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愚公精神現在還有意義嗎
這種精神不可取!
這是一種霸道~是道上人才有的一種精神!
《征服》里劉華強說過:別人是撞了南牆才回頭,而我華強是撞了南牆選擇把牆推倒!
這是何等的霸氣和囂張,其實,華強哪比的上祖宗愚公,切~推牆算什麼,我老愚把山移走!
我認為,愚公移山不好,不如繞山而行或者選擇搬家!
首先,人的精神固然重要,但不能片面無限誇大而違背自然規律。
愚公的愚就在於無視客觀條件和客觀規律。讓世世代代都去移山,
且不說子孫們吃什麼,更重要的是去掉一座山去填一個海,破壞了
山和海的自然生態,將是怎樣災難性的後果,人與自然的關系根本
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的改造與被改造的關系,自然不屬於人,而人屬
於自然,人與自然應該是相互和諧的存在。
其次,我們知道,問題有多種,有的只有一種解決方法,那麼我們
無法選擇。而有的則有多種方法,正如愚公所面臨的問題那麼我們
是不是應該選擇一種科學的方法呢?
再次,無論是搬家,還是移山,它最終的目的,都是更好的與外界
溝通。既然解決的問題相同,那麼肯定要選擇一種既現實又可行的
方法。試想,山就這么移下去,至少需要多少代人,而生命對每個
人來說只有一次,這僅有一次的生命難道應該用來移山嗎?而愚公
搬一家所用的時間若用來移山,可又能挑幾擔土呢?如此勞民傷
財,還不如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斷地打破封閉的凝固,創造開放和
流動是歷史進步之所在。
綜上所述,一邊是移山事倍而無功。一邊是搬家事半而功倍。一邊
是移山的辛苦和汗水,一邊是搬家的大智和大勇。一邊是封閉山村
的無奈,一邊是外面世界的精彩。何去何從,相信各位都會做出明
智的選擇。
所以說,愚公移山精神還是不要提倡的好~把劉華強之流都教壞啦!
② 尋古代美人、名劍、樂器
據現有史料記載,有據可考的紅顏禍水應從 褒姒開始算起。周幽王置江山社稷,國家安慰而不顧,烽火戲諸侯,後又廢皇後及嫡子太子,立褒姒子為太子,以至前國丈帶領犬戎沖勁周朝首都,殺了周幽王。此為一。
又,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迷戀西施,殺忠臣,興土木,最終亡國。此其二。
再有就是趙飛燕,趙合德姐妹了。溫柔鄉一=詞就是由趙合德的酥胸而來。在趙合德的酥胸中,在手握趙合德的玉足下,大漢天子才有行人事的能力,在一次歡娛中,趙合德將10顆春葯一次為皇帝服下,直至天明仍堅挺不已。最後精盡血涌,死於趙合德的溫柔鄉中。此其三。
花蕊夫人,在丈夫亡國後,面對紅顏禍水的指責,寫下,四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的詩句後,凄慘終生。
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故事膾炙人口 此處不贅言。雖然大唐江山未亡於安史之手,但李隆基確實失去了江山。
有宋一朝,女性干政者不多,估計與皇帝婚配製度有關。
明,吳三桂先降李,後降清。帶領清軍進入山海關的理由是,沖冠一怒為紅顏。可以說,李自成的江山基本上是敗在陳圓圓面前。
主要的就那麼幾個了,如果你想了解的更透徹,等我出書吧 呵呵
至於名劍嘛。干將莫邪是鑄劍大師,傳說以他夫婦二人為了吳王闔閭的要求,以性命所鑄的干將莫邪劍自然是被稱為神劍。另外有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也都是上等武器。另,當荊軻刺秦時,秦始皇用的那把寶劍似乎也算名劍吧,名字我忘了,好像挺長的,就是那老頭喊了一聲「王 負劍」時那把。另外就是,乾隆的一把寶劍前些日子據說拍賣一天價,估計也得算名劍了吧。
樂器就多了,編鍾,俞伯牙的琴,半遮面的琵琶,羯鼓是漢代就有了,劉邦就會敲,還有怨楊柳的羌笛等等等等。
③ 哪些作品中的人物有 愚公精神 哪些作品中的人物有 愚公精神
有的
關於《愚公移山》升華為民族精神的哲學基礎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與大量古代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一樣,記錄了古代先民們對大自然的認識,寄託著美好的願望,闡述著精微的人生哲理。我國古代神話、寓言故事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如《女媧補天》、《後羿射日》、《鯀禹治水》、《精衛填海》、《邯鄲學步》、《葉公好龍》等,有很多是具有深刻哲理的。但是在眾多的神話、寓言中,只有《愚公移山》能夠從寓言故事升華為民族精神。
《愚公移山》記錄於《列子·湯問》一書。列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原名列禦寇,所著《列子》(現在普遍認為《列子》是魏晉時期的偽書,但無論真偽,都不影響其思想價值)以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的形式,闡述了道的屬性和物質運動的思想,反映了人的心理片斷和理性思維。《湯問》是《列子》八篇中的第五篇,主要內容是以商湯和夏革問答的形式,從探討世間萬物有無始終、天地有無盡頭開始,講述了諸多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以思想浪漫、語言生動而膾炙人口,從文學角度看,完全可以看做是一篇上乘的古代文言小說。但從思想內涵上看,它探討了事物的相對性規律,生發了對立統一的意識,涵蓋著古代先民們樸素的哲學思想。 從哲學角度去分析,《愚公移山》至少包含以下幾種原始的對立統一觀點:
一是愚與智的關系。寓言的主人公是愚公,同時又有一個對立面智叟。這從文學的角度構置了一個矛盾,從哲學的角度講述了一個「愚與智」的關系。愚公看似愚蠢的移山壯舉,是因為有「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的宏大理想做支撐的。他不顧年邁力衰,毅然從事這一偉大事業,以至於最終感動上帝。而智叟目光短淺、安於現狀,對愚公的行為冷嘲熱諷,結果是愚公憑借堅忍不拔的精神取得了成功,而智叟則因貌似聰明而被人們嘲笑。這又完成了愚與智的轉化,即「大愚就是大智」。
