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證拍售 » 宋代脈枕拍賣
擴展閱讀
密雲各小區物業電話 2021-11-11 13:16:57
深圳房價高 2021-11-11 13:13:25
拍賣糧證 2021-11-11 13:12:04

宋代脈枕拍賣

發布時間: 2021-10-24 14:00:23

Ⅰ 元代魚紋瓷枕特點及發展歷程

在我國最古老的枕頭是天然石塊,後來開始使用初步加工過的石塊作為枕頭。以後逐步擴大到使用其他材料來製作枕頭,例如竹枕、木枕,玉枕、銅枕等等,歷代留存下來數量最多的則是瓷枕。瓷枕是一種生活日用品,它是中國古代瓷器中較為流行的一種造型。據說最初是作為陪葬的冥器出現的,以後逐漸成為卧室的寢具和治病號脈的工具。瓷枕在隋唐時期開始大量燒制,宋、金、元時期最為鼎盛,於是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瓷枕。

瓷枕有大小之分,而規格、形制上的差別多以其具體使用功能而加以分別。古代實用的小型陶瓷枕有三種:一種是袖枕,因當時交通不發達,人們外出長途旅行風餐露宿時,常隨身帶個小枕,便於在休息時使用;一種是腕枕,在人們長期書寫時,為防腕子發酸,將小枕墊於腕部;再一種就是脈枕,脈枕是中醫大夫診脈時放在病人腕下起襯墊作用的用具,體積很小,重量很輕,為的是大夫出診時攜帶方便。箱型脈枕下面一般有一兩個小孔,它們是燒制時為防止爆裂而設的排氣孔,而脈枕因為具有豐富的蘊意和實用價值,往往最具收藏價值。

在瓷枕的發展史上,以宋代磁州窯燒制出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筆者曾見到一件元代磁州窯系的小脈枕,為白瓷,造型如如意,枕面胎上先敷一層白色的化妝土,枕面上以鐵綉花裝飾,圖案為鯉魚戲蓮。脈枕之所以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多因其紋飾圖案和脈枕本身的文化寓意。因中醫診脈時間比較長,為了病人舒適和方便診斷病情,才發明了比一般瓷枕體積短小的脈枕,甚至還有脈褥、脈床等,都和脈枕配套使用。

使用脈枕之後,病人手腕平和,自然伸展,使得病人寸口三部九侯的脈象展現無遺,中醫根據相生相剋之理,加之對病人體質的判斷,才得出「一人一方」的回春妙手。從這個角度來看,脈枕無疑是中醫診治的絕好「幫手」,與西醫診聽器有異曲同工之妙。筆者手持此元代小脈枕,將手腕置於脈枕之上,甚是恰合。此元代小脈枕主題圖案為鯉魚戲蓮紋,生動活躍,吉慶吉祥,美觀實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魚紋符號是一種精神寄託,無論之於道教還是佛教,乃至具有傳統色彩的「鯉魚躍龍門」。到了宋元時期,魚紋裝飾在陶瓷領域中更是大放異彩,所以此元代脈枕中的魚紋裝飾不僅有著眾多的文化內涵,還因其「喜慶」而在診治病情時有「沖喜」之意。

當然,在色彩斑斕、各擅風流的脈枕紋飾中,魚紋只是其中的一種,據資料記載,脈枕紋飾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為辟邪求福,所以紋飾多採用兇猛的瑞獸,以虎、獅、龍、兔為主要類別,其中虎紋比較常見;一類為喜慶吉祥,大多具有民俗色彩,魚紋脈枕即屬於此類;一類為品位象徵,主要為炫耀權勢和誇示財富,所以一般會有珍貴材料裝飾。

