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層住宅地震從幾層開始斷裂
人家說911是人為炸的。定向暴破。
房子怎麼斷,要看當地的烈度,是否在斷裂帶,和斷裂帶垂直還是平行。
還有房子的質量。
2. 為什麼有的樓承板會斷裂
建大威坤鋼構為您解答:
一、樓層板的質量,因為有些樓層板是買那種現成的,這樣的話工程的速度比較快,但是質量得不到保證,因為不是自己生產的,根本不清楚內部的含量,而且普通人一般不會去查裡面的成分,所以有些用的水泥不符合標准,那生產的樓承板質量上當然也會有影響,樓層板的質量差是主要的原因,因為我們不知道具體的生產過程,所以說質量是很容易出現問題。
二、環境,周圍的環境對樓層板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一般來說,樓層板上的環境都是乾燥的,但是萬一樓上的防水工作沒做好,地面上常年都是濕漉漉的,水的侵蝕作用是比較強大的,樓承板的濕度越大,對樓承板的影響越大,因為水會慢慢的損壞樓承板,可能樓承板無法承受重量而斷裂。
三、地質災害也會讓樓板損壞,地質災害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別說樓承板,整個房屋都會塌掉,萬一出現地震,泥石流等,房屋可能就會被損壞,樓承板也會斷裂,這種就屬於自然災害了。
3. 基礎墜至樓層斷裂怎麼修補
主墜至樓層斷裂,這種情況最好請專業的裝修和建築師傅,他們會補修的很好
4. 斷裂破碎帶與斷裂層破碎帶的區別
斷裂破碎帶是指,具體受斷裂影響形成的破碎帶吧,斷裂層破碎帶,是真對整期斷裂帶整體的介紹吧。
5. 斷裂構造
區內斷裂構造主要有區域主幹斷裂 主幹斷裂:主要為深、大斷裂.基底斷裂;一般斷裂:主要為蓋層斷裂。
(一)區域主幹斷裂
區域性主幹斷裂是指深、深大斷裂和基底斷裂。評價區內主幹斷裂呈近東西向、北東向、北北東向和北西向分布。自北向南主要有城安-鎮頭逆沖-滑覆構造帶(江南古隆起北緣斷裂)、祁門-三陽深大斷裂;自西向東主要有江南深斷裂、銅山-平里深大斷裂、榔橋·里東坑深大斷裂、旌德-漳前深大斷裂、蘭花嶺-月潭深大斷裂、寧國-績溪大斷裂、寧國墩-五城深斷裂、嶺南-小川大斷裂、江灣-街口逆沖-滑覆構造帶及祁門-五城大斷裂(圖1-2-2)。
1.近東西向斷裂
(1)祁門-三陽深斷裂(1)。 括弧及其數字為圖1-2-2中的斷裂編號,下同。
該斷裂帶在三陽地區由兩條主幹斷層組成。兩主幹斷層間為一系列的帶內小斷層,將斷裂帶切割成若干大小不等的透鏡體。斷裂面的寬度500~1000m,主要由擠壓片理化構造透鏡體、構造泥礫岩、碎裂岩及小褶皺組成,橫向上具明顯的分帶性,斷面產狀145°~185°,傾角58°~76°。該斷裂切層較深,在歙縣蘇村的該構造帶中發育有來自深源的玻基橄輝岩(圖1-2-3)。該斷裂具深斷裂性質,形成於晉寧期,其後多次活動。
(2)城安-鎮頭逆沖-滑覆構造帶(16)。該逆沖-滑覆構造帶總體呈東西向,沿江南隆起帶北緣分布,又稱江南古隆起北緣斷裂帶,發育於基底與南華紀及後南華紀蓋層之間。逆沖-滑覆構造帶西起祁門縣城安向西可延至宿松,向東經祁門上戴、黃山湯口,到績溪鎮頭,地球物理資料推測向東可能延至績溪中半坑。構造帶主體以逆沖-滑覆為特徵。沿逆沖-滑覆構造帶兩側重磁異常特徵明顯,北側重力航磁異常規模大、幅度大、梯度陡,而南側重力航磁異常規模及幅度相對較小,梯度平緩。
