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復式別墅 » 江橋復式
擴展閱讀
密雲各小區物業電話 2021-11-11 13:16:57
深圳房價高 2021-11-11 13:13:25
拍賣糧證 2021-11-11 13:12:04

江橋復式

發布時間: 2021-10-26 13:44:02

A. 湖畔天下(別墅)的具體情況及信息

湖畔天下位於嘉定南翔瑞林路1280弄,目前處於待售中,具體加推時間及戶型待定,預計內推出高層住宅房源,預計主推建築面積為118-120平的房源,頂層復式建築面積146-150平。湖畔天下佔地約2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60萬平方米。

交通:距在建的11號線陳翔路地鐵站約500米,距現在已有的南翔地鐵站約2.5公里,1公里內有嘉定125路、滬唐專線、嘉定65路、嘉定118路、嘉定110路等多條公交線路,約2.6公里自駕可上滬嘉高速,可快速到達市區。
商業:距上海華潤五彩城購物中心約1.1公里,距中冶祥騰城市廣場、銀華大廈約2.4公里,距上海新明六一廣場約2.6公里。項目周邊還有多個超市,如聯華超市、光明便利店、嘉聯超市、農工商超市、世紀蓮花超市等,業主基本生活需求都能滿足。
景點:距留雲公園、菁英湖風情公園約500米,距百畝公園約2公里,距馬陸公園約2.9公里,距銀翔湖公園約3.8公里,項目周邊公園環繞,生態環境優美,居住舒適度高。
升值空間:虹橋商務區北到嘉定的江橋、南翔,同時加上陳翔路地鐵站的建成,就板塊和項目本身而言,都對項目有利好作用。
總體來看,該項目適合改善人群和投資人群。


B. 南嶺區域地質與礦產勘查、研究進展

一、區調及物化遙勘查現狀

南嶺地區是我國地質工作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現已完成全區1∶100萬~1∶50萬等小比例尺區域地質、區域重力、航磁、水系沉積物、重砂等面積性調查及遙感解譯等工作。

區域地質調查:1∶20萬區調全區覆蓋;完成1∶5萬區調206幅,占區內面積47%;完成1∶25萬區調7幅,占區內面積57%。

地球物理測量:完成1∶20萬區域重力26幅,占區內面積96%;完成1∶5萬高磁約55幅,占區內面積13%;完成1∶5萬重力約20幅,占區內面積5%;完成1∶5萬航磁約114幅,占區內面積25%。

地球化學測量:1∶20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全區覆蓋;完成1∶5萬水系約57幅,占區內面積13%;完成1∶5萬土壤約36幅,占區內面積8%。

遙感調查與解譯:1∶20萬大部完成;完成1∶10萬約7幅,占區內面積13%;完成1∶5萬約39幅,占區內面積9%。

二、礦產勘查進展

20世紀50~80年代,南嶺地區原地礦、冶金、有色、核工業及武警黃金部隊等地質勘查單位對區內數百處礦產地開展了包括普查、詳查、勘探在內的勘查工作(表1-1),已探明大中型礦床260餘處,重要鎢、錫、鉛、鋅礦床如柿竹園鎢錫鉬鉍多金屬礦、野雞尾錫多金屬礦、紅旗嶺錫多金屬礦、界牌嶺錫多金屬礦、香花嶺錫多金屬礦、大義山砂錫礦、廣西大廠錫鉛鋅多金屬礦、栗木鎢錫鈮鉭礦、鍾山珊瑚砂錫礦、水岩壩砂錫礦、新路砂錫礦、漂塘鎢錫礦、茅坪錫礦,湖南水口山鉛鋅多金屬礦田、黃沙坪鉛鋅多金屬礦床、寶山銅鉛鋅多金屬礦床、後江橋鐵錳鉛鋅礦、清水塘鉛鋅多金屬礦田、廣東凡口鉛鋅多金屬礦床、大寶山銅鉛鋅多金屬礦床、廣西老廠鉛鋅多金屬礦床,江西大吉山鎢礦、西華山鎢礦等,特別是贛南鎢礦、湘南的柿竹園鎢錫鉬鉍、粵北的凡口鉛鋅礦、廣西大廠的錫多金屬等特大型礦床更是享譽海內外。廣東下庄礦田的330(希望)鈾礦、棉花坑礦田的302鈾礦、諸廣的361鈾礦和帽子峰201鈾礦等,曾經為我國核能事業和國防事業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據粗略統計,到2000年止,南嶺地區主要礦種鎢、錫、鉛、鋅、銀佔全國保有儲量比例分別為83%、63%、30%、22%、24%。