Ⅱ 脈診的源遠流長

脈診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長期醫療實踐的經驗總結。《史記》中記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便是以精於望、聞、問、切的方法特別是以脈診著名的。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甚至說:「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他把我國古代脈診的發明完全歸功於扁鵲,並不確切。據歷史記載,我國脈診的淵源很古,例如,傳說中的上古醫生做貸季、鬼臾區等已經討論了脈診。到春秋戰國時期,脈診已經達到相當水平。當時開始出現的重要醫學著作《黃帝內經》和稍晚的《難經》中,已經對脈診有許多詳細論述。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醫葯文獻帛書——《脈法》、《陰陽脈癥候》,也有用脈診判斷疾病的寶貴材料。這些都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脈學已成為我國古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了。
到了漢代,脈診就更加普遍了。《史記》記載的另一位名醫淳於意(又叫倉公,約前205—?)就曾跟從他的老師公乘陽慶學習脈法達三年之久,並且接受了公乘陽慶傳給他的《扁鵲脈書》。從《史記》記載的淳於意看病的「診籍」(病案)中可以看出,他當時看病必先診脈。在東漢名醫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可以看出脈診已經廣泛用於臨床,並且有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到了晉代,名醫王叔和綜合前代有關脈學的知識和經驗,寫成了《脈經》一書,成為我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書中把脈分為二十四種,對每種脈象作了說明,並且敘述了各種切脈方法和多種雜病的脈症,把脈診和病症進一步結合起來,使脈學成為更加實際的學問。此後,我國古代脈學著述不斷增多。許多名醫都精通脈學,例如,明代的李時珍對脈學也有深入的研究,著有《瀕湖脈學》(公元1564年)等書。據不完全統計,清代以前脈學著述已不下一百多種。其中雖有重復,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我國古代脈學的發展。
源流述要
脈診是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之一,屬切診。切診是我國人民在長期與疾病斗爭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診斷方法,雖居四診之末,但它最具中醫特色,是四診中唯一直接觸到患者人體的重要診法。其歷史之悠久,內容之豐富,文獻之眾多,涉及醫學范圍之廣泛,都是望、聞、問三診所不能比擬的。
切診主要指切脈,亦稱脈診。脈診的起源幾乎與中醫學的歷史一樣悠久,其創始者已無從查考。以《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所記「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為據,認為脈診起源於扁鵲,或者說是扁鵲時代。《淮南子》指出:「所以貴扁鵲者,非貴其隨病而調葯,貴其秘息脈血,知病之所從生也。」《鹽鐵論》亦稱:「扁鵲撫息脈而知疾之所由生,陽氣盛則損乏而調陰,寒氣盛則損乏而調陽。」說明扁鵲至遲在西漢時已被公認為名聞天下的診脈專家。
扁鵲之後,善診脈者首推西漢初年的倉公淳於意。《史記》稱其「治病人,必先切其脈,乃治之」。淳於意曾指出:「心不精脈,所期死生視可治,時時失之。」《史記》所載倉公25則診籍,涉及脈象20多種,後代常用脈象名幾乎都可在診籍中找到。倉公脈學來源於其師公乘陽慶所傳黃帝、扁鵲之脈書,而其本人又以「上下經五診」等脈學書籍教授「喜脈來學」的杜信等人。診籍中多處出現的「脈法」,也可能是當時流傳的脈學專著。可惜這些古脈書早已散佚,沒有流傳下來。
現在能見到的最古脈書,是張家界漢墓出土的簡書《陰陽脈死候》、《脈法》和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陰陽脈死候》、《脈法》等。據專家考釋,這些簡帛書所涉及的診脈部位有兩類:一是診內踝上方五寸及內踝直上方的動脈處;一是診下肢足少陰及上肢手太陰、手少陰三處動脈。而涉及的脈象只有盈與虛、滑與澀、靜與動三組六種。此外,還有涉及預後判斷的三陰脈死候脈象等。這些脈法較之《內經》,更為單純簡略,屬於倉公、《內經》之前的古脈法。
《黃帝內經》是現存最早、保存脈學內容最豐富的古代醫學經典。有關脈學理論及診脈方法的專論,就有《玉版論要》、《脈要精微論》、《平人氣象論》、《玉機真臟論》、《三部九候論》、《論疾診尺》等篇,內容涉及脈診方法、時間、部位及脈學的生理、病理變化等許多方面,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的脈學的水平。關於診脈的部位和方法,記有「十二經診法」、「三部九候遍診法」、「人迎寸口診法」、「尺寸診法」,以及「尺膚診」、「色脈診」、「色脈尺診」與色診相結合的診法等。《內經》記載的脈象遠比後世復雜得多。典型的脈名就有:浮、沉、大、小、滑、澀、細、疾、遲、代、鉤、盛、躁、喘、數、弦、濡、軟、弱、輕、虛、長、實、強、微、衰、急、散、毛、堅、營、石、搏、靜、緊、結、動、短、緩、絕、橫、瘦、徐、少、平、揣、鼓、革、促、勁、洪、滿、疏、格關溢覆等,再加上非典型的、復合的以及一些難以索解的脈名脈形,總數有近百種。這些復雜的脈名,一方面反映了《內經》細大不捐,搜羅廣播,是脈法形成階段的集大成之作,另一方面又透露出《內經》脈法急需規范統一完善的機括。關於脈象主病,《內經》的論述也很詳瞻,涉及各個方面。在形式上它以四時脈、真臟脈、平脈、病脈等進行分析說明,不僅明確地論述了脈象形態及臨床意義,而且還對生活起居、氣候環境、時令季節、晝夜變化等因素對脈學的影響也作了交代。總之,《內經》雖非脈學專著,但它所記載的豐富多彩的脈法內容,既是對脈學形成早期的一個階段性總結,又為脈學的規范發展准備了充足的素材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內經》作為最古老的脈學經典,既具有史料價值,又是中醫脈學發展的奠基之作,其中不少內容至今仍有理論和臨床上的實際意義。
