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昨天被上海永盛國際拍賣行騙了五千多,怎麼樣找的回來
無法要回來的了復。當個教訓吧。以後制別上同樣的當。
另,送拍請注意:
現在拍賣業內通過估高你拍品價,收巨額前期費用的公司已佔半數以上,所以只要收前期費用的公司都別送拍,這是最保險的。
交了前期費用,拍賣不成交,錢就沒了。
如果前期費用上仟過萬的,通常都是目的是收前期費用賺錢的公司。
建議以後但凡有收藏公司或拍賣公司找你,可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先留意它的公司名稱,如沒「拍賣」兩字,都是無拍賣資質的公司。我國拍賣法規定:拍賣企業名稱里必需含「拍賣」兩字。
第二,送拍時留意拍賣公司收不收前期費用,前期費用超仟上萬的,要回拍品,調頭走人。以免上當受騙。
B. 歷史上真有雷洛其人嗎、
歷史上確實有雷洛這個人。
呂樂CPM,又稱雷洛。1920年5月16號出生於廣東省潮循道海豐縣附城鎮鹿境鄉新南村,後來全家人偷渡去香港。又名呂務樂,人稱樂哥、阿叔,有「五億探長」的稱號。香港警察隊刑事偵緝處前總探長,在任時期建立了一套與黑社會制度相關的貪污機制,後淪為香港通緝犯。
(2)永盛拍賣擴展閱讀
港「五億探長」呂樂去世,傳奇一生曾被拍成電影:
前香港四大總華探長之一呂樂於上周在加拿大去世,終年90歲,由於其生平極具爭議性,其家屬對呂樂的去世低調對待,故於星期四(20日)舉行的告別式,亦選擇在加拿大大溫地區一家較為僻靜的地方舉行。
呂樂生於1920年,於1940年加入香港警隊,1956年當上新界區總華探長,在1959年至1968年將巨款以父母的名義,先後在香港各區,以現金購入合共300多萬港元(當時市值)物業,包括一口氣買下整幢大廈,其中位於筲箕灣道的一幢舊樓,現時市值過億港元。
呂樂在1968年48歲時申請提早退休。5年後為逃避香港廉政公署的追查,帶同妻子和8個兒女移民加拿大,由於當時加拿大與香港同屬英聯邦,因擔心被引渡回港,呂樂後來逃至台灣,其後再到加拿大定居,唯他在香港過億計的不動產,被廉政公署長期扣押。
呂的家人多次向香港政府法律訴訟,申請「解凍」,1986年至1987年期間,他於香港的物業先後被「解凍」,由香港政府代售,所得由政府及呂樂家人共同管理,但其通緝令至今還有效。
香港曾將呂樂的經歷改編拍攝成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故事由劉德華擔任男主角雷洛,秦沛飾演顏雄的角色顏同。
C. 誰有宣武區琉璃廠的平面圖啊我有急用!
我想老師應該不會問你們找平面圖吧,因為琉璃廠本身就是兩條巷子,但是我把琉璃廠的概況給你吧,如果你們老師偏讓你們畫平面圖,那就讓他自己畫吧,別忘了他要是畫完了,一定給我傳一份啊,我也挺想見識一下琉璃廠的平面圖呢。
一、形成變遷
琉璃廠街因燒制琉璃瓦而故名。琉璃廠文化街位於和平門南,以新華街為界,分為琉璃廠東街、琉璃廠西街,全長690米,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遼代,琉璃廠地域為燕下鄉海王邨,處燕京(核心部位在今宣武區廣安門一帶)的東城牆不遠,屬都城近郊。金代因之。元至元四年(1267年),在金中都城的東北隅建大都時,便在海王村建琉璃窯,燒制琉璃瓦等構件,清乾隆年間停止燒窯,後遷到門頭溝琉璃渠。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在崇文門、宣武門等附近,建房「召商居貨」。琉璃廠左近的廊房頭條、二條、三條和大柵欄就是那時形成的。商業網點始向琉璃廠周圍的地域發展,開始形成商業區。明末清初,京城書肆和古玩市的中心在大明門之西的城隍店,後遷至廣安門大街路北的慈仁寺(今報國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師地震,慈仁寺有毀,書肆、古玩遷至琉璃廠,文化街開始形成。此後,書籍,古玩業等商人紛紛來到琉璃廠經營,街市日漸興盛。到民國初年,經營文化商品的店鋪及其作坊近200家,形成了享譽國內外的一條文化街。