表1-1 南嶺地區大調查評價的主要礦區控制資源量統計表

注: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宜昌地調中心統計。計量單位:經費:萬元;Au-Ag:t;其他:萬t。

近年來南嶺地區鎢錫多金屬找礦取得了眾多新進展,不但顯示該地區仍具有巨大的資源潛力,也給科學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為該區的進一步勘查樹立了信心。

1.發現了一批新的礦產地

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宜昌地調中心統計,自1999年到2008年底,中國地質調查局開始在南嶺地區重新部署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勘查工作,投入鑽探工作量65296m,經費9738萬元。新發現了一批大中型礦床(表1-1),新增資源量:錫188萬t,鎢34萬t,鉛鋅324萬t,鉍10萬t,(相當於60個大型礦床),潛在經濟價值2000億元。

自1999年起,中國地質調查局開始在南嶺地區重新部署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勘查工作,現已新發現了一批大型或有望達到大型規模的礦床。如在贛南和湘南地區新發現了牛嶺(W-Mo)、牛形壩(Au-Ag-Cu-Pb-Zn)、八仙腦(W-Sn-Cu-Pb-Zn-Ag)、芙蓉(Sn-W)等大中型鎢錫多金屬礦床。贛南的淘錫坑(W-Mo)經過重新評價,可達到大型規模,新增鎢(錫)資源量近10萬t,遠景在20萬~30萬t。在諸廣山-萬洋山、香花嶺等地也新發現了一批重要的錫多金屬礦床,類型包括雲英岩型、矽卡岩型、破碎帶熱液型等,其中曬禾嶺、荷樹下、龍潭-牛角沖錫礦顯示有大型-超大型錫資源前景。南嶺東段武夷山新發現峰岩、南屏後溝等大型塊狀硫化物型鉛鋅礦床。其中贛南地區取得新進展的地區,主要包括崇余猶地區的淘錫坑鎢錫礦、八仙腦鎢多金屬礦、牛嶺鎢錫礦,於都-贛縣地區的坑尾窩鎢礦、三南地區的銅坑嶂鎢礦(圖1-1)。

圖1-1 贛南新進展礦區分布圖

淘錫坑鎢礦:發現於1936年,1982年之前做過相應的地質工作,提交的儲量顯示該礦區為一小型礦山。該礦山現在屬於崇義章源鎢製品有限公司,受其委託,自2002年起,贛南地質大隊在本區開展地質找礦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新增(122b+333+3341)資源/儲量鎢8.43萬t,其中(122b+333)3.56萬t,使其躍升為與大吉山、盤古山等大型礦山齊名的重要礦床,並且預期該礦床及外圍遠景資源超過20萬t。2006年以來,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與湘南地質大隊一起,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支持下,開展了進一步的勘查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詳見第四章)。

八仙腦鎢礦:位於江西崇義縣,屬於破碎帶蝕變岩型鎢錫多金屬礦床,是贛南地質大隊在地質大調查項目的執行過程中發現、擴大的。該鎢礦分為南北兩區,北區為破碎蝕變岩型,南區為石英細脈帶型。探明(332+333+334)資源量鎢3.2萬t、錫1.3萬t並伴生、鉛鋅、銀,預期遠景鎢10萬t、錫4萬t,進一步勘查也還在進行中。