上乘《內經》,下啟《脈經》,對脈學作出重大貢獻的是偽托秦越人所撰的《難經》。《難經》內容簡潔,篇幅不大,但其論述脈診的內容卻十分豐富。全書專論脈學的部分就有22難,加上其他兼論脈學的部分,大約佔了全書的1/3。所論脈學內容,包括脈診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及正常反常脈象等。特別是書中首先提出並基本完成的「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不論在方法還是理論上,都是對《內經》脈法的重大突破和超越。客觀地說,《內經》已對寸口脈給予了高度重視,,「人迎寸口診法」、「尺寸診法」均和寸口相關聯,為脈診獨取寸口提供了理論基礎。《難經》正是在這種基礎上向前邁進了一步,完成了脈診方法的改革。獨取寸口的診脈法不僅診察方便,易行實用,關鍵還在於它能准確地解決脈診的定性問題,而這點又恰好是辯證施治最簡要的指標。此後一千多年,脈診就是沿著獨取寸口的道路向前發展的。
東漢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均以脈診作為辨證的重要依據,確立了脈證合參,辯證施治的原則,對臨床醫學發展影響很大。張仲景的脈學思想以陰陽學說為指導,將各種脈象劃分為陰和陽兩大類,對於臨證辨別疾病的性質和部位具有重要意義。其診脈方法以寸口脈為主,而又有所發揮,還經常結合不同病證診察「趺陽」、「太溪」脈,合稱為仲景三部脈法。觀察三部脈象可以推測腎氣盛衰及胃氣的存亡情況,對判斷病情的吉凶逆順可以提供可靠的依據。書中論及的脈象多達七八十種,單純脈近20種,後代的常見脈名幾乎都可以在兩書中找到。因此,仲景之書雖非脈學專著,但在改進診脈方法和在脈證結合方面所作的貢獻是巨大的。
與張仲景同時的華佗,精通脈法,「治其病,手脈之候,其驗若神」(《三國志·魏志》),也是脈學發展的有功之士。傳世的《中藏經》雖非華佗親著,但書中保存了華佗的主要醫學成就與經驗是肯定無疑的。反映在《中藏經》一書中的脈學成就,有幾點值得注意的:一是提出了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綱脈法,並有較系統闡述;二是豐富發展了陰陽、臟腑脈法,使其更趨完善、系統;三是區分寸關尺三部,明確了其與臟腑之間的對應關系;四是在脈象論述中不僅以陰陽學說為指導,還廣泛運用了五行學說,這是與仲景脈法顯著不同的。華佗脈法是《脈經》誕生之前,脈學逐漸走向成熟的標志,對脈學的規范統一和繼續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
脈學發展到魏晉時代,不僅內容更為豐富充實,診法更為簡便實用,而且憑脈辨證、脈證並重,其臨床意義越來越大,因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豐富的脈學內容散見於各家的著作之中,難免互茲偏見,混亂不一,況且「脈理精微,其體難辨,弦緊浮芤,展轉相類,在心易了,指下難明」,而「遺文遠旨,代寡能用,舊經秘述,奧而不售」;學習掌握,傳播教授,均很困難。因此,如何將分散混亂的脈學內容規范統一起來,使其自成體系,將深奧的脈學知識加以科學整理,闡釋發揮,晰其奧,闡其微,使其通俗易懂,便於學習掌握,這不僅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學術發展的必然要求。西晉王叔和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順應時代的需要,撰寫了我國現存的第一部脈學專著----《脈經》。
《脈經》的脈學成就是巨大的,它不僅輯集載錄了《黃帝內經》以來,扁鵲、張仲景、華佗以及「王、阮、傅、戴、關、葛、呂、張」等歷代諸家的脈法論述,而且通過其分析歸納,系統整理,對診脈方法、脈學理論及脈診臨床意義作出了統一規范或明確闡釋,使脈學更趨科學實用。在診脈部位和方法上,《脈經》進一步完善和推廣「獨取寸口」的診法,首次提出腕後高骨為關,關前為寸,關後為尺這一寸口三部定位法,清楚地劃分了寸關尺的部位和各占的長度,並且明確了左手寸關尺分主心肝腎、右手寸關尺分主肺脾命門等人體生理、病理反應,這不僅解決了寸口脈診的有關技術問題,而且使獨診寸口法在分布主病方面形成一套系統完整的內容。在脈學理論的建設方面,《脈經》重點對脈象的名稱和形態描述加以規范統一,將脈象歸納為浮、芤、洪、滑、數、促、弦、緊、沉、伏、革、實、微、澀、細軟、弱、虛、散、緩、遲、結、代、動24種,並且對每種脈象的形態作出了比較明確的闡述,對各種反常脈的病理意義亦作出比較詳細的論述。這樣,《脈經》所載脈象由於名稱劃一,指標明確,臨證實用,易於推廣,因而得到廣泛承認,並成為後世脈法的准則。在脈診臨床聯繫上,《脈經》把脈象主病與證候辨識結合起來,使脈法成為臨床使用的診斷技術,使脈象成為臨床辨證的重要依據,從而提高了脈診的臨床價值及意義。後來脈診幾乎成為中醫診病的標幟,這與《脈經》的作用是分不開的。總之,《脈經》的撰成,完成了對古脈法的改革和完善,使脈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因而《脈經》被譽為脈學之圭臬、脈學發展的里程碑,在祖國醫學發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脈經》所確立的脈法規則及原則,沿用至今近兩千年,仍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此外,《脈經》收載編輯了大量古代文獻資料,除《內經》、《難經》及仲景、華佗之書外,尚有《脈法贊》、《四時經》等,其中有的原書已經散佚,幸賴此書得以存其吉光片羽。因此本書對於研究古代脈學,還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脈經》不但對中國醫學有過重要的推動作用,並且早已流傳阿拉伯、土耳其、朝鮮、日本等國,對世界醫學也有很大影響。
《脈經》以後,脈學長期處於繼承、補充的狀態,有時略有發展,但始終沒有重大的前進和突破。《脈經》以後出現了不少脈學專書,雖無超越《脈經》之作,但在普及和完善脈學知識方面,亦有許多可觀者。這些著作大概可分為兩類:一為歌訣型的通俗本,一為提掣性的提要本。
歌訣型的讀本,首推六朝高陽生偽撰的《王叔和脈訣》。全書用七言歌訣寫成,計有脈賦、診入式、五臟六腑脈法、七表八里九道脈類、諸病脈法及婦人、小兒脈法等長短歌訣二百餘首。該書以歌訣形式闡述脈理脈象,內容要而不繁,文字通俗易懂,易記易誦,極其通行,對普及推廣脈學知識有過較大影響。但由於書系偽撰,文詞鄙俚,向為學者所垢,導致歷史上對《脈訣》的批判竟長達數百年之久。其實公正地說,《脈訣》原無大錯,除了在脈類中遺漏了數脈以外,其餘無論是脈名、獨診寸口,還是三部分主臟腑及諸病脈法,皆系祖述數和原意,並有所發揮。而七表八里九道脈的分類,為高陽生首創,後代宗之者也不是沒有,如宋代施發《察病指南》、朱肱的《類證活人書》、楊士瀛《醫脈真經》、原題朱丹溪著的《丹溪脈訣指掌》、崔嘉彥的《崔氏脈訣》、張璧的《雲岐子七表八里九道脈訣並治法》即是。
《脈訣》之後,以歌訣為體,或以「脈訣」為名的,還有唐代杜光庭的《玉函經》、宋代崔嘉彥的《崔氏脈訣》及其衍生鏈。這是與《王叔和脈訣》不同的另一「脈訣」系列。