二是一與眾的關系,也就是少數與多數的關系。年已90的愚公發起移山這一倡議,這是個人的想法,但是他又通過各種方法,如家庭會議、率先垂範等,來動員家人參與這項事業,以至於感化帶動鄰里共同參與,使移山這項任務轉化成了子子孫孫無窮盡的行為,這就是個人力量和群眾力量的關系。從現代領導學來講,它講述的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倡議者和廣大群眾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宏偉的目標可以由一個人或一級組織提出來,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所謂民心齊、泰山移,眾志成城、無往而不勝。
三是內與外的關系。從地理區域上說,太行、王屋二山擋住了愚公的去路,構成了愚公的內部生活環境,移山就是要打通這個內部環境和外部世界的聯系。這體現了人們對內與外、局部與全部的關系的認識,體現了人們克服困難、走向廣闊天地的強烈願望。如果再引申一步,阻擋住「愚公」的山,可以是有形的太行、王屋二山,也可以是無形的擋在人們思想上的山。從這個意義上說,老愚公具有開放意識、開放精神。
四是當代與未來的關系。愚公從事的事業是開創性的。他知道,僅憑一代兩代人是完不成這項任務的,但還是要下決心干成這件事情,並且要求他的子子孫孫永無窮盡地完成這項偉大事業。這是當代與未來之間的關系,反映了人類的文化傳承精神。當代和未來雖不在一個時空上,但只要有了統一的理想目標,這個目標就會跨越時空界線,成為一代代共同為之奮斗的精神支柱。
五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在自然面前,是被動地適應自然,還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去有目的地改造自然,這是古代思想家爭論的焦點之一。《愚公移山》的故事表達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即人可以改變環境、人可以改造自然、人可以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體現了「人定勝天」的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也正是有了這種思想,愚公移山才更加顯示出它強大的生命力。
如上所述,《愚公移山》不是一般性的寓言,它應該是古人的哲學觀點、政治論述。寓言故事本身揭示的哲學思想特別是人面對自然的態度,這就為後來《愚公移山》升華為民族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關於愚公移山精神的魅力與價值
讓人羨慕你的,不是你的權勢,而是你的氣質;
讓人景仰你的,不是你的高度,而是你的境界;
讓人害怕你的,不是你的本領,而是你的精神。
愚公決定移山的時候,受到了智叟的質疑。於是愚公便說出了「我死了以後,還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以後,還有孫子,孫子死了以後,還有他的兒子,子子孫孫無窮盡」的至理名言。河曲智叟竟然啞口無言。而操蛇之神聽到了愚公所說的話,也害怕了。便報告天帝,將山移走。然而,操蛇之神究竟害怕什麼呢?按理說,在中國人的精神中,神一向佔有相當的地位。因此在千百年之後的今天,我們揣測操蛇之神的擔心,未必沒有意義。自古以來,中國人中想要象神仙那樣獲得財富並且長命百歲的人總是很多。但他們追求的方法,也許在神看來都是與人的生命本質和神的本質背道而馳的。而他們想要成為神的動機和目的,大概也是與神的真諦背道而馳的。所以,神一般不會出來干涉這些人夢想和為此作出的各種的努力。
愚公與這些人不同。他沒有奢侈的慾望,只是因為想走出去,於是便想將家門口的兩座大山搬走。他的夢想很簡單,他的方法也很簡單。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他馬上就動手做。這也許就觸及到了問題的本質。移山本來只有神仙用神仙方法才能做到。從來沒有人懷疑,那是唯一的方法。愚公卻是凡人,他的方法是凡人的方法。以普通人的智慧來看,除了時間這個未知數,這個工程肯定成功。愚公的決心已經把時間問題也解決了。奇跡是否出現,已經不是問題。只要工程堅持下去,預期的好的結果必然發生。
愚公及其家族也許並沒有想到,他們在做的事情,本來只能由神做的事情。他們與神仙不一樣,與那些希冀成為神的凡人也不一樣。愚公們沒有想成為神,也不想享受神的待遇,擁有神的威力。他們只是想靠自己的力量,把山移走。他們的邏輯無法辯駁。他們的方法直接有效。他們的目的簡單平凡,他們的毅力和決心堅強恆久。簡言之,他們對神構成了挑戰。
操蛇之神害怕的,並不是移走幾座山的事情。在神的世界中,山被移走的事情是經常有的。他們害怕的,並不是山被移走。我想,他們害怕的是,山被不是神仙的人移走,害怕的是挖山這件事本身,是挖山必然會引發的一連串影響深遠的後果。
如果操蛇之神不幹涉,愚公和他的子孫們會堅持下去,他們的挖山可能會成為中國歷史上一項最曠日持久的工程。以中國普通民眾的同情心和性格,愚公家族的決心和勇氣會在中國老百姓中引起共鳴,這個工程的可操作性,工程設想的簡潔大膽與可行,會使人心動,進而成為挖山的志願者。很多人一定會參加進來幫忙,會有人出謀劃策籌款捐助,政府可能會因此讓愚公家族免賦稅免勞役。很多有奉獻精神的女人會主動嫁給愚公的後代,保證愚公家族的子子孫孫綿延不絕,保證他們能專心挖山。若是堅持,愚公本人或者他的後代中或者中國其他有學問的人中肯定會有人出來研究提高挖山和運輸的方法,愚公工程院院士們會改進工程的操作方法,愚公研究所下屬各科研機構會發明或者改進工具。他們的發明創造可能會巧奪天工。愚公工程機械廠會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各種高效率的工具。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和中國人民的智商,這簡直是一定的。因為自古到今,所有劃時代的創造發明大概都來自無數次乏味的重復,所有的靈感都來自對簡單快捷的渴望。因此,愚公和他的後代肯定會發現一些關於移山的秘密和訣竅。而且,由此及彼,他們會因此發現更多的關於其他方面的秘密。這樣,以前被神獨占的天地間的秘密,比如如何壽比南山,如何福如東海,如何在太虛中遨遊三千里,如何在銀河的盡頭泛舟看日出,或者如何煉丹,度過天上無窮的歲月,如何彈指間呼風喚雨,就會被一群普通百姓的人知曉。