琉璃廠文化街成因:清順治元年(l644年)十月,聖祖皇帝詔告「滿、漢分城居住」。五年(1648年),又頒布「凡漢官及商民人等盡徙南城」的諭令。於是,漢族在朝任職官員、文人墨客和商民人等,多遷至琉璃廠周圍寓居,清史上便有了「宣南士鄉」之稱。由於他們身居琉璃廠附近,又經常身臨琉璃廠,從而確立了街中的文化精神,影響了街中的經營基調;自清代的稽古文到及漢學的興盛,導致編纂書籍蔚為成風。據《內務府冊》載:「康熙十九年(1680年)始以武英殿內左、右廊,共六十三楹,為修書處,掌刊印裝潢書籍之事。」康熙年間,編輯57種書,5418卷。清雍正年間,編書獲得進一步發展,共計編書72種,11998卷。清乾隆年間,編書進入全盛時期,共計編書307種,19838卷,其中最富盛名的《四庫全書》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親加命名和開始編修的,前後歷時10年完成。內府修書的興盛,對於琉璃廠古舊書業為中心的文化街形成,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翁方綱的《復初齋詩集》注中述,每日清晨,諸官來到翰林院,校勘內府秘書《永樂大典》和各省采進民間藏書,「各以所校閱某書應考某典,詳列書目,至琉璃廠書肆訪之」。可見內府修書,依然離不開琉璃廠的同時,也拉動了琉璃廠書肆及其古玩、文房四寶等商業文化的繁榮。乾隆年間,朝鮮著名學者洪大容來京,曾多次到琉璃廠。在所著的《外集·燕記·琉璃廠》中述:「市中多書籍、碑版、鼎彝、古董。凡器玩雜物,為商者多南洲秀才應策求官者,故游市者往往有名士。蓋一市,長可五里,雖其樓欄應豪侈不及他市,珍怪奇巧充溢羅積,位置古雅,遵循徐步,如入波斯寶市,只見其環然爛然而已,終日行不能鑒賞一物也。」足見乾隆時古香古色的琉璃廠景象。琉璃廠周圍建有會館,眾多的會館是應試各地舉子棲身之所,他們在應試之餘,又成為琉璃廠的客源;1918年,建成海王材公園,燈市又移至於此,含地處琉璃廠內的舊時興起的廠甸、土地廟、呂祖祠廟會,遊客紛至。這又是文化街形成發展的原因之一。
1980年,中央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做出改建琉璃廠文化街的決定,撥出巨款,經4年多的翻擴建,於1984年竣工,建成59幢具有古樸典雅,富有民族傳統形式的店鋪,總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琉璃廠東、西街中間設漢白玉過街石橋相連,橋額「照古騰今」。東街有汲古閣、天宮閣、錦昌、實寶齋、燕京書畫社、墨緣閣、松筠閣、韞玉齋、文盛齋、悅古齋、悅雅堂、北京文物商店收購部、北京翰海藝術拍賣公司、振寰閣、敦華齋、萃文閣、博萃閣、寶晉齋、千年老店、靜雅齋、槐蔭堂、華錦齋、怡華堂、集珍齋、飛鴻堂、古傢俱部、多寶閣、韻古閣、蘆雪齋、秋實山房、鸚鴻閣、三秋堂、弘古齋、聚寶齋、慧雅閣、紫竹閣、紅玫瑰、泉友齋、怡舫齋、郵局、宣武區文化館、如意閣、盛唐齋、荷光山館、老鄉親、卡片商店、屏古齋、虹光閣、寶古齋、瑞成齋、煙壺齋、一得閣、建國齋、槐蔭山房、博古齋、戴月軒、龍鳳閣、樂海軒、文房四寶堂、古雅閣、信遠齋、寶翠堂、古藝齋、安徽四寶堂、邃雅齋、中國書店及3家個體古玩字畫攤;西街有:孔方齋、寶榮齋、通古齋、清秘閣、濯錦齋、文物出版社門市部、紫雲閣、華彩文化公司、正品齋、文奎堂、古籍書店、蘭寶堂、觀復齋、慶雲堂、古錢幣商店、來薰閣、朝花書畫社、華夏書畫社、孔膳堂、萃珍齋、榮寶齋、榮興舊貨市場、古珍齋、商務印書館門市部、中華書局門市部、中國書店。
