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樓盤房價 » 白族樓層圖
擴展閱讀
密雲各小區物業電話 2021-11-11 13:16:57
深圳房價高 2021-11-11 13:13:25
拍賣糧證 2021-11-11 13:12:04

白族樓層圖

發布時間: 2021-11-08 20:23:28

① 白族住什麼房

白族的住宅建築多為磚木結構的瓦房。平房結構多以「三房一照壁」為主,少數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排架」(以一排柱子為主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後三方用土基牆圍護,前面及中央用木料板為隔,山牆到頂,屋面挑出,有防止鄰居火災波及作用。在「排架」間和樓板照面下面,前後均有一根通穿的枋,當地叫做「穿枋」,是白族木工一項很出色的創造。「穿枋」把整所房子的「排架」聯成一個整體。與照面枋、檐口掛枋和落地枋相互作用之後,剛度很大,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大理是個多風地區,每年出現大風日數既多,風力又強,尤其下關一帶,每秒鍾最大風速可達四十米左右。在與自然作斗爭中,白族勞動人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常年多是偏西的風向,他們就將主房的布局坐西向東,門窗都開在向東那面,風從屋後吹來,自然不易進入室內。白族建築的照壁比較高大,主房、廂房和廳房一般是層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著互相屏障的作用,由於從房屋坐向,平面組合到主面處理,都為避風步步築防,所以不為勁風所煩擾。門 樓裝飾的種類通常包括泥塑、木雕、彩雲、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磚和青磚等,組成一座中角飛檐、花枋精巧、斗拱重疊、玲挑剔透、雄渾穩重和美觀大方的綜合藝術的建築。白族這種門樓,不僅造型富於我國傳統的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築的布局結構上也獨具風格。如在花坊、照壁、天花板以及門窗上均雕有人物、花卉、山水和鳥獸,組成雙鳳朝陽、二龍搶寶、百鳥朝鳳等圖案。門樓各部位系用鑿榫卯眼相接,一般不使用鐵釘,卻又連接得十分牢固。花櫛和斗拱.的布局與安裝,縱橫交錯,支承挑檐,結構精巧嚴謹,造形簡潔大方。遠遠望去,給人一種既均衡對稱又美觀和諧的感覺。

② 白族建築的介紹

白族建築。雲南大理白族聚居區的住宅都建有門樓,以喜洲門樓最佳。通常採用中原殿閣造型,飛檐串角,但多用石灰塑成或磚瓦壘砌。除大門瓦檐裙板和門楣花飾部分用木結構外,余以磚瓦結構為主。木質部分鑿榫鉚眼相結合,與磚瓦部分錯落有致,精巧嚴謹。樓面以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磚等組織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富麗堂皇,古樸大方。

