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復式別墅 » 復式的皇陵
擴展閱讀
密雲各小區物業電話 2021-11-11 13:16:57
深圳房價高 2021-11-11 13:13:25
拍賣糧證 2021-11-11 13:12:04

復式的皇陵

發布時間: 2021-10-26 02:50:31

A. 清朝未被盜的皇陵有哪些

目前,清東陵只有順治帝的孝陵沒有被盜,由於歷史傳說孝陵只是一個衣冠冢,所以近代盜墓者都沒有想去盜陵,董鄂氏、福臨、佟妃雖然去世的時間不同,但是在孝陵修成以後卻同時入葬。雖然不能肯定說孝陵裡面一定沒有任何陪葬品,但即使有也應該不多,一是因為前兩者生前所用的大量珍玩已經在他們的葬禮中被燒毀;二是當時清廷經濟維艱,連孝陵本身的營建都是拆了北海等處的建築才得以完成的,沒有多少餘力再陪葬珍玩;三是順治本人有明確遺命,不陪葬金寶玉器;四是三人均死後火葬,墓里只有骨灰罐,沒有棺槨,放陪葬品的地方也不多。這也是孝陵成為東陵內連奶娘、侍衛墓在內,唯一沒有被盜陵墓的原因。

清西陵只有光緒的崇陵被盜,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都沒有被盜。其實歷史有時很捉弄人,民間傳說雍正皇帝怕見到自己的父親康熙帝而不願意在東陵選擇吉地建陵,而另闢清西陵,事實上雍正的本意並非此,但無論雍正皇帝的個人意願如何,他卻幸運的躲過了被盜的命運,他的兒子乾隆皇帝更願意在東陵,於是自創了"昭穆次序、隔代埋葬"一說,他自己在清東陵建陵,結果被盜得最慘,他的兒子嘉慶皇帝在西陵建陵,嘉慶的兒子道光皇帝本來應在東陵建陵,但建造的地宮滲水,後來在西陵重建,於是也葬於西陵,同樣道光的慕陵也是沒有被盜。當然,作為最後一位清朝皇帝,溥儀的陵墓也沒有被盜,如果不是身在新中國,就憑溥儀乾的那些個事兒,不被盜才怪。

另外還有處於沈陽的盛京三陵—永陵、昭陵、福陵三座陵墓未被盜。永陵是大清皇帝愛新覺羅氏族的祖陵,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父親、祖父、曾祖、遠祖及伯父、叔叔等皇室親族的陵墓。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後葉赫那拉氏的陵墓,因地處沈陽東郊,故又稱東陵。昭陵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崇德帝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位於遼寧省沈陽市(盛京)古城北約十華里,因此也稱「北陵」,昭陵除了葬有帝後外,還葬有關睢宮敏惠恭和元妃、麟趾宮懿靖大貴妃、洐慶宮康惠淑妃等一批後妃佳麗,而永福宮庄妃,也就是孝庄文皇後被葬於北京清東陵之昭西陵。這三座陵墓因地處關外,避過了朝代更迭、社會動亂等人為的破壞,地面建築與地下宮殿都保存得非常完整。

總結下來未被盜的有大清的祖陵永陵、努爾哈赤的福陵、崇德帝的昭陵、順治帝的孝陵、雍正帝的泰陵、嘉慶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宣統皇帝的崇陵

B. 清朝的皇陵在哪

清朝的皇陵在河北遵化市和易縣。

清入關以後,十個皇帝,除末帝溥儀沒有設陵外,其他九個皇帝都分別在河北遵化市和易縣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園。由於兩個陵園各距北京市區東、西一百里,故稱「清東陵」和「清西陵」。

清東、西二陵在規制上基本沿襲明代,但清朝陵冢上增設了月牙城,而且按照從南到北的順序,清朝皇陵都由石像生、大碑樓、大小石橋、龍鳳門、小碑亭、神廚庫、東西朝房、隆恩門、東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門等大小建築組成。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附有皇後和嬪妃的園寢。

(2)復式的皇陵擴展閱讀

除了關內的清朝皇陵,關外還有數座清入關前的皇帝陵墓:關外陵寢埋葬的都是清入關以前的皇帝及其後妃,其中有的是被追尊的帝、後。

1、清永陵

始建於1558年,初稱興京陵。1659年,改稱永陵。至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陵內葬著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貼木爾、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及伯父禮敦、叔父塔察篇古。

1648年,清世祖福臨追封猛哥貼木爾為「肇祖原皇帝」、福滿為「興祖直皇帝」、覺昌安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為「顯祖宣皇帝」。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後九次來永陵謁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動成為清代的國家大典。