而且他們一旦發現了秘密,就會給沒有參與挖山的其他人以啟發。很多人也許會想,既然挖山本身可以窺視到神掌握的天地間的秘密,那麼做其他事情的秘密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去發現。一旦出現了這種革命性開拓性的思路,按照中國人的智慧,一定會出現比愚公移山更偉大的設想和同樣腳踏實地的做法。凡人們從此會改變追求成仙的方法,改用類似愚公那種切實可行的方法。不再會用那種與神的真諦背道而馳的方法。在中國古代有關神的傳說記錄中,都是一個凡人如何成仙,還沒有出現過一群一群的凡人同時成仙的事情。如果愚公為天下示範,出現了全國民眾爭相學習愚公移山精神的高潮,大家從此一起探究天地秘密,就會出現一群一群的人同時成仙的事情,神仙世界的歷史就必然重寫。
這一切,掌握並保守天地秘密的神是不願意看到的。他們知道人與神之間的界限並不是不可逾越的,而且只有他們才知道應當如何逾越。當愚公以他自己的方式向神的方向邁出了決定性的第一步時,操蛇之神害怕了,他們絕對不允許愚公向天下做示範。他們立即採取行動。應當說,操蛇之神是個恪盡職守的神,天帝的批准也是快速的。他們的行動卓有成效。從此愚公銷聲匿跡。愚公在山消失的地方開始另一種生活。他九十年夢想的平凡事情終於因為平原的出現而有機會付諸實踐。於是他就沒有再提出值得記載的偉大設想讓操蛇之神心驚膽戰。
有過愚公這樣一個大智若愚的人,操蛇之神們從此加倍小心,不讓類似的局面出現,以免激發平凡的人們試圖掌握改變自己命運的決心和勇氣,從而徹底改變神與人的共存的世界格局。這也就是愚公移山的魅力與價值的全部所在。
四、關於《愚公移山》文藝作品的藝術魅力
愚公移山是一個流傳數千年的故事,從古至今人們津津樂道,是崇尚它寓含的精神。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歷代中央領導人都十分推崇它。開國領袖毛澤東「老三篇」中的《愚公移山》,今天四十歲以上的人大都能誦背如流。但凡與《愚公移山》有關的文藝作品,也都特別受人們的歡迎。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
一是傅斯年1918年11月發表在《新潮》雜志上的著名評論文章《愚公移山論》。今天的人們都以為毛澤東主席是第一個關注《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人,其實不然。說句公道話,早在「五四」運動時期,第一個關注《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人是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傅斯年先生,是他首次旗幟鮮明、且開明宗義地在我國提出了「愚公移山論」。
傅斯年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是「五四」期間的學生領袖之一,是「五四」文學革命的闖將之一,也是一枝健筆,他的不少文章與陳獨秀、胡適、錢玄同、魯迅、周作人等文化先驅的文章一樣,猶如號角匕首,在新文化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後來,曾任北大、台灣大學校長。2005年,原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在北大演講時,曾多次提到傅斯年先生。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他當時雖然還是北大的一名學生,但他主編的《新潮》雜志卻與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齊名,成為「五四」文學革命的重要輿論陣地。胡適先生在《中國文藝復興運動》一文中說:「《新潮》雜志在內容和見解方面,都比他們的先生們辦的《新青年》還成熟得多,內容也豐富得多,見解也成熟得多。」
1918年11月,就在他主編的《新潮》雜志第一卷第一號上,傅斯年寫了一篇大文章——《人生問題發端》。在這篇宏文中,傅斯年批判了達生觀、出世觀、物質主義、遺傳的倫理觀念等四種拿「非人生」破壞人生的「左道」觀念,講了很多人生的道理。為了不用許多話來做解釋就能讓人明白,他就把《列子·湯問》中《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完整地截取出來,用《愚公移山》這則寓言故事來代表他的思想,並把他的思想、他的觀念稱為「愚公移山論」。
「愚公移山論」到底是什麼?傅斯年進行了認真的思考。他超越了《愚公移山》寓言的相對性,把關注的目光放到「為公」、「民眾」和「努力」三個方面。
第一是「為公」。他的人生觀念是:「為公眾的福利自由發展個人」。「所謂公眾的福利,就是大家皆有的一份,而且是公共求得的福利。」這是傅斯年先生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也是對愚公挖山不止的一種詮釋。
第二是「民眾」。在封建社會,人們講的是君主,關注的是君王,但傅斯年卻把關注的目光轉向了故事的主角愚公以及和愚公一樣的「民眾」。提出要自由發展個人,尊重每一個人的發展權利,特別提到「群眾力量」這個非常現代的觀念,他認為群眾是不滅的。不滅的群眾力量,是可以戰勝自然界的。他的這種民眾意識、大眾意識,實現了愚公移山從古代走向現代的跨越,成為《愚公移山》現代性的一個標志。
第三是「努力」。努力是《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本身蘊含的精神,千百年來一直流淌在人們的血液里。傅斯年更深地挖掘了「努力」的含義。他提出:「人類所以能據有現在的文化和福利,都因為從古以來的人類,不知不覺地慢慢移山上的石頭土塊,人類不滅,因而漸漸平下去了。這就是努力的結果」,並說「但能群眾永遠努力做去,沒有不『事竟成』的」。
這樣,為公思想、民眾意識、群眾力量、努力精神,就構成了傅斯年先生「愚公移山論」的核心。
傅斯年的這篇文章,在《新潮》發表之後,在全國思想界、理論界引起很大轟動,傅斯年的「愚公移山論」、「愚公人生觀」成為當時新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所蘊含的時代精神也就成為人們爭相探討的對象。而當時,風華正茂的毛澤東正在北大圖書館工作,可以想像,作為一個關注中華民族現狀、未來、前途、命運的有識之士,毛澤東不會不讀這篇文章,也許正是因為這篇文章,才有了日後毛澤東對愚公移山更深刻的關注,才有了舉世文明的「老三篇」《愚公移山》。