大余縣牛嶺鎢錫礦:位於南嶺鎢錫多金屬成礦帶西華山-楊眉寺鎢錫多金屬礦集區的東部,下壠-墨煙山復式背斜的南部,燕山期紅桃嶺半隱伏狀花崗岩株的南西端,屬贛南崇余-(上)猶多金屬成礦區的一部分##。礦區鎢錫礦化,主要為石英單脈型,局部見花崗岩頂帽處的雲英岩型。礦化范圍沿走向達1000m,沿傾向寬2000m,石英脈以脈組的形式成帶產出,脈組呈近等距分布,已控7個脈組,即Ⅰ、Ⅱ、Ⅲ、Ⅳ、Ⅴ、Ⅵ、Ⅶ號7個脈組,以Ⅰ號脈組工程式控制製程度最高。已控礦化面積約1.8506km2,目前尚處於普查階段,仍有新脈組發現的較大可能。探明(332+333+334)資源量鎢3.56萬t、錫1.3萬t,預期遠景鎢10萬t、錫4萬t,進一步勘查正在進行中。

坑尾窩礦區:又稱為南坑山礦區,與於都上坪鎢礦相隔一條溝,從空間上可以說是上坪鎢礦的外圍,是由贛南隊以及地質大調查項目共同出資進行的地質普查找礦發現的新礦點。礦區位於於都-贛縣礦集區東部,盤古山-鐵山壠礦田北西側,NNE向盤古山-鐵山壠構造-岩漿-成礦帶與EW向上坪-鐵山壠構造-岩漿-成礦帶交匯部位的西側,與盤古山、黃沙兩個大型鎢礦床呈等邊三角形排列,並同處於標高相當的隱伏岩突的頂部,具有黃沙式變花崗岩型-內接觸帶大脈型-外接觸帶細脈型-外接觸帶大脈型鎢礦的找礦潛力。2004年11月14日,中國地質科學院陳毓川院士和王登紅研究員、王平安研究員等,在贛南地質大隊徐貽贛和賴志堅工程師的陪同下到礦區調研,認為該點東鄰鐵山壠、南接盤古山、西邊為上坪鎢礦,成礦條件極為有利,建議在兩條石英脈的基礎上加強調查並配合鑽探工程查明其深部礦化情況。隨之,贛南地質大隊立項開展評價工作,雖然一開始的個別鑽孔見礦效果不佳,但通過近5年來的工作,坑尾窩地區的鎢礦化規模已達中型。

銅坑嶂礦區:位於石城-尋烏NNE向深大斷裂、上杭-會昌NW向斷裂構造帶交匯復合部位西南側,處會昌環狀構造內、密坑山破火山口與菖蒲火山窪地中間的銅坑嶂隱爆角礫岩群區。通過地質工作已圈定了數條銅、鉬、錫脈狀礦體。帶內目前已控制錫礦體7條,總寬度約30m,延長大於200m,平均品位0.612%左右;已控制銅礦體7條,總寬度約35m,延長100~400m不等,平均品位0.526%。控制鉬礦體8個,礦體品位:Mo最高0.68%、平均0.060%~0.288%,礦床平均品位0.123%。礦化往淺深部趨強,有向深部尋找斑岩型礦體的前景。

2.發現了新的礦床類型

發現一個新的礦床類型往往比發現單個礦產地具有更大的意義,因為它代表了一批礦床。比如,在贛南西部崇余猶地區的八仙腦等地,不但發現了石英脈型的「傳統型」黑鎢礦礦床,而且還發現了破碎帶熱液充填-交代蝕變岩型的黑鎢礦礦體。這就意味著,黑鎢礦既可以出現在張性裂隙中,也可以出現在張扭性的構造破碎帶。此時盡管張性程度不夠,不容易形成大脈,但只要成礦物質來源豐富、成礦條件具備,同樣可以成礦。而這一點,以往並未受到重視。或者說,肯定「漏掉」了不少破碎帶蝕變岩型的鎢礦。

