)
湖滨大道860号和880公寓大楼(860 and 880 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芝加哥,(1948年-1951年)
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曼海姆,德国,(1952-1953年)
大会堂(Convention Hall),芝加哥,(1953-1954年)
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与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合作,纽约,(1954年-1958年)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ew National Gallery),柏林,(1962年-1968年)

5. 林登·约翰逊在城镇居民住宅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林登·约翰逊执政期间还改善和发展了城镇居民住宅。1965年9月,约翰逊政府成立了住房和城市发展部,1966年1月,任命了一位黑人部长罗伯特·韦弗。1965年8月10日通过的住房和城市发展法,决定扩大援建低租金公共住宅24万套,拨款29亿美元用于城市更新。法案规定凡有资格居住公共住房者,由于政府的措施而迁移者(城市改建或公路建设的需要)或居住不够标准住房者及老、弱、病、残各色人种等的家庭都符合补助条件。他们可以寻找符合标准的住房,凡房租超过本人收入25%的,其超过部分由政府补贴。1966年,国会又通过了一个示范城市和都会发展法,对大约六七十个城市的贫民窟进行清理,改进更新地区的学校、医院、就业机会及住宅以改善贫民窟的“整个环境”,包括交通设施、给排水系统、医院和医疗设备、娱乐和广场区等。

6. 著名的美国建筑师有哪些

1、亨利·培根

亨利·培根于1930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亨利·培根是美国众多优秀建筑师的杰出代表之一。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一处人造高地上,面积为2200平方米,对面是华盛顿纪念碑。

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虽然平面似古希腊神庙,但没有通常希腊神庙的山花,而是一个团进去的屋顶层,放在古典柱式的顶部。

2、F.L.赖特

流水别墅是美国建筑大师F.L.赖特的经典作品,是为德国移民考夫曼设计的郊外别墅。这座房屋不大,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建筑纷纷问世,但流水别墅依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并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3、沃利斯·哈里森

沃利斯·哈里森于1930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沃利斯·哈里森是美国众多优秀建筑师的杰出代表之一。

从1983年起沃利斯·哈里森就开始投入到一系列竞赛和建设项目中去,1986年的东京国立剧院设计就延续了在“曼哈顿手抄本”中的研究,引入了从实验性舞蹈和音乐获得灵感的技术,向对空间的惯常感知提出了挑战。

4、菲利普·约翰逊

美国建筑师和评论家。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建筑。他是《国际风格:1922年以来的建筑》(1932)一书的作者之一,也是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建筑部的主任(1932~1934、1946~1957),为让美国人熟悉现代欧洲建筑,他做了很大的努力。

他为自己设计的住宅「玻璃屋」(1949)给他带来了声誉。

5、贝聿铭

贝聿铭于20世纪30年代赴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曾获得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7. 约翰逊如何改善城镇居民住宅

改善和发展城镇居民住宅。1965年9月,约翰逊政府成立了住房和城市发展部,1966年1月,任命了一位黑人部长罗伯特·韦弗。1965年8月10日通过的住房和城市发展法,决定扩大援建低租金公共住宅24万套,拨款29亿美元用于城市更新。法案规定凡有资格居住公共住房者,由于政府的措施而迁移者(城市改建或公路建设的需要)或居住不够标准住房者及老、弱、病、残各色人种等的家庭都符合补助条件。他们可以寻找符合标准的住房,凡房租超过本人收入25%的,其超过部分由政府补贴。1966年,国会又通过了一个示范城市和都会发展法,对大约六七十个城市的贫民窟进行清理,改进更新地区的学校、医院、就业机会及住宅以改善贫民窟的“整个环境”,包括交通设施、给排水系统、医院和医疗设备、娱乐和广场区等。

8. 世界著名的住宅设计师有哪些!急!!!!