二是徐悲鴻《愚公移山》國畫。 徐悲鴻是我國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1940年,他創作了國畫《愚公移山》,這幅畫是徐悲鴻畫作中的神品,畫作將中國的傳統繪畫和西方繪畫技巧有機地融會一體,獨創了他「中西合璧」的寫實藝術風格,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使之歷史性地成為中國現代美術的非凡事件,作品問世幾十年,至今仍得到人們的喜愛。作為國寶級的油畫作品,在長達65年充滿傳奇的流傳中,海外的炎黃子孫表現出了對藝術的熱愛和犧牲精神,終於使這個國寶回到了祖國。2006年6月底在北京以3300萬元創下了中國油畫拍賣的世界紀錄。我們在此無意賞析這幅畫的藝術性,而更多地關注這幅畫的思想性。他創作這幅畫,立意在於以形象生動的藝術語言表達抗日民眾的決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將抗日進行到底,並堅信一定能取得勝利。這幅畫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民族的艱辛、勝利的渴望讓潛伏在人們血液中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精神開始沸騰。
三是由韓永久作詞、卞留念譜曲的流行歌曲《愚公移山》。幾年前,一曲旋律優美的《愚公移山》歌曲,唱響在祖國的城市和鄉村,唱遍了大江南北,響徹大地。演唱者軍旅歌手江濤一曲成名,成為了人們喜愛的明星。那朗朗上口的:「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的動人歌詞,引起了生活在今天幸福時代許多年輕人的共鳴!
綜上所述,如果說傅斯年先生的「愚公移山論」闡述的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那麼徐悲鴻先生的《愚公移山》則是用藝術的方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愚公移山精神的嚮往。當然,歌曲《愚公移山》也就是在用音樂表達中國人民對愚公移山精神的崇拜。這些作品,無疑都散發著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人們今天還喜歡與《愚公移山》有關的文藝作品,就說明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不僅不會過時,也不可能過時,而且,作為中國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的愚公移山精神,今天乃至以後,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必須使之發揚光大,世代相傳。
④ 黃河幹流或者支流等治理成功的案列,什麼時候的都可以
黃河小北幹流為典型的堆積游盪性河道,由於泥沙問題突出,水少沙多,水沙不協調,對社會、經濟、環境和河流健康都造成很大影響,使河道萎縮,河床不斷淤積抬高,灘槽高差減小,過洪能力降低,河勢游盪加劇,洪水漫灘機率增加,臨背差加大,灘地鹽鹼化嚴重,生態環境惡化,潼關高程居高不下,嚴重影響防洪、防凌安全。甚至出現小水大險,災害嚴重。在高含沙洪水時,還會引發特有的「揭河底」沖刷現象。因此,關鍵在於增水減沙,調水調沙,協調水沙關系。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加強流域一體化綜合管理,大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行預防為主,保護為先,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進一步規范人類活動,採取「保、節、攔、排、調、放、挖」等綜合措施,統籌協調水沙。強化工程、法律、行政、政策、經濟、技術等手段,加速河道治理,建立完善工程和非工程體系及干支流水沙調控體系,大力實行開源節流,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節約保護水資源,不斷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快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盡快實施引水濟渭工程,加大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大力開展黃河小北幹流引洪放淤,相機進行調水調沙,充分利用水庫死庫容攔沙,合理調整三門峽水庫的運用方式,盡快降低潼關高程,有效治理利用黃河泥沙,促使水沙平衡,進一步控制理順河勢,塑造相對窄深河槽,提高河道綜合功能。同時,可實行群庫聯合調度,在潼關河段塑造高含沙洪水,促成「揭河底」沖刷,以有效降低潼關高程,保持三門峽庫區長治久安,維持河流健康生命,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2.2泥沙組成及變化特點
黃河流域中游地區主要是暴雨產流產沙,全年泥沙的80%以上來自汛期,根據有關資料統計,1957年至2000年,龍門站平均懸沙粒徑小於0.025mm的佔45.7%,其中7至10月佔45.1%,小於0.05mm的佔71.7%,其中7至10月佔71.3%,大於0.05mm的佔28.3%,其中7至10月佔28.3%。潼關站平均懸沙粒徑小於0.025mm的佔52.4%,其中7至10月佔54.2%,小於0.05mm的佔79%,其中7至10月佔81.3%,大於0.05mm的佔21%,其中7至10月佔18.7%。1986年以來,其泥沙組成發生了新的變化,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中游幹流汛期來沙量及各分組泥沙量都大量減少。河口鎮、龍門、潼關三個站1986年後年均沙量比1968年前分別減少80%、50%、46%(見表3)。二是粗泥沙比例相對減少,細泥沙比例卻相對增加。1986年後河口鎮細泥沙(d<0.025mm)、中泥沙(0.025mm<D<0.05MM)、粗泥沙的年均沙量分別比1968年前減少75~85%;龍門各分組沙量減幅分別為38%、57%、72%;潼關減幅為40%、51%和60%,因而粗泥沙減少最多,中泥沙次之,細泥沙最少,三是中游干、支流各站中值粒徑D50均有所減小。尤其進入90年代以後,來沙細化十分顯著。四是泥沙組成規律也發生了變化。沙量越大,粗泥沙比例越高,沙量越小,細沙比例越高,7~8月份的泥沙相對9~10月份細一些。