圖1-2-2 安徽東南地區斷裂構造分布略圖
圖1-2-3 祁門—三陽深斷裂三陽段剖面圖
①西村岩組千枚岩,②片理化構造透鏡體帶:③泥礫岩帶;④破裂岩帶;⑤井潭組片理化流紋質凝灰岩
2.北北東向、北東向斷裂
(1)江南深斷裂(2)。評價區內稱章家渡斷裂,位於評價區北西角,為下揚子前陸帶南緣邊界斷裂。北東段北起涇縣章家渡,南西段經石台縣仙寓山延入江西,北東段經七都、涇縣至江蘇溧陽,區域上稱「江南深斷裂」,出露長約45km。該逆斷裂呈北東向延伸,斷面總體向南東傾斜,對該區早古生代地層厚度、岩相、岩性、生物群等具有明顯的控製作用,同時對中生代花崗岩及二長花崗岩侵入作用及中生代地層的沉積作用也起了控製作用。
以往研究資料表明,江南深斷裂形成於加里東期,其後有多次強烈活動,屬區域性殼斷裂。物探資料顯示為航磁異常遞變帶,北西側為北東向低緩次級疊加正異常,南東側為近南北向及近東西向高背景次級疊加異常帶。該斷裂帶先後於1729年和1774年發生過5級以上地震,是江南多金屬成礦帶主要導岩控岩控礦構造。
(2)銅山-平里大斷裂(3)。發育於評價區西北部,北起涇縣銅山呈北北東向延伸,向南西先後經太平區三峰庵、黟縣碧山,祁門三寶、平里延入江西境內。區內斷續長約110km,總體方位北東50°,向南東傾斜,具逆沖性質。北東端穿切銅山古生代向斜(盆地),向南西對太平、黃山復式岩體和黟縣岩體有一定的控製作用,銅山地區的銅礦床(點)和三寶地區的銅多金屬礦床與其有直接的關聯。在祁門縣城附近與祁門-三陽斷裂復合,向南西分散為一支同方向的組合逆斷層。
(3)榔橋-里東坑斷裂(4)。該斷裂北起譚家橋,向南西至湯口、岡村,穿切藍田盆地後至高嶺腳、里東坑;向北演變為北北東向,進而呈近南北向斜列式的斷層組直至涇縣晏公堂並延出區外。湯口向南的岡村、電(溪)黃(山)公路上著名的雙嶺隧道沿斷裂形成的負地形修建。在隧道的南口,斷裂帶中的粉砂岩經剪切、劈理化,密集的劈理和砂質透鏡體、磨碎的礫石構成了斷裂帶的主體。這是早期壓剪作用所至,晚期則以張性活動為特徵。在雙嶺隧道的南口附近,斷裂帶主要發育有張性角礫岩,角礫大小不等,以厘米級為主,多為稜角狀。斷層分帶明顯,中間為斷層泥帶,兩側依次為張性角礫岩帶、破碎岩帶;角礫被鐵質和部分硅質膠結,傾向北西,傾角近直立,抗風化,往往組成山脊。往南至高橋一帶,斷裂帶寬近200m,斷面產狀320°∠65°~70°。帶內早期充填有中生代石英斑岩、花崗斑岩和花崗閃長斑岩、斜長花崗斑岩脈,經後期活動影響已被角礫岩化(圖1-2-4)。
圖1-2-4 榔橋-里東坑大斷裂高橋段剖面圖
①弱硅化砂岩;②硅化破碎帶;③破碎砂岩;Q1:石英脈;Qnd:鄧家組;Pt2d1:大谷運組下段