③ 白族的屋子是怎樣一種形式

白族住房的基本形式,有「長三間」、「一正兩耳」、「四合五天井」

大理在歷史上曾一度成為雲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早在幾千年前,白族同胞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民居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建築文化。
白族同其他民族一樣,最喜歡裝點和美化自己的居室,特別是對民居的布局和外部的裝飾格外講究。以大理洱海周圍的白族民居為例,其建築形式是根據本民族的經濟條件來決定其格局,以吉祥的寓意來設計的。一般的白族民居以主房和廂房、對廳*9穴或照壁*9雪圍成一封閉式庭院,最有代表性的有「一坊一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進兩*9穴三、四、五*9雪院」等。所謂「坊」指的是三間兩層的一個建築單元:「一坊一廊」是由一坊帶兩間瓦房組成的小院。「三坊一照壁」是由主房和兩側廂房及照壁*9穴即大院無房的一面,用牆圍住*9雪組成。「四合五天井」是由主房、對廳、兩側廂房圍成四合大院,除大院外,四角築有四個小院,組成大小五個天井。「一進兩*9穴三、四、五*9雪院」是由一個三坊一照壁的院和一*9穴兩、三、四*9雪個四合五天井的院子組成,也稱「六合同春」。
白族民居一般均為木質結構,基礎全都用大青石塊壘砌而成。樓房為兩層,底層多為住房,上層多用來儲藏糧食等雜物。樓房正柱由直徑半米左右的大圓木做成,柱底部以大圓石鼓支墊,整棟房屋後壁沒有窗戶,僅在四合院內開窗,也沒有後門,這樣設計是為避免到家的財氣從後窗或後門跑走,樓層在靠天井面均建有走廊,四通八達。在正樓與兩側樓的連接處,有一約6平方米至12平方米的小天井。院門一般建在整座屋子的右邊。院內正面的板壁、柱子、坊頭均飾有雕塑、彩繪,花紋有茶花、梅花、菊花、纏枝連等,獸紋有龍、鳳、虎、豹等,置身其中,恍惚進入一個藝術長廊。
白族民居最有特色的是門樓和照壁。門樓有木製結構、磚石結構及純白大理石結構。飛閣翹檐,多檐重疊,頗顯藝術匠心。整個門樓做石刻木雕、硃色油漆、粉墨彩繪、泥塑書法、鑲花貼金於其上,並飾以山川、花鳥、龍鳳等彩繪和雕塑,大門兩側置一對純白大理石獅子,金光耀眼,氣勢雄渾。照壁呈廡殿式瓦面,四角上翹,壁上抹白灰,飾以彩繪、書法。瓦檐下方圖案為「萬」、「工」、「弓」、「米」等圖形,以增強建築空間和加大層次,使庭院和諧、大方、美觀。
在洱海方圓的幾十里,到處都築有「城廊村邑」、「村邑連甍」的白族民居,近看清秀典雅,遠眺雄偉壯觀。就地域而論,整個民居從選址到始建至完工,無不體現出集水文、氣象、地質、環境、建築、藝術、民俗等學科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如果說,大理是一曲動人的樂章的話,那麼白族民居就是這曲樂章里的音符。
是不是有些跑題了?

④ 白族的民族圖形,圖案,建築裝飾紋樣有哪些

白族民間建築普及於雲南大理、洱源、劍川、鶴慶等聚居區,多為二層樓房,三開間,筒板瓦蓋頂,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以便更好的接近大自然。牆腳、門頭、窗頭、飛檐等部位用刻有幾何線條和麻點花紋的石塊(條),牆壁常用天然鵝卵石砌築,質朴整潔大方。牆面石灰粉刷,白牆青瓦,尤耀人眼目。山牆屋角慣用水墨圖案裝飾,典雅大方。木雕藝術也廣泛用於格子門、橫披、板裾、耍頭、吊柱、走廊欄桿等,尤以格子門木雕最為顯眼。上圖是水墨繪制的蓮花紋,寓意吉祥富貴

⑤ 白族傳統服飾圖片

⑥ 白族主要分布在哪兒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語言,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為白族群眾通用。白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建築、雕刻、繪畫藝術名揚古今中外。

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與周邊的各民族相互往來,創建了燦爛的經濟文化。白族是一個聚居程度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馬三大支系,受漢文化影響較深。

(6)白族樓層圖擴展閱讀:

白族支系:

白族有民家、勒墨、那馬三大支系,聚居於洱海區域、貴州、湖南等地的為民家人,受漢文化影響較深。勒墨、那馬則散居於怒江流域蘭坪、維西、福貢等縣,經濟文化水平與鄰近的怒族、傈僳族相近。

白族各支系之間在語言上有較大差異,風俗習慣也稍有不同。由於地域分布上的差別,白族各支系分別與周圍的民族相互融合、互相往來,也就形成了各支系之間的差別。

發展融合:

白族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僰」、「爨」、氐羌、南詔大理國時的「烏蠻」、「白蠻」以及歷代漢族、藏族、蒙古族及周邊各少數民族,歷經兩千多年的融合演進,最終形成當代白族。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外的白族,就是白族歷代發展遷徙所形成的。

