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楼盘房价 » 住宅低楼层
扩展阅读
密云各小区物业电话 2021-11-11 13:16:57
深圳房价高 2021-11-11 13:13:25
拍卖粮证 2021-11-11 13:12:04

住宅低楼层

发布时间: 2021-10-31 09:25:24

住宅楼层应该如何选择

买房就像找男朋友,户型是五官,楼层是身高。硬件方面,姑娘们最关心的就是外貌和个内头,买房也是一样容,楼层是除户型外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

一、什么样的房子叫高层

自2005年起国家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而在其他国家对高层定位也不同。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7-14,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搜狐焦点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装信息

⑵ 越来越多人不愿意住高层住宅,都想买低楼层,这其中有什么套路吗

高层比低楼层多少有点不方便,虽然有电梯,但是低楼层直接就能走楼梯,所以低楼层优势大。高层住宅的安全消防风险大,懂消防安全的人都了解,目前消防云梯最大也只能达到50米,超出50米的高层住宅,大约17层以内,在发生火灾事故的状况下,靠消防队员从外部救援的概率几乎为零,只能依靠工程建筑里面的全自动消防设备来扑灭前期火灾事故。要是设施发生常见故障,不能自动启动,逃生的希望不大,这些年来由于这类原因而导致伤亡的案例不在少数。

高层住宅楼房越高噪声越大,不要认为楼房高没有噪声,那样就错了。实际上路面的响声通过反射面折射响声都汇聚在高层住宅了。电梯轿厢经常存在的问题,下楼上楼很不方便,而且还存在安全风险。高层住宅楼间距十分密集,住久了身心都有影响,而且一层有6-8户,以内邻居说的话都能听见,而且家里住着别人也能把你家看的清清楚楚,一点个人隐私都没有。高层住宅吃的水都是二次供水设备,如果物管好的还能够放心用,不行的物管水源也会被环境污染,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而且二次供水设备价格也要贵一些。


⑶ 那些年被你忽略的低楼层住宅,你觉得住低楼层的好处有哪些

古代人对挑选住房的情况下注重风水学,天时地利才算是得最好居所。时下节奏快的城市规划建设中,路面越修越宽,房屋越建越高。为了更好地追求完美视线的宽阔,大家居住的楼层愈来愈高,不经意间间忽视了“务实求真”生活的优势。

便享架空层 举步即达

相比高楼层,低楼层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享受频率高些。餐后想健身运动,便是什么都不想做,而住在矮层抬腿就到首层空架区,直通到达站,省时不费劲。首层空架区是小区打造出的公共性会客室,推动社交媒体,游戏娱乐多元化,在这儿有大量机遇了解左邻右里的盆友,享有和谐邻里情。

购房不用一味追求完美高层住宅,低楼层也是有舒服便捷的居住感受,无论用什么楼层,只需是迎合自身的生活习惯性,合乎家庭主要成员的年纪、身心健康、便捷等要求,便是合适自身的好房子!

⑷ 为什么要买高层住宅的低楼层

1、买高层,视线好、采光好,人心情要好一些,不过高层比底层多 二次供水、费用高;停电了上下楼麻烦、高峰时期出行乘坐电梯拥挤,其他物业费、电梯费等都是一样的
2、买低层:光线不好,容易被遮挡阳光,日照时间相对过短,如果家里有老人、小孩还是可以选择考虑,因为停电层数太高 爬楼梯老人不适合,太高 窗户没装防盗窗家里有小孩会很不安全的

⑸ 住宅楼是选高楼层还是低楼层更好

目前有2楼和17楼这两个选择 有人说2层太低 太阳晒不到,17楼是顶层 会漏雨 到底咋办好 有人可以给点意见吗?
本回答来自好好住用户梦子Yumeko,更多装修攻略,居家经验,欢迎登陆好好住APP查看

⑹ 低层住房优缺点总结 注意这七点要素

高层住房采光好、视野开阔;但也有很多人,因上下楼出行不便利;高楼层已售罄等原因购买低层住房。低楼层的定义看法不一。有的人觉得5层以下,就算低楼层了。也有的人认为,低楼层的划分以1/3为标准,即总层数6层的房子,1、2层为低层;但这样的话,总楼层33层的房子,楼层不错的9层也算低层了。所以,低楼层如何定义,要结合楼层总数和实际情况来考虑。下面,我们来说说低楼层的优缺点和选购注意事项。

低层的住房有这些优缺点:

一、低楼层的优缺点

1、优点

出行方便,即使电梯停运也不担心,爬爬楼梯也有益身心健康。

当发生意外时,比如地震、火灾等事故,一层至三层当属安全度高的楼层了。

低楼层比较接地气,不会觉得重心不稳。

2、缺点

南方地区雨水天气多,空气潮湿,低楼层湿气较重。

低楼层,前后有树木或者其他东西遮挡,采光没有高层好。

噪音大,街道走廊或者其他住户的喧嚣听得清清楚楚。

安全性没那么高,也容易受到尾气污染。

二、选购低楼层的注意事项

前面我们介绍了低楼层的优缺点,在选购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学会趋利避害。

1、了解房子的防潮设计

挑一个下雨天的日子,去实地感受下,看看房屋是否潮湿,房屋的防潮能力如何。看房屋是否带有地下车库或者一层是否架空,如果带有地下车库或者一层架空,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湿气。