(4)旌德-漳前斷裂(5)。該斷裂斜貫評價區,總體呈北北東向延伸。北端經旌德延至宣城溪口後經南漪湖進入江蘇,南端經休寧溪口,組成北東向的斷層組。該斷裂在評價區內長度大於180km,其形跡連續性較差,具有斷續再現之特點。各段斷面特徵不一,產狀近直立。旌德縣境內斷面傾向北西,傾角70°~85°。斷裂分帶明顯、蝕變強烈,由片理化斷層泥礫岩帶、構造透鏡體、密集劈理帶組成。在歙縣的許村,其斷面產狀145°,320°,傾角80°~90°(直立)。晚期斷層分帶明顯,斷層兩側為滑動面,發育兩組擦痕:55°∠40°;晚期右行水平擦痕,構造帶由片理化揉皺帶、劈理帶和糜棱岩化帶組成,並發育片理化、綠泥石化、絹雲母化、碳酸鹽化和碎裂岩化。到伊坑、樑上一帶破碎帶寬達1.5~2.0km,具多期活動特徵,受隱伏岩體侵入影響,產生強烈片理化、角岩化,琅
斷裂帶發育於溪口群至晚白堊世地層中,切割的最新地層為赤山組。鑽孔揭示深部煤層未遭破壞,反映斷裂深度比較淺。斷裂北段顯示為重磁梯變帶,推測形成於印支期末,喜馬拉雅中期活動強烈(圖1-2-5)。
圖1-2-5 旌德-漳前大斷裂旌德段剖面圖
1,7—破碎、蝕變似斑狀二長花崗岩;2,6—裂隙帶;3—構造透鏡體;4—片理化斷層泥礫岩帶;5—密集的節理裂隙帶
(5)蘭花嶺-月潭大斷裂(6)。斷裂位於評價研究區東部,從寧國蘭花嶺向南東經績溪縣王家村、際坑、龍叢,經臨溪古生代盆地、屯溪中生代紅層盆地、休寧月潭進入江西境內,全長約100km。沿斷裂有中生代蘭花嶺、龍叢、俄家花崗閃長岩株侵入,其長軸和斷裂方位一致,呈北北東10°~25°走向,斷裂為傾向北西,傾角在70°以上的逆斷層。在蘭花嶺發育物探磁異常,在王家村、際坑、龍叢一帶發育串珠狀的黃金重砂異常,向東南區經過臨溪盆地和屯溪紅層盆地,地表特徵已不明顯。
(6)寧國-績溪斷裂(7)。該斷裂北起寧國(北東端出寧國進入浙江),南西段經績溪至歙縣,下伏於紅層盆地,並向南西延伸,評價區內全長170餘千米,呈北東25°~30°方向延伸,往往由數條平行斷裂組合而成,如在三十八號橋—績溪一帶。南側主斷面南傾,傾角40°~70°,使南側的較老地層沖斷、逆掩在新層位之上;北側的丁家店-石門里斷層,發育在休寧組與上覆不同層位之間,斷面傾向北西,傾角40°~80°,與南側的主斷面形成對沖,保留了北東向寒武紀和白堊紀地層的狹長條帶(圖1-2-6)。
圖1-2-6 績溪三十八號橋地質剖面圖(據安徽省332地質隊)
1~7—牛屋組(Pt2n):1—灰綠色變質粉砂岩夾變質礫岩、板岩,2—灰綠色輕變質破裂硅化碳酸鹽化板岩.3—片理化綠泥石化石英閃長玢岩,4—黃綠色千枚狀絹雲板岩,5—深灰色含構造透鏡體的片理化礫質板岩,6—灰色含構造透鏡體的片理化砂質板岩,7—灰白色,灰色千糜岩,8~10—白堊紀早世徽州組(K1h):8—紫紅色含構造透鏡體的片理化礫質細砂—粉砂岩.9—紫紅色破碎礫質細砂岩,10—紫紅色中厚層粉砂岩夾薄層粉砂質泥岩。F—斷裂構造
該斷裂帶的主要特徵是擠壓、逆沖推覆。績溪以北以逆沖推覆為主,次級斷層具多階式逆沖特徵,岩石片理化、糜棱岩化,發育構造透鏡和構造煤,同時伴隨中、酸性小岩脈侵入。績溪以南的雄路一帶以逆掩為主,形成逐次逆掩的疊瓦狀斷層帶,造成地層重復、缺失、倒轉,並發育次級小褶皺。斷裂北西主要為侏羅紀第二階段的花崗閃長岩(Jγδβ2)的岩基為特徵,如旌德岩體、太平岩體等;而南東則以白堊紀的花崗岩(Kγ1)為特徵,如伏嶺岩體等。
從績溪-寧國一帶斷裂兩側的南華紀、震旦紀、寒武紀和奧陶紀地層展布情況分析,巨大的斷層效應使黃花尖背斜和績溪蓋層盆地在斷裂南側出現重復,休寧組產生左型位移(平距)30餘千米。如此長距離的位移可能與績溪斷裂的斜沖性質有關,但該斷裂主要性質仍是以逆沖為主。
