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琺琅彩和琺華彩哪個更珍貴
琺琅彩更珍惜,基本已經失傳。
『貳』 琺華彩瓷器現在多少錢一個 琺華彩瓷器拍賣去哪裡
法華彩瓷器比清代的琺琅彩粉彩瓷器還要稀有,但是很少有成交記錄,因為太稀有了。
『叄』 精品瓷器在民間,最不願寫的元代瓷器,市場究竟怎麼樣
元代瓷器的文章我們最不願意寫,也最不願意收藏的,因為元代瓷器數量多爭議大,再加上國外拍賣公司洗錢高價成交給民間造成假象「元青花稀少價貴」。
我們寫元代瓷器,的確要有魄力,因為看了標題,很多人就會否定。
民間真有那麼多元青花嗎?說實話,20年前我們也和很多人一樣的看法,但我們30年的研究告訴我們,元青花民間不僅有,而且還有很多從未見過再也燒造不出的精品。
近兩年我們已經在公眾號發布了有關的文章,內容提及元青花鑒定、元青花數量估計、元青花收藏等,也轉載過很多其他老師研究的有關元青花文章,為民間認識元青花、收藏元青花、探討元青花盡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今天我們發布的目的就是不要輕易放棄老祖宗留給我們後人的華夏文化、民族精神和中國創造。
元青花
從我們30年的研究和觀察,民間瓷器較多的主要有五個年代,宋代、元代、明宣德、明成化、光緒和民國。其中光緒民國基本是傳世件,包漿好,爭議小,基本是實用器為主,但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不高,不是我們的研究重點。宋代瓷器除小部分保存特別好的難以鑒定以外,大部分年代特徵明顯,相對而言分辨難度也不大。還有數量較多的三個年代(元、宣德、成化)瓷器進入了五彩繽紛世界,製造工藝突飛猛進,種類繁多,足以讓每個收藏者眼花繚亂,很容易使收藏者迷茫,因為他們數量多、因為看上去新「,從而產生爭議和鑒定混亂。
公布這些年代瓷器的研究成果,會帶來很多分歧和指責,特別很多歷史沒有記載,國有博物館沒有館藏的品類會引起更大的爭議,如元代琺華器,但我們相信未來隨著科技和大家鑒賞水平的提高,大家一定會認可我們的研究成果的。我們也作為在線檔案,以備未來驗證。
我們結合以前的文章重述對元代瓷器的一些基本觀點:
1、根據多年市場觀察分析,國內元青花數量大概在8-12萬件,遠超人們的認知;
2、國內民間有很多無比精美的元代瓷器,有很多精美瓷器不僅博物館沒有,歷史記載也沒有;
3、元代瓷器數量多,但真真有收藏價值的不足20%;
4、元代瓷器的種類很多,基本覆蓋了以後各個年代的工藝,遠超歷史記載的品種;
5、元代瓷器數量和價格被國外資本利用,被國內磚家嚴重誤導,有違良心;
6、元青花沒有那麼神秘,鑒定元青花也是瓷器鑒定中比較容易掌握的。
7、元代青花有精品,但最精美稀少寶貴的是元?華彩,件件工藝復雜,色釉堅挺、色彩誘人、寶器如新;
有很多藏友發問:
1、問:琺華彩的盤子哪裡有賣,不管新與老,只要有就買點。
回答:?華彩因為沒有太多記錄,所以國內爭議很大,文章中這些琺華彩盤子圖片都是網上搜索找到的,前幾年市場也有,但現在很少看到,精品的元代琺華彩已很少見到,如果哪位有琺華彩盤子的朋友可以留言一下。
2、問:景德鎮樊家井看到元青花有很多,所以應該是假的
回答:真假和數量多少沒有關系,只是很多半知半解的人靠數量來推斷是假的,對元青花沒有真真深入研究所致,樊家井我們每年去考察,現在已經少很多了,精品元青花早就沒有了,剩下很多收藏價值不高的和器形碩大的,基本網上網下按照仿品出售,比新制的成本還要低,這也給收藏者造成了很多迷茫的原因,估計這類普通元青花樊家井還有6000件左右。當然樊家井也有很多仿的,但仿造的一看就知道,發色胎土都不同。
3、問:琺華彩元代就有嗎?好像看到的記載都是明代琺華彩。
回答:歷史記載,元代就有琺華彩,製作工藝在元代銅胎掐絲琺琅的基礎上進行了創造,我們研究認為元代琺華彩不同於山西琺華彩,元代琺華彩瓷器主要產於景德鎮,而不是山西,所以原來的民國描述有待糾正,景德鎮琺華彩是高嶺土和高溫釉,兩次燒造而成,很多工藝還待進一步研究,因為是高溫,色釉顏色一般也很鮮亮,但都是礦物顏料,顏色鮮艷而不妖嬈,是其他任何年代都沒有的。
4、問:元代琺華彩是不是都可以收藏?
