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住宅類別怎樣分類按級別、按建築物層數分、按樓型分又怎樣分
一、按功能分:
1、居住建築
居住建築主要是指提供人們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築物,如住宅、宿舍、公寓等。
2、公共建築
公共建築主要是指提供人們進行各種社會活動的建築物。
3、工業建築
工業建築主要是指為工業生產服務的各類建築,如生產車間、輔助車間、動力用房、倉儲建築等。
4、農業建築
農業建築主要是指用於農業、牧業生產和加工的建築,如溫室、畜禽飼養場、糧食與飼料加工站、農機修理站等。
二、按樓型分:
1、低層建築 指1~2層建築。
2、多層建築 指3~6層建築。
3、高層建築指超過一定高度和層數的多層建築。世界上對高層建築的界定,各國規定有差異。我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 50352—2005)規定,民用建築按層數或高度的分類是按照《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1999)、《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06)《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1995)為依據來劃分的。
簡單說,10層及10層以上的居住建築,以及建築高度超過24m的其他民用建築均為高層建築。根據1972年國際高層建築會議達成的共識,確定高度100m以上的建築物為超高層建築。
三、按規模分:
1、大量性建築
大量性建築主要是指量大面廣、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那些建築,如住宅、學校、商店、醫院、中小型辦公樓等。
2、大型性建築
大型性建築主要是指建築規模大、耗資多、影響較大的建築,與大量性建築相比,其修建數量有限,但這些建築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具有代表性,對城市的面貌影響很大,如大型火車站、航空站、大型體育館、博物館、大會堂等。
四、按樓體高度分類,主要分為低層、多層、小高層、高層、超高層等。
五、按樓體結構形式分類,主要分為磚木結構、磚混結構、鋼混框架結構、鋼混剪刀牆結構、鋼混框架一剪刀牆結構、鋼結構等。
六、按樓體建築形式分類,主要分類低層住宅、多層住宅、中高層住宅、高層住宅、其他形式住宅等。
七、按房屋型分類,主要分為普通單元式住宅、公寓式住宅、復式住宅、躍層式住宅、花園洋房式住宅、小戶型住宅(超小戶型)等。
八、按房屋政策屬性分類,主要分為廉租房、已購公房(房改房)、經濟適用住房、住宅合作社集資建房等。
❷ 日本集合住宅中代表性的建築作品有哪些
戰後50年,日本經過了戰後恢復期、高速發展期,現已進入信息時代。城市得到了顯著的發展,集合住宅的建設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日本戰後初期對集合住宅的探索
戰後伊始,日本的1700萬戶中約有420 萬戶缺房,為在短期內緩解住房短缺的問題,日本政府建造了大量集合住宅。1949年提出了最初的標准設計方案,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面積只有40m2的公營住宅標准設計51C型(圖1),成為這時期住宅設計的原型。1953年前後,經濟稍有寬裕時,新一代建築師們提出了nLDK型方案(圖2),即以L(起居室)、D(餐廳)和K(廚房)為住宅的基本構成因素,以家族團聚的起居室為中心,布置各房間,連接n個卧室。這種類型的住宅通過標准化構件的設計和推行工業化的生產方式降低了造價,使大量生產和普及推廣成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住宅緊缺問題。由於卧室面積和個數的可變,可衍生出不同的類型來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很受居民的青睞,這一形式直到現在仍為日本城市住宅的主流。
1960年後,經濟進入高速成長期,城市問題、住宅問題愈加嚴重。農村人口大舉流入大城市,大城市人口急速膨脹。為此日本政府鼓勵在大城市郊區集中興建大居住區,特別是修建低價的公團住宅,以應付大量流入的人口。