該斷裂帶磁場特徵清晰,績溪縣城至界水村位於正負兩大磁異常的梯度帶上,南東為負磁區,北西為正磁區。航磁 T零值線沿斷裂帶通過,界水村至蜀洪,磁場的線性特徵明顯,形態規則,斷裂帶與-100γ等值線吻合,異常展布方向與斷裂走向完全一致。
該斷裂形成於印支期,但在38號橋和績溪縣城見逆沖於白堊紀徽州組(K1h)的紅層之上,燕山期仍有較強的活動(圖1-2-6)。
對於寧國-績溪大斷裂的認識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是皖浙贛斷裂帶贛東北斷裂的北延部分,也有認為是構成寧國-績溪斷裂帶北西部的一條斷層。
江西境內的贛東北斷裂又稱德興遂川深斷裂。經皖浙贛交界處的白際嶺進入安徽省,主要以韌性剪切帶形式出現,將在白際嶺韌性剪切帶(3)敘述。
江西境內德興地體與九嶺地體的邊界斷裂為樂安江斷裂(又稱婺源·豐城深斷裂),這條邊界斷裂進入安徽省為寧國墩-五城深斷裂,為障公山隆起帶與白際嶺島弧帶的邊界斷裂,與江西境內的樂安江斷裂對接。寧國-績溪斷裂發育於同一地塊(體)內,雖具有一定規模,但仍是一條中、淺層次為主的斷裂,不具備邊界斷裂條件,可視為寧國墩-五城斷裂的派生斷裂。
(7)寧國墩-五城深斷裂(8)。該斷裂向南西延至江西境內,與婺源-豐城深大斷裂相接,北東延至廣德虎嶺關、浙江泗安。評價區內斷裂帶全長110km,斷面傾向南東。北東段傾角中等(35°~46°),南西段傾角較緩,在千丈嶺將西村岩組蛇綠岩套成分的細碧岩推至北構造區的牛屋組(Pt2n)之上;在里方前緣的推覆斷裂將青白口紀黑雲母花崗閃長岩(Qb1γ δβ)推覆在侏羅紀的洪琴組(J2h)之上;在伏川將古老蛇綠岩套的輝橄岩(蛇紋岩)推覆在青白口紀早期歙縣岩體之上,構成飛來峰構造。在璜茅及天井山地區,斷裂上盤由井潭組流紋質火山岩、新元古代的花崗岩組成,且皆發育不同程度的糜棱岩化;下盤為周家村組砂質千枚岩,上、下盤之間為剪切片理化帶,發育S-C組構,剪切帶核部發育石英鈉長千糜岩(圖1-2-7)。
圖1-2-7 寧國墩-五城深斷裂天井山段剖面圖
該斷裂形成於新元古代,以北東-北北東向左型剪切斜沖斷層為主要形式,將此前由南北向俯沖碰撞形成的近東西向、枝杈狀蛇綠岩套進一步牽引成北東向。晉寧晚期隨著島弧帶與障公山隆起帶的拼貼,該斷裂成為左行平移並斜向逆沖的邊界斷裂。中生代晚期,斷裂的進一步活動,形成了現今北東向斷裂。該斷裂對屯溪中生代紅層盆地起到重要控製作用,同時控制了青白口紀井潭組火山岩、中生代劉村花崗閃長岩體和伏嶺鉀長花崗岩體,以及一批中生代花崗閃長岩類小岩體的分布。在區域上構成北東向斷裂構造-岩漿岩-礦化帶,對區內金屬礦產具有重要控製作用。據物探和區域地質資料分析,該斷裂深度可能下切到莫霍面,具深斷裂性質。
綜合上述地質特徵及重磁異常特徵分析推斷,寧國墩·五城斷裂是皖浙贛斷裂系中的主幹斷裂,是安徽東南地區主要控岩控礦構造。
