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證拍售 » 補子拍賣
擴展閱讀
密雲各小區物業電話 2021-11-11 13:16:57
深圳房價高 2021-11-11 13:13:25
拍賣糧證 2021-11-11 13:12:04

補子拍賣

發布時間: 2021-11-08 00:04:33

『壹』 清代官服拍賣價格是多少

清代官服器精品拍賣
拍品名稱 成交價(萬) 拍賣日期
清代五品文官官服背補(納---------480萬------------2012-12-23
清 官服像 立軸-------------------250萬------------2014-01-05
PPC 清代袁世凱官服像-------------290萬------------2011-07-10
清朝官服畫像---------------------238萬------------2011-08-19
1896年李鴻章官服像法-------------260萬------------2014-06-03
佚名 人物官服畫像 立軸-----------300萬------------2010-06-04
清中期 朱纓、官服等配飾----------260萬------------2013-10-25
清 紫檀雕龍鳳紋官服箱------------150萬------------2012-12-23
明清文武官員,在服飾的前胸和後背正中均綴飾有一塊綉有飛禽或走獸的絲織品,稱為「補子」,以圖案的不同而代表不同的官階。文官官服補子綉禽,武將官服補子繪獸,成語「衣冠禽獸」,即來源於此,故而其原本並非貶義詞。

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記載:「品級補子,定於洪武,行於嘉靖,仍用至今。」清早期,只有武官為補服制,而補服可隨意綴織於朝衣、短褂、皮褂、馬褂之上。順治九年(1652年),對補服的規定有了改變,幾乎全盤承襲明朝的定製,只是個別紋樣有所刪改。各級官員補服皆為石青色,款式也一致,為圓領、對襟、平袖過肘、身長過膝,區別僅在於補子形狀和紋樣不同。清代補子的形狀有方圓二式,根據規定,皇室貴戚如皇子、親王、郡王、親王世子等,通用圓補;普通官吏則用方補。皇家宗室的補服及補子,均是南京、蘇州、杭州即江南織造定做進貢的。官員的補服和補子,可以由本人按典章制度自備。清代有專賣補子的店鋪,但補子的顏色和圖案是法定的。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
位於福建省泉州市的福建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北倚***風景區清源山,南接風景秀麗的西湖,西鄰泉州市博物館,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全國性對台文化交流與合作基地,是展示祖國大陸與寶島台灣歷史關系的***對台專題博物館。博物館採用「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運用閩台兩地傳統建築「出磚入石」的特色工藝,紅白相間,渾然天成,充分體現了海峽兩岸的人文精神與地域特色,於2006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開館前從舊館泉州閩台關系史博物館轉交過來六塊清代飛鶴官服補子,色彩綺麗、圖案斑斕、用料考究、製作工藝精美。這些補子一方面是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森嚴的象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們內心對大自然給予的五彩繽紛色彩和祥禽瑞獸的崇尚、頂禮膜拜。同時,從補子所承載的信息,可以看出清代中國織造業技術的發達與先進,精湛的紡織和刺綉工藝為世界所獨有,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中不可多得的民族藝術瑰寶。

『貳』 清朝的官服都有什麼講究什麼級別穿什麼補子的朝服頂戴朝珠

補充。有時,在戲劇中你見到在朝冠頂的東珠或珊瑚有紅繩結花,那就是紅絨帽結,是親郡王的冠服,或賜予大臣的特恩,而御史的補子用獬豸。

『叄』 清代御史官服胸前的補子綉的是

清代《欽定大清會典圖》規定:「文一品官補服綉鶴,文二品官補服綉錦雞,……略……文九品官補服綉練雀,未入流官補服制同;都御史補服綉獬豸、副都御史、給事中、按察使各道補服制同」。


此制仿明時風憲官。但都察院下轄經歷司(司務廳)、照磨所、司獄司、筆帖式等九房一庫人員,及十五道下轄筆帖式、經承等員,及清初御史轄下巡按、巡鹽、巡漕等名目均不與補服綉獬豸,而是以品級定補子。


如圖,2015年中國嘉德國際秋季專場拍賣會上出現的獬豸補。

『肆』 2007年拍賣的金銀絲綉的補子成交價格

八年前的東西,怎麼還能查得到。

另,送拍請注意:
現在拍賣業內通過估高你拍品價,收巨額前期費用的公司已佔半數以上,所以只要收前期費用的公司都別送拍,這是最保險的。
交了前期費用,拍賣不成交,錢就沒了。
如果前期費用上仟過萬的,通常都是目的是收前期費用賺錢的公司。