3.2黃河小北幹流泥沙影響
黃河小北幹流為典型的堆積游盪性河道,由於泥沙問題突出,水少沙多,水沙不協調,對社會、經濟、環境和河流健康都造成很大影響,使河道萎縮,河床不斷淤積抬高,灘槽高差減小,過洪能力降低,河勢游盪加劇,洪水漫灘機率增加,臨背差加大,灘地鹽鹼化嚴重,生態環境較差,潼關高程居高不下,在高含沙洪水時,還會引發特有的「揭河底」沖刷現象。嚴重影響防洪、防凌安全。甚至出現小水大險,災害嚴重。
3.2.1泥沙對河道沖淤的影響
黃河小北幹流河段沖淤變化劇烈,是典型的堆積性河道。據統計,1919年至2000年,黃河龍門站年平均輸沙量為8.97億t,其中汛期7至10月佔87.5%,年最大輸沙量達24.6億t(1964年)。黃河潼關站年平均輸沙量為11.87億t,其中汛期7至10月佔82.5%,年最大輸沙量達27億t(1959年)。三門峽建庫前,該河段的淤積量一般變化在0.5~1.5億t之間;三門峽水庫建庫後,1960年9月至2003年10月,該河段共淤積泥沙25.134億m3,年均淤積約0.59億m3(見表4),且淤積還在不斷發展。三門峽水庫建庫後的1960年9月~1973年10月,受水庫淤積上延的影響,該河段大量淤積,共淤積泥沙18.543億m3,淤積主要集中在黃淤45~50斷面,其淤積量占整個河段淤積量的36.3%;1973年10月~1986年10月,由於三門峽水庫合理的運用方式和有利的來水來沙條件,該河段僅淤積泥沙0.093億m3,沖淤基本平衡;1986年10月至2003年10月,黃河小北幹流河段共淤積泥沙6.499億m3,年平均淤積量為0.38億m3。淤積主要集中在黃淤59~68斷面,其淤積量占整個河段淤積量的48.1%。與1973年以前對比,淤積部位發生了調整,淤積形式也由溯源淤積變為沿程淤積;該時段河道淤積嚴重有兩方面原因:一是1987年以後進入該河段的年平均水沙量銳減,其水沙量較1950~1987年的平均值分別減少89.2億m3和3.65億t,來沙系數增大0.002,加劇河道淤積;二是1986年10月以後 ,黃河上游龍羊峽水庫投入運用,龍、劉兩庫聯合運用,改變了進入黃河小北幹流河段來水的年內分配過程,汛期來水量顯著減少,非汛期來水量變化不大,年平均淤積量明顯增加。
洪水泥沙直接影響河床的沖淤變化,據有關資料統計,1919年至2000年,黃河龍門站年平均含沙量為29.7 kg/m3,其中汛期7至10月平均含沙量為47.2 kg/m3,最大含沙量達933kg/m3(1966年)。黃河潼關站年平均含沙量為31.7 kg/m3,其中汛期7至10月平均含沙量為48.5 kg/m3,最大含沙量達911kg/m3(1977年)。黃河小北幹流河段淤積主要集中於平水豐沙、含沙量相對較高的年份,主要發生在幾次沙量較大的洪水。如1988年和1994年,年平均水沙量及含沙量分別為253.4億m3、9.678億t、38.2kg/m3和241.6億m3、8.570億t、35.5kg/m3,年平均淤積量分別為1.724億m3和1.075億m3(見表5),這兩年淤積量佔1987年~2002年總淤積量的44.9%。如果洪水的含沙量不是很大,則洪水漫灘時,灘地淤積,主槽發生沖刷;如果洪水的含沙量很大(「揭河底」的情況例外),則主槽和灘地均發生淤積,大水過後,水流歸槽,主槽淤積。灘地和主槽的這種相互調整和轉化,形成了該河段灘、槽同步抬高的趨勢。1968年~1982年,本河段灘地淤積量約佔全斷面淤積量的72.8%,主槽淤積量佔27.2%。1986年以後,由於進入該河段漫灘洪水的機遇明顯減少,本河段灘地淤積約佔全斷面淤積量的59.5%,主槽淤積約佔全斷面淤積量的40.5%。使主槽萎縮,漫灘流量減少。如1992年桃汛期間,龍門2140m3/s的洪水,灘地就已過水,水面最寬處可達5km左右。
該河段的沖淤演變具有一定的規律,隨著來水來沙條件的變化,河床調整存在一個往復性演變過程。在一定的河床邊界條件下,經過高含沙洪水產生「揭河底」沖刷,主槽強烈沖刷,灘地大量淤積,淤灘刷槽,灘槽高差增大,形成高灘深槽,河道在平面上大幅度擺動,河勢趨於歸順,一般洪水漫灘機會減少,削峰滯洪能力減小。自1950年以來,黃河小北幹流河段共發生了9次「揭河底,沖刷深度一般為2—4m,最深達9m(1970年8月)。爾後,在一般水沙條件下,河床又回淤抬高,短則當年就回淤,長則需2—3年,河槽變寬淺,河勢游盪擺動,河槽平灘流量和輸沙能力降低,洪峰漫灘機會增大,削峰滯洪率增大,當河床調整達到臨界狀態時,在適宜的來水來沙情況下,再次發生「揭河底」沖刷現象。這一周期性循環和河道往復性演變,孕育了該河段由淤積—強烈沖刷—淤積的周期性變化,但河床總的趨勢是淤積抬高的。這是該河段河床沖淤演變的基本規律。
3.2.2泥沙對防洪和防凌的影響
近年來,由於黃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協調,使河道淤積持續發展,河床不斷抬高,主河道萎縮、河道過洪能力銳減,平灘流量不斷降低,洪水漫灘機率增加,洪水削峰率增大,洪水演進傳播時間加長,臨背差加大,使河道工程防禦標准不斷降低,甚至出現小水大險。1987年以前,該河段河槽過洪能力約為5000m3/s,1997年後降為3000m3/s左右,並導致同流量洪水位不斷抬升,洪澇災害加重,防洪任務更為艱巨。如1994年8月黃河龍門站10900m3/s的洪水與1988年龍門站10200m3/s的洪水相近,但右岸新興、華原、牛毛灣工程的相應洪水位卻分別抬高0.47m、0.43m、0.59m,左岸大石嘴、廟前、城西工程的相應洪水位分別抬高2.10m、0.54m和0.21m。同時,近年來,因河道淤積嚴重,還不斷發生小水大險。如2001年9月3日~24日,黃河龍門站流量僅為368~1130m3/s,黃河主流在合陽榆林護村工程與榆林下延工程之間形成斜河,不斷坐灣淘刷,使其間長500米的灘岸接連潰退270多米,榆林下延工程上壩路坍塌長160餘米,損失嚴重。
近年來,該河段的嚴重淤積導致河道排凌能力明顯下降,凌災損失加重。1996年1月,即發生了自1930年以來的嚴重封河。由於河道淤積嚴重,水流散亂,出現冰塞壅水,1月20日2時30分,潼關站水位達329.90m(為1973年以來該站非汛期水位最高值),河道流量之小(潼關封河流量僅180m3/s)、水位之高、冰情之重三者同時出現是歷史所罕見的。這次凌汛造成右岸受災面積達17萬多畝,1.3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2.5億元。又如2000年凌汛,由於泥沙淤積,排凌不暢,造成冰塞壅水,2月8日,龍門站日平均流量僅442m3/s,小石嘴水位高達380.15m,超過壩頂0.20m,其水位相當於龍門站16000m3/s洪水位,工程屢屢出險,損失嚴重。