(8)嶺南-小川斷裂(9)。該斷裂分布在南部構造區的青白口紀周家村組、井潭組和蓋層的古生代地層中,長約近百千米,斷面向南傾,中段的古祝、璜茅一線的主斷面被後期井潭組推覆體改造,並在推覆體內部見到多處井潭組之下的侏羅紀洪琴組出露的構造窗(圖1-2-8)。它與北部的祁門-三陽斷裂的北東段共同構成巨大的北東東向走滑斷層組合帶,是位於三陽-雄村巨型走滑斷裂南側,並與之平行的大型斷層,其性質與三陽-雄村巨型走滑斷裂相同。右型剪切平面錯距約10km。
(9)江灣-街口逆沖-滑覆斷裂(17)。該斷裂是白際嶺島弧帶與皖浙褶斷帶的邊界斷裂,發育於江南古隆起的東南緣。斷裂主體發育於南華紀休寧組與下伏青白口紀井潭組火山岩之間,境內斷裂帶主體呈北東向,其東部經三陽-雄村和小川-嶺南北東東向走滑斷層的剪切牽引,形成向東凸出的弧形圖案;南西端進入江西境內。區內長度>100km。
圖1-2-8 嶺南-小川大斷裂中的構造窗(小溪)
該斷裂為白際嶺韌性剪切帶的主幹斷裂,其構造特徵表現為強烈的擠壓破碎作用,剪切帶變形變質相對較強,後期面理基本上置換了So。井潭組安山岩中的礦物成分呈定向排列的薄層狀,發育S—C組構,流紋岩已變為長英質糜棱岩,休寧組底部紫紅色礫岩、砂岩變成糜棱片岩,發育有明顯的拉伸和旋轉變形產生「S」形彎曲、拖尾(曲頸狀)構造以及多米諾破裂錯動等變形特徵。境內金竹、抽司以及浙江的齊溪等地發現井潭組逆沖推覆在休寧組之上,二者均發生強烈剪切和倒轉。斷裂晚期,在斷裂南東的後南華紀地層中發生傾向南東多條滑覆構造。
該斷裂主體發育於休寧組中。但皖浙贛地區均見有石炭紀黃龍組(C2h)不整合在下伏層位上,同時中生代的推覆構造、走滑構造以及岩漿活動均對該剪切帶進行疊加、改造和被侵入。推斷深斷裂主體時代為加里東-燕山期。斷裂影響范圍大、活動時間長,是一條重要的區域性斷裂帶。
3.北西向斷裂
祁門-五城斷裂(15)。分布於評價研究區西部的祁門縣縣城至休寧縣的五城,長約44km。北西端可能過祁門-三陽深斷裂自金字牌東至三寶,並斷續前進至東園西北,長約25km。南東端可能穿切白際嶺韌性剪切帶至浙江境內,長約30km。
中元古代千枚岩中的鐵白雲石夾層僅出露在斷裂之南東側,發育一組北西向的片理帶和構造片理化帶。安徽境內北東側出露C-P地層,並控制白堊紀的紅層沉積。
斷裂兩側發育不同的地球化學場,南西側為Au、W、Sn、Pb、Zn,且異常長軸也呈北西向,南東側地層中僅發育Au異常;物探布格重力異常有一明顯的重力異常變化梯度帶和物探航磁異常變化帶。
該斷裂控制了晚侏羅世郭坑、三寶、大屋裡、東園、西園中酸性岩株侵入,並有鎢金多金屬礦化沿該斷裂帶分布。
斷裂走向為北西,斷面傾斜較陡。據資料分析推斷,早期為白際嶺島弧帶與障公山隆起帶的拼貼邊界,呈北東東向,後經祁門-三陽斷裂左型剪切牽引而形成現今的北西向。晚期根據古生代藍田盆地和中生代紅層盆地的出露情況應為北東盤下降、南西盤抬升,具引張特徵的正斷層性質。
(二)一般斷裂
除上述區域主幹斷裂外,區內尚發育不同方位的一般斷裂,對控岩控礦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有包村斷裂、西嶺腳(棉花嶺)斷裂、銀峰斷裂、逍遙後山庵斷裂及嶺腳斷裂等。它們的地質特徵見表1-2-3,圖1-2-9。
表1-2-3 安徽省南部地區一般斷裂特徵表
(三)隱爆構造
評價區在祁門縣三寶、小柏溪,歙縣金谷山和蘇村等地發育侏羅紀晚期中酸性侵入的隱爆構造,並形成與成礦有關的隱爆角礫岩(筒)。
1.三寶隱爆角礫岩筒(帶)
