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江特产有哪些
中江有以下特产以及特产的说明和加工工艺哦!!! 1中江花石 2 中江棋石 3中江柚 4中江挂面 凯江两岸素以产“菊花石”著称。据考证,中江花石是地壳变化的产物。几十万年以前,四川盆地是一片内海,后由于地壳运动,一些海底生物深深埋在地下,变成了珊瑚类化石,形成了具有灰黑,浅褐两种花纹的中江花石。 花石分“棋石”和“文石”两种。文石产于城东玄武山下东溪河畔。据载,“相传初有掘地得石,文成龟蛇之状,群曰;‘此玄武之神,昭其灵也I’又说:‘今观其处往往有文石,如龟蛇,松柏,渠竹,花草,人物等状,采者宜雨后觅之,则形倍分明,磨洗粗质制为器用,如案头镇纸之类亦有可观”。 中江棋石 旧志载有一则神话:“唐田真人名大神,自南洋来,隐栖妙山中,常与二道士奕。撤棋子于江,人取以献蜀王,旋失去,后又得于玉局洞前石盘内,自是中江产棋石”道光县志称“文石、棋石由来不同,今总谓之花石。文石母佳者今亦难得。棋石则城外沿江人户皆能制造”历代人们采撷中江花石,根据不同的石质,色泽、花纹,琢磨成花瓶,手镯、戒指,墨砚,镇纸、烟具和图章等,精美细润,古朴典雅,独具一格,或根据天然花纹,雕琢成珍珠蛙,褐色龟,游鱼,狗,羊,马,牛,狮等,现代又添新品种:茶具,酒具、座屏,台灯等,千姿百态,维妙-维肖,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有较高艺术、经济价值。 中江柚 中江柚,以独特的风味著称。果大,皮薄,可食比例大。果肉乳白微黄,质地脆嫩化渣,酸甜适度,汁多味美,营养丰富,有止咳,化痰,顺气,平喘的药用功能。中江柚栽植历史悠久,但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一般农民未掌握果树嫁接管理的科学技术,故发展缓慢。 1975年柑桔选种,中江柚以它早产性,丰产性,耐贮性、抗逆性等各项指标均超过当地普通柚种,受到果树专家和有关部门重视,列为我县开发农业的重点项目。国家林业部列为全国“八五”百项林产品重点开发科技项目。1986年在全省柚类鉴评会上获唯一的肉质满分。1990年在德阳市柑桔鉴定会上又位居榜首。1991年在全省水果评审会上被专家评为肉质第一名,果形第二名的优质水果。 中江挂面 中江挂面是传统名特产品,手工精致,营养丰富,健脾和胃,在省内外久负盛名,畅销不衰。中江挂面,“面细如丝,长八九尺,截两头,取中段,名曰腰面,又称银丝面,县城内外俱佳,河西谭家街尤盛。色白味甘,食之柔滑,细而中空,堪称洁、白、净、干、细五绝”。中江挂面历史悠久,相传为南宋绍兴年间创制,迄今已有800多年。清代诗人王朗山有“中江烧酒中江面,一路招牌到北京”的诗句,盛赞其畅销情况。现已形成钟氏挂面、天府挂面、老作坊挂面等10余家规模化生产企业,产品畅销海内外。 中江挂面曾在广交会上展出,深受外商欢迎,纷纷要求订货。1986年在四川省食品展销会上展出,各省、市客商争先订购,仅一家客商的订货量就超过了中江县全县的总产量。 原料配方小麦粉(七五粉或八○粉)50公斤,清油0.3—0.35公斤,食盐0.35—0.7公斤,清水30公斤。 制作方法: 1.和面:按配方取主、辅料,将食盐溶于水中。气温高时,盐和水应略多一些。放入圆桶内和面,搅拌均匀,20分钟后便可划条。 2.划条:将面团从圆桶中取出,放在面板上,揉成方形,划成10条左右,搓圆,擦上清油,放入圆桶内,盖上薄膜,一小时左右后,就可抻大条。 3.抻大条:将划出的条,从圆桶中取出,放在面板上,搓成直径3厘米左右的大条,将所有的条接成一根,盘成单帽形,放在面板的一端(盘时,每层之间擦少许清油)。待7—8分钟后再抻小条。 4.抻小条:在面板的另一端放好扑粉2—2.5公斤(面粉、淀粉各半),将面板上盘好的大条搓成直径1厘米左右,经过扑粉,盘入圆桶中,每盘完一层,擦少许清油,从边盘至中心,由中心再盘到边上,反复进行,直至盘完,盖上薄膜,待4小时后再上竹。 5.上竹:先将“羊头”(一种抻长面条的工具)插在圆桶边缘上,再将两根面竹插在“羊头”上。