2002年,享有「九市精華萃一衢」美譽的琉璃廠開始致力於構建北京乃至全國的傳統文化產業中心。規劃中的琉璃廠文化產業園區將商業區和手工藝區統一規劃,佔地八十一公頃,其基本框架歸納為「一二四八」:「一」是指一個中心區,即東西琉璃廠;「二」是兩座標志性建築——「東方古玩藝術大廈」和「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四」是指四個文化專業區即商業區、傳統工藝區、景觀區和綜合發展區;「八」是指形成八條文化商業專賣街,即圖書街、玉石街、陶瓷街、雕刻街、銅器街、字畫街、文房四寶街和樂器街。建成後的琉璃廠產業園區將成為北京最大的、品位最高的文化藝術品集散地和古都風貌游覽區。
二、新老書肆
明代,琉璃廠書業已有二酉堂等書肆。康熙年間,報國寺書肆遷至琉璃廠,古舊書業開始發展起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庫全書》開始編修,四方書賈紛至琉璃廠經營古舊書業。計有二酉堂付氏、文光樓石氏、文寶堂曹氏、善成堂饒氏、大文堂劉氏、正文齋譚氏等30餘家。至光緒初年,這條街上已聚有書肆220餘家。甲午戰爭後,新學和西學譯著源源而來,舊書幾乎無人過問。1911年後,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來此開設分店,其後會文堂、廣智、廣益、世界幾家書局及神州國光社等,相繼擠進琉璃廠街。主要有文光樓、富文堂、寶善堂、榮華堂、晉華書局、博文書局、中原書局、文益書局、文匯閣、同善堂、來鹿堂、三槐堂、文明齋、藜光閣、積山書局、開明書局、文盛堂、懷文堂、劉熾昌、經腴堂、汶萊閣、寶銘堂、鉤古齋、第一書局、文澄閣、丁廷造、養拙齋、群玉齋、長興書局、九經閣、榮華堂、白廷智、純華閣、豐記書局、張宗興、文道堂、李根祥、復古堂、書業堂、希古堂、宏文堂、瑞銘齋、龍威閣、維古山房、書業公司、文蔚堂、牛進福、文華堂、修本堂、敬業堂、松筠閣、孫進德、袁經緯、王恩桂、李福榮、蔚文堂、文遠堂、宏德堂、宏遠堂、修文堂、銘德堂、鴻文齋、文寶堂、翰林齋、連筠書社、蘇世桐、鳴珂書店、有益堂、聚好齋、榮祿堂、聚錦堂、福潤堂、善成堂、多文堂、二酉齋、博文齋、槐蔭山房、榷古齋、友仁堂、古芬閣、復盛齋、寶華堂、文盛堂、銘珍齋、翰文齋、正文齋、孔群書社、待求書社、實學書店、古香書屋、松古堂、益文堂、龍文閣、勤有堂、張林懷、會文齋、何長洲、崇文齋、毓文堂、繼文堂、左書升、同文堂、趙文治、德友堂、會文堂、崔學德、胡治穩、文德堂、崔景方、聚古堂、瑞芝閣、寶仁堂、劉安居、文芝閣、務本堂、文友堂、文祿堂、肄雅堂、李恆坦、直隸書局、藝文書局、企古齋、二希堂、敬義堂、貢士才、蜚英閣、勤有堂、寶笈堂、通學齋、文萃堂、文華堂、文琳堂、朴學齋、南陽書房、萃文齋、富晉書社、宏道堂、三友書社、鄭純義、杜世勛、天都閣、文瀾堂、大酉堂、國粹書社、石渠山房、袁文麟、尚友堂、瑞文書局、見齋書室、餉華書局、富強齋、文潤堂、大村堂、慎記書社、惟一書社、述文堂、翰友堂、煥文齋、振文閣、懿古書店、恆古堂、震旦書林、邃雅齋、寶林堂、奎文堂、文富堂、函雅堂、酉山堂、開通書社、會經堂、本立堂、郁文齋、宏京堂、保古齋、文貴堂、寶森堂、慎記書社、九經堂、九經堂新記、文雅堂、寶經堂、鴻寶閣、同雅堂、鑒古齋、述古堂、瀛文齋、文煥堂、同好齋、幡青書室、萃文齋、森寶堂、久安堂、效賢閣、來薰閣、善成堂東記、寶綸堂、文瑞堂、肄文堂、弘簡齋、蔡玉堂、景文閣、寶文齋、寶名齋、錦章書局等。
琉璃廠的書鋪,自從清代乾、嘉以來,綿綿二百載,其間興衰代謝,不知變換了幾百家。乾隆時益都李文藻《琉璃廠書肆記》、清末江陰繆荃孫《琉璃廠書肆後記》、近人通學齋書鋪主人孫殿起《琉璃廠書肆三記》都作了詳細的介紹,是考證琉璃廠書鋪掌故的名著。尤其是孫著《琉璃廠書肆三記》,時代晚近,更為詳賅。