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1906~1916年)
建筑师:E.沙里宁
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建于1906~1916年,是本世纪初车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欧 早期现代派范畴的重要建筑实例,但基本上还是折衷主义的。它轮廓清晰,体形明快, 细部简练,既表现了砖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现代派建筑发展的趋势。赫尔辛基火 车站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尔
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
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建筑师:A.高迪
米拉公寓于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设计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筑 师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筑艺术探新中勇于开辟另一条道路的 人,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在米拉公寓设计 中,把重点放在造型的艺术表现方面。他发挥想象力,建筑形象奇特,怪诞不经。同时 吸收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 探索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楷模。
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建筑师:H.培根
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一处人造高 地上,面积为2200平方米,对面是华盛顿纪念碑。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 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虽然平面似古希 腊神庙,但没有通常希腊神庙的山花,而是一个团进去的屋顶层,放在古典柱式的顶部。
纪念堂内部用排列柱将平面划分为一个主厅和两个侧厅,侧厅内墙壁上绘制了表现林肯
一生中最显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画。整个纪念堂的高潮是正对入口位于主厅中央的林
肯雕像。在从入口到雕像这一纵向序列的引导下,人们会感受到气氛的庄严。尔后人们
会渐渐看清这尊在散射入室的阳光照射下表情严肃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纵横
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导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这是这座纪念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手笔。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1909~1923年)
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
本世纪20年代,创造新建筑风格的呼声已在西欧兴起,而传统建筑风格仍保持着强
劲的势头。1923年落成的这幢市政厅即是尊重和继承传统的一种表现。瑞典建筑师R.奥
斯特柏格在市政厅设计中,他尊重古典建筑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将历史上的多种建筑风
格与手法融合一起,创作了这座体形高低错落、虚实相谐的水边建筑。市政厅内的几个
大厅装饰华丽而不俗,具有北欧地区的诗情画意,被认为是民族浪漫主义建筑的一个精
品。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
建筑师:G.里特维德
设计人G.里特维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
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
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由光光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
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
维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
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
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此建筑群由著名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设计,建于德国德骚市。它由教学楼、实习工
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
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
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
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
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
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的教
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位于法国巴黎近郊,这是一个富豪的别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师于1928
年设计,1930年建成。地段为十二英亩,建筑占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层。
这座别墅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作为独立住宅的自身,由于它在西方“现代建筑”历史上
的重要地位,被誉为“现代建筑”经典作品之一,它是与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筑和城
市规划事业相关联的。勒·柯布西耶的许多建筑观点早期是由小住宅设计体现出来的。
1926年他把“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比较,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支柱层,主
要房间设在二层;(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自由立面
(成为一片可供自由处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萨伏伊别墅就是综合体现上述特点
的,与传统住宅建筑完全不同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形体简单,但内部空间却很复杂。
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表现出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筑观念。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有个德国馆,轰动了整个建筑界。博览会结束,该馆也