取圆桶中1厘米粗的小条绕在两根面竹上,每绕三周,要马上抻一次,抻长够20厘米左右(因时间长了就抻不动)。然后马上放入面槽内吊起(一根面竹架在面槽缘上,另一根以面条吊在槽内)。每根面竹相距1厘米,然后盖上草席,进行发汗1—2小时。 6.挂面:将发汗后的面条取出放在面板上,抖撒一些扑粉,然后将面槽内下端吊着的那根面竹,插入面桩上端的孔内,将面轻轻往下抻,抻至40厘米后,用扑粉分离一次,以免粘结在一起,然后继续再抻,再分离,抻至80厘米时,从面桩上取下,放在面板上,再抖撒一次扑粉,取下面竹,将面条自然吊在面槽内,发汗1—4小时,即可取出晾面。 7.晒面:将面条从面槽内取出,放在晒坎上的面架上晒干。作法是将面槽内面条,提拢到面架时,将一根面竹插在面架上的第二排孔内,另一端用双手将面条抻长至160厘米左右,再将下端的一根面竹插在旁边的一个孔内,这样反复操作,有十多竹后,站上高凳,将这些面竹取下,插在第三排孔上,边插边抻,抻至插入第一批孔为止(如天气不好,空气干燥,不易抻下时,可抻到抻不动为止)。这样反复进行,直至抻完。晾晒一二小时后,面条成白色,立得起,折得断,就算晒好了,马上收回,放在面板上,准备切断包装。 8.包装、保存:将面要切成20厘米长的段,每500克一包,一头整齐,贴好标签,放在干燥、避风之处储存。 中江挂面可作成10多种花色品种,如味精挂面、蛋清挂面、珠砂挂面等等。在挂面中加入适量的其它成分,就可作出不同风味的挂面。
㈡ 有谁认识这是什么石头啵
这是玛瑙石,你用手电筒照一下能透光
㈢ 中江花石的历史传说
中江县城座落在凯江和东溪河的冲积平原上,两条河从东西绕城而过,所以常遭洪水洗劫。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鲁班和妹妹两人决心帮助中江人民征服河妖,为民除害。他们约定一夜之间建成两座镇妖宝塔。两人暗中互相竞赛。哥哥很快建好了北塔,见妹妹还在忙乎,便藏在树丛中捏着鼻子装了几声鸡叫。妹妹本想在南塔上贴上菊花,胜过哥哥的北塔。情急之下,只好随手把花瓣撒进河里,从此,中江河里便铺满了美丽的菊花石。至今,中江百姓中还流传着“中江县城像条船,南北二塔是撑杆”的歌谣。
《仙女散花》:隋朝时,有一年农历九月十一日,中江百姓为美丽善良,专为老百姓解除疾苦的白塔仙姑庆祝生日,西王母派天上的七仙女散花来表示祝贺。霎时,中江县的凯江流域上空花雨缤纷,鲜花落入河里,立即变成了花石。当时正值菊花盛开之时,故中江花石多为菊花石。
旧志载有一则神话:“唐田真人名大神,自南洋来,隐栖妙山中,常与二道士奕。撤棋子于江,人取以献蜀王,旋失去,后又得于玉局洞前石盘内,自是中江产棋石”道光县志称“文石、棋石由来不同,今总谓之花石。文石母佳者今亦难得。棋石则城外沿江人户皆能制造”历代人们采撷中江花石,根据不同的石质,色泽、花纹,琢磨成花瓶,手镯、戒指,墨砚,镇纸、烟具和图章等,精美细润,古朴典雅,独具一格,或根据天然花纹,雕琢成珍珠蛙,褐色龟,游鱼,狗,羊,马,牛,狮等,现代又添新品种:茶具,酒具、座屏,台灯等,千姿百态,维妙-维肖,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有较高艺术、经济价值。
据《中江县志》记载,早在宋朝时,就有杜甫、王勃等文人雅士在中江举办过圣泉宴,著文、赋诗赞之。清人孟佺有诗赞誉:“圣迹不泯灭,凯石犹著名。光辉等琬琐,湿润重连城。或见松与柏,枝干若绘城。或隐梅与竹,萧疏有余情……”
㈣ 中江花石的介绍
四川省中江县凯江两岸素以产“菊花石”著称。据考证,中江花石是地壳变化的产物。
㈤ 中江花石又称什么石
中江花石 以菊花石为最好,你这个是 鱼蛋、鱼籽石 和 龟纹石。
㈥ 这是不是中江菊花石
这是经脉石
㈦ 中江的菊花石是怎样形成的
从前有个男人坐在凯江边上的石头上死了,于是那个石头就变成了菊花石。
㈧ 中江县南北塔是怎样建成的
南塔又名“联云塔”位于中江城南,朝阳南路北侧,坐落在距地表高约30多米(航测海拔442.8米)的铜鱼山顶。山脚北、东北邻东溪河(御马河),西南邻朝阳南路,其余为农田。