例如,貴州的白族就是早期的「僰人」融合南詔大理國時期遷徙而來的白族以及元代「寸白軍」形成的。湖南、湖北的白族則是元代「寸白軍」的後裔。

⑦ 白族 民居建築 屋頂 的特色

一、白族民居的建築形式及基本構造
白族民居平面布局多以三個開間組成一坊為單元,兩邊住人。開間一般3.3米至3.6米。中間為堂屋,開間一般為3.6米至3.8米。進深5至6米。前設走廊,前檐柱至金柱中距1.8米至2米,單層走廊上蓋瓦屋面.並有大出廈和小出廈之分。樓層走廊安木欄桿。民居一般為二層,硬山屋頂。
庭院布局一坊單元房子,可以單獨加圍牆、廚房、廁所等建成為一般普通民居建築。也可以組成「三坊一照壁」的形式,即由三坊單元房子同一方圍牆即照壁組成三合院。在「三坊一照壁」中主房比廂房室內水平高15厘米左右,主房與廂房的交接處在轉角小廈上設麻雀台及二個漏閣,漏閣一般由比主房進深及開間淺小的二間房子組成,連接於主房並用圍牆聯系組成小天井,漏閣可做廚房及堆放雜物用。「四合五天井」可以做成有走廊小廈瓦屋面,四坊房子樓層相互不連通的式樣。也可以做成四坊房子樓層相互連通不設小廈瓦屋面,而是設樓層走道為木欄桿的形式。
白族民居一般都是石木結構或土木結構。青筒板瓦屋面,牆裙及牆角是用麻條石支砌成直立平放的形式,後檐牆、山牆牆裙以上用毛石牆或土基牆。屋面出檐除正面兩山牆內皮之間做成木椽出檐外,其餘抬青石板飛檐石,後檐牆抬大號飛檐,山牆抬中號飛檐,正面牆角抬青石板虎牙,在飛檐石下還安飛磚、飛瓦。屋面檐口飛檐石的設置是白族民居區別於其它民居建築的一大特色,別具一格。
白族民居的木結構大架是做成古建構架結構,屋面硬山形式,有五架梁、七架梁等之分,根據房屋進深決定梁的架數。大架一般做成金片結構或工字形構架結構。大架是用立柱和橫梁以榫卯組合,數層重迭的梁架逐層縮小加高,直到最上一層承托梁檁中脊。屋面檁條除屋脊是用三根即一根枋木掛枋,兩根圓木蓋梁疊合外,其餘為一根枋木掛枋和一根圓木蓋梁疊合。掛枋下再設千斤擔。在檁條間根據板瓦寬度釘椽子。建築物重量全部由構架承擔。牆壁只起圍護作用。樓面承重梁多用二根大枋疊合組成,上面再加扣承枋,控制樓楞位置。在走道檐柱外邊,大插伸出柱外皮的部份一般均雕龍、鳳、獅、象等獸頭,這些木結構的做法地方性較強,均有別於其它民族。
二、白族民居中的照壁
白族人民喜愛具有藝術欣賞價值的照壁。從照壁的構造、雕塑、磚雕工藝、彩畫工藝反映出白族人民的文化藝術和白族古建的風格。照壁有建造在村頭或廟宇前面的,有建造在民居中的。村頭照壁和廟宇照壁是獨立的,牆較厚,一般約80厘米左右,高約5米左右。民居中的照壁中間高兩邊低以泥作工藝為主,牆厚一般為60厘米,中間部份高約6.5米左右。兩邊高度控制在照壁牆頭瓦脊頂低於廂房二層檐口虎牙下皮,比中間照壁矮1.1米左右。照壁的牆裙是雙面支砌直立平放條石,高約l米。牆裙上皮支砌腰線石。腰線石以上用普通磚及3厘米厚翼形花邊磚和薄型磚支砌,做出柱面及檐口不同類型的分空花格飾面。在不同大小類型的花空中可做雕塑或者彩畫。檐口花空以上做磚挑,磚雕花板或變相鬥拱的觀音合掌磚雕花飾等。斗拱上挑飛磚、飛瓦、飛檐石。在飛檐石上用紙筋灰做 泥塑花飾封檐板.飛檐石上起坡蓋瓦。中間部份照壁的檐口要求起翹在20厘米左右。中間照壁要求兩牆角檐口也安設飛檐石,牆頭瓦面做成四撇水式樣並要求四角在垂直方向起拱外。在水平方向外挑與中間部份連成自然曲線。牆頭瓦面的檐口及瓦脊的起翹要做得自然美觀。照壁成型後,則用紙筋灰細心粉飾,檐口四角做鳳頭等雕塑。照壁中間安設高級彩花大理石.或安貼書寫有「清白傳家」、「紫氣東來、「蒼洱毓秀」等漢白玉大理石。經過紙筋灰粉飾後的照壁,再通過白族民間藝術畫匠的傳統精心彩畫,反映了白族建築文化藝術。民居照壁也有簡易做法,即檐口不做斗拱花飾,飛檐石下只做飛磚、飛瓦線條及花框、花格.彩畫也以淡墨彩畫為主。這樣做成的照壁較為經濟,民間所設較多為昆明海埂「白族村」、「三坊一照壁」中的照壁和深圳「三坊一照壁」中的照壁一角。
三、白族民居中的大門