随之拆除了,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德国建筑大师密
斯·凡·德·罗在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
理原则。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
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平和竖向的布
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
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
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
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
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
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蒙胡
奇公园里重建这个展览馆。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C.锡里西等主持。
纽约帝国州大厦,美国(1931年)
建筑师:S.L.H.建筑事务所
在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岛上,30年代初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
的楼房——帝国州大厦,高度达381米。它保持高度冠军称号达42年之久。直到今天,
它的高度仍排在世界前面。
帝国州大厦1930年3月1日开始设计,设计人为席瑞夫、兰姆、哈蒙。4月7日开始树
起第一根钢柱,9月22日钢结构就安装完毕,1931年5月1日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前后只
花去一年零一个月时间。钢骨架平均一天半完成一层,直至70年代,在施工速度上它一
直保持最优秀的记录。这座大厦的施工之所以能如此高速,是和它的钢构件制作精确、
施工组织严谨分不开的。
流水别墅,美国(1935年)
建筑师:F.L.赖特
流水别墅是美国建筑大师F.L.赖特的经典作品,是为德国移民考夫曼设计的郊外别
墅。这座房屋不大,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建筑纷纷问世,但流水别墅依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并被列为
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流水别墅位于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F.L.赖特将别墅建在
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力,伸出于溪
流和小瀑布的上方。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
新。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冰雪消融,春水上涨
时的强大动势使建筑物看上去更像一组露出地面的巉岩,而当夏日流水涓细之时,倒像
是让别墅进行一种动物冬眠前的肌体蜷曲动作。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帘般垂现在切断
北岩的花架与点缀出挑的冰凌之间。建筑本身疏密有致,有实有虚,与山石、林木、水
流紧密交融。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汇成一体,交相衬映。流水别墅不但是F.L.赖特本人
作品中特别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纪世界建筑园地中罕见的一朵奇葩。
联合国总部大厦,美国纽约(1946~1952年)
建筑师:w.K.哈里森
联合国总部设计主任由美国建筑师沃利斯·哈里森担任。同时成立了有澳大利亚、
比利时、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乌拉圭、英国、前苏联、中国10个国家组成的国
际顾问委员会。代表中国参加设计顾问委员会的是梁思成先生。设计顾问委员会先后讨
论了53个方案。1947年5月通过了以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方案为基础的最后方案。
建筑方案的落实由美国建筑师哈里森负责。大厦于1952年落成。
联合国总部是由秘书处大厦、大会大厦、会议大厦、图书馆四栋建筑组成。秘书处
大楼为板片式建筑,地上39层,高165.8米。其东西两面为蓝绿色玻璃幕墙,两个端面
为狭窄的实墙。大会堂匍匐在大楼的一侧,顶部和侧面呈凹曲线形。安理会会议楼在秘
书处大楼与大会堂之间,临靠河面。与历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议会性建筑相比,联合国总
部建筑群十分特殊。其功能的复杂性和造型构图的创新性是已往建筑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联合国总部建筑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在20世纪中期得到广泛的认同。
马赛公寓,法国(1946~1952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被人们称之为“马赛公寓”的建筑,是勒·柯布西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座大型
公寓式住宅是他理想的现代化城市中“居住单位”设想的第一次尝试。勒·柯布西耶认
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理想
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 *** 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
现代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一个
“居住单位”几乎可以包含一个居住小区的内容,设有各种生活福利设施,一栋建筑就
成为一个城市的基本单位。他在马赛设计并于马赛市郊建成的这座17层的“居住单位”
式公寓住宅大楼,可容纳337户约1600人居住。马赛公寓是第一个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
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现浇混凝土模板拆除后,表
面不加任何处理,让粗糙地表现人工操作痕迹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现出了一种粗扩、
原始、朴实和敦厚的艺术效果,后来它被带上了“粗野主义”始祖的“桂冠”。
朗香教堂,法国(1950~1953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这座教堂建成于1953年。一向讲几何构图的形式美,主张采
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功能和创造新形式的“现代建筑”,并在建筑创作实践中遵循理性主
义方向的赫赫有名的建筑家,却设计出了一个具有震动性的奇特的建筑。这是一座位于
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造型扭曲混沌,超
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
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