琉璃廠過去書鋪,以路南的為多,又以東琉璃廠為多。由廠東門過來,遠及火神廟、海王村公園、小沙土園胡同中,每兩三家門面,便有一兩家書鋪,家家都是牙簽插架,滿目琳琅。一些書鋪,外面看看,只有一兩間、兩三間闊,而內中進度卻很深,有的是前後連接,即俗名「勾連搭」的鴛鴦房,看是三間,實際是六間,這樣店內就很寬大了。鋪中四周都是書架,有的前後房隔開的隔斷也是書架,上面堆滿了各種線裝書,書套一頭都夾有一張白紙,寫明書名、作者、時代、版式。客人來了,可以挨架參觀,隨意取閱。如果是老主顧,更會讓在櫃房先休息,小伙計敬茶敬煙,略事寒暄,然後才談生意。談談最近買到些什麼,問問店裡最近收到些什麼,拿過來看看。好的東西,大家鑒賞一番,買也可以,不買也可以。如果有意要,然後可以談談價錢,形成一種朋友式的營業關系。這種營業方式,其源流應該說是很早了吧。
在琉璃廠書鋪中,各個時期都有不少版本、目錄專門家。晚近如正文齋主人譚篤生、會文齋主人何厚甫、文德堂主人韓逢源(綽號韓大頭)、通學齋主人孫殿起、文祿堂主人王晉卿、個人營業的寶坻縣人劉宇清(綽號宋版劉)、衡水縣人蕭金銘等人,都是比較著名的。其中尤以孫、王二人更為突出。倫哲如先生《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所謂「後來屈指勝藍者,孫耀卿同王晉卿」便是指此。並自注雲:「故都書肆雖多,識版本者無幾人,非博覽強記,未足語此。余所識通學齋孫耀卿、文祿堂王晉卿二人,庶幾近之。孫著有《販書偶記》、《叢書目錄拾遺》,王著有《文祿堂訪書記》,皆共具通人之識,又非譚篤生、何厚甫輩所能及矣。」孫氏除上列二書外,還有《清代禁毀書目(補遺)》、《清代禁書知見錄》、《琉璃廠小志》等著作。當然以上這些人都是琉璃廠的專門家,除此而外,那些一般的書店夥友,也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藝,才能勝任工作。
所說知識,就是熟悉各種書目,首先是四庫的書目,其次還有南北各私家的書目,古代的、當代的,毛晉汲古閣、聊城海源閣、寧波天一閣等等。熟悉各種版本,宋版、元版、建刻、蜀刻、白口、黑口、家刻、坊刻等。要能作到象繆荃孫說的「宋槧元槧,見而即識,蜀版閩版,到眼不欺」,那就近於技矣。
所說技藝,就是整理古書,重新裝訂,重新換護頁、書衣,配製書套,仿製抄本,仿製缺頁,這中間工夫各有高低。一部破爛霉蛀的宋版書,到了高明師傅手裡,重新拆開,輕輕地一張張地攤平,去掉霉跡,托上襯紙,補好蛀處,再一張張折攏,理齊,先用紙捻訂好,壓平,再配上舊紙護頁,配上栗殼色或瓷青色舊紙的書衣,用珠子線(即粗絲線)訂好,帖上舊紙題簽,配上藍布、牙簽書套。就是用這樣水磨的細工夫,一部破爛的舊籍便成為面目一新的善本了。高明師傅作起這些工作來,真有得心應手、起死回生之妙。晚近裝褙師傅王仲華,技藝就非常高明,曾為傅增湘重裝北宋本《樂府詩集》,「傅在跋語中稱他為「綴補舊籍,號為精良」,又說「修訂訖事,精整明湛,煥然改觀」。這象刻版工板兒楊、張老西一樣,都是琉璃廠文化工藝中的高明之士。各書鋪或藏書家都存有舊紙,平時把整理舊籍時多餘的舊書衣、護頁等替換積攢起來,以作修配宋版元版等珍貴善本書之用。至於說重新裝訂一般的舊書,那就更不在話下了。
琉璃廠在二百年間,不只是一個賣書、賣畫、賣古董的文化商業區,也可以說象一所特殊的學校,其間不知培養、薰陶出多少文物、藝術方面的專門人材。他們都是師徒相承,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孫殿起氏所編《販書傳薪記》,對近代書業師承作了比較詳盡的記載,是很可珍貴的資料。