    大門是白族民居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薈萃了白族古建的精華,包括了古建中的梁、枋、斗拱、掛落、博風、門簪及曲線優美的屋面。它的藝術處理.是經歷代勞動人民長期努力和經驗的積累,創造了許多美麗動人的藝術形象。在製作中.藉助於木構架的組合.及各種構件的形狀及材料質感.進行藝術加工.使功能和藝術達到協調統一的效果.
民居大門的式樣是比較多的。有除木門外全部是泥作三滴水式樣,也有全部是木作或泥作的一字平屋面做成硬山或撇水廡殿式樣等等。在以木構架為主的大門中由於門第之分其斗拱還有一斗七架、一斗五架和一斗三架之分。但不管做成什麼式樣,大多數大門都靠山牆而設置,當地叫過山門。大門的做法都比較講究傳統。尤其三滴水大門構造尤為復雜。大門屋面兩側「兩滴」的整個結構是在突出山牆面約50厘米的大門墩上作製作,門墩下部細鑿條石支砌,外邊內角呈外八字,上部結構類似工藝復雜的照壁做法。中間「大滴」是木結構,其做法是首先按大門凈寬立二根方柱連接於山牆大架上,大門位置若設干走道。山牆大架金柱做成方柱可以代替一根門柱,另一根門柱設在前檐柱位置,但比前檐柱高,其高度至支承大門屋面椽子的梁檁上皮。並在距離門墩水平距離約60厘米外設二根燈籠短柱.下端支承在門墩腰線石上,上端支承大斗下的枇杷枋, 兩側設二根穿尖大插,以支承兩側枇杷枋和過橋木,插頭穿挑出燈籠柱的部份雕伏地獅獸頭,在大門二根立柱之間設門枋、門檻,在上檻上方安「垛木方」,全部斗拱挑頭木根部做穿榫,連接在「垛木枋」上。大門木結構的斗拱構造是在大鬥上設置逐層外挑頭木。每層挑頭木上部都安有拱板,其拱板做成通長的,延伸至兩頭成為側面的挑頭。側面的拱板延伸到正面成為正面斜角外的挑頭。在每個挑頭前端均雕有龍、鳳、獅、象等獸頭。在上下挑頭間安有小升,在大斗之間又設有象座。象座上又再有挑頭木,每層挑頭之間交叉安設觀音合掌雕花板。在翼角處斗拱上方設老角梁、仔角梁,在角梁梁端雕制斜角大鳳頭。檐檁支承在懸挑鬥拱外檐上層,在檐檁兩頭起山逐漸抬高,形成斜坡釘制木椽。木椽後端必須延伸到山牆大架與大門立柱之間相連的梁檁上.中間支承在高度齊仔角樑上皮的外層梁垛木上。垛木上口開槽支椽子,椽子前端再安飛椽。翼角飛椽用鋼銷或長15厘米圓釘相互串連。椽頭釘雙層雕花封檐板,椽子上皮釘壓檐板,後蓋青筒板瓦屋面,大門正面在燈籠柱之間.在支承大斗的枇杷枋下安設照面枋、花枋、畫坊、掛落等雕花構件。大門成型後經過精心彩畫裝飾及油漆成為具有工藝價值的成品。工藝之精湛,結構之艱難,使人感到嘆服。
四、白族民居中的彩畫
    彩畫在白族民居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集中反映了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厚文化的白族的文化藝術和審美。在建築物外牆、照壁、大門及房屋檐口部份到處是古色古香的民間彩畫。有多種類型的花邊圖案,也有濃重地方色彩的山水人物畫及用毛筆書寫的詩句。大理白族民居的彩畫別具一格,不同於清式彩畫中的「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及「蘇式」彩畫而有其民族特色,是歷代能工巧匠的經驗和智慧的結晶。首先從色彩上講,自古以來白族喜愛白色。以白色為吉祥,所以,民居建築牆面多為白牆.照壁牆中間部份不能隨意著其它色,一定要用白色。瓦檐下作畫底板一定要白色,後檐牆上花牆要白色,在白牆上面彩畫著色以素雅清淡為特色,給人以幽雅舒暢之感。屋檐下各種形式的花格邊框及出線花邊圖案可稍為艷麗。彩畫色調以黑墨及石蘭、紅土、土黃等石色礦物顏料為主色,其它石綠、銀朱、石黃等色調為鋪助點綴施用。因白族民居的大部份彩畫是在建築物外牆上繪制,而建築物外牆要經風雨和日曬,所以要求不能變色。為了防止變色一定要用真的礦物顏料,經除硝後和膠液按一定的比例拌制而成,其次要等牆面乾燥後才能上色著墨。