·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格拉姆大厦,美国纽约(1954~1958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建于1954~1958年,大厦共40层,高158米,设计人为著名建筑
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在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
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
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
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
没有变化。窗框用钢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凹凸感
和垂直向上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
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
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日本东京(1964年)
建筑师:丹下健三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
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
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
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力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
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这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最
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该建筑是
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
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1959~1973年)
建筑师:J.伍重
在澳大利亚悉尼大桥附近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奔尼浪岛。在这座岛上矗立着一组似群
帆泊港,如白鹤惊飞的建筑群,它就是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造型奇特,
外观不凡。八个薄壳分成两组,每组四个,分别覆盖着两个大厅。另外有两个小壳置于
小餐厅上。壳下吊挂钢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两组薄壳彼此对称互靠,外面贴乳白色
的贴面砖,闪烁夺目。
丹麦建筑师J.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规模庞大,占地1.8公顷,坐落在距海面19米
的确良花岗岩基座上,最高的壳顶距海面60米。它包括一个2700座位的音乐会,一个
1550座位的歌剧院,一个550座位的剧场,一个420座位的排演厅,还有众多的展览场地、
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88000平方米,连观众和工作人员在内,同
时可容纳7000人,实际是一座大型综合性文化演出中心。歌剧院从设计到完工达14年之
久,耗资1.2亿美元,建成后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美国(1973年)
建筑师:山琦实
纽约曼哈顿岛上的世界贸易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机构,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建筑物之一。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占地约6.5公顷,它是一项耗资7亿美元,由六幢建筑组成的建筑
群,包括一座海关大楼,一座饭店,两座专供重要的政府贸易机构使用以及国际商品展
览用的九层大楼和两座主要建筑——高411.5米的110层塔楼。两座大楼都是方柱形体,
外形完全一样。每边宽63.5米,每幢塔楼面积达46.6万平方米,两幢塔楼面积合计有93
万多平方米。大楼的外墙是排列很密的钢柱,外表包以银色铝板。大楼受到很大的风压
力,在普通风力下,楼顶摆幅为2.5厘米,实测到的最大位移有28厘米。整个世界贸易
中心有5万人在其中工作。每天客人即达8万人次。两座大楼有46部高速电梯,114部区
间电梯,8部货梯。客梯一部最多可载55人。电梯可直达能容纳2000辆汽车的停车场,
并与地铁相连,可以迅速地将来往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来客疏散到四面八方。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法国巴黎(1977年)
建筑师:R.罗杰斯和R.皮亚诺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总造价约4.8亿法郎,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
下四层。该建筑内设有工业设计中心、音乐与声学研究所、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共情报
知识图书馆以及相应的服务设施。整个建筑被纵横交错的管道和钢架所包围,根本不像
我们常见的博物馆,倒像一幢地地道道的化工厂。这座艺术文化中心是意大利建筑师R.
皮亚诺和英国建筑师R.罗杰斯共同设计的。他们认为现代建筑常常忽视起决定性作用的
结构和设计。为了改变这一陈旧的观念,特意把结构和设备加以突出和颂扬,6层楼的
钢结构、电梯。电缆、上下水管、通风管道都悬挂在立面上,并涂上大红大绿的色彩。
建筑师有意将这座建筑设计成类似机械框架的装置,将内部做成宽敞的无阻拦的大空间,
允许内部布置灵活变动。这座中心是本世纪高技派建筑的代表作。
国家美术馆东馆,美国华盛顿(1978年)
建筑师:贝聿铭
对贝聿铭而言,国家美术馆的扩建,不是在基地上创造一幢单纯的建筑物,基地受
条件限制,与原有馆舍的配合,在华盛顿的地位、建筑计划的需求等,这些都是艰巨的
挑战。
1978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包括陈列馆和艺术研究中心两部分。它在议
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是白宫前最后一块空地,位置很重要。但是地段的形状不完整,是
个斜角的楔(梯形)。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1941年
建的旧馆(一座新古典形式的建筑)。同时,陈列馆和研究中心两部分要求有分有合,
各自有出入口。这通常会带来一些麻烦:在一个面上设两个门,处理得不好,会使人感
到一个是大门,一个是“狗洞”。设计者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
做陈列馆;一个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做研究中心。进陈列馆的大门设在等腰三角形的底
边,研究中心的小门设在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凹缝里。这座建筑的整个构思都是由三角形
变化出来的,没有一般的矩形空间。造型既清闲简洁而又庄重典雅。陈列馆的中心是个
多层空间,有纵横天桥联接,中央大厅顶部为玻璃天窗,中间有纵横跨过的栈桥或挑出
及四进的廊子。参观者在其中走动时,步移景随,空间景象变化万端。东馆与古典主义
的老馆及附近的美国国会大厦相邻,在对比中又有配合。开幕时由卡特总统亲自剪彩,
他称赞这座建筑是世界上最好的美术馆。
海伊美术馆,美国亚特兰大(1983年)
建筑师:R.迈耶