2、清褔陵

始建於後金天聰三年(1629年).竣工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經康熙、乾隆兩帝增建,方具今日規模。陵內葬有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皇後葉赫那拉氏。

此陵面傍渾河,背依天柱山,水繞山環,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其布局雖與昭陵如出一轍,但因它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兩大特點。

3、清昭陵

始建於清崇德八年(1643年),竣工於順治八年(1651年),後經康熙、嘉慶二帝增建,才成今日規模。陵內葬有清太宗皇太極及其皇後博爾濟吉特氏。昭陵不依山傍水,而是直接建在平地上。四周護以繚牆(圍牆),極似一座小城。

4、清東京陵

清太祖努爾哈赤遷都遼陽後,於後金天命九年(1624年)將其祖父、弟、子等十餘人的陵墓由赫圖阿拉遷至東京城東北4華里的陽魯山上,成為後金祖陵,故稱"東京陵"。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復將努爾哈赤祖父輩的陵墓遷回故土赫圖阿拉永陵。

東京陵現存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庶母弟穆爾哈齊及其子達爾差等人的四座陵園。96-97年重修陵道。此陵有繚牆、山門、碑亭等建築。碑亭保存完好,建於舒爾哈齊墓前,是四券單檐歇山式建築,內有彩繪藻井,亭中立有大理石《庄達爾漢巴圖魯親王碑》,用漢、滿兩種文字刊刻,字跡清晰,雕刻精美。

C. 沒有被盜過的皇陵有哪些

秦始皇陵沒有被盜。元代皇帝都盛行秘葬,所以到現在還沒有發現和打開元代皇帝的陵墓。
明代中,只有萬曆皇帝的陵墓被考古學家在五十年代打開過,其他陵墓都保存完好。
現在沒被盜的最出名的出了始皇陵外就是唐朝女皇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隆了。

D. 中國目前已經發掘的皇帝陵墓有哪些

1、明定陵

1956年-1957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對地下玄宮進行了發掘,此後有關部門又對出土文物進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築,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為定陵博物館。出土時,孝端皇後上蓋緞被,屍體身下鋪一床織金緞被,再往下有四層褥墊,其中一層褥墊上綴著100枚「消災延壽」金錢。

皇後頭戴黑紗尖形棕帽,裝飾著金簪,上身穿綉龍方補黃綢夾衣,下身穿黃色纏枝蓮花緞夾褲,足蹬黃緞鞋,腰間系著綉雲龍紋長裙。神宗的棺槨內塞滿了各種陪葬品,最上層蓋的是織錦被,被下放著袍服和織飾匹料,屍體的下面墊著一條錦被,被下還有9層被褥;

其中一件被褥上綴著17枚「吉祥如意」金錢。神宗頭戴烏紗翼善冠,身穿刺綉袞服,腰系玉帶,下身穿黃素綾褲,足蹬紅素緞高綉靴。

經過仔細清理分類,共發現各種珍貴金器數百件,其中以帝、後的金冠最為精美;各種袍料、匹料和服飾用品達600多件,尤以皇帝的緙絲十二章袞服龍袍和皇後的羅地灑線綉百子衣最為珍貴。

2、長陵

1970年—1976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長陵進行了全面的勘查,發現了大量的實物遺存。長陵由黃土夯築而成,覆斗形,至今仍高達33米。根據測量,墓冢的底部東西寬153米,南北長135米;墓冢頂部東西寬55米,南北長35米,與史籍記載相近。

3、清孝凌

孝陵在清代皇家陵寢中比較特殊,其中所埋葬的清世祖及其兩位皇後全部採用的是火葬,所以在地宮中僅留有三個骨灰壇,而且清世祖生前明確表示不要厚葬,加之地宮的防禦嚴密,這使得清孝陵成為在民國時期清東陵唯一一個保存完好的皇陵。

該陵始建於十七世紀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歷時三百三十多年,在自然力及人力的破壞下已經相當殘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批准,於1991年至1993年進行了全面的維修,從而又以健康的風姿展現在世人面前。

4、泰陵

清西陵里雍正的泰陵最為引人注目,不在於它在清西陵是首陵,規模最大。而是在於雍正究竟是不是金頭入葬,究竟是不是被刺殺而死。在1975年清理了清東陵乾隆地宮以後,學術界不斷鼓吹要求發掘泰陵,而且泰陵寶城琉璃影壁舊有盜洞一個,泰陵地宮一直被認為早就被盜。

1980年,國家文物局批准對泰陵地宮進行清理發掘。1980年4月8日,正式發掘泰陵地宮,河北省,保定市和易縣文物局的頭頭們親臨現場指揮。大批媒體雲集泰陵。上午9點,發掘開始,在沿著盜洞口下挖了兩米以後,發現下面是原封土,盜洞只挖了兩米,泰陵沒有被盜過。

