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福建書畫家朱棠溪、謝義耕、檀東鏗作品目前最新市場價、以及每平尺價格
朱棠溪(1903-1999年)字郁庭,福州市人。生前歷任福州畫院畫師、福州書法篆刻研究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他的楷書中規中矩,功夫很深。但其作品在全國性市場中不多見,暫無拍賣記錄,不知福建市場上價格如何。
謝義耕 (1911-1987)又名荔生,福州市人。生前為福州畫院畫師。網上介紹:「精隸書,工篆刻。篆書瘦硬有神,隸書以渾朴藏鋒勝,逼似伊汀洲。篆刻蒼朴遒勁,得漢印神韻。偶作蘭竹,瀟灑飄逸,真趣盎然」。大寫意花鳥頗具功力,但其作品亦鮮見於全國性市場,2006年福建市場有兩件拍賣記錄:
謝義耕 蘭石圖 篆書七言對聯立軸 4,180 福建拍賣 2006-12-28
謝義耕 隸書楞嚴經 立軸四屏 10,450 福建拍賣 2006-12-28
檀東鏗 1943年生於福州。1965年畢業於福建師大中文系。任福建師大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福建省美協副主席。近年拍賣記錄:
http://artso.artron.net/auction/actionsearch.php?sort=pm&keyword=%CC%B4%B6%AB%EF%AC&type=&submit2=%D2%D5%CB%D1%CB%D1%CB%F7
❷ 關於按漢印拍賣收藏的網路有哪些
沒有這樣的網路。
現在以拍賣為名的騙子很多,要小心被騙。
❸ 文彭書畫的價格
(1498~1573)
善寫墨竹,老筆縱橫,直入文同之室。亦工山水,所作類父風,花果亦佳。精書法,少承家學,初學鍾(繇)王(羲之),後效懷素,自成一家。晚年全力傾於孫過庭,篆、隸最見精粹,曾書《古詩十九首卷》,並有嘉靖三十年(1551)《題仇十洲摹本清明上河圖記》。尤精篆刻,風格工穩,與何震並稱「文何」。原多作牙章,親自落墨,請南京李石英鐫刻。後得燈光石,乃多刻石章,為後世所宗,稱為文人流派印章之「開山鼻祖」。傳世畫作有隆慶六年(1572)作《蘭竹圖》卷,圖錄於《晉唐五代宋元明清書畫集》,《蘭花圖》軸現藏故宮博物院。嘉靖四十一年(1562)作《墨竹圖》軸,自題:「我愛江南小滿天,繁花銷盡竹娟娟。北窗自展南華讀,時有涼風到枕邊。文彭寫寄方壺先生,壬戌端陽日。」現藏廣東省博物館。亦能詩,著有《博士詩》。
初學鍾、王,後效懷素,晚年則全學過庭,而尤精於篆、隸。索書者接踵不斷。其父以書名當代,然有時不樂書,雖權貴人不敢強。彭手不停揮,求者無不當意。工刻印,後人奉為金科玉律。所作多牙章,往往自落墨而命金陵人李文甫鐫之。李善雕箑邊,其所鐫花卉,皆玲瓏有致,彭以印屬之,輒能不失筆意,故其牙章半出李手。彭後在南監時得燈光石,乃不復治牙,於是凍石之名,始艷博於世。寫墨竹,老筆縱橫,直入文同之室。山水蒼郁似吳鎮。亦善寫花果。卒年七十六。
《明史文徽明傳、明史藝文志、文氏族譜續集、吳中往哲像贊、明畫錄、無聲詩史、圖繪寶監續纂、畫史會要、詹氏小辨、珊瑚網、式古堂書畫匯考、許谷文國博墓誌銘、印人傳、廣印人傳》與何震(字主臣、長卿,號雪漁)並稱「文何」。傳世作品有遼寧博物館藏的《小楷赤壁賦》,故宮博物院藏的《行草五律詩》軸,上海博物館藏有《隸書有美堂記》等19幅隸、行、草書作品,文彭亦擅繪畫,作品不多。
文彭用凍石刻印,並首創印章邊款,改變了元代以來板滯纖弱的弊病,恢復了漢印傳統,他和何震提出篆刻應以六書為准則,並努力創作實踐,取得了空前的成就,開創了文人自篆自刻並與書畫三足鼎立的局面,文人掀起了學習篆刻的熱潮。有很多人專學文彭,後人稱「吳門派」;有些人則學何震,後人稱「徽派」或「皖派」。
歷史評價
文彭對於篆刻藝術的傑出貢獻是毋庸置疑的。他開倡明清篆刻的風氣,曾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以後篆刻流派的形成和發展,功莫大焉。然而過去我們對其人其藝卻所知甚少,這不能不說是明清篆刻史研究中的一樁缺憾。筆者通過研究,對過去對文彭的一些錯誤認識,進行了必要的澄清,對其在篆刻史上的地位和貢獻,進行了較為接近真實的評價。
文彭的作品市面流通量很少,拍賣會也不多見。至於你問的價格,要看作品才能定價。
❹ 漢印擁字怎麼寫
盤速遞直達,詳情請點擊 <==== 區別:U盤是軟體是文字是工具書,4T硬碟是古籍pdf或djvu 以下為4T硬碟速增值服務,約32萬個影印古籍電子書,帶檢索器和閱讀工具。 嫌挨個下載麻煩的、是收藏控的、有條件的可以選擇4T硬碟速服務。插電腦即可使用、可斷網離線使用 。 4T移動硬碟(2.5寸)成本較高,價格1999,包括4T硬碟、快遞費用以及約32萬電子書。
❺ 漢印列印機的價格如何
列印機需要配合列印工具才能實現快速列印,可以批量列印批量發貨,節省很多時間。
❻ 請問徐悲鴻、張大千和齊白石的生平名作與拍賣成交價——