3.產學研結合的勘查新機制

近年來,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南京大學、中南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單位通過地質大調查項目、危機礦山項目等途徑,與地勘單位和礦山企業聯合攻關,取得了不少新進展。南嶺地區鎢錫多金屬找礦取得的新突破,也為通過科技攻關,解決勘查工作中的關鍵性理論和技術問題,獲得新的更大找礦突破,樹立了信心。比如,湖南地勘局的湘南地調院突破在接觸帶找礦的單一思路,在騎田嶺岩體南部找到了賦存在岩體內部的破碎帶熱液型錫礦———芙蓉錫礦,目前控制規模已達大型以上,從而帶動了南嶺地區錫多金屬找礦工作。以此為借鑒,廣東地勘局也在粵北發現了類似的錫礦床———與大東山岩體有關的乳源天門峰錫礦和連縣潭嶺錫礦。江西地勘局所屬的贛南地質大隊,努力創新,將鎢礦「五層樓」模式發展為「五層樓+地下室」,從而有效地指導了崇余猶等地的找礦工作,使淘錫坑鎢礦的規模從小型擴大到大型,並且新發現或擴大了八仙腦、柯樹嶺、仙鵝塘等鎢礦床。

三、科學研究現狀

多年來,國內主要地質科研院所和相關地質隊伍,在本區基礎地質、礦產地質等方面開展了眾多研究工作。最早的研究工作始於20世紀40年代,如李四光發表的《南嶺何在》(1942)等。1979~1982年,開展了包括南嶺地區等主要成礦區帶以鎢、錫、銅、鈾、鉛、鋅為主的首輪區劃工作,1994年各省(區)分別完成了金、銀、鉛、鋅、銅、銻、稀有、稀土等礦種的第二輪遠景區劃,1988~1996年,還完成了湘南地區錫鉛鋅中大比例尺成礦預測。「六五」期間在全區實施了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南嶺地區有色稀有金屬礦床的控礦條件、成礦機理、分布規律及成礦預測研究」;「七五」期間「我國東部隱伏礦預測研究」所屬專題「湘桂粵贛地區錫鉛鋅銅隱伏礦研究」、「八五」期間原地礦部科技攻關項目「武夷-雲開典型成礦區成礦地質條件及成礦預測研究」均涉及本區。

「六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南嶺地區有色稀有金屬礦床的控礦條件、成礦機理、分布規律及成礦預測研究」(以下簡稱「南嶺項目」)使該區與成礦有關的基礎地質問題和區域成礦理論問題的認識上了一個大台階,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建立了鑒別不同成因類型花崗岩的全面的岩石學-地球化學標志,獲得贛南、粵北、桂北3個地球化學分區岩石的元素豐度;

2)提出了南嶺區域構造的五大特徵,評述了構造對成岩成礦的控製作用,劃分了11個構造-岩漿-成礦區;

3)建立了五大成礦系列、6個亞系列、21個礦床模式、100餘個礦床實例,編制了1∶200萬南嶺地區與花崗岩類有關礦床成礦系列圖,闡明了礦床的分布規律,並從同一系列的不同類型礦床之間的成因聯系和互為找礦標志的角度為找礦預測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4)總結了泥盆系層控礦床受層、相、位三位一體聯合控制的特徵,為泥盆系層控礦床預測和找礦指明了方向;