5、漢魯王墓

漢魯王墓共有漢墓八座,均依山開鑿,墓門皆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墓內由前至後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四墓共葬車12輛,馬50匹,車馬飾器368件。漢魯王墓依山開鑿,工程浩大,在中國北方地區較為罕見,對漢代王陵制度及魯地的歷史和文化的研究極具意義。

E. 秦始皇的皇陵地宮裡面究竟有什麼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佩賽特在19日晚間舉行的「北京故宮與兵馬俑論壇」上說:秦始皇陵地下發現大量錢幣,應當是秦代的國庫。

佩賽特說,考古工作者以前都是採用先發掘後保護的方法,這樣往往給保護工作帶來很多麻煩。現在,採用磁探測的方法先對秦陵進行探測。只有這樣,才能在考古發掘中清楚地知道怎樣保護是最好的選擇。他說,「在探測中我們不但看到了秦陵下面土質的基址,同時看到了陵墓里放置的非常多的『硬幣』,太讓人感到震驚了!那簡直就是一個『國庫』」。

「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一語出自司馬遷筆下。早於司馬遷的大學者劉向也曾發出過這樣的深切感嘆:「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麼,這座神奇的地宮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寶呢?

《史記》明文記載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還有什麼稀世之寶誰也不清楚。不過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宮西側發掘出土了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車馬造型之准確,裝飾之精美舉世罕見。之前,考古工作者還發掘出土了一組木車馬,除車馬、御官俑為木質外,其餘車馬飾件均為金、銀、銅鑄造而成。地宮外側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隨葬品,那麼,地宮內隨葬品之豐富、藏品之精緻是可想而知的。
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記載見於《史記》,《漢書》中也有類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沒有水銀始終是一個謎。

現代科技的發展為驗證秦陵地宮埋水銀這一千古懸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題條件。地質學專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後兩次來始皇陵采樣。經過反復測試,發現始皇陵封土土壤樣品中果然出現「汞異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樣品幾乎沒有汞含量。科學家由此得出初步結論:《史記》中關於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記載是可靠的。現代科技終於解開了地宮埋「水銀」的千古謎案。

屢有驚人發現的秦始皇陵園考古又有重大發現,在7號陪葬坑中新出土了15件姿態奇異的陶俑和27件青銅水禽等罕見文物。專家認為,這對豐富和評價秦始皇陵的文化內涵具有重大學術價值。

此次出土的27件青銅水禽主要是青銅天鵝10件、青銅鴻雁16件和青銅仙鶴1件。其中青銅天鵝站立在長方形的青銅踏板上,隔著由陪葬坑底部形成的奧槽邊上,兩兩相對,或伸頸欲鳴,或彎曲回首,姿態各異。而青銅仙鶴則俯首啄著一隻青銅蟲,准確地表現出了仙鶴從水中取食的瞬間形態。

秦始皇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說:「在此之前,這個陪葬坑中已經出土了13件原大青銅水禽,其中5件是青銅仙鶴。如此眾多青銅水禽的出土,尤其是青銅天鵝的出土,使我們明確地得知這個陪葬坑營造出了某種『水環境』。」

除了北邊過洞中的青銅水禽之外,在秦始皇陵7號坑的一條南北向過洞及其廂房和壁室中還出土了15件姿態各異的陶俑。由於陶俑殘破嚴重,修復工作進度很慢。在修復好的7件陶俑中可分為兩種,一種陶俑的姿勢是,雙腿並列平伸坐在地上,雙腳無鞋著襪,同時雙手伸向雙腳置於腳背與小腿之間,其中右手下握而左手上握,似抓一物;另一種陶俑則跪坐於地,一手貼身自然下垂,一手高舉至頭,有的似握一物,有的似在揮手。二者皆置於陶板之上,其中前者4件,後者3件。

與這些陶俑同時出土的還有許多小型青銅文物等,均因該坑陶俑姿態奇異,文獻又無記載,考古專家都表示不清楚其功用。

F. 大陸目前開放地宮的皇陵主要有哪些

除了十三陵,秦始皇陵,清東陵,清西陵,沈陽昭陵,福陵,李治乾陵,南京的明孝陵這些著名的皇陵之外,還有如下已開放的:
陝西省境內的西漢帝陵群——
有漢武帝劉徹的茂陵、漢昭帝劉弗陵平陵、漢成帝劉驁延陵、漢平帝劉衎康陵、漢元帝劉奭渭陵、漢哀帝劉欣義陵、漢惠帝劉盈安陵、漢高帝劉邦長陵、漢景帝劉啟陽陵、漢文帝劉恆霸陵和漢宣帝劉詢杜陵等西漢11個皇帝的陵墓,分布在西安市郊和咸陽市北塬(亦稱五陵塬)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有茂陵博物館、漢陽陵考古陳列館等