坊刻 琉璃廠刻書作坊始於清乾隆時期,善成堂、文成堂、聚珍堂、翰文齋、來薰閣、邃雅齋、尊古齋、直隸書局、富晉書社等9家,曾刻印《醫宗必讀》、《孫子兵法》、《經典釋義》、《西廂記》等書。琉璃廠刻書作坊先後有富文堂、善成堂、文成堂、半松居士、五柳居、二酉齋、龍威閣、老二酉堂、正文齋、有益堂、寶經堂、藜文閣、寶書堂、書業堂、文光樓、二酉堂、來鹿堂、文闊堂、酉山堂、榮祿堂、會經堂、會文齋、榮錦書屋、鏡古書屋、文寶堂、宏道堂、文貴堂、鴻寶齋、文成堂、聚珍堂、翰文齋、來薰閣、松筠閣、文奎堂、修須堂、文祿堂、通學齋、藻玉堂、鴻壽堂、開明書局、書業公司、直隸書局、文殿閣、修文堂、富晉書社、邃雅齋、北直文昌、尊古齋、晉文齋、龍雲齋、永盛齋、龍光齋、同古堂、清秘閣等。
選介
①來薰閣,開設於咸豐年間,前身是收售古琴的來薰閣琴室。1911年起收售古書,稱來薰閣琴書處,店主陳連彬。1922年,其侄陳杭參與經營,店中開始興旺。1940年在上海開設來薰閣分店。店伙經常到南方及內地省份搜求古舊書,買到多種善本。陳杭還曾經四次到日本收書和售書。現藏北京圖書館的《忠義水滸傳》(100卷28冊,施耐庵撰,羅本篡修,李贄評閱,明萬曆刻,清康熙五年石渠閣重修本),就是此店捐贈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西廂記》,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完整刻本,也是此店搜購到的。店中曾刊印書籍十餘種。出入這里的知名學者,有錢玄同、劉半農、胡適、周作人、陳垣、鄭振鋒、沈尹默、馬裕藻、馬衡、謝國楨等。
②文奎堂,開設於清光緒七年(l881年),創立者是河北束鹿人王雲端。店址位於琉璃廠西街。文奎堂在清末曾是全市內外城規模最大的舊書店,店中不僅經銷圖書,並且搜集、刻印和出版圖書。今店內除經營古籍外,也經營文房四寶和字畫、擺件等。
③翰文齋,店主河北衡水人韓心源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在琉璃廠創辦。翰文齋的匾額為內閣大學士孫詒臣、李文田所書。曾先後收得李文藻、李勤伯、繆荃孫等藏書數十種。設鋪面開業後,不數年與各大書肆相鼎立。光緒二十年(1895年),其子韓林蔚接手經營,與著名學者盛伯義、王懿榮等相往還。在清末民初收得一批故宮藏書。1956年公私合營後,成為中國書店的門市部之一。
④松筠閣,開設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創立者是河北衡水人劉際唐。初創時店址在西琉璃廠街106號。店中初以經營古書為主,兼售雜志,在廊房頭條開設過集文閣分號,在東安市場開設過同文書店。松筠閣在搜求雜志方面頗有作為,被譽為「雜志大王」。其子劉殿文編成的《中國雜志知見目錄》,共4冊125萬條。品種豐富的地方誌書也是其經營特色之一,此外兼營刊行書籍。今以經營字畫、工藝品為主,兼營藝術類書籍。
⑤通學齋,開設於1919年,河北冀縣人孫殿起經營,北大教授倫明投資。孫初在宏京堂書坊學徒,又在鴻寶閣、文會齋作伙計,開店後多次南下外省搜求圖書,搶救了一批古籍。他還有幾種著述,1936年出版《販書偶記》,1957年出版《清代禁書知見錄》和補遺。此外著有《琉璃廠書肆三記》、《成林瑣記》、《古書經眼錄》、《北京風俗詠》、《琉璃廠書肆四記》等。
⑥中國書店,全國成立最早的集收購、發行、出版為一體的國營古籍專業書店。位於宣武區琉璃廠西街。隸屬北京市新聞出版局,1988年被列為實行計劃單列管理的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北京古舊書業已經癱瘓,古籍文物毀損流失嚴重。在專家、學者的倡議下,為統一領導、團結和改造北京古舊書業,搶救和保護古籍文獻,該店於1952年11月4日正式成立。由郭沫若題寫店匾,店址在北京東四南大街。至1958年,有111家私營古舊書店通過公私合營並入該店,中國書店成為北京古舊書業的主體。l963年中國書店遷至宣武區琉璃廠海王村公園舊址,總面積2.12萬平方米。員工總數478人,其中高中級技術人員51名(國家級版本專家4名)。