回答:不是的,琺華彩主要看工藝,如果做得差的還不如青花,所以琺華彩也必須收藏精品,我們的收藏等級是根據藝術性和市場的稀有性來評判的,是通過30年的市場觀察分析得出的一些經驗,僅供大家參考,總之,我們一貫的觀點,我們收藏是收藏藝術品,不是收藏舊貨,達不到藝術等級就不能收藏,不懂審美也別介入收藏,這些觀點我們在前幾年的公眾號文章里反復強調過的。
近兩年我們已經發布了有關元代瓷器文章,內容提及元青花鑒定、元青花數量估計、元青花收藏等,也轉載過很多其他老師研究的有關元青花文章,為民間認識元青花、收藏元青花、探討元青花盡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今天我們發布的目的就是不要輕易放棄老祖宗留給我們後人的華夏文化、民族精神和中國創造。
『肆』 這碗是日本官窯嗎
器物名稱:琺華彩荷葉碗
燒制年代:二十世紀初期
此碗為日本瓷器,底款為十九世紀初期日本制瓷名家楠部彌二的款識。但從工藝上來看,明顯為後仿之物。
楠部彌二為日本十九世紀初期的制瓷高手,據說在日本的拍賣價格曾達到過200萬美元。但此碗足圈所使用的鎏金工藝明顯為液體鎏金工藝,該工藝屬於二十世紀初期。
『伍』 這碗是日本人的官窯嗎
器物名稱:琺華彩荷葉碗
燒制年代:二十世紀初期
此碗為日本瓷器,底款為十九世紀初期日本制瓷名家楠部彌二的款識。但從工藝上來看,明顯為後仿之物。
楠部彌二為日本十九世紀初期的制瓷高手,據說在日本的拍賣價格曾達到過200萬美元。但此碗足圈所使用的鎏金工藝明顯為液體鎏金工藝,該工藝屬於二十世紀初期。
日本侵華時期,日本曾燒制過一批仿楠部彌二的瓷器以日本天皇的名義用來獎賞軍人。此碗應為這批仿品之一。
雖然是仿品,但畢竟屬於官方仿製,且仿製數量有限,因此有一定的價值。雖然在中國不值錢,但由於是二戰以日本天皇名義頒發的軍功獎品,故在日本極右翼實力中有較大市場。在日本的價格,估計在5000到6000美元。
『陸』 琺華彩瓷器現在多少錢一個 琺華彩瓷器拍賣去哪裡
琺華,陶瓷裝飾技法,又稱「法華」,是一種低溫釉陶瓷,創於元代,盛於明代,至清代內仍有少量燒制。山西容琺華器同樣堪稱器中精品,深得世人青睞。琺華,又稱法華、琺花,據稱是從山西的「粉花」音轉而來,是山西民窯生產的一款陶胎琉璃釉器。傳世的琺華彩瓷器,但是因其獨特的裝飾手法,以及悠久的歷史文化,一直以來都備受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鍾愛,保存完好的琺華彩瓷器是一瓶難求,導致在拍賣會上不少琺華彩瓷器精品連連拍出高價,逐漸成為瓷器中的新焦點。另外一個現象是,由於琺華器的胎體不堅實,釉質附著力差,剝釉和磨損嚴重,造成了山西琺華器傳世較少,且品相較差。山西琺華彩成交價格之所以不高,是由於琺華器為山西晉南地區所創燒的民窯器。由於琺華產量不多,不能形成較大的收藏體系,使得許多人不了解琺華器,加上琺華器的鑒定缺乏權威性,也使許多收藏家對其望而卻步。謝謝
『柒』 韓國有哪些著名的古董
首爾有條著名的仁寺洞古玩街,熟悉北京舊貨市場的韓國朋友稱之為「韓國的潘家園」。就在古玩街的背面,一幢紅色樓房格外醒目。拱形大門的門楣上用大理石鐫刻著幾個漢字:「首爾紅山文化中國陶瓷博物館」。淅瀝的細雨中,一種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不覺從心底升起。
就在這座大樓里,記者見到了金喜一先生,一個對收藏中國古玩尤其是中國古代瓷器和紅山文化玉器近乎痴迷的韓國老人,這間私人博物館的館長。
從外貌看,金喜一也就五十幾歲。同行的韓國朋友說,他已經70歲了。我在國內見過一些收藏大家,都比實際歲數年輕好多,鶴發童顏的也不在少數。大概是收藏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犀利的眼力、執著的精神,也需要一顆童心的緣故吧。
從德國淘到中國寶物
博物館位於三樓,面積不大,200平方米左右。靠牆擺滿了各種瓷器,中間的櫃子里則擺放著各種玉器。
從年代看,博物館的瓷器藏品涵蓋宋元明清各朝——宋定窯醬釉、官窯青釉;元青花、釉里紅、琺華彩;明宣德青花、琺琅彩,明成化鬥彩;清雍正和乾隆年的琺琅彩。這些瓷器體量較大,最大的有一人多高。
紅山文化玉器,是博物館藏品中的又一精品系列。紅山文化距今已有五六千年,是一個活動在中國燕山以北、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因最早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郊的紅山遺址而得名。這里陳列的藏品中,既有飾品、動物造型,又有祭祀器物,還有反映當時人們生活情趣的物品。更出人意料的是,還有一尊體量巨大的玉雕公羊,據金喜一說,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紅山文化玉器。
展覽館這數百件展品只是金喜一藏品的一部分,他的藏品數量高達數千件,都是中國古玩,既有瓷器、玉器,也有戰國和漢代的漆器、明代玉器和犀角藝術品。
一個韓國人,怎麼能夠如此痴迷於中國古玩收藏?他又是怎麼開始這個歷程的?