2、查看排水管道

在挑选底层时一定要看各排水管道、系统是否经过特殊处理,底层的排水系统是否单独和独立。如果底层的厕所管道、下水管道不接受来自上面各层的排水,自成系统,那么就不会出现由于上面各户的不正常使用而使一楼发生堵塞的局面。如果底层的管道与上面各层是相连,那么消费者要看其管道是否在一楼变粗、变大。

3、地面的环境状况

底层容易接受地面环境的影响,如果地面植物繁茂、景色优美,底层的住户当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如果底层四周下水道管处理不当、化粪池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臭气熏天、蚊虫苍蝇滋生。这些对低楼层的住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另外,看阴、阳沟是否通畅,看化粪池口是否离自己住宅较远。地面的排水系统是否完善?有没有积水的可能?有没有一些死角地带等。

4、注意采光

影响采光的因素有楼间距大小、周边是否有高大的建筑物遮挡、房屋的朝向、房屋采光窗的大小和数量、户型的开间和进深,以及同一楼层,外立面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等。在选择低楼层的时候,要注意房屋的周边环境和楼间距大小,楼间距越大,采光也越好;关注户型本身的开间、进深、户型朝向、采光窗的数量等;还要注意房屋的采光不要被隔壁的住户所遮挡。

5、留意噪音问题

如果楼栋处于小区内比较安静的位置,则低楼层的噪音主要有行人的脚步和说话声、单元门的开关门声、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声音。小区如果是人车分离,车子不驶入小区内部,而是直接在小区入口处驶入地下车库,则避免了车辆的噪音污染。买低楼层看看是几梯几户,如果同一层,住的户数多了,自然活动的人群也多,产生噪音的概率也大。单元门的开关门声音大小与业主素质、门的减噪设置等有关。

6、关注私密性

买房时,关注下楼间距大小,防止对面的住户偷窥。同时,看下小区内部的道路与楼栋的距离远近,防止隐私被道路上的行人偷窥。

7、关注物业服务好坏

低楼层的财产安全问题,是买房时,很多人比较在意的一个问题。如果物业服务好,有保安定期巡逻,那么安全系数就可以大大增加。

通过了解低层住房的优缺点和选购注意事项,相信购房者在选购时也会有更多的认知了。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4-17,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买新房,就上搜狐焦点网

⑺ 建筑的低层、多层、高层如何区分

建筑的低层、多层、高层是以高度区分的,具体高度如下:

1、低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米(高度≤10米),且建筑层数小于等于3层(层数≤3层)的建筑。

2、多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10米,小于24米(10米<多层建筑高度<24米),且建筑层数大于3层,小于7层(3层<层数<7层)的建筑。

指城市中挖掘土地潜力而提高建筑容积率。在我国实行土地有偿使用条件下,合理提高城市建筑层数,既能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和合理利用城市的有限土地,发挥土地潜力,又能促进产业的置换。

根据国外资料的统计,9至10层住宅比5层可节约用地23~28%,10至17层的住宅,则比5层的节约用地32~49%;若从5层提高到9层,则建筑容积率可提高35%。

3、高层建筑是指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非单层民用建筑。

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的建筑视为高层建筑。中国《高规》(JGJ 3-2010)1.0.2条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米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为高层建筑。

(7)住宅低楼层扩展阅读:

多层建筑优缺点

优点

1、它比低层住宅在占地上要节省,同时又比高层住宅建设时期短,一般开工一年即可竣工。

2、无须像高层住宅那样增加电梯、高压水泵、公共走道等方面的投资。

3、结构设计成熟,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建材可就地生产,可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工程造价较低,易被购房者接受。

缺点

1、底层和顶层的居住条件不理想。

2、由于设计和建筑工艺定型,使得多层在结构、建材、布局上难以创新,造成多层住宅建筑立面、建筑风格的呆板和缺乏变化。

网络—低层建筑

⑻ 高层、低层、顶层住宅该怎么选住几层最好!

对购房者来说,从多层到小高层,再到高层,可选楼层的增多,使大家面临选高层住宅顶部楼层还是选中间段楼层或者低段楼层的疑惑。业内人士表示,不同居住楼层都有各自的优势特点,高层住宅住几层最好?

选择层次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遮挡及采光情况;2.生活的便利程度;3.环境要求;4.家庭人口年龄构成及健康状况;5.住宅楼的总层数。

怎么选高层?

顶层的大忌是隔热和防水设施不好。因为顶层受太阳直射面积大,下雨天易积水,常常"水深火热"。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7-28,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