中國書店除在北京市坐收、上門串戶收購和到廢品站揀選有用的古舊書刊外,還深入到全國城鄉開展古舊書刊收購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不僅完整的保存了全部店藏圖書,還從社會上和造紙廠里搶救了許多古代和近代文獻資料。到1994年,共搶救保護各種珍貴古籍文獻600多萬部,其中5000餘部罕見孤本、珍善本,收入國家級圖書館永世收藏,如北宋刻本《開寶藏》、《說文解字五音韻譜》,蘇轍撰宋版《詩集傳》、宋版朱注《楚辭》、雍正鈔本《異史》等;修補珍貴古籍20餘萬冊,補配重要典籍近萬部,如清代銅活字版《古今圖書集成》等;收購和銷售各種古舊圖書7000多萬部;搶救珍貴文獻2萬余部;搜集、整理中外文期刊報紙8000多種,30多萬套;整理出版古籍圖書2000萬部,其中木版刷印230件,4.65萬余部;發行各種新版圖書5億多部。
三、古玩字畫
源流 琉璃廠開設古玩店的歷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至今可考者,康熙十一年(1672年),松竹齋在琉璃廠西街開業,為琉璃廠文化街最早的收售字畫的店鋪。清道光中期(1831-1839年),博古齋孫虞苫在琉璃廠創辦,以經營金石、字畫為主。此後,孫虞苫與趙佩齋又共同在琉璃廠開設了茹古齋。而後,趙佩齋又在琉璃廠開設了大觀齋。清咸豐元年(1851年),由劉振卿在琉璃廠開設了德寶齋。清同治四年(1865年),由袁厚民在琉璃廠開設了筆彩齋。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由黃興甫在琉璃廠開設了尊古齋。清末,由陝西人楊某在琉璃廠開設了慶雲堂。據《琉璃廠小志》載,自康熙至宣統年間,琉璃廠古玩店計有40家。1919年,由蘇惕夫在琉璃廠開設了貞古齋。1923年,由林華亭在琉璃廠開設了虹光閣。1944年,由邱振生在琉璃廠開設了寶古齋。到1948年,琉璃廠共有古玩店31家,其中,經營字畫的有論文齋、振雅齋、墨緣閣、茹古齋、寶古齋、論古齋、悅古齋、貞古齋、寶珍齋、蘊古齋、古歡閣、綺鑫、博韞齋;經營瓷器的有陶廬、博文齋、鑒珍齋;經營陶瓷和字畫的有韻古齋、鑒古齋、韞玉齋、信古齋、賞奇齋;經營金石和陶瓷的有華古山房、延古齋、古光閣;經營碑帖等有慶雲堂;經營硯台和圖章的有韻珍齋;經營銅器和古錢的有雲松閣;經營古銅和舊玉的有道古閣;經營玉器的有雅文齋;經營古玩雜項的有致寶齋。
選介
①榮寶齋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明末遺老張氏在琉璃廠101號創辦「松竹齋」。經營范圍體分為三部分:一是書畫用紙,以及各種扇面、裝裱好的喜壽屏聯、輓聯、冊頁等;二是各種筆、墨、硯、墨盒、水盂、印泥、鎮尺等;三是書畫篆刻家的筆單。乾隆年間,主持店務的第四代店主張玉峰,善以精品招徠顧客,並利用官府的背景,生意興隆起來。道光年間,店主張仰山是小有名氣的書法家和金石篆刻家,書畫家趙之謙、吳大澄都是他的好友。此時的松竹齋主要經營古玩和南紙。鴉片戰爭後,經濟蕭條,更兼連續兩代店主不諧經營之道,好交遊,廣識,揮金如土,松竹齋急速沒落。店東張李氏聘庄虎臣出任經理。廣交京師名士。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打出榮寶齋的字型大小重新開業,店址改在琉璃廠86號。榮寶齋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由同治年間狀元陸潤庠題書匾額。經理庄虎臣經營手法靈活,使榮寶齋很快興旺起來。光緒二十二年,副經理張仲儒在甘井院胡同2號創辦」榮寶齋貼套作」,聘請雕版高手戴廣齋和木印巨匠王月軒,從此自刻自印自銷箋紙,不僅優於其他同行,而且為木版水印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此際出版的「縉紳」(官名錄),由花錢買得官銜的庄虎臣進宮抄寫,不僅准確無誤,而且印製精良,成為京師具有壟斷性的熱門產品,為榮寶齋增加了效益。1925年,王仁山出任經理,使榮寶齋進人鼎盛時期。l928年開設南京分店;1931年開設上海分店;1932年開設洛陽分店;1934年開設武漢分店;1936年開設南京第二分店;1940年開設天津分店。當時著名書法家壽石工曾有「榮寶高齋峙兩京,琅琊妙手重平生」的詩句,「琅琊妙手」即指王仁山。1937年8月,北平淪陷後,榮寶齋逐漸蕭條。