《玉函經》原名《生死歌訣》,今存元刊崔嘉彥注釋本。全書共3卷,仿《叔和脈訣》體,為七言歌訣。曹秉文序稱:「書中專論脈理,辨五色,察五氣,辭雖簡而義則深,又得紫虛真人崔嘉彥詳加註釋,更覺洞徹本源。」其內容以論死脈為主,兼論各脈主病,對根據脈象來判斷疾病的生死預後有許多獨到的闡釋。在古脈書多佚的今天,本書對研究古代脈法具有較大參考價值。同時,崔氏注中引有許多古佚書,也有一定的文獻價值。
《崔氏脈訣》以四言韻語形式寫成,共682句,內容大體包括脈的生理、脈與陰陽氣血營衛的關系、診脈部位、診脈方法、六部配臟腑、上中下配三焦、七表八里九道脈、中風傷寒等各種雜病脈、六經病脈、婦人小兒脈、四時五臟脈等,提及的脈象有27種。由於該書以《難經》浮、沉、遲、數四脈為總,以風、氣、冷、熱四氣主病,提綱掣領,言簡意賅,因而備受歷代醫家重視。書成不久,崔氏弟子劉開即加修訂而成《劉三點脈訣》。金代李杲曾為此書批註,後收入《東垣十書》中。明代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曾予刪訂,改名為《四言舉要》、時珍輯入《瀕湖脈學》中。李中梓亦據是書修訂為《新著四言脈訣》,收入《醫宗必讀》中。明末清初王紹隆、潘輯又據李言聞刪訂本增補注釋而成《醫燈續焰》。還有康熙、乾隆刊印黃熺注釋的《四言舉要》、王道純修訂的《脈訣四言舉要》、黃宮綉修訂的《新增四言脈要》等。《崔氏脈訣》系列的形成及傳承延續,無疑為脈法的傳授、推廣做出了貢獻。
此外,歷史上圍繞偽《王叔和脈訣》的辯證批駁,不僅繁榮活躍了學術,帶動了脈學的普及發展,同時也涌現出象《脈訣刊誤》、《瀕湖脈學》、《脈訣匯辨》等以辨正《脈訣》名世的脈學著作。這些辨正之作,辨偽證真,糾謬改錯,不遺餘力的徵引《脈經》原文及《內經》、《難經》、張仲景的脈學論述,作為批判的武器,對《脈訣》逐條求證駁難,正本清源。這樣的批駁,不僅澄清了疑惑錯訛,同時更加彰明擴大了《脈經》的影響。尤其李時珍《瀕湖脈學》在駁正《脈訣》內容的基礎上,亦沿用《脈經》的歌訣形式,深入淺出地介紹叔和之學,既解決了一般習醫者的教材需要,又防止了《脈訣》的「謬種流傳」,因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脈學著作,即使今天仍是學習脈學的重要參考書。
至於提綱掣領性的脈學著作,或扼要介紹脈學知識,或針對某一問題重點闡釋,可謂層出不窮,代不乏述。
隋唐時代,據有關書目記載,脈學專著不下30部,可惜都已散佚不傳,其具體內容已無從了解。但是從《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幾部名著大量引述《脈經》內容的情況來看,說明《脈經》對隋唐脈學的影響是廣泛的。
宋代,施發《察病指南》是現存較早的診法學專著,內容以脈診為主,兼及一般診法。全書首論脈法基本理論、基本技巧,此按七表八里九道脈分類法,記述24種脈象的脈形主病等,末論諸病生死脈法及婦人、小兒脈法等,內容精要,頗切實用。尤其書中載有33幅脈象示意圖,在《脈經》脈圖久佚的情況下,實開脈象圖示之先河,不僅對推廣和傳授脈法有重要價值,而且對完善脈學作出了貢獻。
繼《察病指南》之後,楊士瀛《醫脈真經》亦是宋代較有影響的脈學專著。該書雖以《王叔和脈訣》為經,但能參以百家之言,去其謬而擷其精,尤其是三部九候、臟腑部位、脈病消息等內容,多有前人未發之間。
除上述兩書外,傳世的宋代脈學著作尚有蕭世基《脈粹》、崔嘉彥《脈訣秘旨》、劉開《脈訣理玄秘要》、黎民壽《脈訣精要》等。但這些著作均收藏於日本國,國內只有個別抄本。
金元時代,隨著醫學流派的形成,劉、李、朱、張四大家於脈學皆有所貢獻,尤其在脈診與臨床的運用聯繫上,四家各以其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充實發展了脈證結合的內容。這一時期的脈學名著主要有:原題朱震亨實為李杲所撰的《脈訣指掌病式圖說》(或稱《脈訣指掌圖》),滑壽《診家樞要》等。《脈訣指掌病式圖說》從胃氣為本的觀點出發,以指掌圖說明脈象及其主病,內容包括三部九候、七表八里九道脈、五運六氣、十二經脈、男女諸病及診脈截法斷病歌等,有一定特色。惜其圖過於簡單,往往有圖不達意之嫌。
《診家樞要》為滑壽的匠心之作,書中論及脈理脈法、四時五臟平脈、三部九候之臟腑分屬、諸種病脈,頗有新見。尤其書中「脈陰陽類成」篇,以兩種相反的脈象對照比較的方法,對浮、沉、遲、數、虛、實、洪、微、弦、緩、滑、澀、長、短、大、小、緊、弱、動、伏、促、結、芤、革、濡、牢、疾、細、代、散30脈的名稱、形態、主病進行了重點論述,條分縷析,簡明扼要,頗切實用。
明清兩代,脈學進入穩定發展的階段,許多醫家對脈學都有研究,尤其以李時珍、張景岳、李中梓、李彥貞、周學霆、張璐、周學海等醫家最享盛名。
李時珍的脈學成就前已述及,其《瀕湖脈學》不僅作為批判偽《脈訣》的總結,而且作為脈學穩定發展的標志,所規范的27種脈象及其主病,為大多數醫家所採納,成為臨床辨證的主要依據。
張景岳雖無脈學專著,但他在《景岳全書》中設「脈神章」專論,詳述《內經》、《難經》、仲景及諸家脈義,對脈神、正脈十六部、脈之常變及胃氣等,闡釋至詳,每有獨到之見。
李中梓《診家正眼》系其晚年經驗久深之作,書中闡釋脈學的基本理論,批駁高陽生《脈訣》的錯誤,介紹浮、沉、遲、數等28種脈象的形態主病,言簡意明,辨精析詳,且文字通俗,切於實用,流傳甚廣。
此外,朱棟隆《四海同春》,重視臟腑診治及二十四脈辨別,「脈闡病源,葯隨脈定」,在臟腑脈證的辨治方面有獨到貢獻;梁學孟《國醫宗旨》,主張按脈用葯,突出了脈學的臨床價值。
清代李彥貞(延昰)《脈訣匯辨》,匯集諸家脈學,結合其叔李中梓所傳脈法,一方面批駁偽《脈訣》的錯誤,一方面闡述自己的研究心得,以脈參證,靈活運用脈法診治疾病,很有特色。
周學霆《三指禪》,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脈學專書。周氏根據《內經》以平人定病脈的理論,以緩脈為訣,認為如能分清緩脈,即可提綱掣領,權度諸脈,並在緩脈的統領下,建立起以浮、沉、遲、數為四大綱,以微、細、虛、實等為22脈為對應網路的脈象系統,使人能清楚了解每對脈之間的差別特點,便於領悟掌握。書中還有40篇外感內傷疾病的脈診專論,將脈診緊密結合病因、病理及其疾病的變化轉歸情況,進行周詳細致的分析闡發,確定治法方葯,頗且臨床使用,最為醫家推崇。
張璐《診宗三味》專論脈理,首述脈學宗旨,次論脈位、脈象、經絡,再詳釋32種脈象,並有口問、逆順、婦人、小兒脈論等。全書論脈精闢,自成一家之說,在脈學上亦有較大影響。
周學海精於脈法,著有《脈義簡摩》、《脈簡補義》、《診家直訣》、《辨脈平脈章句》等脈學書四種,尤以《診家直訣》最為著名。該書擷取《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脈經》、《甲乙經》、《千金要方》等歷代醫著中有關脈學的內容寫成,實為《脈義簡摩》、《脈簡補義》之精要。全書綜論脈象、指法及主病,並用位、數、形、勢、微、甚、兼、獨八字作為分析正脈、變脈的綱領,會通24脈,內容切要,足資臨證參考。
還有賀昇平的《脈要圖注詳解》、黃宮綉的《脈理求真》、盧之顧的《學古診則》、沈金鰲的《脈象統類》、羅浩輯錄的《診家索引》等,均各有創見,各具特色,使脈學不斷充實和完善。
(以上內容轉引自高文鑄主編《醫經病源診法名著集成》)