區域上發育於祁門-三陽東西向深斷裂的北側,並疊加有北東向的銅山-平里大斷裂的交會部位,直接隱爆侵入於藍田盆地皮園村組和荷塘組中的滑脫層中,共發現8個隱爆角礫筒(帶)構造,總體呈近東西向分布。角礫成分為侏羅紀花崗閃長玢岩及圍岩,膠結物為岩漿成分。在三
圖1-2-9 逍遙斷裂剖面素描圖
寶礦區金銀房和程鄭村2個角礫岩筒(帶)內及其周圍圍岩中,均見陡斜的脈狀多金屬礦體,該隱爆角礫岩帶是重要的控、容礦構造。
2.金谷山隱爆角礫岩筒
金谷山隱爆岩筒位於祁門一三陽深斷裂的北側,發育於績(臨)溪盆地的層間滑脫層中,角礫為侏羅紀晚期中酸性侵入岩,腔結物同為晚期的斜花崗斑岩膠結。隱爆岩筒與銅、金礦(化)密切相關。
3.蘇村隱爆角礫岩筒
發育於大阜韌性剪切帶中,角礫的膠結物為侏羅紀晚期的黑雲母花崗閃長岩+與銅礦成礦關系密切。
(四)韌性剪切帶
評價區內主要有障公山韌性剪切帶、大阜韌性剪切帶和白際嶺韌性剪切帶。
1.障公山韌性剪切帶
發育於障公山隆起構造區,其主體部位大致與漳前組的分布范圍相當。岩石中新生的層狀硅酸鹽礦物(絹雲母、綠泥石)與石英等顆粒礦物在固態流變的作用下呈現特殊的條帶構造,千枚岩具極強的絲絹光澤,岩層內新生面理發生塑性的緊閉褶皺,樞紐平緩。這些再造的平緩褶皺其軸向與剪切帶總體方向一致,呈近東西向。從漳前村向東延至白際嶺島弧區連接處的璜茅,向西至江西境內,長約百餘千米,寬約3-5km。
2.大阜韌性剪切帶
大阜韌性剪切帶主要分布在祁門·三陽深斷裂的兩佣,該斷裂為疊加在早期大阜韌性剪切帶上的中生代的走滑斷裂。
剪切帶由大阜向北東至皖浙交界的清涼峰,被侏羅紀火山岩覆蓋,往南西被白堊紀紅層覆蓋,長約70km.寬約2-5km,主要發育在昌前組的下部層位內。該剪切帶發育時間長、規模大,經歷了長期的演化過程,因而不僅有早期的韌性變形標志,同時還發育有晚期的走滑構造。
剪切帶發育大規模的強直面理帶,原岩大部被改造成毫米級以下的千枚岩。千枚岩具強絲絹光澤,千枚理產狀穩定,走向50°-80°,傾向南東,傾角50°-70°。構造變形機制復雜,主要為逆沖推覆剪切。
沿韌性剪切帶發育大量的基性一酸性的岩脈、岩株,分布有金、銅等礦化點及重砂、化探異常,剪切帶中的疊加小構造是尋找上述礦床的有利部位。
區內歙縣等3大岩體與江西九嶺岩體一樣,形成於青白口紀早期,其成岩年齡均超過9億年。周新民、邢風鳴等研究證實晚期片麻岩內新生白雲母40Ar/39Ar年齡767.9Ma(周新民,1990),表明青白口紀早期花崗閃長岩形成後經歷了一次強烈熱動力變質事件,片麻狀構造形成年齡就是大阜韌性剪切帶早期活動年齡,這個年齡值與皖浙贛交界區靈山、蓮花山花崗岩的年齡值相似。
在伏川-水竹坑一帶為一向北東撒開的構造混雜岩帶。帶內混雜有白際嶺島弧區細碧岩、角斑岩、輝長岩和歷口構造區英雲閃長岩,英雲閃長岩均呈北東東向長條形,岩石強片理化,產狀與剪切帶一致。
綜上所述,大阜韌性剪切帶是一條形成時間較早、活動變形時間較長,中至表層構造摻雜的區域性韌性剪切帶,本帶的礦物組合說明該帶以低溫高應變的動力變質為主,早期是晉寧期造山作用的結果,晚期疊加了中生代走滑和剪切構造作用。
3.白際嶺韌性剪切帶