1950年初,在徐悲鴻、鄭振鐸、吳曉鈴、周揚等斡旋下,由國家出版總署投資,5月,辦理了公私合營手續,在榮寶齋後面加上「新記」,於是年10月19日正式開張營業。由於榮寶齋新記原來的業務與現實需要很不合拍。又因舊債還未還清,債主告到法院,判處榮寶齋拍賣財產償債。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在代為償清債務後,於1953年初全部收歸國營,去掉「新記」二字。從此榮寶齋成為國營文化企業。1960年後,開始在研究、發展和完善傳統技術的同時,徵集流散的書畫文物。在收集到名人字畫中,稀世之寶按規定送故宮博物院收藏,其餘佳品店內收藏,作為木刻水印知名於世,成為獨家的「亂真藝術」,齊白石也曾對自己的作品難辯真偽。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木刻水印以後,惟妙惟肖,在世界上引起震動。毛主席、周總理曾把木刻水印畫《簪花仕女圖》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國家元首。1959年萊比錫國際書籍藝術展覽會上,榮寶齋的木刻水印作品的整個展廳獲「特殊金質獎章」。榮寶齋先後木刻水印了徐悲鴻的《奔馬》、齊白石的《蕉下鳴蛙》、趙佶摹唐人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該店的木板水印畫作品行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曾在48個國家舉行過展覽。榮寶齋亦精於修復技術和摹制古畫。唐寅的《伏羲是女媧圖》出土於新疆 , 絹本已破碎成塊;山西應縣木塔經卷畫幅,在佛像體內秘藏了800多年,因受潮而粘連如棒,經榮寶齋技人之手,或整舊如新,或重現原貌。榮寶齋前後摹制珍藏在故宮博物院和遼寧博物館歷代繪畫近百幅。金振之臨摹宋徽宗《雪江歸棹圖》、馮忠蓮臨摹清代袁耀《萬松疊翠圖》、王宗光臨摹仿人《獅子驄》、陳林齋臨摹宋代馬和之《唐風圖》、郭慕熙臨摹唐韓晃《文苑圖》、孫天牧臨摹宋代《漁村小雪圖》等。榮寶齋也擅長裝裱古今字畫,人民大會堂的大型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由著名裱畫大師張貴桐率領一個小組裝裱而成。一位美國朋友要裝裱一幅巨畫,竟不遠萬里來到榮寶齋,裱成後,滿意而歸。1972年和1984年,榮寶齋進行了兩次翻擴建,建成了兩座兩層營業樓,分為東齋和西齋,總營業面積6750平方米,並有生產用房2300平方米。1987年,榮寶齋有限公司在香港九龍加連威道開業。1989年,在香港舉行首次拍賣會,拍賣清光緒以後的書畫作品263幅,日成交額2000萬港幣。1994年,榮寶齋有職工240人,營業額為1000多萬元,利潤500多萬元。
②尊古齋,位於西琉璃廠,開設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創辦者是湖北雲夢人黃肖甫,繼承者是其侄黃伯川,後者在1939年將尊古齋關閉,改在東琉璃廠寶銘堂書店舊址開設通古齋,1945年再由黃鏡涵繼承其父經營。經營者精通銅器,今存故宮博物院的重要文物莽權、莽衡,就是此店收購的。