5)篩選出5片、37處預測區,為後續礦產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總之,南嶺地區多年來的地質研究工作不但孕育了包括鎢礦「五層樓」模式和「成礦系列」等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批原創的新成礦理論,使我國成礦理論研究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也為此後的深化和理論創新提供了堅實基礎,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包括:岩漿岩的成礦專屬性(聞廣,1958)、花崗岩的殼源改造和同熔型成因理論(謝家榮,1963;徐克勤等,1981)、地窪構造學說(陳國達,1960)、成礦系列理論(程裕淇,1979;陳毓川,1983,1989)、《華南花崗岩類的地球化學》(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1979)、《南嶺花崗岩地質學》(莫柱孫等,1980)、《華南不同時代花崗岩類及其與成礦的關系》(南京大學地質學系,1981)、《贛南鎢礦地質》(朱焱齡等,1981)、《華南鎢礦的成因》(盧煥章,1986)、《南嶺泥盆紀層控礦床》(曾允孚等,1987)、《南嶺地區區域地球化學》(於崇文等,1987)、《柿竹園鎢金屬礦床地質》(王昌烈等,1987)、《南嶺地區與中生代花崗岩類有關的有色及稀有金屬礦床地質》(陳毓川等,1989)、《湖南鉛鋅礦地質》(王育民等,1988)、《南嶺花崗岩地質及其成因和成礦作用》(地礦部南嶺項目花崗岩專題組,1989)、《大廠錫礦地質》(陳毓川等,1993)、《湘中銻礦》(史明魁等,1993)、《湘南地區錫鉛鋅隱伏礦床預測研究》(庄錦良等,1993)、《贛南地區錫多金屬隱伏礦床預測研究》(梅勇文等,1994)、《廣東錫多金屬隱伏礦床預測》(丘廣禮等,1994)、《桂北地區礦床成礦系列和成礦歷史演化軌跡》(陳毓川等,1995)、《桂中北層控鉛鋅礦與海平面變化》(王劍等,1996)、《武夷-雲開典型成礦區礦產預測》(饒家光等,1997)、《粵北-東江坳陷區成礦地質環境和成礦預測》(楊振強等,1997)、《湖南柿竹園鎢錫鉬鉍多金屬礦床地質與地球化學》(毛景文等,1998)、《羅霄-武夷隆起及郴州-上饒坳陷成礦規律及預測》(楊明桂等,1998)、《雲開隆起區成礦地質環境和成礦預測研究》(梁約翰等,1998)。

上述成果均是基於對南嶺地區(或以南嶺作為核心地區)的構造、岩漿活動和成礦作用研究成果而提出的,對我國的地質基礎理論研究和找礦預測實踐工作均產生了重要影響和推動作用。華南花崗岩因其規模巨大、類型多樣、不同時代和不同的塊體在不同的大地構造背景下產生不同組合的花崗岩,具有不同的岩漿演化歷史,並產生了不同類型的礦床和礦床組合,始終是國內外花崗岩和礦床地質學家最關注的地區。其研究程度最高,代表了我國花崗岩研究的最高水平和最新發展趨勢。

近年來,有關南嶺花崗岩、大規模成礦作用與大型礦集區、鎢錫多金屬成礦模型、成礦流體等研究取得了新的進展。國內外在殼幔相互作用及成礦效應、地幔柱學說、大陸成礦動力學、流體與成礦作用、大型-超大型礦床成礦理論基礎研究正在走向深入,其中尤其是大陸動力學和中國成礦體系(陳毓川和王登紅等,2007)的研究工作,使南嶺地區再次成為相關成礦理論研究的熱點和突破口,同時也使本次研究有了更高起點。中生代以來,該區發生了強烈的構造-岩漿活動和金屬成礦大爆發。一些學者研究認為:華南內陸的岩石圈伸展-減薄從燕山早期就開始了(李獻華等,1999;郭新生等,2001;王岳軍等,2001;梁新權等,2003;付建明等,2004,2005),中生代以來構造動力學背景不是以擠壓為主,而是廣泛的伸展、拉張。各種類型的花崗質岩漿活動都是殼-幔相互作用的產物,正是由於地幔物質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形式的參與,才引起華南地區中、新生代大規模的岩漿活動和大量金屬礦產的形成(華仁民等,2003)。ChenYuchuan等(2000)、WangDenghong等(2000)、王登紅等(2005)、陳毓川等(2007)認為燕山期以來中國地殼發生了「東降西隆」的巨大變化,對於區域性成礦作用的發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上述認識是否符合實際,還有待於不斷深入研究。

總體上看,南嶺地區的地質礦產勘查與科學研究工作以集中在某幾個礦集區為特點,包括桂北的大廠礦田、湘南的柿竹園-黃沙坪一帶和贛南的崇余猶一帶,1999年開展地質大調查工作以來沒有進行進一步評價和科研的地區仍然佔大部分地區。