Ⅲ 瓷器的種類大全 帶您領略中華瓷器魅力

古代瓷器的種類,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瓷器是獨屬於中國的偉大發明,它的性能和外觀都遠遠超越瓷器並有了質的突破。中國是瓷器的故鄉,是人類「瓷文化」的發源地,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勤勞智慧的中國先民們摶土成金,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那麼關於古代瓷器的種類,您是否了解呢?盛世收藏網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總結了一下有關古代瓷器的種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說起古代瓷器的種類,如果按照瓷器的器形大致可分為:碗、杯、盤、壺、罐、盆、瓶、爐、盒、匝、枕、洗、尊。每一大類又有若干種,說起古代瓷器的種類,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下面我將簡明扼要的闡述一下古代陶瓷的種類: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一碗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碗造型特點是敞口、深腹、平底或圈足,形式多種多樣。如六朝時的青釉蓮瓣紋碗,唐代越窯海棠式碗,邢窯的釉花口碗,以後出現的折腰碗、斗笠碗、卧足碗、敦式碗、蓋碗等。



1宮碗口沿外撇,腹部寬深豐圓,造型端正,多為皇宮用器。明正德時燒制最為著名,有「正德碗」之稱。


2羽觴杯的一種樣式。器身橢圓、淺腹、平底。腹兩側置半月形雙耳,亦有餅形足或高足。明末清初流行。碗身上往往題有信士弟子名稱乞求內容、施捨時間等,多為青花瓷。


3注碗溫灑用具,與注子配套使用。一般碗壁直而深,有的通體呈蓮花形,用時碗內放適量熱水。注子內盛酒置於碗中。宋代南北瓷窯均有燒造,以南方居多。


4盞瓷碗的一種樣式,飲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體略小。宋代有黑、白、醬、青、白和青白釉茶盞,以黑釉為貴。兔毫盞、玳瑁盞為「鬥茶」之上品。





5茶船放茶盞的用具。因形似船,幫名。明清時景德鎮窯燒制有仿官釉、表花、粉彩茶船。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二盤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盤尺寸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敞口、撇口、斂口、洗口、卷沿、板沿、折腰式、葵瓣式、荷葉式、方形轉角式和花形攢盤等。六朝時已有青瓷刻蓮花紋盤,以後又出現白、醬、黃、綠紅、紫等單色釉盤。也有在單色釉上飾以印花、刻花和劃花紋飾的。明清景德鎮窯又燒制了鬥彩、五彩、粉彩、紅綠彩、礬紅彩裝飾的盤。




1攢盤用以盛放干鮮果品的用具,是由一定數量、各種式樣的小盤,拼攢成一個多格的大盤。流行於清康熙年間,以素三彩和五彩器為多。式樣有圓形、六方、八方形或葉形、牡丹形、梅花形、蓮花形、葵花形、菱花形等多種。


2高足盤盤心下承以高足。一般高足盤的造型是洗口、盤心平坦,盤以下承以喇叭形高足。最早見於隋代青釉高足盤,多數在盤心印圖案或朵花紋樣。明清兩代景德鎮窯多燒制青花與釉上彩繪高足盤。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三杯


1高足杯杯身小,下承以高足,故名。飲酒用具。明代景德鎮窯燒制青花高足杯、鬥彩高足杯。宣德青花海水紅龍紋高足杯、成化鬥彩纏枝蓮紋、葡萄紋高足杯是精粹之品。清代以青花高足杯居多。


2羽觴杯的一種樣式。器身橢圓、淺腹、平底、腹兩側面置半月形雙耳,亦稱「耳杯」。古代飲酒用具。東漢時有綠釉陶羽觴。兩晉時有大量青瓷羽觴,南北朝時羽觴數量減少,形狀如兩端微尖略上翹的船形。


3壓手杯明代杯的一種式樣。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於豎直,自下腹壁內收,圈足。握於手中時,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壓合於手緣,體積大小適中,分量輕重適度,穩貼合手,故稱「壓手杯」。是明永樂時獨有的名貴器物。杯身繪青花纏枝蓮紋飾,杯內心書「永樂年制」四字篆款。款形有花心、鴛鴦心、雙獅戲球三種。


4高士杯明成化鬥彩杯之一。飲酒用具。直口沿邊微撇,口以下漸收斂,淺圈足造型小巧豐腴。所謂「高士杯」是杯身繪有文人行樂的圖畫,如王羲之愛鵝、陶淵明愛菊等。


5三秋杯明成化鬥彩杯的一種,敞口、淺斜式腹壁、圈足,杯身以秋菊、蝶、草組成畫面,故名三秋杯。色彩以青花色勒,草花和飛蝶輪廓,以鵝黃、紫紅、奼紫點染飛蝶和花蕊。杯形秀巧,畫面素雅,為明瓷珍品。