中江南塔始建于明神宗万历37年(公元1610年),为邑人明大理寺少卿宋兴祖建,中江南塔坐南向北,平面呈八边形,为八面体形九层楼阁式砖塔,通高30.2米。由于中江南塔历史悠久,秀丽壮观,高矗于东溪之滨,连同周围山色一起自古即为中江八景之一而备受世人赞美,清人楹联“东河水汇西河水,南塔云联北塔云”正是其真实写照至今未曾修葺,现保存基本完好。
中江南塔为中江古八景之一,连同所处铜鱼山在内,为本邑之胜景,历来为中江著名风水宝地,也是中江古城历史之象征。现已被收录进《中国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名胜古迹词内。
中江南北塔由来传说
传说中江城大南街有位财主,家有万贯金银,仓有十年陈粮黄谷,终日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一年秋雨连绵不断,财主见他天井中的石板路走起来打滑,就叫仆人抬来黄谷面路。这时偏遇龙王潭的龙王在天行雨,看见用黄谷面路十分愤怒,决定明日发大水,水洗中江城,淹死财主。
再说这天正好有兄妹俩冒雨挑着粮进城来给财主交租,赶到中江城南门时天已黑了,雨又下得大,就进灵皈寺躲雨。兄妹俩刚在神龛前的蒲团上坐下,就隐约听见有两个人在说什么,一看四周又不见人,静静一听,声音是从神龛上传来的,原来是两个泥菩萨在说话。一个泥菩萨说:“完了,完了,你我在这里的日子不多了。”另一个泥菩萨问:“啥子事情那么恼火?”
“明天龙王要发大水,水洗中江城,你想,我们这些泥菩萨还不遭殃吗?”
“啊,是这样。”
“水洗中江,所有生灵都会遭殃,只有想个办法才对哟!”
“我看中江城象条船,只要给它两根篙杆,水涨船高,用力撑住就不会淹到了。”
“老兄你不知,这城象船,当然这船的篙杆就不是一般的竹杆了,而是应该修两座塔来当篙杆了,可惜这些凡人是不晓得的。”
兄妹俩在神龛下听得一清二楚,这位泥菩萨刚说到这里,哥哥再也按耐不住了,说:“神佛,你们说的我们都晓得了。”一个泥菩萨说:“你晓得是一回事,要修好这两座塔是一回事,你这小小年纪,就是有砖有石叫你前去修,一夜怎么修得好?”
妹妹说:“我和哥哥一起干,准能修好塔!”
兄妹俩的决心打动了神佛,一个泥菩萨说:“我们设法和你们一起去修塔,但我们可以叫中江城周围的耕牛帮你们踩泥烧砖,叫哪里的狗也不乱叫乱咬,你们才好到各家去牵牛踩泥,安心地修塔。”
另一个泥菩萨:“我还可以给你们加把劲,不过这些都只在鸡叫前起作用,希望你们加劲干。”
说完泥菩萨再也不动了。
兄妹俩看时候不早了,简单商良一下,就由哥哥修南塔,妹妹修北塔,分别开始动手了。他俩有牛的人家去牵牛,果然牛很听话,院子里的狗也不叫不咬,没有惊动任何人。
牛很卖力,不一会儿踩好泥,又去拉烧好的大方砖。
哥哥想:我来修座空心塔,万一水冲大了,这塔顶上也可以躲几个人。于是他就决定把塔修成八方形,中间留有石梯,一直可转到塔顶,还在每个每上吊了铜铃,又用铁水铸成宝鼎座在塔顶上。哥哥的塔修成了,他非常高兴,便去看看妹妹修得怎样。
再说妹妹来到中江城北面一个较高的小山上,她想:龙王发水汹猛,要修座结实的塔,水永远冲不垮,于是她动手修了座实心塔。在封顶之前,她又用五色纸做成各种各样的花,准备贴在塔的外层壁上。
妹妹刚动手贴花时,哥哥悄悄地来到了小山下,他看见妹妹的塔修得很结实,装饰得很美丽,就是动作慢了点,就想要催催才行。于是他双手捂在鼻上,大声在学着鸡叫。这一叫不打紧,却引起山下村子里的鸡跟着叫起来,顿时急坏了妹妹,她再也无心装饰北塔了,顺手将五色花一撒,正好飘落在凯江边。后来人们捡到的菊花石,就是这些纸花变成的。妹妹怕天亮,连忙到附近村子里去拿了一口铁锅盖在北塔塔顶。
第二天早上,有牛人家看见牛满咀白泡,觉得奇怪,却哪里知道,这些牛踩泥拉累了一晚上。那怕大雨倾盆,洪水始终也没淹过城墙垛,人们真觉得中江城象是洪水中的一条船。这一夜拔地而起的南北二塔,恰似两根篙杆。从此中江城再不遭水淹了,大家叫修北塔的妹妹为“北塔仙姑”,尊称修南塔的哥哥为“城皇菩萨”。人们又在南塔旁修了龙王庙、龙王阁镇住龙王发水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