河南省境內的洛陽偃師東漢帝陵與洛陽邙山墓群——
東漢王朝建造了12座帝陵,其中11座分布在洛陽附近。文獻記載,漢魏洛陽故城的西北邙山地區有5座陵,故城的東南洛南地區有6座陵。洛南的6座陵分別為明帝顯節陵、章帝敬陵、和帝慎陵、殤帝康陵、質帝靜陵和桓帝宣陵。洛陽邙山地區為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其中東漢5座陵,分別為: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順帝憲陵、沖帝懷陵、靈帝文陵;曹魏1陵:文帝首陽陵;西晉5陵: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陽陵、武帝峻陽陵、惠帝太陽陵;北魏4陵:孝文帝長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靜陵。帝陵周圍還密布著王公貴族、皇親國戚的陪葬墓。邙山墓葬群曾遭到嚴重破壞,目前國家文物部門正在對邙山墓葬群進行大規模的考古調查與勘測,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放有漢光武帝陵景區、洛陽古墓博物館等

河南省境內的北宋皇陵——
位於河南省鞏義市(舊鞏縣)西南部,北宋9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所虜囚死漠北外,7個皇帝以及被追尊為宣祖的趙弘殷(趙匡胤之父)均葬於此,統稱"鞏縣八陵"。宋陵主要分布在4個區域,西村區:趙匡胤之父宣祖趙宏殷和其母杜氏合葬墓永安陵、太祖趙匡胤永昌陵和太宗趙光義永熙陵;蔡庄陵區:真宗趙恆永定陵,另有高懷德、蔡京、寇準、包拯墓;孝義陵區有仁宗趙禎永昭陵、英宗趙曙永厚陵;八陵陵區:神宗趙頊永裕陵、哲宗趙熙永泰陵。鞏縣八陵歷史上曾遭到多次嚴重破壞,地面建築全部被毀,僅存石雕。今天的宋陵已成為北宋王朝惟一可追尋的紀念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西夏王陵——在銀川市西約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寢,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分布著九座帝陵,253 座陪葬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世人譽為「神秘的奇跡」、「東方金字塔」。

陝西省隋文帝泰陵——大約在今天的陝西省扶風縣城附近。它南面靠近一個小村鎮,東面就是楊陵火車站。所以如果你想實地探訪一下泰陵是比較便利的。陵墓頂部是平坦的長方形,而陵冢的底部和四周已經被挖去了很多,想來是歷代盜墓者所為。陵園的建築早已經毀廢,現在地面的遺存物也已經難以找到了。按照史書的記載,這里應該建有高聳的闋樓。泰陵東南走,在不遠的陵角和陵東兩塊高地上,還有當年隋文帝廟的遺跡。今天俗稱"祭祀壇"。原祀廟的垣牆建築早已經毀掉,現在只能夠看到殘磚碎瓦了

江蘇省隋煬帝陵——在今天的江蘇省揚州市北雷塘村,清代時重修

南宋六陵——南宋九個皇帝中的六個都葬在紹興,後人稱為"攢宮"。南宋的陵園建築大體沿襲北宋,但是規模已經遠遠不如鞏縣宋陵,既沒有高崇的陵台,也沒有神道兩側製做精美的石雕,加上千百年來的破壞,現在陵區已經荒煙蔓草了。原有的諸陵只剩下幾個土墩頭和明代以後所立的碑石,刻有帝名和陵名。巍巍皇陵,如今只剩下一叢叢稀疏的古松樹,還昭示著昔日皇家的威嚴,象徵著南宋皇陵的存在。現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G. 被挖掘的皇帝陵墓哪些

夏、周帝王墓葬不明;
殷商帝王墓葬多被盜。
自春秋戰國至宋代帝王墓葬,已知的只有秦皇陵、唐乾陵地宮未被盜,漢代景帝墓葬不明,其餘基本被盜。
元代帝王墓葬不明,
明代帝王墓葬基本未被盜,定陵已發掘。
清代帝王墓葬,東陵所有陵寢均被盜,西陵只有光緒陵被盜。

H. 南宋皇陵各陵墓是如何排列的

宋六陵入口處有四柱三間大牌坊,入內,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寧宗永茂陵三陵並列。其南為光宗永崇陵,北為理宗永穆陵、度宗永紹陵。另外建寺院一座,即泰寧寺。攢殯之始,由越州所屬八縣分地修路,設禁山,山上植松,鬱郁蔥蔥,皇陵之氣頓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