1970年以後,經濟的復甦和對社會住宅的積極建設,使住房危機基本得以緩解。國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對居住要求的內容轉為多方面,尤其關心住宅四周的居住環境質量,住宅本身的發展重點也轉向居住質量的提高。住宅套型、面積標准、附屬設施、環境質量、社區服務等都成為在住宅設計中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1975年以後,由城市內部的居住者提出了「小規模集合住宅區的分散布置」的設計思想,與大居住區相比,以其高水準的社區服務、優雅的居住環境質量和用地上靈活的適應性等優點,而成為住宅設計的主流,大住宅區的規劃逐漸在消失。
二對早期集合住宅的反省
戰後初期的都市集合住宅,是大量化、經濟化和快速化的住宅工業的產物,在國際式樣及規劃理念指導下製造出了單調、龐大、重復的都市住宅空間,大量的「包豪斯」式的板狀平行布置的集合住宅充斥著城市的空間。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對這一問題有了完整、深入和全面的反省和探討。隨著經濟高度增長期的結束,帶來了住宅自身的巨大轉變。由高層轉向低層、由新區開發轉向舊城改造、由單純注重住宅面積大小轉向高標準的外部環境、由單一性轉向多樣性……最後則由量轉向質並首次肯定了發展低層高密度集合住宅的方向。「櫻台合院式住宅」(圖3) 、「六號池」 等是其先驅之作1。同時,建築師們積極參與公共住宅設計,更加註重人的價值觀和生活形式的多樣化,於是,日本的集合住宅也更加豐富多彩起來。
三多元化的集合住宅趨勢
80年代以後,以青年一代為主體的建築師在日本集合住宅設計領域里進行了大量新的嘗試,出現了如東大阪吉田住宅(圖4)、茨城縣松代公寓等成功的集合住宅作品,還有建築師安藤忠雄的六甲集合住宅(圖5)充分體現了建築與自然的關系。這些嘗試引起了日本建築輿論界的很大反響,其中一些新集合住宅的發展趨勢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新作坊型
20世紀80年代,日本進入後工業時期,向高度信息化轉變,快捷方便的信息使人們對集中生產方式的萬能產生了懷疑。一度被分離開的「職(業)」、「(居)住」二者開始了再度的結合。日本建築師們開始探討集合住宅功能的復合性。一種似乎傳統的前店後宅、下店上宅作坊布局的新型集合住宅應運而生。
建築師中筋修提出了「都市本來就是居住、工作和游樂的場所」的口號,進行了題為「都住創」的都市集合住宅的系列研究。希望共同生活的人們組合起一種所謂協同組合住宅(cooperative house)。從購買土地到建造完工,一連串的辛勤勞動都是由大家共同負擔,建成後人們共同生活工作在一個屋檐下,老人們互相照料,孩子們共同成長2。在這樣以都市為故鄉的環境下,充分體現出日本家庭社會關系的歷史淵源,一種新的都市文化在逐漸形成。這種新「共同家庭」的烏托邦現象,是現代社會條件下人們懷念傳統手工業家庭生產和居住方式的體現(圖6)。
α room
「α room」,即nLDK+α,在原nLDK的基礎上增加一個α,即住宅內功能不固定的可變空間。1990年竣工的由坂倉建築研究所設計的東京多摩新城集合住宅中,這種增設了「α room」的住宅平面形式首次出現(圖7)。根據住戶各自的需求,有各種不同的形式,有的與起居室結合起來,類似太陽房,作為起居室空間的補充和延伸;有的從住戶中獨立出來,作書房、琴房、畫室,任居住者自己確定。據調查:住戶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後,都把它利用起來。有的把它當做工作房,也有的把它當做健身房,甚至有的住戶把α room當成店鋪營業。同是α room,功能相異、形式多樣、豐富多彩。這種α room使廣場、街道以及整個集合住宅變得生動起來,成為多彩生活的體現和縮影,是集合住宅設計中尊重人性、開發個性的一種新的嘗試。
多代居
出生率的銳減和人口老齡化的現象是當今發達國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日本老齡化社會的居住問題也成為建築師現在所要考慮的問題。
「老人之家」在日本各地普及開來,與此同時,另外一種充分體現日本以「家庭」為社會整體單元,滿足家庭成員幾代共居的生活習慣,讓老人更積極地投入社會的多代混合型居住體也出現了。由新居千秋事務所設計的千葉縣「新村」集合住宅(圖8)是典型的例子。通過多戶型的變化和多樣、完善的娛樂體育服務設施,滿足老人、中年人、青年夫婦不同年齡層次的居住需求。人們可以根據各自的願望選擇多代合居、近居或鄰居的形式。這種不是把老人孤立出來而是把他們作為社會一員的方式,使老人覺得自己沒有脫離家庭,使老人安全幸福地度過他們的晚年時光,享盡「天倫之樂」。這種積極的設計思路,在日益嚴重的老齡化社會中必將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