 
白族民居的牆面彩畫一般規律是牆角、牆裙、檐口飛檐石拼接處用紙筋灰勾縫後用墨柵染成一條整齊的白縫。需要彩畫的部份,一定要等牆面乾燥後,才能粉飾筋灰,等紙筋灰乾燥後即可作畫,飛檐石下飛瓦做「雲花」圖案.飛磚做「佛狀邊」等圖案,飛磚下的花框邊有多種式樣,花框著色用一種顏色由淺色至深退暈形成「退煙雲」狀。花框內一般畫帶有地方色彩的風景人物國畫及書寫對應於畫面的詩名,或反映白族民間風情,反映歷史典故的詩句。花框內可一幅畫,一首詩句相互穿插排列。山牆面的山尖部份彩畫卷草大角花圖案,形式有多種多樣。山牆、後檐牆下部至牆裙腰線石上用墨畫大方框,四角畫小角花圖案。照壁和大門的彩畫多加著一些花邊圖案線條和檐口斗拱彩畫及斜角鳳頭、檐口封檐板泥作雕塑等的彩畫。
五、白族民居中的木雕
白族民居中的木雕屬於建築裝飾部份,其構造形式十分精美。裝飾的木雕有內外檐之分。外檐部份主要是雕鑿檐口穿插枋外露插頭及檐口柱間照面枋,掛落及走道花坊、雀替、封檐板等,木結構大門包括出檐斗拱、異角鳳頭、燈籠柱之間的花枋、花板、博風板、龍抱柱等。內檐裝飾施於室內。一般木雕部份主要表現在各種玲瓏的美女窗芯,各種正方、斜交正方、六方菱花窗格、萬字步步錦花格窗等。白族居民正房中間堂屋的木門一般用三合六扇雕花格子門組成。格扇寬度根據開間(減去檻框)的尺寸決定。格子門工藝非常精巧.一般格扇門分為上下兩節。上節大空,採用三層鏤空的手法雕出山水花鳥或地方人物故事的浮雕,也有做成菱花格扇的。下節雕出白鶴登松.仙鹿含草等動物圖案。這種格子門的雕飾製作是白族民居獨有的風格。它凝聚著白族民間能工巧匠的心血。莊重華麗、典雅優美,是值得觀賞的美術工藝品。

 
    白族民居的大門木雕是結構和藝術混為一體的傑作。斗拱部份榫卯結構造型工藝精緻,挑頭部份龍、鳳、獅、象獸頭,及拱板升斗的精心雕鑿,無不體現了白族地區建築藝術的特色,大門下部外層的花枋、花板、掛落的三層透鏤精雕細鑿更是吸引人們的關注,贏得人們的贊賞。
    (來源:節選自《大理建築文化論》所載《雲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築風格》,雲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