建議以後但凡有收藏公司或拍賣公司找你,可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先留意它的公司名稱,如沒「拍賣」兩字,都是無拍賣資質的公司。我國拍賣法規定:拍賣企業名稱里必需含「拍賣」兩字。
第二,送拍時留意拍賣公司收不收前期費用,前期費用超仟上萬的,要回拍品,調頭走人。以免上當受騙。

『伍』 這是當朝狀元及第一品花錢:長命富貴花錢嗎

前幾天,看微信圈一場古錢幣拍賣,一枚“狀元及第、一品當朝”的花錢拍出1000元的價格,我覺得不值,因為那枚錢幣還沒與我手裡的這枚品相好。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古人把十年苦讀,一朝成名,考取功名,走仕途之路作為追求,這一點在《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身上體現的尤其明顯,故事“范進中舉”也說明中舉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心願。製作這樣一枚花錢,寄託美好的願望,或者作為長輩饋贈晚輩的禮物,當然是再好不過了。這類題材除了“狀元及第、一品當朝”之外,還有不少,如:文星高照、連科及第 、名登金榜、位列三台、連中三元、三元及第、五子登科等。

『陸』 古代文官三品胸前綉的是什麼

在中國古代服飾制度中,最能反映絲綢與封建等級制度的密切關系的,則是文武百官的補服。補服是一種飾有品級徽識的官服,或稱補袍,與其他官服有所不同。主要區別是:其服飾的前胸後背,各綴有一塊形式、內容及意義相同的補子。因此,只要一望補子上的紋樣,便可知其人的官階品位,這有點類似於現今軍官的軍銜。 補子的源頭可以上溯至蒙元時代。內蒙古正藍旗羊群廟出土的元代石雕上就有花卉紋的補子,同時在一些元代墓葬中也確實發現了不少具有方補形式的元代織物。但這些服飾沒有作為補服出現,且這些方補多作花卉狀,它們在當時並沒有作為官階的標志。 真正代表官位的補服定型於明代。據《明史·輿服志》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規定,官吏所著常服為盤領大袍,胸前、背後各綴一塊方形補子,文官綉禽,以示文明,武官綉獸,以示威武。一至九品所用禽獸尊卑不一,藉以辨別官品。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雜職:練鵲;風憲官:獬豸。除此之外,還有皇帝作為賜服專門賜給特定人物的賜補,有鬥牛和飛魚兩種。 從明代出土及傳世的官補來看,其製作方法有織錦、刺綉和緙絲三種。早期的官補較大,製作精良,文官補子均用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則用單獸,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補子卻只用單只立禽,各品級略有區別,通常是:一品鶴,二品、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而武官還是用單獸,通常為: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明清官員所用補子都是以方補的形式出現的,與明補相比,清代的補子小而簡單,前後成對,但前片一般是對開的,後片則整片織在一起,主要是為了便於穿著。前片官補正好位於清代官服的前胸,為便於解系紐扣,只能將前片對半分開。 在明清兩代,受過誥封的命婦(一般為官吏的母親及妻子)也備有補服,通常穿著於慶典朝會上。她們所用的補子紋樣以其丈夫或兒子的官品為准。女補的尺寸比男補要小。凡武職官員的妻、母,則不用獸紋補,也和文官家屬一樣,用禽紋補,意思是女子以閑雅為美,不必尚武。 這里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在明清時期,官補制度並沒有被嚴格執行,以下僭上的事情時有發生,尤其是明代。明代的補子自明初到晚期曾多次更定,特別到了明中後期,違制現象屢有發生,且多為武官。因此,有許多明墓出土的官補與墓主的身份並不一致。現今已成為文物收藏精品的補子,在國際文物拍賣會上非常受歡迎。國際市場上的補子分類十分齊全,有男補女補、方補圓補,文補武補。其中男補貴於女補,武補貴於文補。由於武官著裝多僭越品級,所以,武補中較低者如八品犀牛及九品海馬幾乎難以尋覓,反而價格最為昂貴。

『柒』 清朝四品官服雲雁補子能值多少錢

第一,清代的補子不是國家發的,而是自己綉的,只要符合你自己的官職即可。
第二,上面的是三品孔雀補子。
第三,補子的價格要看綉工工藝決定的。
第四,補子的工藝要看當時當官人的家境來決定的。
上面的補子從顏色,綉工上來說並不是上乘。色調比較單一,綉工也不是很精細。
給你幾個參考拍賣價格吧。
超品的王公團龍補子,皇親國戚用的,工藝綉工上乘,拍賣價格35000---40000.
一品二品多色,綉工上乘的補子,拍賣價格10000---15000.
本人和下面的熱心網友看法一致,此補子價格5000左右。