6爵杯酒具。仿青銅器造型,口沿外撇、圓腹略深、前尖後翹,下承三高足,口沿兩側有對稱立柱,一旁有。明清兩代均有燒造,有青花、白釉、藍釉及粉彩等品種。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四瓶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是盛酒或供陳設用器。唐代越窯青釉瓶、邢窯白釉、工藝精細、釉色純正。宋代南北各地瓷窯大量燒制青、白、黑、青白、白地黑花、白地褐花、三彩和黑地鐵銹花等裝飾的瓶。造型有玉壺春瓶、梅瓶、筋瓶、凈瓶、卷口瓶、盤口瓶、直徑瓶、穿帶瓶、弦紋瓶、瓜棱瓶、橄欖瓶、膽式瓶、葫蘆瓶、雙魚瓶、多管瓶、蟠龍瓶、貫耳瓶等。元代的八方瓶、四系扁瓶為獨創之作,明代有天球瓶、葫蘆扁瓶、寶月瓶、象耳折方瓶、鵝頸瓶、蒜頭瓶。清代有棒槌瓶、柳葉瓶、鳳尾瓶、燈籠瓶、象腿瓶,雙陸瓶,轉心瓶,轉頸瓶等形式各異的品種。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五盒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是一種由蓋、底組合成或如抽屜的盛器,裝放食物、葯品或化妝品用具等。按用途分,有食品盒、香盒、粉盒、葯盒、鏡盒、油盒、黛盒、盒、文具盒、棋盒等。其形制有圓形、長方、八角形、瓜形、石榴式、桃式、雙鳥式、方勝式、銀錠式、朵花式、鏤空式、委角式、菊瓣式、筒式等。還有在大盒內套小盒的「子母盒」和多節套裝的「套盒」等。唐代以後各地廣為燒制。以宋代景德鎮窯燒制的青白釉盒產量最大,盒底部多印有某家盒子記的作坊標記。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六罐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是用以盛放或烹煮食物。造型特點是口徑大腹豐且深,脛部內收,大底足。明清時期景德鎮燒制了多種式樣、多種裝飾的瓷罐。如瓜棱罐、折方罐、雞心罐、天字罐、撞罐、月牙罐、冰梅罐、蟋蟀罐、鼓式罐等等。以青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鬥彩等裝飾,精緻華美。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七壺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在漢晉時瓷質壺開始流行,歷代燒制有大量有同形制的壺,如西亞的扁壺、雞頭壺、唾壺,唐代的鳳頭壺、皮囊壺,遼代的雞冠壺、馬鐙壺等。壺式的演變是:早期壺形由口頸、腹、足構成,有的加雙耳、無流與柄。六朝後盛放汁液的壺,在腹部置流和曲柄,如西晉時的雞首流、羊首流,唐代的短頸管狀流、八方流,宋代細長而彎曲的流。柄式有管形曲柄、龍柄、鳳柄、龍柄、鳳柄、曲帶式柄等等。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八尊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其形制為敞口,粗頸、深腹、圜底、圈足。商代有原始青瓷尊,北朝青釉仰覆蓮花尊形體高大精美,頗為富麗。宋以後瓷尊盛行,用於盛酒或做宮廷陳設用器,如汝窯三足尊、出戟尊。清景德鎮窯產品豐富,有蘋果尊、魚簍尊、石榴尊、太白尊、馬蹄尊、絡子尊、百尊、蘿卜尊、觀音尊、牛頭尊等等。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九匝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是古代洗用具之一。造型為圓形,口部前側有較寬的出水流,平底或圈足。最早見於漢代,此後歷代瓷窯多有燒制。元代景德鎮的藍釉描金、釉里紅雁紋、藍釉白花,都是稀世珍品。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十洗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是古代洗與文房用具的統稱。最早見於西晉青釉製品,敞口、寬折沿、闊腹直壁、平底。洗沿和里心多刻畫水波紋。宋代以後均有燒制。如仿古銅器式樣的青釉雙魚洗耳恭聽、鼓釘洗、圓洗、單柄洗、葵瓣洗、委角洗、蔗段洗耳恭聽、蓮花洗、桃式洗、葉式洗等。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十一爐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是焚香用具,多用做生活燃香用具或佛前供器。造型多樣,西漢時有陶質熏爐和博山爐,兩晉時有青瓷熏爐,宋代南北瓷窯燒有魚耳爐、鼓釘爐、乳釘爐、蓮瓣爐、燒制下班香爐,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燒制青花米,以明宣德青花海水紋雙耳三足爐為最。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十二燈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是古代照明用具。陶、瓷製品均有。造型特點為上有油碗,中間承以支柱,下有底盤,盤下有足。燈柱的形式較多,有筒形、螺旋形、獸形等。明清時期景德鎮燒制青花和彩繪高足燭台,因以蠟燭照明,故燈的造型變化較大。上有金屬扦以插蠟燭。洗式小扦盤下接以長柄、中間承以洗式托盤再接以高圈足。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十三枕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有脈枕與生活用枕兩類,後者最多。還有少數殉葬用的屍枕。唐代枕形體較小,以長方形為多。宋代南北窯廣為燒制,產品多。陶與瓷製品均有,造型豐富,有長方、腰圓、雲頭、花瓣、橢圓、八方、銀錠、雞心以及嬰孩、卧女、伏虎、雙獅等形式。尤以磁州窯枕數量多,彩繪生動、民間生活氣息濃郁。宋代瓷枕較唐代增多,元代瓷枕枕身更有長達40厘米以上者。瓷枕枕底一般有作坊標記。


古代瓷器的種類真的只有這些嗎?當然不是啦!中國是瓷器大國,古代瓷器的種類多不勝數,盛世收藏網小編在這里就不以已說明了。雖然瓷器的使用從來不曾像青銅器、鐵器那樣因製成生產工具而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在新石器時代它也只是用於輔助性和代表性的工作和材料。但瓷器的發明是為了鞏固社會文明進步的意義,從目前市場行情來看,在眾多拍賣會現場,瓷器成為拍賣會必不可少的專場,這樣標志著瓷器的收藏價值不斷的升溫,小編建議各位收藏愛好者在夠買前一定要多加觀察,因為古代瓷器的種類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在魚目混雜的古玩市場,多加小心總歸是好的。

Ⅳ 我有個宋代脈枕想出手,請問廣州那裡有私下買賣的

一個是歷史上的
就是在長安有個東市和一個西市,人們都在那裡買賣東西 後來就叫買東西了。
還有個就是關於:「東西」的趣事:宋代理學家朱熹,有一次去見他的朋友盛溫和。正碰著盛溫和拿個籃子上街。朱熹問他:「你上哪去呢?」「去買東西。」朱熹又問:「難道不買南北?」盛溫和說:「東方屬木,西方屬金,金類,木類我這籃子裝得!南方屬火,北方屬水,火類、水類,這個籃子就裝不得了。所以只能買東西,不能買南北。」 這只是一個趣事,並不是什麼來歷。當然我很敬佩他的應變能力。

Ⅳ 清代脈枕值錢嗎

..........還是很值錢的。。 瓷枕是中國古代 漢族瓷器造型中 較為流行的一種 ,枕上用彩釉繪 成精美的圖畫或 題上詩句。始燒於隋代,流行於唐代 以後。據說開始時是作為陪葬的冥器 ,以後又作寢具和診脈之用。宋代, 瓷枕的發展進入繁榮時期,不僅器形 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裝飾技法也突 飛猛進,刻、劃、剔、印、堆塑等技 法紛紛採用,極大地豐富了瓷枕的表 現力和藝術性。