徐悲鴻(1895-1953),是兼采中西藝術之長的現代繪畫大師,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出身農村,家境清貧。父親徐達章是個村塾教師,擅長花鳥,人物畫。徐悲鴻4歲開始在家塾中讀書,耳濡目染,自幼對繪畫發生興趣。9歲隨父學畫,10歲已能作父親的助手。農忙時,兼做耕作,貧苦的勞動生活,使他從小養成了勤勞,簡朴的作風和誠實正直的性格。 他13歲時遇上大荒之年,隨父走江湖,依靠鬻字賣畫為生。17歲時,父親染上重病,家境每況愈下。八口之家的生活重擔,從此落到徐悲鴻的肩上。他在小學,中學任圖畫教師,也到上海等地靠賣畫為生。19歲時父親去世,家境愈加貧困。
1915年徐悲鴻再次赴滬,在友人幫助下,在「暇余總會」(當時的賭場)一隅借住,刻苦創作,同時到夜校學習法文。他畫了一匹馬,寄給審美書館館長高劍父。其弟高奇峰十分贊賞他的畫藝。這時,徐悲鴻雖考取了震旦大學,但無錢進學,幸好得到高奇峰的資助。後又結識了康有為,得有機會觀摩康所收藏的碑帖。並在藝術觀 上也受到康有為的影響。1917年徐悲鴻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秋返北京,應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並結識陳師曾。1919年赴法留學。在著名畫家達仰的畫室學習素描,1921年去德國,就學於畫家康普的畫室,次年歸巴黎。1925年經新加坡回國。第二年春,他再去巴黎,又赴比利時布魯塞爾臨畫,游歷瑞士,義大利。
1927年回國後,歷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等職。1933年攜中國近代繪畫作品赴法、德、比利時、義大利及蘇聯展覽。抗戰時期,將自己作品帶到南洋,印度等東南亞地區展覽,並將全部收入捐獻給祖國難民。
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派飛機接徐悲鴻和一批著名教授去南京,遭到徐悲鴻拒絕。解放後他被邀請為中國出席世界和平大會的代表,並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並當選為全國文聯常務委員,全國政協代表和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1952 年在病中,將自己一生創作和全部珍藏作品捐獻國家。1953年病逝,只活了59歲。 國家為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在北京建立了徐悲鴻紀念館,保存了他的一千餘件作品。他一生創作作品達數千件,培養和發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美術人才。
徐悲鴻擅長中國畫,油畫,尤精素描。他的畫作滿含激情,技巧極高。著名油畫有《溪我後》,《田橫五百士》,國畫有《九方皋》,《愚公移山》,《會師東京》等。最能反映徐悲鴻個性,表達他思想感情的莫過於他寫馬的畫卷。他對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動態,作過長期的觀察研究,畫了數以千計的速寫。所以他畫 的馬圖筆墨酣暢,奔放處不狂狷,精微處不瑣屑,筋強骨壯,氣勢磅礴,形神俱足。另有一些人物,獅,貓等題材作品,也是質優量大。他的繪畫創作堅持「師法造化,尋求真理」的原則。
徐悲鴻 的《春山十駿圖》627萬元元的價格成交 , 1924年作 奴隸與獅 123.3x152.8cm 5711.28萬, 徐悲鴻 1924年作 奴隸與獅 123.3x152.8cm 5711.28萬
張大千:(1901-1984)名愛,又名秀,季菱,字大千,別號大千居士,或逕署「署人張大千」。四川內江人,幼年受擅長繪畫的母親和以畫虎著稱,自號「虎痴」的二哥張善 的熏陶指引,並從名師曾農髯,李梅閹學詩文、書法和繪畫。除臨摹歷代名跡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為師,經過刻苦鑽研,獲得了卓越揲誠就。青年時代,即與二哥張善 齊名,二十多歲,曾赴日本留學,學過染織,回國後,一度迷於佛學,曾去寧天童寺「皈依佛門」,想當和尚,據說,他怕在頭上燙九個香記,只好等待別了師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現實世界來,青年時期就能畫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濤、八大人畫風的作品,幾可亂真,所以有「南方石濤」之稱。他早年畫的《石濤畫冊》,竟被著名鑒賞家、畫家陳半丁作為石濤「真跡」珍藏起來,以誇耀於畫友面前,被張大千識破指出,後來傳為佳話,足以證明千在二十幾歲在摹擬古人傳統繪畫的功力和成就,已經是驚人了。張大千於1940年後,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對於我國敦煌洞窟,逐個整理編號,進行臨摹,豐富了繪畫技法。1948年適居香港,後又旅居印度、法國、巴西等國。1984年病逝台灣,享年八十四歲。