該剪切帶發育於白際嶺島弧區的東南緣,於南華紀休寧組與下伏青白口紀井潭組的火山熔岩之間。韌性剪切帶原為北東東向,後經三陽-雄村和小川-嶺南北東東向走滑斷層的剪切牽引,在古隆起帶的北東轉折端,局部呈現向東凸出的弓形圖案。又由於後期推覆構造影響,剪切帶的新生面理傾向變化較大。該剪切帶北東端被三陽走滑斷裂剪切,南西端出評價區進入浙江和江西境內。區內展開長度>100km。原有寬度1~2km,由於後期推覆和剪切,現寬度由數百米至數千米。
白際嶺韌性剪切帶在區域上。祁門、屯溪幅1:20萬區域地質測量報告(1971年)認為,皖浙贛深斷裂在區內實際表現為強烈的擠壓破碎帶,稱江灣-街口擠壓破碎帶。剪切帶變形變質相對較強,後期面理基本上置換了S0。井潭組安山岩中的礦物成分呈定向排列的薄層狀,發育S-C組構。流紋岩已變為長英質糜棱岩,岩石由長英質條帶(40%),層狀絹、白雲母(40%)、石英碎斑(20%)組成。石英碎斑具波狀消光、亞顆粒化和壓力影構造。雲母集合成雲母魚,長英質條帶具拔絲構造。休寧組底部紫紅色礫岩、砂岩變成糜棱片岩,岩石中絹、白雲母達到50%~60%。長英質條帶和石英碎斑分別佔20%、10%。片理發育,肉眼見有花斑狀,鏡下見顯微拉伸線理、皺紋線理。
剪切帶內的休寧組底部礫岩發育有明顯的拉伸和旋轉變形產生的「S」型彎曲、拖尾(曲頸狀)構造以及多米諾破裂錯動等變形特徵,這些變形特徵顯示剪切帶是中層次為主的剪切變形。
剪切帶並未造成區域上地層流失,在局部地段因後期構造疊加,造成井潭組局部被拉薄、拉斷、推覆和局部變寬現象。由於構造捲入地層區進入休寧組,東部清涼山地區和休寧流塘地區均見有石炭紀黃龍組(C2h)不整合在下伏層位上,同時中生代的推覆構造、走滑構造以及岩漿活動均對該剪切帶進行疊加、改造和侵入,故其主體時代為加里東期。
白際嶺韌性剪切帶在江西境內呈北北東、北東向,安徽境內呈北東、北東東向展布,是一條重要的區域性韌性剪切帶。
6. 什麼是解理;節理;劈理;斷裂;層理;它們如何區分
解理
Cleavage礦物晶體受力後常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這種性質稱為解理。解理可以用來區別不同的礦物質[1],不同的晶質礦物,解理的數目,解理的完善程度和解理的夾角都不同。利用這一特性可以在樣品和顯微鏡下區別不同的礦物質。
在標本的破裂面上一般看到閃光的斷裂面為閃光的平面,即解理面。解理面一般平行於晶體格架中質點最緊密,聯結力最強的面。
因為垂直這種面的聯結力較弱,晶粒易於平行此面破裂。相對來說,面與面之間的聯結力最弱。解理是反映晶體構造的重要特徵之一。且較晶形具有更為普遍的意義。
不論礦物自形程度高低,
解理的特徵不變,是鑒定礦物的重要特徵依據。一般可依據解理的有無,發育完全程度(以解理面的完整程度為標志)以及組數和各組交角來區分礦物。
節理:岩石中的裂隙,其兩側岩石沒有明顯的位移。地殼上部岩石中最廣泛發育的一種斷裂構造。通常,受風化作用後易於識別,在石灰岩地區,節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岩石中的裂隙,是沒有明顯位移的斷裂。節理是地殼上部岩石中最廣泛發育的一種斷裂構造。按成因節理可分為:①原生節理,成岩過程中形成,如沉積岩中因縮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卻收縮而成的柱狀節理;②構造節理,由構造變形而成;③非構造節理,由外動力作用形成的,如風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節理,常局限於地表淺處。