四、南嶺地區礦產資源面臨的問題

南嶺成礦帶是國家「十一五」確定重點部署礦產勘查的16個重點金屬成礦區帶中的5個重中之重之一。該成礦帶是我國鎢、銻、錫、鉍、鉛、鋅、鉭、鈾等重要礦產資源的傳統基地,也是世界上獨具特色的與大陸花崗岩有關成礦作用最為強烈的地區之一(地礦部南嶺項目花崗岩專題組,1989;華仁民,2005;朱金初等,2006),成礦條件好、找礦潛力大、礦業基礎強、工作程度高、地勘隊伍多、投資回報快,是取得有影響重大成果的最有利的成礦遠景區之一,也是國內采礦、冶金及相關產業最發達的區域之一。但是,該地區存在的科學疑難問題多、找礦難度也大、環保要求高、隱伏礦為主、物化遙異常干擾顯著,因此,迫切需要通過對南嶺區域性成礦規律的整體研究和贛南、湘南和桂北等典型礦集區的示範性研究,促進地質找礦取得新突破。

1.區域性資源優勢明顯但消耗也快

南嶺地區的鎢錫銻是我國的優勢礦產,經過多年開發,加之近20年來地質找礦工作投入滯後,已呈現出後備資源嚴重不足的局面,包括西華山在內的世界上著名的一些鎢錫礦山已經面臨資源危機乃至於「硐老山空」或行將閉坑的不利局面。

在全國尺度上,南嶺是濱西太平洋多金屬成礦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有色稀有金屬礦產最集中的產區,尤以鎢、錫、銻、鉛、鋅、鉍、鈾等最為豐富。礦床具有規模大、分布廣、聚集成帶、共伴生組分多、礦床類型復雜多樣等特點。我國一些重要的大型-超大型鎢、錫多金屬礦床即位於該地區,如大廠錫礦、柿竹園鎢錫多金屬礦、騎田嶺鎢錫礦、大吉山鎢礦、西華山鎢礦、凡口鉛鋅礦等。南嶺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已形成湘南、贛南、桂西、粵北四大采、選、冶礦業集中區,共有大中型礦山企業數百家、冶煉加工企業數十個,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有色、稀有金屬和稀土資源寶庫。

以鎢為例,我國是鎢資源大國也是鎢產量和消費量最多的國家,2004年鎢精礦產量達85378t、鎢品出口量突破3萬t(祝修盛,2005)。但是,由於經濟高速發展,對鎢的需求進一步增長,導致鎢精礦市場供不應求、價格飆升;另一方面,我國鎢資源消耗過快,加之20世紀80年代以來鎢礦科研與找礦工作近乎停頓,使鎢礦保有儲量銳減,導致我國鎢儲量由1994年佔世界鎢儲量的44.3%急劇下降到2001年的35.5%。這直接威脅到我國鎢這一優勢礦種的戰略地位(其他礦種也類似)。據江西地勘局最新統計,我國現有保有鎢礦儲量約280萬t,贛南黑鎢礦保有資源/儲量約25萬t,目前我國開發鎢礦的90%來自於黑鎢礦,按生產1t鎢精礦需要1.5t可采儲量計算,我國鎢礦資源可保證20餘年,但贛南黑鎢礦資源僅可保證8年左右,到「十二五」時需求量將難以保證,黑鎢礦資源形勢十分緊張。因此,必須通過深入研究,解決關鍵性的地質問題,產學研結合,努力推動南嶺地區鎢錫鉛鋅等各類礦產資源找礦的區域性大突破,才能保證南嶺的資源優勢。

2.工作程度較高但現實問題不少

南嶺是我國地質工作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已完成全區1∶100萬、1∶50萬、1∶20萬等多種比例尺地質、礦產、航磁、重力、水系沉積物、重砂等面積性調查及遙感解譯等工作,重點地區已完成1∶5萬地質礦產調查,局部地區開展過1∶1萬~1∶5萬磁法、重砂、次生暈測量。自「六五」以來,相關省區已進行過兩輪1∶50萬成礦遠景區劃和某些單礦種(稀有、W、Sn、Pb、Zn)遠景預測工作,大部分重點區塊已經完成1∶10萬地質礦產預測研究,圈定了眾多的各種級別遠景區。因此,可以說區內已經積累了海量的地質勘查資料和數據,為今後的地質找礦工作奠定了極好的基礎地質礦產資料和各類數據基礎。