3.2.3河道泥沙淤積對河勢及支流入黃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黃河小北幹流河段主槽的嚴重淤積和不斷萎縮,使河床更為寬淺散亂,沙洲密布,叉流縱生,串溝交織,主流擺動頻繁,往往形成橫河、斜河,危害嚴重。由於水沙條件的不同變化,導致河床不斷發生沖淤變化,從而使河床比降和斷面形態都隨之進行調整,當沖刷時,由於橫向環流的作用,促使泥沙橫向運動,原有河漫灘遭到旁蝕、坍塌,使河曲發展,平面呈現彎曲性河道。當淤積時,往往舊河槽被淤平,又拓出新河槽,形成河道遷徙。特別是大水大沙時,具有很強的造床能力,裁彎、抹尖作用強,將使河勢發生大幅度的擺動,如1933、1940、1953、1959、1964、1966、1967及1977年等,若遇高含沙洪水產生「揭河底」沖刷,河勢將產生較大變化,往往塑造新的河槽,在「揭河底」沖刷前,由於河床淤積較高,河床寬淺,水流散亂,河勢擺動較頻繁。在產生「揭河底」沖刷擺動後,形成一定的灘槽高差,爾後如遇一般水沙年份,河勢一般不會產生大的擺動。
隨著黃河小北幹流河段河道的大量淤積,支流入黃基面相對抬升,洪水頂托倒灌嚴重。如1964年8月13日,黃河發生17300 m3/s 的洪水,倒灌汾河7.5公里,使汾河口淤高2.06 m ,沿岸17個村莊被迫遷移。1996年8月10日,黃河與汾河洪水發生遭遇,受黃河洪水頂托的影響,汾河洪水入黃不暢,洪水漫灘,淹沒灘地14萬畝,經濟損失高達5億多元。渭、洛河是黃河最大支流,在其來沙量大的年份,常在入黃口處形成較大的河漫灘,將黃河逼向左岸。當黃渭河同時出現洪水,而黃河洪水較大時,則黃河洪水頂托渭河洪水,從而在渭河口造成泥沙淤積,有時還形成攔門沙坎,如1967年8月,潼關連續出現5000m3/s以上洪峰達5次之多,而8月份渭河華縣站洪峰流量很小,月平均流量僅177m3/s,而月平均含沙量高達538kg/m3,同時又遇上北洛河小水大沙,8月份北洛河朝邑站曾出現8次沙峰過程,其含沙量為600~950kg/m3,月輸沙量為0.46億t,從而造成渭河倉西至西陽河道8.8km淤塞。攔門沙的形成主要取決於黃渭洛河的水沙遭遇情況,攔門沙的消長變化隨著各河水沙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三門峽建庫後,渭河口攔門沙形成的幾率增多,幾乎黃河每次洪水時,當渭河無洪水的情況下均發生黃河洪水倒灌渭河,比較嚴重的有1967年、1971年、1977年、1979年、1981年等年份。
3.2.4泥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由於黃河小北幹流河床不斷淤積抬高,使工程臨背差隨之加大,現多在1.50m以上,最大達3.35m,右岸的朝邑灘、新民灘臨背差已在2米以上,華原段達3米左右,造成灘區地下水位上升,沼澤鹽鹼化日趨嚴重。華原至朝邑20萬畝可耕灘地,已沼澤、鹽鹼化10.9萬畝,其中明水面積近萬畝,左岸的尊村灘、西范灘、連伯灘臨背差1~2 m,沼澤面積近十萬畝;有的變成白茫茫的不毛之地,有的僅能生長單一的鹼蓬草,大片灘地荒蕪。植被較差, 濕地減少,鳥類棲息環境較差,生物不能生存或生物的單一,使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影響。同時,導致氣候變化異常,飛沙揚塵天氣增多,生態環境更趨惡化。
3.2.5泥沙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黃河小北幹流河段泥沙淤積不斷加劇,水流在鬆散淤積物上蜿蜒行進,河床沖淤變化劇烈,使河勢游盪多變,沖灘塌岸嚴重,危及高岸沿河村莊及返庫移民安全。右岸的韓城市下林皋、李村一帶近幾年塌灘較為嚴重,每村的塌岸長度約2000m,塌寬在1000~1500m。大荔縣黃河朝邑灘雨林鄉五個自然村的返庫移民,均居住在黃河灘岸邊,近年來耕地不斷塌入河中。並造成機電灌站脫流、坍塌,多處機電灌站引水無保證,嚴重影響農業灌溉用水。如左岸的夾馬口、小樊、尊村,右岸的港口等大型機電灌站已脫流多年。據不完全統計,兩岸近十年塌灘塌岸總長度為52.76km,塌寬一般為100~1000m,塌毀耕地面積為9.11萬畝。由於塌灘塌岸的發生,造成人員搬遷,如右岸的韓城市下林皋、李村一帶近年已有20餘戶100餘人再次搬遷。耕地的不斷塌入,致使部分地方人多地少情況加劇,有些鄉村人均耕地僅0.5畝。塌灘塌岸給沿岸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並且已危及到鐵路、渡口等國家重要設施的安全。
3.2. 6泥沙對潼關高程的影響
潼關高程主要受來水來沙條件和三門峽水庫運用的影響,水沙條件對潼關高程的調整起主要作用,輸沙水量對潼關高程的下降或穩定更為重要。潼關高程變化的基本規律是非汛期抬高、汛期降低。三門峽建庫前潼關高程的變化是水沙條件改變引起河床調整的結果,連續的枯水年或豐水年可使潼關高程穩定的抬升或下降。三門峽水庫採用蓄清排渾運用後,水庫運用引起潼關高程調整的幅度已大為減少,特別是1974至1985年期間,潼關高程雖有升降,但變化幅度不大。1986年後,水庫來水來沙不斷減少,潼關高程又開始新的調整,汛期潼關高程的下降與來水來沙條件的關系非常密切,與洪水水沙條件的關系更為密切。
桃汛對潼關河床有明顯的沖刷作用(見表8),以渭河為主的洪水一般對潼關河床產生沖刷,尤其是高含沙洪水沖刷幅度更大。以龍門為主的洪水使潼關河床沖淤次數相近,高含沙洪水淤積較多。1987年以後,洪水水量減少三分之二,含沙量增加,潼關高程下降值減少近50%。
4、泥沙防治對策