張大千以擅長畫荷花著稱,素有「古今畫荷的登峰造極」之譽,此次榮寶春季拍賣會上,還有一幅張大千畫於1980年的《荷花》拍賣,估價150萬元至250萬元。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齊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於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於北京,終年九十四歲。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並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後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家道貧寒,只讀過短暫的私塾,十五歲起從師學木工而以雕花手藝聞名,二十六歲轉從蕭薌陔、文少可學畫像,二十七歲始從胡沁園、陳少蕃習詩文書畫,三十七歲拜碩儒王闓運為師,並先後與王仲言、黎松庵、楊度等結為師友。齊白石在家鄉先後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館、茹家沖寄萍堂。自四十歲起,離鄉出遊,五齣五歸,遍歷陝、豫、京、冀、鄂、贛、滬、蘇及兩廣等地,飽覽名山大川,廣結當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詒、郭葆蓀等皆為摯友。五十五歲避亂北上,兩年後定居北京。時與陳師曾、徐悲鴻、羅癭公、林風眠等相過從。七十四歲游蜀,與黃賓虹、金松岑相見。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其純朴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後仿趙撝叔,並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余幅、詩詞三千餘首、自述及其他文稿並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印製行世。
齊白石曾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名譽教授、北平美術作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理事、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全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兩次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連續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1954年8月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與毛澤東主席交誼甚深並受到過接見;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榮譽獎狀及「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其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其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9月舉行授獎儀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2003年,齊白石的《山水精品冊八開》拍出1661萬元的高價,是目前齊白石獨創作品的最高成交記錄。此外,2005年 與陳半丁合作的《富貴長青立軸》拍出了2035萬元
❼ 經濟學分析,為何古畫那麼貴(畢加索,齊白石等)炒高價格的來由
畫家簡介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畫家生平齊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於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於北京,終年九十四歲。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並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後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齊白石家道貧寒,少時讀書一年,牧牛砍柴之餘讀書習畫。1877年做木匠學徒,次年改學雕花木工,曾習摹《芥子園畫傳》並據以作雕花新樣。