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紹興別墅挖出古墓
紹興一個在建的高檔別墅園工地里,竟然挖到一座有2500年歷史的古墓!
它是誰的墓?裡面有什麼寶貝?它和印山大墓有沒有聯系?一系列問題,引起公眾的關注。
浙江省文物考古專家昨天也趕到了紹興,指導挖掘。除了此前發現的6米長的棺木,昨天並沒有發現隨葬品。專家分析,該古墓曾遭破壞。
文保專家判斷,這是一座越國時期的高規格墓葬,具體時間約在春秋晚期至戰國前期。從其規模規格來看,並不排除王侯級別的可能。
躲過保安看守,爬山頂探古墓
昨天(10月8日)上午,我們再次來到香山寶業別墅區。但發現工地的兩個入口均有保安看守,門口有一塊牌子,寫著:「施工區域,謝絕參觀」。
整整一個上午,一撥撥來自各個媒體的同行均被擋在了外面。在該別墅區的另一個入口,我們提出「看房」的要求試圖進入,也遭謝絕。
隨後,我們又多方聯系紹興文保部門,均被告知謝絕采訪。
昨天下午,我們第三次來到該工地。經過多番努力,終於找到了第三個入口,分兩路相繼進入。
我們一路來到古墓邊。從現場看,墓葬的模樣已不完整,但依然震撼。一片幾百平方米的黃土中,赫然一排寬約四米長達三十多米貌似船型的舊木板,它由一條條的木條拼成,表面斑駁,顏色發黑。十幾位專家與工作人員就站在舊木上「指點江山」。
不過,沒幾分鍾,在兩位保安的「挾持」下,我們被連推帶搡帶離現場。
離開前,我們發現邊上的草地上有一塊舊木條,保安說:「這木條就是墓葬里挖出來的,這兩天累死累活的,就挖了幾塊爛木頭。」但對考古專家而言,這「爛木頭」可不尋常。
由於保安的看守,難以靠近古墓區域,我們又繞過了一座小山,從山後爬到山頂,透過密密層層的樹木,看到了古墓的全貌。
這座小山就是香山,墓區就在山腳。
古墓的規模果然龐大,考古專家們在周圍忙碌著。巨坑旁邊,兩個巨型挖土機仍在工作,正在挖出一條溝來,深約1.5米。是不是墓道,我們不能確定。
此地風水好,曾在山上撿到過寶貝
據了解,古墓所在的位置原屬香山村,該村因山而得名。七年前,村民拆遷搬進了城。
為何把這座小山稱為香山,村民們說,因為這里是個風水寶地,所以「吃香」。他們祖祖輩輩都是這么說的,死後也大多葬在山上。
50多歲的村民沈先生告訴記者,以前沒搬遷的時候,他每天要到香山附近轉悠。挖出古墓的地方原來也是個小山坡,村民們還在那裡種莊稼,後來慢慢被整平了,周圍造起了房子。
沈先生說,他從小就聽父輩講過,在山上撿到過古代的寶貝,但那時他們膽子小,不敢拿。
這樣的傳聞有多位村民聽說過。他們分析,那些寶貝可能是當時盜墓者留下的。他們也懷疑,邊上可能還有古墓。
而另一種說法是,文革期間,這個古墓就遭破壞。「幾十年前開墾農田的時候,移除了一些山包,這個墓葬也在當時遭到破壞。」當地一位鄭大伯告訴記者。
這是越國墓葬,不排除主人為王侯級別
昨天,省文物專家從杭州趕到了古墓現場。記者聯系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陳元甫,他婉拒了記者的采訪。但記者通過多方打探,通過可靠的知情人士,還是了解到關於古墓的一些最新情況。
考古專家這樣分析:
越國時的墓葬,主人不排除王侯可能
首先,目前看到的木板,是整個墓葬中木槨的底部。一般高規格的墓葬,都「有棺有槨」,也就是說,在放置屍體的木棺外部,還會有一個木槨,但可能已遭破壞。
然後,根據封土的形狀、墓道以及墓穴等特點判斷,這是一個越國時期的高規格墓葬,具體時間約在春秋晚期至戰國前期。
1998年考古發掘的紹興印山大墓,是紹興當地經正式考古發掘後發現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王侯墓。據專家推測,墓主人可能為越王勾踐之父允常。
那麼,如今這個墓葬的主人是誰?他與印山大墓主人之間有沒有關系?有專家認為,目前唯一可以下的判斷只有——他是個貴族。但也有專家認為,從其規模規格來看,並不排除墓主人為王侯級別。
曾遭盜掘,古墓目前未發現隨葬品
之所以很多追問還不能確定,是因為目前墓葬里發現的隨葬品幾乎為零。
「比如說,如果出土銅劍、兵器,上面的銘文就可以成為判斷的依據。」這位專家表示。
但是,至昨天為止,墓葬內並未發現任何隨葬品。這樣高規格的墓葬,原本一定有隨葬。但從現在情況看,墓葬除了曾被破壞之外,更遭受過歷代盜墓。
考古專家介紹,考古圈內都知道,長期以來,人傑地靈的紹興,幾乎「未有不發之墓」。也就是說,多數墓葬都遭遇過嚴重的盜掘。這並非是近幾年來文物熱之後的現象,而是「古已有之」,如今已難以追究。當年印山大墓發掘時,出土的文物也寥寥無幾。
同樣,這一次的越國貴族墓,根據專家們的推測,早在歷史上便遭遇過惡劣的盜掘。
不過,考古發掘才剛剛開始,我們還可以期待的是,該墓葬是否可能有另外的器物陪葬坑?陪葬坑裡會不會還留下一些信息?
專家們還將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