黃河復雜難治的主要症結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協調,因此,關鍵在於增水減沙,調水調沙,協調水沙關系。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加強流域一體化綜合管理,制定實施《流域管理法》,大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行預防為主,保護為先,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進一步規范人類活動,採取「保、節、攔、排、調、放、挖」等綜合措施,統籌協調黃河水沙 。強化工程、法律、行政、政策、經濟、技術等手段,加速河道治理,大力實行開源節流,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節約保護水資源,不斷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快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盡快實施引水濟渭工程,建立完善黃河水沙調控體系,加大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大力開展黃河小北幹流引洪放淤,相機進行調水調沙,充分利用水庫死庫容攔沙,合理調整三門峽水庫的運用方式,盡快降低潼關高程,有效治理利用黃河泥沙,促使水沙平衡,維持黃河健康生命,保持黃河流域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4.1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從源頭上根治泥沙
黃河流域總面積79.5萬km2,而水力侵蝕、風力侵蝕和凍融侵蝕面積就達52.5萬km2,占黃河流域總面積的66.49%,其中水蝕面積34.7萬km2,風蝕面積11.8萬km2,凍融侵蝕面積6.05萬km2。特別是面積為64萬km2的黃河上中游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尤為突出,水土流失面積達45.4萬km2,佔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的97.6%,特別是黃河中游的多沙粗沙區面積7.86萬平方公里,僅占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面積的17%,但年輸沙量卻佔全河的63%,粗沙量佔全河粗沙總量的73%。是黃河泥沙和高含沙洪水的主要來源區,造成黃河小北幹流和下遊河道不斷淤積抬高。加大該區域的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對於減輕黃河中下遊河道主槽淤積,改善當地和中下游水資源利用狀況,維持黃河健康生命,改善流域生產條件,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黃河長治久安都有著特別重要意義。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的生態環境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進一步規范人類活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認真搞好黃河全流域的水土保持規劃,嚴格審批黃河流域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全面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因地制宜,統籌兼顧,綜合治理,突出重點的原則,以黃河多沙粗沙區為重點,以支流為骨架,以小流域為單元,以治溝骨幹工程為主體,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綜合治理開發,構建完善坡面綜合治理、溝道攔沙、綜合防治示範等水土保持工程體系、政策法規體系、多元化的投入保障體系、科研監測和技術推廣體系、預防監督保護體系、組織管理體系,堅持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農業耕作措施並舉,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利用法律、行政、政策、經濟、技術等有效手段,建立生態修復的長效機制,充分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林草植被恢復和生態系統的改善,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封山育林、封坡禁牧,對嚴重流失區實行農林牧並舉,工程與林草協調,治坡與治溝並舉,促進陡坡退耕,大力造林種草,高塬溝壑區實行保塬固溝,丘陵溝壑區應在坡耕地修梯田,荒坡種林草,溝底修谷坊、淤地壩,丘陵區應修壩和梯田、引洪漫地。對於局部流失區應以林牧為主,在保護好現有林草植被的基礎上,進行綜合防治。風沙區與乾旱草原區風蝕嚴重,要實行防風固沙。採取戶包、租賃、股份合作、拍賣"四荒"的使用權等多種形式。建立中央、地方、群眾、社會等多渠道的投入機制。擴大開放,引進外資,實行誰受益,誰投入,誰破壞,誰治理,責、權、利相結合,通過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實現由傳統水土保持向現代化水土保持轉變,調整產業結構,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增強滾動發展能力。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發展區域經濟,減少入黃泥沙為目標,建設黃土高原地區生態屏障,構建良好的黃河生態系統,保持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流域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4.2完善水沙調控體系,加強調水調沙
近年來,由於黃河來水來沙量逐年減少,水沙條件趨於不利,大流量出現機遇顯著減少,小流量出現機遇明顯增加,使河道淤積加劇,河勢游盪擺動頻繁,各種災害不時發生。因此,要統籌協調、科學配置黃河流域干支流的水沙資源,認真搞好水沙調控工程體系的總體規劃, 並結合「攔、排、放、挖」等措施,建立完善以龍羊峽、劉家峽、黑山峽、大柳樹、磧口、古賢、三門峽和小浪底等骨幹水利樞紐工程為主體的黃河干支流水沙調控工程體系和調水調沙的長效機制。盡快興建大柳樹、古賢、磧口、東庄等水庫,加快南水北調等工程的建設,強化黃河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加強調水調沙,通過聯合調度,有效控制黃河大洪水、合理利用黃河中常洪水,相機塑造黃河人工洪水,改善水沙條件,減少河道淤積,防止河道萎縮,提高河道輸沙排洪能力,實現攔洪、減災、減淤、洪水資源化、防斷流的多贏。