Ⅵ 大清光緒年脈枕市場價多少

市場價三十萬以上。。 瓷枕是中國古代 漢族瓷器造型中 較為流行的一種 ,枕上用彩釉繪 成精美的圖畫或 題上詩句。始燒於隋代,流行於唐代 以後。據說開始時是作為陪葬的冥器 ,以後又作寢具和診脈之用。宋代, 瓷枕的發展進入繁榮時期,不僅器形 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裝飾技法也突 飛猛進,刻、劃、剔、印、堆塑等技 法紛紛採用,極大地豐富了瓷枕的表 現力和藝術性。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有 一首很著名的詞作《醉花陰》:薄霧 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 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 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里提到 的玉枕就是青白釉瓷枕。

Ⅶ 那位大師幫鑒定一下這脈枕是什麼年代的,市場價值多少

我觀察了一下你的你這個陶枕頭是宋代的枕頭是睡覺的陶枕頭有收藏價值的恭喜你是真品估計在30萬至35萬左右吧

Ⅷ 瓷器的種類大全 帶您領略中華瓷器魅力

古代瓷器的種類,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瓷器是獨屬於中國的偉大發明,它的性能和外觀都遠遠超越瓷器並有了質的突破。中國是瓷器的故鄉,是人類「瓷文化」的發源地,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勤勞智慧的中國先民們摶土成金,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那麼關於古代瓷器的種類,您是否了解呢?盛世收藏網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總結了一下有關古代瓷器的種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說起古代瓷器的種類,如果按照瓷器的器形大致可分為:碗、杯、盤、壺、罐、盆、瓶、爐、盒、匝、枕、洗、尊。每一大類又有若干種,說起古代瓷器的種類,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下面我將簡明扼要的闡述一下古代陶瓷的種類: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一碗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碗造型特點是敞口、深腹、平底或圈足,形式多種多樣。如六朝時的青釉蓮瓣紋碗,唐代越窯海棠式碗,邢窯的釉花口碗,以後出現的折腰碗、斗笠碗、卧足碗、敦式碗、蓋碗等。



1宮碗口沿外撇,腹部寬深豐圓,造型端正,多為皇宮用器。明正德時燒制最為著名,有「正德碗」之稱。


2羽觴杯的一種樣式。器身橢圓、淺腹、平底。腹兩側置半月形雙耳,亦有餅形足或高足。明末清初流行。碗身上往往題有信士弟子名稱乞求內容、施捨時間等,多為青花瓷。


3注碗溫灑用具,與注子配套使用。一般碗壁直而深,有的通體呈蓮花形,用時碗內放適量熱水。注子內盛酒置於碗中。宋代南北瓷窯均有燒造,以南方居多。


4盞瓷碗的一種樣式,飲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體略小。宋代有黑、白、醬、青、白和青白釉茶盞,以黑釉為貴。兔毫盞、玳瑁盞為「鬥茶」之上品。





5茶船放茶盞的用具。因形似船,幫名。明清時景德鎮窯燒制有仿官釉、表花、粉彩茶船。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二盤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盤尺寸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敞口、撇口、斂口、洗口、卷沿、板沿、折腰式、葵瓣式、荷葉式、方形轉角式和花形攢盤等。六朝時已有青瓷刻蓮花紋盤,以後又出現白、醬、黃、綠紅、紫等單色釉盤。也有在單色釉上飾以印花、刻花和劃花紋飾的。明清景德鎮窯又燒制了鬥彩、五彩、粉彩、紅綠彩、礬紅彩裝飾的盤。




1攢盤用以盛放干鮮果品的用具,是由一定數量、各種式樣的小盤,拼攢成一個多格的大盤。流行於清康熙年間,以素三彩和五彩器為多。式樣有圓形、六方、八方形或葉形、牡丹形、梅花形、蓮花形、葵花形、菱花形等多種。


2高足盤盤心下承以高足。一般高足盤的造型是洗口、盤心平坦,盤以下承以喇叭形高足。最早見於隋代青釉高足盤,多數在盤心印圖案或朵花紋樣。明清兩代景德鎮窯多燒制青花與釉上彩繪高足盤。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三杯


1高足杯杯身小,下承以高足,故名。飲酒用具。明代景德鎮窯燒制青花高足杯、鬥彩高足杯。宣德青花海水紅龍紋高足杯、成化鬥彩纏枝蓮紋、葡萄紋高足杯是精粹之品。清代以青花高足杯居多。


2羽觴杯的一種樣式。器身橢圓、淺腹、平底、腹兩側面置半月形雙耳,亦稱「耳杯」。古代飲酒用具。東漢時有綠釉陶羽觴。兩晉時有大量青瓷羽觴,南北朝時羽觴數量減少,形狀如兩端微尖略上翹的船形。


3壓手杯明代杯的一種式樣。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於豎直,自下腹壁內收,圈足。握於手中時,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壓合於手緣,體積大小適中,分量輕重適度,穩貼合手,故稱「壓手杯」。是明永樂時獨有的名貴器物。杯身繪青花纏枝蓮紋飾,杯內心書「永樂年制」四字篆款。款形有花心、鴛鴦心、雙獅戲球三種。


4高士杯明成化鬥彩杯之一。飲酒用具。直口沿邊微撇,口以下漸收斂,淺圈足造型小巧豐腴。所謂「高士杯」是杯身繪有文人行樂的圖畫,如王羲之愛鵝、陶淵明愛菊等。


5三秋杯明成化鬥彩杯的一種,敞口、淺斜式腹壁、圈足,杯身以秋菊、蝶、草組成畫面,故名三秋杯。色彩以青花色勒,草花和飛蝶輪廓,以鵝黃、紫紅、奼紫點染飛蝶和花蕊。杯形秀巧,畫面素雅,為明瓷珍品。