③寶古齋,開設於1944年,店主邱震生是河北三河縣人,以經營歷代書畫為特色。邱早年在虹光閣學徒,出入於佑任、易培基等人家門,尤其是與天津的收藏家張叔誠過從甚密,成為著名的文物鑒定專家。
④慶雲堂,開設於清末,店主原為陝西人楊某,1931年由河北吳縣人張彥生接手,以經營碑帖為特色,由李鴻章、陸潤庠題寫店名。張早年在隸古齋碑帖店學徒,掌握了收售碑帖和拓、裱技能,接觸過汪大變、梁啟超、於佑任、張伯英等碑帖收藏家,開店後走遍全國收購碑帖,又結識柯昌泗、郭沫若、陳叔通等,1956年後成為中國歷史博物館顧問、國家文物局咨議委員,著有碑帖論文和《善本碑帖錄》。北京圖書館新館金石部的許多資料,都來自此店。
四、文房四寶
文房四寶為紙、墨、筆、硯的總稱。琉璃廠文房四寶店鋪的興起,同「宣南士鄉」及眾多會館在其周圍密切相關。街中最早的經營文人用紙的當屬「松竹齋」,於康熙年間開業,兼營「南紙」。經營墨者仍為「一得閣」,開業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為中國墨汁製造首創第一家,創建人謝松岱,他進京會試落弟後,於琉璃廠東街今64號處開設了製造墨汁作坊,自產自銷,生意興隆。謝自寫對聯贊墨汁「一藝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書」。店名以對聯首字取之,匾額謝松岱書寫。老店由謝氏弟子徐潔濱獨自經營後,又分別在廠甸和廣安門內大街325號開設墨汁製造廠和「製造煙子作坊」,並在天津、鄭州開設分店,在上海、西安開辦專營代銷店。1956年由各店共組一得閣墨汁廠。其墨汁有「油煙」和「松煙」兩類。「油煙」有雲頭艷、蘭煙、亮光、桐煙、大單童、雙童、油煙等品種,為書寫小楷,工筆繪畫的佳品;「松煙」有阿膠、五老松、小松煙等品種,其特點是墨跡亮、耐水性強、書寫流利、寫後易干、石堙紙、永不褪色、適宜拓裱、香味濃厚。50年代後,經過科學檢測、分析,研究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新配方和新工藝,改變了過去「油燈取煙,飯鍋熬膠,人工研磨」的古老方法。研磨使用電動機器,灌裝實現管道化,並建立現代化的產品檢驗室。年產量達到1000萬瓶以上,其中約20%左右銷往海外。現墨汁產品分為五大類:北京墨汁、書畫墨汁、中華墨汁、一淂閣墨汁、松煙墨汁。一得閣生產的八寶印泥,素與墨汁並譽。「八寶」即紅寶石、紅珊瑚、珍珠、金筒、硃砂、麝香、冰片及貯存百年以上的老蓖麻油。經陽光晾曬和冬季自然冷凍,使之一年四季適用。特點是顏色純正,印鑒清晰,不怕日曬、火烤、水浸、久存不幹、氣味清香,永不褪色。用這種印泥蓋的印章色澤鮮艷、美觀,可歷百年而不變,既使將紙燒成灰,印章處仍鮮紅如故;
戴月軒 1916年由戴斌創辦。戴斌號月軒,浙江湖州人。幼年來京學藝於賀蓮青筆店,期滿後自立門戶,在東琉璃廠開辦以己名為店名的制筆店。一間門面,前店後廠,制筆用料均來自湖州。戴氏親自製筆,質量均必尖、齊、團、健
D. 河北省的拍賣行有哪些
河北省拍賣總行有限公司
河北省拍賣總行邢台拍賣行
保定拍賣行有限責任公司
唐山市拍賣行有限公司
廊坊市拍賣行
承德拍賣行有限責任公司
衡水拍賣行有限公司
河北華信拍賣有限公司
河北省嘉海拍賣有限公司
河北信通拍賣有限公司
河北澤融拍賣有限公司
河北金博拍賣有限公司
河北公正拍賣有限公司
秦皇島價信拍賣有限公司
河北大眾拍賣有限公司
石家莊南環機動車拍賣有限公司
滄州市匯豐拍賣有限公司
廊坊市聚得利拍賣有限公司
承德嘉盛拍賣有限公司
河北翰達拍賣行
河北信誠拍賣有限公司
河北眾泰拍賣有限公司
邢台金錘拍賣有限公司
河北佳成拍賣有限公司
河北永盛拍賣有限公司
河北物華拍賣有限公司
秦皇島市仕邦拍賣有限公司
石家莊市華龍拍賣有限公司
河北金正拍賣有限公司
河北搏海拍賣有限公司
河北省拍賣總行滄州拍賣行
秦皇島競擇拍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