美国建筑师R.迈耶以擅长设计美术馆而闻名,海伊美术馆外部造型复杂多变,轮廓
生动。R.迈耶的建筑作品用白色,在阳光照射下,光影明暗层次十分丰富。内部有一扇
形中庭,内部空间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绵延流动,景象万千。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中国(1985年)
建筑师:N.福斯特
这是英国建筑师N.福斯特的作品。大楼外形上显著暴露出钢柱和钢桁架,成为立面
的主角。大楼底部完全开敞,自动扶梯从二楼伸下来,人员即由扶梯往上进入大楼,楼
内空间也尽量开通。这座大楼处处显示现代技术的成就,属于“高技派”建筑风格,这
种建筑虽然不另加装饰,但实际造价相当昂贵。
伦敦劳埃德大厦,英国(1979~1986年)
建筑师:R.罗杰斯事务所
擅长以外露结构而表明其“高技派”(High-Tech)风格的理查德·罗杰斯是当今
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所设计的这座位于伦敦的劳埃德总部大厦包括一个12层、
能同时容纳10000人工作的保险业务大厅以及侧翼呈阶梯状布局的写字楼。建筑师考虑
到公司的持续扩展和建筑的分期扩建的可能,在设计中有意将用钢板包裹的楼梯塔和主
要管线,以及结构部分均暴露在建筑 *** 。这一具有创新精神的做法曾令众多的建筑师
感到惊讶。它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水平所赋予建筑的新形象,并使建筑物具有持续
“生长”的可能。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1988年)
建筑师:贝聿铭
1988年建成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重要作品。贝氏将扩建
的部分放置在卢浮宫地下,避开了场地狭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矛盾的冲突。
扩建部分的入口放在卢浮宫的主要庭院的中央,这个入口设计成一个边长35米。高
21.6米的玻璃金字塔。这是贝聿铭研究周围建筑物的心得,也再度证实了贝聿铭设计与
环境的紧密关系。金字塔的底边长35.4米,底边与建筑物平行,亦即与方位平行,与埃
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强化了与环境的关系。金字塔的体形简单突出,而全玻璃的墙体
清明透亮,没有沉重拥塞之感。起初许多人反对这项方案,但金字塔建成之后获得广泛
的赞许。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池转了45度,在西侧的三角形被取消,
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筑物,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
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在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照池中与环境相
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另一向度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
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形水
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聿铭将
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成为一体。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中国(1989年)
建筑师:贝聿铭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
时6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土地。
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
中国银行大厦位于香港中心区,楼高70层,总高度达315米(连同顶部的天线),总建
筑面积为128.60平方米。建筑外墙以铝板和银色反光玻璃装嵌,大厦底层铺砌深浅不一
的灰色花岗岩。整座大厦依靠四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内外附加一系列包混凝土的
钢焊斜撑,这不仅给大厦外观带来独特的面貌,而且比传统方法节省钢材4成,且室内
无柱,空间开阔。大厦底层平面呈52米×52米的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线分为4个三角形。
贝聿铭在此又一次发挥出他的设计天才,他着力刻画建筑的崭新造型,通过三角形母体
的巧妙变换,节节升高,造型简洁明快又极富标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轮廓线的一个制
高点。
太阪光的教堂,日本(1989年)
建筑师:安藤忠雄
教堂建筑的设计在安藤忠雄的作品群中是十分独特的,因为这类建筑首先要能唤起
人精神上的共鸣,安藤忠雄正是以其抽象的、肃然的、静寂的、纯粹的、几何学的空间
创造,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憩栖之所。大皈光的教堂,其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仅为
113.04平方米的小教堂,位于大阪闲静住宅街的一角。建筑只是简洁的混凝土箱型,没
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美,
与日本枯山水石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木造教堂和牧师馆
的位置以及与太阳的关系来决定的。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
现出光的十字架。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主体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
这是安藤忠雄所谓的对自然进行抽象化作业。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西班牙(1995~1997年)
建筑师:F.盖里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由地方投资兴建,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经营并提供展品,
被认为是面向21世纪的博物馆。这是建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又一座古根海姆美术馆。
该馆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位于勒维翁河滨。主要部分的体形弯扭复杂,难以名状。
博物馆造型由曲面块体组合而成,内部采用钢结构,外表用闪闪发光的钛金属饰面,钛
板总面积2.787万平方米。造型的独特是建筑师F.盖里近几年个人风格的继续;也是古
根海姆负责人的愿望,他们希望这幢建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成为城市的标致。
F.盖里在设计过程中得助于航空设计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它使F.盖里的构思如虎添
翼。在总体布局中也进一步发挥了他的艺术包装思想,但这次的“包装”范围远远大于
他的其他作品。而主要展馆仍然是规整的。为利于布置展品,首层基座部分也是相对比
较规整的。动态徒劳部分主要是入口大厅和四周的辅助用房,变化的形态向上逐渐收缩。
博物馆建在水边,与城市立交桥形成有机的组合,这种嵌人城市肌里的构思也为造型独
特的博物馆增添了一些理论依据。
香港新国际机场,中国(1998年)
建筑师:N.福