1888年起始學畫,曾任龍山詩社社長。1890年二十六歲時轉從蕭薌陔、文少可學畫像,二十七歲始從胡沁園、陳少蕃習詩文書畫。三十七歲拜碩儒王闓運為師,並先後與王仲言、黎松庵、楊度等結為師友。齊白石在家鄉先後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館、茹家沖寄萍堂。自四十歲起,離鄉出遊,五齣五歸,遍歷陝、豫、京、冀、鄂、贛、滬、蘇及兩廣等地,飽覽名山大川,廣結當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詒、郭葆蓀等皆為摯友。畫風由工轉寫,書法由何紹基體轉學魏碑,篆刻由丁、黃一路改學趙之謙體。五十五歲避亂北上,兩年後定居北京。時與陳師曾、徐悲鴻、羅癭公、林風眠等相過從。1926年,齊白石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名譽教授、北平美術作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理事、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全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兩次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連續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1954年8月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與毛澤東主席交誼甚深並受到過接見;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榮譽獎狀及「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其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其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9月舉行授獎儀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抗日戰爭期間,表示「畫不賣與官家」。1946年重操賣畫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舉個展,並任北平藝專名譽教授。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傳》等。出版有《齊白石全集》等各種畫集近百種。七十四歲游蜀,與黃賓虹、金松岑相見。藝術風格與主張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其純朴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後仿趙撝叔,並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余幅、詩詞三千餘首、自述及其他文稿並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印製行世。齊白石作品的藝術特色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他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只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齊白石作品的市場行情齊白石一生創作勤奮,作畫極多,一天不畫畫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癢,創作多得驚人,好得出奇,僅1953年一年,大小作品就有600多幅。1922年,陳師曾把齊白石的畫介紹到東京,參加中日聯合會繪畫展覽會,結果大受歡迎。全部以高價賣出,但當時在國內他的畫作價卻很低。20年代,齊白石得到徐悲鴻的提攜,作品逐漸被收藏家所認識,價格穩步提高。現在,國內一級市場已難見到齊白石作品進行公開出售,書畫商店見到他的真跡自會以高價收購,而標價出售則極少能見到。在香港和紐約市場,每年固定拍賣齊白石作品,他是作品被拍賣最多的現代畫家。在香港市場,他的最新價格大約是30-100萬港元,較高價格是1989年創造的,達120萬港元。國內拍賣市場中,齊白石的價格最高,最高記錄是嘉德拍賣公司拍賣的一件《山水》冊頁,為517萬元。後來嘉德公司又搞了一次齊白石作品專場拍賣,效果雖然較好,但此後齊白石作品的價格一直處於較低狀態。生活中的兩三事抗日戰爭時期,北平偽警司令、大特務頭子宣鐵吾過生日,硬邀請國畫大師齊白石(1863一1957年)赴宴作畫。齊白石來到宴會上,環顧了一下滿堂賓客,略為思索,鋪紙揮灑。轉眼之間,一隻水墨螃蟹躍然紙上。