6爵杯酒具。仿青銅器造型,口沿外撇、圓腹略深、前尖後翹,下承三高足,口沿兩側有對稱立柱,一旁有。明清兩代均有燒造,有青花、白釉、藍釉及粉彩等品種。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四瓶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是盛酒或供陳設用器。唐代越窯青釉瓶、邢窯白釉、工藝精細、釉色純正。宋代南北各地瓷窯大量燒制青、白、黑、青白、白地黑花、白地褐花、三彩和黑地鐵銹花等裝飾的瓶。造型有玉壺春瓶、梅瓶、筋瓶、凈瓶、卷口瓶、盤口瓶、直徑瓶、穿帶瓶、弦紋瓶、瓜棱瓶、橄欖瓶、膽式瓶、葫蘆瓶、雙魚瓶、多管瓶、蟠龍瓶、貫耳瓶等。元代的八方瓶、四系扁瓶為獨創之作,明代有天球瓶、葫蘆扁瓶、寶月瓶、象耳折方瓶、鵝頸瓶、蒜頭瓶。清代有棒槌瓶、柳葉瓶、鳳尾瓶、燈籠瓶、象腿瓶,雙陸瓶,轉心瓶,轉頸瓶等形式各異的品種。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五盒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是一種由蓋、底組合成或如抽屜的盛器,裝放食物、葯品或化妝品用具等。按用途分,有食品盒、香盒、粉盒、葯盒、鏡盒、油盒、黛盒、盒、文具盒、棋盒等。其形制有圓形、長方、八角形、瓜形、石榴式、桃式、雙鳥式、方勝式、銀錠式、朵花式、鏤空式、委角式、菊瓣式、筒式等。還有在大盒內套小盒的「子母盒」和多節套裝的「套盒」等。唐代以後各地廣為燒制。以宋代景德鎮窯燒制的青白釉盒產量最大,盒底部多印有某家盒子記的作坊標記。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六罐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是用以盛放或烹煮食物。造型特點是口徑大腹豐且深,脛部內收,大底足。明清時期景德鎮燒制了多種式樣、多種裝飾的瓷罐。如瓜棱罐、折方罐、雞心罐、天字罐、撞罐、月牙罐、冰梅罐、蟋蟀罐、鼓式罐等等。以青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鬥彩等裝飾,精緻華美。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七壺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在漢晉時瓷質壺開始流行,歷代燒制有大量有同形制的壺,如西亞的扁壺、雞頭壺、唾壺,唐代的鳳頭壺、皮囊壺,遼代的雞冠壺、馬鐙壺等。壺式的演變是:早期壺形由口頸、腹、足構成,有的加雙耳、無流與柄。六朝後盛放汁液的壺,在腹部置流和曲柄,如西晉時的雞首流、羊首流,唐代的短頸管狀流、八方流,宋代細長而彎曲的流。柄式有管形曲柄、龍柄、鳳柄、龍柄、鳳柄、曲帶式柄等等。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八尊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其形制為敞口,粗頸、深腹、圜底、圈足。商代有原始青瓷尊,北朝青釉仰覆蓮花尊形體高大精美,頗為富麗。宋以後瓷尊盛行,用於盛酒或做宮廷陳設用器,如汝窯三足尊、出戟尊。清景德鎮窯產品豐富,有蘋果尊、魚簍尊、石榴尊、太白尊、馬蹄尊、絡子尊、百尊、蘿卜尊、觀音尊、牛頭尊等等。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九匝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是古代洗用具之一。造型為圓形,口部前側有較寬的出水流,平底或圈足。最早見於漢代,此後歷代瓷窯多有燒制。元代景德鎮的藍釉描金、釉里紅雁紋、藍釉白花,都是稀世珍品。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十洗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是古代洗與文房用具的統稱。最早見於西晉青釉製品,敞口、寬折沿、闊腹直壁、平底。洗沿和里心多刻畫水波紋。宋代以後均有燒制。如仿古銅器式樣的青釉雙魚洗耳恭聽、鼓釘洗、圓洗、單柄洗、葵瓣洗、委角洗、蔗段洗耳恭聽、蓮花洗、桃式洗、葉式洗等。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十一爐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是焚香用具,多用做生活燃香用具或佛前供器。造型多樣,西漢時有陶質熏爐和博山爐,兩晉時有青瓷熏爐,宋代南北瓷窯燒有魚耳爐、鼓釘爐、乳釘爐、蓮瓣爐、燒制下班香爐,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燒制青花米,以明宣德青花海水紋雙耳三足爐為最。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十二燈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是古代照明用具。陶、瓷製品均有。造型特點為上有油碗,中間承以支柱,下有底盤,盤下有足。燈柱的形式較多,有筒形、螺旋形、獸形等。明清時期景德鎮燒制青花和彩繪高足燭台,因以蠟燭照明,故燈的造型變化較大。上有金屬扦以插蠟燭。洗式小扦盤下接以長柄、中間承以洗式托盤再接以高圈足。



古代瓷器的種類之十三枕


這種古代瓷器的種類有脈枕與生活用枕兩類,後者最多。還有少數殉葬用的屍枕。唐代枕形體較小,以長方形為多。宋代南北窯廣為燒制,產品多。陶與瓷製品均有,造型豐富,有長方、腰圓、雲頭、花瓣、橢圓、八方、銀錠、雞心以及嬰孩、卧女、伏虎、雙獅等形式。尤以磁州窯枕數量多,彩繪生動、民間生活氣息濃郁。宋代瓷枕較唐代增多,元代瓷枕枕身更有長達40厘米以上者。瓷枕枕底一般有作坊標記。


古代瓷器的種類真的只有這些嗎?當然不是啦!中國是瓷器大國,古代瓷器的種類多不勝數,盛世收藏網小編在這里就不以已說明了。雖然瓷器的使用從來不曾像青銅器、鐵器那樣因製成生產工具而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在新石器時代它也只是用於輔助性和代表性的工作和材料。但瓷器的發明是為了鞏固社會文明進步的意義,從目前市場行情來看,在眾多拍賣會現場,瓷器成為拍賣會必不可少的專場,這樣標志著瓷器的收藏價值不斷的升溫,小編建議各位收藏愛好者在夠買前一定要多加觀察,因為古代瓷器的種類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在魚目混雜的古玩市場,多加小心總歸是好的。

Ⅸ 問。哪家拍賣公司拍賣過遼三彩瓷器價格都是多少最好詳細點

遼三彩雖年代不近,但收藏群體並不大,故而拍賣場上並不受人追捧,專除了進行資本屬運作時的炒作以外,正常情況下拍不出較高的價格。在這種情況下,各正規拍賣企業普遍不願接受此類標的的委託,即使偶有上拍成交率並不高,成交價也較低。
近兩年有下面幾家公司拍賣且成交過遼三彩:
廣州藝拍 2011年6月12日 遼三彩五魚圖海棠形洗 9200元成交
上海嘉泰 2011年4月1日 遼三彩葵花脈枕 1680元成交
中國嘉德 2011年6月18日 遼三彩罐 11500元成交
山東茂恆 2011年5月13日 遼三彩武士壁掛像 5665元成交
廣州華藝 2011年2月27日 遼三彩海棠碟 6720元成交

2012年度有幾家公司上拍過遼三彩,但基本是全軍覆沒。今年3月16日香港富得即將上拍一件遼三彩四方形碟,估價為6000—8000元港幣,尚不知屆時能否成交。
上面是對遼三彩拍賣很有代表性的信息,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