9. 简要说一些关于约翰逊和他的伟大社会。。。。细节

罗斯福新政与约翰逊的“伟大社会”行动是美国二十世纪中最重大的社会改革。美国通过这两项改革,奠定了目前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两项改革在某些方面又有一脉相承的意味。
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和复兴(Recovery)。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在百日立法中,迅速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国家产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等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政基本结束。但罗斯福新政时期产生的一些制度或机构如社会安全保障基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田纳西河谷管理局等至今仍产生着影响。

罗斯福新政与此前的资本主义各国有关政策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是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这些在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美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大体为继任的各届美国政府所遵循。规范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增进公民福利,保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推动了美国的持续进步。1944年,罗斯福提出每一个美国公民除了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还应当享有包括就业权、合理报酬和收益权、公平竞争权、健康医疗权、社会保障权和受教育权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权利;相关立法被美国宪法学者称为“第二次权利法案”。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遭暗杀,约翰逊以副总统继任美国第36任总统,随后在大选中获胜。他提出了建设“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继续推进肯尼迪政府自由主义的社会改革政策,而且利用国民对肯尼迪英年早逝的痛惜之情,促成国会迅速通过了数百项涉及民权、税收、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宅、环保、地方建设的法案陆续获得通过,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约翰逊提出的建设“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其分量相当于整个“罗斯福时代”。

关于“伟大社会”构想,约翰逊说,那将是一个“不仅为人类肉体和商业的需要服务,而且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社会群体生活的渴望的人类福地。”“我无意去做一个兴建帝国、追求荣耀和扩大版图的总统。我愿意做这样的总统:教育孩子,扶贫救弱,保护每一个公民在所有选举中的选举权。”所谓“伟大社会”的建设,核心内容是保障民权,向贫困宣战。作为行政纲领,它实际上是继承了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推行的“新政”和“公平施政”的精魂。

约翰逊的“伟大社会”建设,最富独创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4年制定的“经济机会法”。依据此法成立了被约翰逊称为“向贫困宣战的全国司令部”的“经济机会局”。虽然在州县政界阻力不小,虽然探索难免出现混乱和失误,这项帮助失学者、失业者和穷人的计划还是搞得有声有色,促进就业,大量减少了贫困人口。而大幅增加联邦政府对公立和教区学校拨款的法案,则被约翰逊叫做“我所签署的最重要的法案”。关于教育的两个立法,帮助贫困生和残疾学童完成学业,改善了穷人与黑人的教育状况,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提高了美国的人力资源总水平。

约翰逊的努力有了惊人的成就:1964到1968年,穷人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减少了一半。约翰逊的另一突出成就是民权立法。他在任时推动的一系列民权法案改变了许多美国人的人生,特别是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特别是1964年7月2日,约翰逊签署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民权法案》,该法案的目标是消除因种族、肤色、宗教和国籍背景所产生的一切歧视。1965年,约翰逊又签署一项移民法案,该法案结束了近一个世纪对亚洲移民的法律排斥和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