中庭式
山本理顯設計的熊本縣營保田第一團地是在傳統的圍廊式中庭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中庭空間被充分利用來強調「看——被看」的關系。在這里,三棟住宅樓和社區活動中心圍合成中庭空間,對於外部社會來說它幾乎是個完全封閉的場所,必須通過某一戶或社區活動中心才能進入中庭。每戶相對封閉的卧室部分以院或橋與面向中庭的起居室部分相連接,所有住戶都盡可能地面對中庭開放(圖9)。
在今天人際交往逐漸淡漠的日本,這種「中庭」式集合住宅,為人們提供了便於交流的場所,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無疑會帶給整個社會積極的影響。
展望21世紀,由於人口不斷向大城市聚集,大城市人們的居住形態呈多樣化的趨勢:因信息化的發展增加了居家上班的可能性;因高速交通工具的發達擴大了遠距離通勤圈;加上城郊誘人的居住環境,使選擇郊外的居住者增加。另一方面隨著都心(都市中心)單身者、丁克族(Dinks)、三人家庭(夫婦+1子)的數量的增加,這些人可能更加重視住宅本身的機能及其所能提供的服務,而不十分注重住宅的面積規模,因此對能夠提供多樣化服務的集合住宅的需求量必將增加。把高度集中化的負面因素轉化為促進都心生活活力的正面因素,吸引人們在都心居住並減少「成長家庭」的外流。配合都心的再開發,都心型集合住宅必將日漸增加。在日本大都市開發低層高密度、高質量、多功能、多元化的集合住宅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❸ 現代集合住宅有什麼特點
集合住宅最主要的特點體現在居住者的居住形態上,集合主要是描述了若干個不回同宗族的家庭共同居住生活答在一棟建築內的居住形態,它區別於以前我國社會普遍存在的家族聚居模式。集合住宅一般層數較高,密度較大,主要控制項由公共空間和套型空間構成,它區別於別墅等一些獨立住宅的形式。此外,它屬於住宅,又區別於宿舍等非家庭集體居住的居住建築。
集合住宅是目前適合我國普通家庭的主要居住形式,這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較高,相對地廣人稀,獨立式住宅是主要的住宅類型。而在我國建造大量的獨立式住宅是不現實的,它只能作為住宅的一種類型,起到豐富市場的作用,不會也不可能成為住宅的主流。
❹ 房屋類型有哪些
1、按樓體高度分來類,源主要分為低層、多層、小高層、高層、超高層等。
2、按樓體結構形式分類,主要分為磚木結構、磚混結構、鋼混框架結構、鋼混剪刀牆結構、鋼混框架一剪刀牆結構、鋼結構等。
3、按樓體建築形式分類,主要分類低層住宅、多層住宅、中高層住宅、高層住宅、其他形式住宅等。
4、按房屋型分類,主要分為普通單元式住宅、公寓式住宅、復式住宅、躍層式住宅、花園洋房式住宅、小戶型住宅(超小戶型)等。
5、按房屋政策屬性分類,主要分為廉租房、已購公房(房改房)、經濟適用住房、住宅合作社集資建房等。
(4)集合型住宅擴展閱讀:
房屋面積的計算規則:
1、計算全部建築面積的范圍
(1)永久性結構的單層房屋,按一層計算建築面積;多層房屋按各層建築面積的總和計算。
(2)房屋內的夾層、插層、技術層及其梯間、電梯間等其高度在2.2m以上部位計算建築面積。
(3)穿過房屋的通道,房屋內的門廳、大廳,均按一層計算面積。門廳、大廳內的迴廊部分,層高在2.2m以上的,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4)樓梯間、電梯(觀光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等均按房屋自然層計算面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房屋
❺ 一般集合住宅的一層建築面積多少
一般高層建築一個樓層的結構施工周期是6天,但春夏秋天可以壓縮至5天。
具體安排是:彈線和牆柱鋼筋綁扎1天,梁板排架1天,梁板鋼筋2天,驗收和澆注混凝土1天,水電預埋、柱模板製作等穿插在內,不佔工期。這里的一天是指上午6點開始工作,做到晚上9點,中間吃飯休息2個小時。
結構中預留預埋的構件應事先准備好,垂直運輸和吊車應能覆蓋整個樓面。
❻ 我國集合住宅套型模式經歷了 哪六個形態
合住型,居室型,方廳型,起居型,安居型,舒適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