『捌』 中國古代哪個朝代官服開始出現補服圖案

官員的補服

在中國古代服飾制度中,最能反映絲綢與封建等級制度的密切關系的,則是文武百官的補服。補服是一種飾有品級徽識的官服,或稱補袍,與其他官服有所不同。主要區別是:其服飾的前胸後背,各綴有一塊形式、內容及意義相同的補子。因此,只要一望補子上的紋樣,便可知其人的官階品位,這有點類似於現今軍官的軍銜。

補子的源頭可以上溯至蒙元時代。內蒙古正藍旗羊群廟出土的元代石雕上就有花卉紋的補子,同時在一些元代墓葬中也確實發現了不少具有方補形式的元代織物。但這些服飾沒有作為補服出現,且這些方補多作花卉狀,它們在當時並沒有作為官階的標志。

真正代表官位的補服定型於明代。據《明史·輿服志》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規定,官吏所著常服為盤領大袍,胸前、背後各綴一塊方形補子,文官綉禽,以示文明,武官綉獸,以示威武。一至九品所用禽獸尊卑不一,藉以辨別官品。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雜職:練鵲;風憲官:獬豸。除此之外,還有皇帝作為賜服專門賜給特定人物的賜補,有鬥牛和飛魚兩種。

從明代出土及傳世的官補來看,其製作方法有織錦、刺綉和緙絲三種。早期的官補較大,製作精良,文官補子均用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則用單獸,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補子卻只用單只立禽,各品級略有區別,通常是:一品鶴,二品、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而武官還是用單獸,通常為: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明清官員所用補子都是以方補的形式出現的,與明補相比,清代的補子小而簡單,前後成對,但前片一般是對開的,後片則整片織在一起,主要是為了便於穿著。前片官補正好位於清代官服的前胸,為便於解系紐扣,只能將前片對半分開。

在明清兩代,受過誥封的命婦(一般為官吏的母親及妻子)也備有補服,通常穿著於慶典朝會上。她們所用的補子紋樣以其丈夫或兒子的官品為准。女補的尺寸比男補要小。凡武職官員的妻、母,則不用獸紋補,也和文官家屬一樣,用禽紋補,意思是女子以閑雅為美,不必尚武。

這里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在明清時期,官補制度並沒有被嚴格執行,以下僭上的事情時有發生,尤其是明代。明代的補子自明初到晚期曾多次更定,特別到了明中後期,違制現象屢有發生,且多為武官。因此,有許多明墓出土的官補與墓主的身份並不一致。現今已成為文物收藏精品的補子,在國際文物拍賣會上非常受歡迎。國際市場上的補子分類十分齊全,有男補女補、方補圓補,文補武補。其中男補貴於女補,武補貴於文補。由於武官著裝多僭越品級,所以,武補中較低者如八品犀牛及九品海馬幾乎難以尋覓,反而價格最為昂貴。
-----------------------------------------------------------------------------------------------------------------------
除了以上的內容,我再給你一個網址,看看清朝文武官員補服的圖片吧。

『玖』 清朝官服上的水雲紋代表什麼意思

清代官員的補子大體分為文、武兩種。
文官為: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鸕鶿,七品鴻漱,八品鵪鶉,
九品練雀。
武官為: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馬。
另外,御史與諫官均為獬豸。

清代官員頂戴分為朝冠與吉服冠兩種。朝冠的定製是:親王以下至一品官,其冠頂均用紅寶石,只是用所飾的珍珠(東珠)的數目來加區別。親王冠頂裝飾有10顆東珠,親王的世子冠頂裝飾有9顆東珠,郡王的冠頂裝飾有8顆東珠,貝勒冠頂裝飾有7顆東珠,貝子的冠頂裝飾有6顆東珠,鎮國公冠頂裝飾有5顆東珠,輔國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頂均裝飾有4顆東珠。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3顆,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2顆,一品官冠頂裝飾有東珠1顆。以上官員的頂戴上均銜紅寶石。二品官冠頂飾有小寶石1顆,上銜鏤花珊瑚(鎮國將軍和子爵同武一品官,輔國將軍和男爵同武二品官)。三品官頂戴上飾小紅寶石,上銜藍寶石。四品官頂戴上飾小藍寶石,上銜青金石。五品官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水晶。六品官頂戴上飾小藍寶石,上銜硨磲。七品官冠頂上飾小水晶,上銜素金。八品官為陰文鏤花金頂,沒有裝飾。九品官頂戴為陽文鏤花金頂(指未入流的文九品)。會試中試貢士冠頂銜金三枝九葉。舉人、貢生、監生冠頂為鏤花銀座,上銜金雀。生員冠頂為鏤花銀座,上銜銀雀。