20世紀50~80年代,原地礦、冶金、有色、核工業及武警黃金部隊等地質勘查單位對南嶺數百處礦產地開展了包括普查、詳查、勘探在內的勘查工作,已探明大中型礦床260餘處,重要鎢、錫、鉛、鋅礦床如湖南水口山鉛鋅多金屬礦田、黃沙坪鉛鋅多金屬礦床、寶山銅鉛鋅多金屬礦床、後江橋鐵錳鉛鋅礦、清水塘鉛鋅多金屬礦田、柿竹園鎢錫鉬鉍多金屬礦、野雞尾錫多金屬礦、紅旗嶺錫多金屬礦、界牌嶺錫多金屬礦、香花嶺錫多金屬礦、大義山砂錫礦,廣西大廠錫鉛鋅多金屬礦、栗木鎢錫鈮鉭礦、鍾山珊瑚砂錫礦、水岩壩砂錫礦、新路砂錫礦、漂塘鎢錫礦、茅坪錫礦,廣東凡口鉛鋅多金屬礦床、大寶山銅鉛鋅多金屬礦床,廣西老廠鉛鋅多金屬礦床,江西大吉山鎢礦、西華山鎢礦等,特別是贛南鎢礦、湘南的柿竹園鎢錫鉬鉍、粵北的凡口鉛鋅礦、廣西大廠的錫多金屬等特大型礦床更是享譽海內外。但是,近20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出台,我國在地質找礦方面將西部作為重點,東部地區投入相對不足。南嶺相關省區的地勘隊伍有不少也曾移師西部,到新疆、西藏等地去承擔地質大調查項目。科研工作也是如此,如國家在新疆連續20多年設立「305」項目,973項目在新疆和西藏岡底斯等地均設立有獨立的專門項目。「十一五」期間,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仍然以西部作為重點,而南嶺僅僅作為一個「點綴」。項目少、投入少、地勘隊伍得不到壯大而礦業發達對於礦產資源的需要越來越大,二者之間形成鮮明的反差。

3.科研成果豐富但面臨新難題

1985年在南京召開的國際花崗岩與鎢礦會議、1987年在廣西召開的國際錫礦會議,都代表著我國在鎢錫成礦理論研究方面曾經達到世界前沿水平。這些研究成果至今仍然指導著地質找礦工作。盡管南嶺具有成礦強度大,礦業基礎好(歷史悠久、采選冶及礦種配套)、地質工作程度高(技術力量強、資料多、線索多)、投入產出比高等地域性優勢,但南嶺地區帶有世界性影響的科學問題也多,地質找礦面臨一系列技術難點,對成礦理論和勘查技術的研究提出了新要求。綜合起來,南嶺地質礦產方面的重大科學問題、難題可概括為:

1)南嶺在中國、全球的構造地位及其對於礦產資源形成與分布的制約作用如何?

2)南嶺優勢礦產資源如鎢錫等,其成礦物質來源於何處?殼幔作用對成礦有無控製作用?

3)南嶺鎢錫礦的成礦強度為什麼世界最高?類似於廣西大廠100號礦體的特富礦體如何形成(王登紅等,2002)?會不會是納米成礦?

4)南嶺的各類礦產之間是否存在內在聯系及其在三維空間中是如何分布的?南嶺地區以武夷—雲開為中心的區域性成礦作用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了鮮明的成礦分帶,造成這種區域性分帶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指導找礦?

5)如何重塑大規模成礦作用發生、發展的歷史並示蹤其在時空四維域中的演化軌跡?

6)如何通過建立南嶺的大陸成礦體系,進而從全位和缺位的角度指導找礦?

7)南嶺地區一些特殊性成礦作用的成礦機制與成礦條件如何?

8)不同類型礦床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什麼?如何互為找礦標志?

9)深部找礦已迫在眉睫,如何創新深部找礦與勘探的理論(如七層樓鎢礦模式的建立)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