4.3以放淤為重點,加速河道綜合治理
黃河小北幹流全長132.5 km,而右岸現有河道工程總長僅63.917 km,由於工程布設長度不足,未形成整體防禦能力,尚不能有效的控制河勢,主流游盪擺動不定,塌灘塌岸時有發生,洪水泥沙等災害仍很嚴重。因而,要明確治理目標,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統一治理,標本兼治,除害與興利相結合,治理與開發並舉的原則。認真搞好綜合治理規劃,加快河道治理步伐,進一步控導理順河勢,維持中水基本流路,沖灘刷槽,塑造相對穩定的微灣式窄深河槽,改善河道形態,減少各種災害損失。
黃河小北幹流兩岸灘區寬闊,灘地面積為682平方公里。灘區多為沙荒鹽鹼地,是天然的沉滯沙場所,可以堆放泥沙100億噸,具有引洪放淤的良好條件,開展小北幹流放淤,對改良灘地,發展生產、降低潼關高程、減少河道淤積、延長三門峽和小浪底水庫的使用壽命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北幹流放淤要在搞好試驗和規劃的基礎上逐步推廣,可先進行無壩放淤,而後在黃河北幹流建設以放淤為主要目的的水利樞紐,通過水庫的水沙調控進一步擴大放淤區域和提高放淤效率。放淤主要利用彎道水力學、緩流分選泥沙水力學等原理,通過設置引洪放淤閘、彎道溢流堰、淤區格堤、退水閘等工程,以洪量、歷時、含沙量、泥沙級配、洪峰流量等作為主要調度指標,靠水流自然力量,人為控制泥沙的顆粒級配,對泥沙進行分選,達到「淤粗排細」的目的。2004年7月,已在黃河小北幹流連伯灘實施了放淤試驗,共淤積粗泥沙473.8萬噸,基本掌握了粗泥沙的運動規律,初步實現了「淤粗排細」的目標,應進一步搞好放淤試驗,抓緊編制報批放淤規劃,使其盡快付諸大規模的實施。同時,要充分利用拖淤清淤等機械設備,結合放淤,大力開展河道拖淤清淤,淤填低窪灘地,減少河道淤積。
4.4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節約保護水資源
黃河的主要症結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因此,要從維持河流健康生命的高度,科學合理的優化配置水資源,高效利用水資源,保護節約水資源,統籌協調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大力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提高全民的節約保護意識,通過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建立「總量控制、定額管理、以水定地(產)、配水到戶、公眾參與、水量交易、水票流轉、城鄉一體」的運行機制和適應當地水資源條件的用水模式以及與水資源承載力相適應的經濟結構體系,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強化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有效管理,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基礎性作用和配製資源的作用,要不斷完善節水的政策法規體系,制定實施《節約用水條例》或《節約用水法》,研究推廣應用節水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堅持依法統一管理,實行科學節水,建立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制定流域和區域水資源規劃,明晰初始水權,確定水資源的宏觀控制指標和微觀定額指標,實施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用水管理制度,保證用水控制指標的實現。制定用水權交易市場規則,建立用水權交易市場,實行用水權有償轉讓,制定科學合理的水價政策和水資源費徵收標准,加大水資源費的徵收力度,充分發揮價格對用水行為的調節作用,實行「超用加價,節約有獎,轉讓有償」,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工程、經濟、科技等多種措施,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保證生態用水,維護河流健康生命,促進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4.5採取有效措施,降低潼關高程
潼關高程的升降直接關繫到黃河小北幹流河段的沖淤。因此,應採取有效措施,降低潼關高程。為此,應合理運用三門峽水庫,使汛期壩前水位一般下降到305m以下,非汛期壩前水位控制在315m以下。同時,加強黃河小北幹流和渭河、洛河的綜合治理,大力開展黃河小北幹流和渭河下游「二華夾槽」地帶的引洪放淤和河道清淤,並將渭河口入黃下移至潼關港口附近,理順河勢,增大河道動力比降,減少匯流區的泥沙淤積,進而改善潼關高程。在此基礎上,盡快實施建設黃河幹流古賢、磧口水庫和涇河東庄水庫、南水北調和渭河引江濟渭等工程,對水沙實施調節,增加水量,改變水沙搭配,還可對降低潼關高程具有重要作用。如東庄水庫建成後,可將攔蓄的小水大沙過程按日平均流量大於1000m3/s泄放,一次調水調沙過程將使臨潼~華縣河段最大沖刷0.5億t泥沙,使潼關高程降低0.25~0.75m,若按1 500m3/s泄放,效果更佳。
2004年8月22日7時10分,黃河潼關水文站流量1900m3/s,含沙量410kg/m3,測驗河段局部發生「揭河底」現象。當時潼關水文站職工正在測驗斷面搶測沙峰,忽然發現斷面上漣子水處出現大浪,接著出現3處厚約0.3m、寬約6m、高約1m的泥牆露出水面並翻入水中,前後相繼持續10分鍾左右。根據這一事實,我們可研究利用群庫聯合科學調度,在潼關河段塑造高含沙洪水,促成「揭河底」沖刷,以有效降低潼關高程,
參考文獻
1、景可 李鳳新 泥沙災害類型及成因機制分析
2、黃河小北幹流山西河務局 山西黃河小北幹流志
3、禹雪中 鍾德鈺 李錦秀 廖文根 水環境中泥沙作用研究進展及分析
4、蔣建軍 東庄水庫調水調沙對渭河下游和潼關高程沖淤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