眾人贊不絕口,宣鐵吾喜形於色。不料,齊白石筆鋒輕輕一揮,在畫上題了一行字--「橫行到幾時」,後書「鐵吾將軍」,然後仰頭拂袖而去。一個漢奸求畫,齊白石畫了一個塗著白鼻子,頭戴烏紗帽的不倒翁,還題了一首詩:烏紗白扇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妝忽然來打破,渾身何處有心肝.?1937年,日本侵略軍佔領了北平。齊白石為了不受敵人利用,堅持閉門不出,並在門口貼出告示,上書:「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齊白石還嫌不夠,又畫了一幅畫來表明自己的心跡。畫面很特殊,一般人畫悲翠時,都讓它站在石頭或荷徑上,窺伺著水面上的魚兒;齊白石卻一反常態,不去畫水面上的鱘魚,而畫深水中的蝦,並在畫上題字:「從來畫悲翠者必畫魚,余獨畫蝦,蝦不浮,悲翠奈何?」齊白石閉門謝客,自喻為蝦,並把作官的漢奸與日中人比作裴翠,意義深藏,發人深思。齊白石70多歲的時候,對人說:我才知道,自己不會畫畫。人們齊聲稱贊老人的謙遜。老畫家說,我真的不會畫。人們越發稱贊,當然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齊白石老人的教學觀魯譯元白石老人有一條重要的繪畫理論:「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但白石老人對子女、對弟子、學生風格各異、嚴寬有別的教學方法,我們卻缺乏一定的了解與認識。今年9月16日,是白石老人逝世50周年,本文就老人對子女、對弟子、學生的不同教學方法談一點膚淺的認識,與大家共勉。白石老人一生教過許多學生。既有社會名流,也有普通的百姓兒女。他一生帶過多少弟子、學生,恐怕誰也說不準確。在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大凡一些有成就的書畫名家,多與白石老人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學習藝術門類,是很重視師承關系的。無論是哪一門學科,能遇到一位好老師,可謂三生有幸。畫畫也一樣,需要名師扶持、引導、指點。當然,學者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礎上更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凡事離不開個人的努力,天道酬勤就是這個道理。白石老人很懂得心理學、倫理學和社會學,很會調動學者的積極性。人都有好奇心、虛榮心,如果沒有好奇心、虛榮心,就不會有上進心。白石老人對弟子、學生們的教學與作品點評中,大多都是寬慰、激勵的語言。畫畫,生活,做人……老人常將弟子、學生與自己相提並論,無不透著老人的一種慈祥與大度、寬容與平等的高貴情操。這種朋友式、兄弟般的師生情,是老人像父愛那樣對弟子、學生們的一種責任,一種期盼。然而,白石老人在對待子女的繪畫學習上,卻採取與弟子、學生們截然不同的方法。我們從白石老人給子女們的一些作品評語中,卻很難看到贊揚、誇獎的語言。一句「要得」、「有能學之能」,就算是最高的評分。就是老人在給子女們的篆刻印章中,也大多是一些名章或者「白石後人」、「白石第幾子」、「大匠之門」等這樣的印章。對這個問題,我曾專門向齊良遲老師作過討教。他說:「我父親覺得弟子、學生畢竟是家裡的客人,來一趟不容易。所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增強他們的繪畫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他們有了學習的動力,就可以受益終生。而子女畢竟是家裡人,與父母朝夕相處,學習條件要好得多。同樣一件事,因時間、地點、對象不同,要達到好效果,就應該採取不同的方法。」我聯想起齊良遲請他父親白石老人給他題齋名的事。那時,齊良遲老師在北京輔仁大學早已畢業,並在詩、書、畫、印方面嶄露頭角。有一天,他央求白石老人給他題個齋名,說:「爸爸,您叫『寄萍堂』,我叫什麼堂號好啊?」白石老人看了看良遲四子,笑道:「那好,給你也題一個,題什麼字呢?」白石老人想了想然後說:「你呀,就叫『補讀齋』吧。你書念得太少,還得補讀啊!」良遲老師當時聽後很失望。心想幹嘛起這么個堂號呢?我已經讀了不少書了,怎麼還要「補讀」呢,看到白石老人給他剛剛寫的「補讀齋」條幅,嘴裡不說什麼,接過來放回自己的屋裡,始終沒有掛,覺得太丟面子。到了良遲老師七十歲後,他把這件認為「丟臉」的事當做笑話來講。他說:「人到了這個年齡,愈來愈感到『補讀』的渴求,也愈來愈感到我父親白石老人當年的良苦用心……」白石老人在對待子女與對弟子、學生的育才方式上雖然有所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就是盼望晚輩早日成才,展翅高飛……
❽ 大家看看這個漢印的價格
這是漢印章嗎?是個印章就是漢印,有漢八刀痕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