吉服冠的定製是:親王至貝子均用紅寶石頂,一品官用珊瑚頂,二品官用鏤花珊瑚頂,三品官用藍寶石頂,四品官用青金石頂,五品官用水晶頂,六品官用硨磲頂,七品官用素金頂,八品、九品均用鏤花素金頂。貢士用素金頂,舉人冠頂為銀座,上銜素金頂。貢生用鏤花金頂,監生、生員均用素銀頂。

按:清初確定百官朝冠制度,一、二、三品官都用起花金頂,上銜紅寶石,四品官朝冠上銜藍寶石,五、六品官朝冠上銜水晶,七品官朝冠為起花金頂,中嵌小藍寶石,八品官朝冠用起花金頂,九品官用起花銀頂。雍正五年,開始議定了冬夏所戴的涼帽、暖帽,其制式依照朝冠頂戴:一品官用珊瑚頂,二品、三品官用起花珊瑚頂,四品官用青金石頂,五品、六品用水晶頂,七品以下及進士、舉人、貢生均用金頂,監生用銀頂。雍正六年改七品官用鏤花水晶頂。雍正八年,改三品官用藍寶石或藍色明玻璃頂,六品官用硨磲或白色涅玻璃頂,七品官仍用金頂。從此以後,朝冠的形制及飾物遂成為定製。

轉載:據《明史·輿服志》,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定,官吏所著常服為盤領大袍,胸前、背後各綴一方形補子。文官綉禽,以示文明;武官綉獸,以示威猛。一至九品所用禽獸尊卑不一,藉以明貴賤、別官品也。至九品所用禽獸尊卑不一,藉以明貴賤、別官品也。文官者: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鵣,八品黃鸝,九品鵪鶉,雜職不入流者為練雀;武官者: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都御史、副都御史、各道監察御史、給事中等風憲官為獬豸(神羊)。

據《清會典事例·冠服通例》,滿漢官員著補服始於後金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當時諸制草創,官員皆授武職。都堂、總兵官補服為麒麟,參將、游擊為獅,千總為彪。入關後,逐漸與明制接軌,但亦小有調整。其定製為: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文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鵣,八品鵪鶉,九品練雀;而武官仍用單獸,煢煢孑立。其規定為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未入流制視同九品。可視其為不同民族文化體系間交流、碰撞,最終合二為一的典型過程。

明清官員所用補服形狀皆為方補。明代官服前片為大襟,故補服圖案前後皆為整片。而與明代相較,清補圖案尺寸小而簡拙,雖亦前後成對,但前片乃對開,後片則仍為整片,略與明同。考其原因,乃滿族先世乃倚漁獵為生,服裝源於關外「胡服」,易於穿脫,便於行動也。而前片官補恰好位於清代官服之胸前,為解決紐扣解、系之勞,只能將前片一分為二。

明清兩代,受誥封之命婦(一般為官吏之母、妻)亦備有補服,主要穿著於慶典朝會或吉慶場合。其所用補服紋樣與其子或夫之官品圖案相同。而女補之尺寸卻比男補略小,以示男尊女卑。另,凡武職官員之母、妻,其補服圖案例不用獸而用禽,與同品文官補服圖案同。乃象徵女子以嫻靜為美,優雅為上,不需尚武而舞爪張牙也。

中國傳統社會素以等級森嚴為主要特點,但歷朝歷代總不乏試圖逾越等級之輩。在明清時期,官補制度雖規定甚詳,但以下僭上、以賤充貴之事屢見不鮮。尤其是明代,創制伊始,補服圖案曾多次更定,特別是中後期,違制現象屢有發生,冒濫之事在所難免。逾制者多為武官,擁兵自重,朝廷往往視而不見,聽之任之。因此,明代墓葬出土之官補與墓主身份多不一致,但皆低品就高品,而絕無高品而著低品者。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類補服而今多已成為收藏精品,在文物拍賣會上大受歡迎。業內市場上,補服分類十分精密、齊全,有男補女補、文補武補等名目。其中男補貴於女補,武補貴於文補。物以稀為貴,因當時武官著裝多僭越品級,故而武補之中,官位較低者之補服如八品犀牛及九品海馬幾乎難以尋覓,反而成為價格昂貴之上品。本末倒置,頗為滑稽,實當時著裝之諸位老前輩始料未及之事。

幫你找到這么多```你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