這要從40多年前說起。1970年,金喜一赴德國學習美術。時間不長,就發現德國流入很多中國文物,有時在地攤上就能發現好東西。「中國的瓷器太漂亮了,這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年輕的金喜一萌生了淘寶的沖動,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徹底迷上了中國古玩收藏。在德國30多年,金喜一除了經營出版社外,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收集中國古玩上。他的藏品絕大部分都是在德國淘到的。
多年的收藏,耗費了金喜一巨額的金錢。這多虧了他在德國經營著一家擁有300多名員工、效益很好的出版社。2002年,金喜一賣掉了出版社和一座大樓,帶著所有的身家回到了韓國。接著,他投資蓋了這幢紅色樓房。
「我的藏品都是真的」
這些中國古玩到底是真是假,一直令金喜一放心不下。從2009年開始,他每年多次前往中國,拜訪文物鑒賞大家,學習文物鑒賞知識。20多次的中國之行,為他解除了心病:中國權威的文物鑒定專家對他的重要藏品進行了鑒定,中國收藏家協會科學檢測實驗室進行了科學成分分析。「我的藏品都是真的。」金喜一興奮地說道。
2010年10月,首爾紅山文化中國陶瓷博物館開館。中國文物鑒定泰斗、中國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常務委員孫學海先生,偕中國收藏家協會科學檢測實驗室主任朱震先生親臨現場,確認了所有展品。孫老先生驚嘆不已:「博物館保留了很多連中國都沒有的高水平、珍貴的文物。」兩位文物鑒定大家欣然接受邀請,擔任博物館的顧問。
多年的浸潤,也成就了金喜一非同一般的中國古玩鑒賞力——眼力。隨著知名度的迅速擴大,他在韓國收藏界的影響不斷攀升,尤其在收藏中國文物的韓國收藏界地位舉足輕重,幾年前,他出任中國文物韓國收藏家協會會長。
現在,金喜一經常為韓國收藏界人士作中國古玩鑒賞講座,甚至經常作古玩鑒定。即便在中國收藏界,他也有了一些名氣,每次到中國,都要幫中國朋友掌掌眼(用眼睛觀察,判斷古玩的真偽)。
近日,他撰寫的有關中國古玩的文章,在韓國的《網路每日新聞周報》(Internet Daily News)上連載,引發韓國收藏界的高度關注。
「我想讓中國文物回家」
談及中國文物在韓國的命運,金喜一唏噓不已。他收藏的很多中國古玩,都可以稱得上文物。近年來,很多中國文物流入韓國,但是韓國人很少能鑒別文物的真偽,又缺乏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因而無法確定文物的真正價值,所以很多很好的中國文物淪為廉價的地攤貨,嚴重影響了對中國文物的保護和研究。為此,金喜一領銜的中國文物韓國收藏家協會,經常舉行各種各樣的鑒定研討會,從中國邀請很多專家學者講課,對韓國收藏家進行專業培訓,以推動對中國文物的收藏、保護。
金喜一把自己的這一舉動看成是使命,一個讓中國文物回歸中國的使命。「我的藏品都可以賣給中國人,也只賣給中國人。我想讓中國文物回到它本該待的地方——中國的家。」
有了想法,馬上就付諸行動。2011年7月,金喜一在濟州島舉辦中國古代藝術品濟州道拍賣會,出資邀請3000多名中國人到濟州島觀光並參加拍賣會。「很遺憾!這次拍賣會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賠了很多錢。」這次挫折,令他頓悟:要想讓中國文物迴流,還要做很多腳踏實地的工作。現在的博物館太小,容不下更多藏品。金喜一計劃新建一座博物館,專門展示中國古代瓷器。他還打算:經常到中國參加文物鑒定會、研討會,邀請中國收藏家到韓國參觀博物館和中國文物展,在中國宣傳韓國收藏的中國文物……
如果說最初購買中國古玩,只是出於喜歡、好玩兒,那麼現在,金喜一已經將其視作一項畢生的事業了,「中國文化太了不起了,我要在韓國弘揚中國文化」,「希望能為韓中交流做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