劈理cleavage地質構造中斷裂構造的一類。變形岩石中能使岩石易於沿一定方向劈開成無數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狀構造。
斷裂是指岩層被斷錯或發生裂開。據其發育的程度和兩側的岩層相對位錯的情況把斷裂分為三類。一類叫劈理,是微細的斷裂變動,還沒有明顯破壞岩石的連續性。最常見的劈理是在褶曲的核部發育的軸面劈理,常呈扇形(以褶皺軸面為對稱軸)。第二類稱節理,是岩層發生了裂開但兩盤岩石沒有發生明顯的相對位移的斷裂變動。按其形成的力學性質,節理可分為張節理和剪切節理。節理常成組出現,如「X」-形的共軛節理。如果斷裂兩盤的岩石已發生了明顯的相對位移,則稱斷層,是最重要的一類斷裂。
層理(stratification)在岩石形成過程中產生的,由物質成分、顆大小、顏色、結構構造等的差異而表現出的岩石成層構造。一般厚幾厘米至幾米,其橫向延伸可以是幾厘米至數千米。常見於大多數沉積岩和一些火山岩中,是研究地質構造變形及其歷史的重要參考面。
7. 中間里層斷裂
按摩對脂肪層斷裂的作用:脂肪層斷裂多是由於發胖引起的。常見懷孕或暴飲暴食導致的短時間內長胖。按摩是不起效果的。也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要增加體育鍛煉,補充維生素和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恢復正常形體後,一年左右會恢 脂肪層斷裂很多人都有,可能是受過外傷或者長期承受的壓力較大,與個人體質有明顯的關系。要注意和皮下肌肉斷裂相區別,只要排除肌肉斷裂,脂肪斷裂其對人體的運動,健康等是沒有影響的,沒有必要擔心。
8. 斷裂(層)及其活動性調查
活動斷層的定義隨不同國家與地區及不同學者而有所不同。目前學界尚無統一標准。斷層的活動具有時代性的消長,我國地質學界和工程地震學界普遍認為,活動斷層是指晚第四紀以來有活動的斷層。但由於各地區的地質環境不同,研究程度不同,各學科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不同,使得國內外學者對活動斷層的含義和時限認識也不盡相同(徐錫偉等,2006;景彥君等,2009)。
斷裂構造可能會成為CO2泄漏通道,需要對斷裂構造的特徵進行調查。如存在活動斷裂,可能會引起地層斷裂、誘發地震的危險,對CO2地下儲存庫危害較大,因此必須開展斷裂及其活動性調查。
(一)斷裂調查
1.調查方法
採用大、中、小構造相結合,遙感解譯與實地觀察相結合的方法,首先確定斷層是否存在,然後進一步收集有關資料。當已知或懷疑有斷裂時,所需的調查應包括地層和地形分析、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調查、槽探、鑽孔、沉積物或斷層岩的年齡測定、當地的地震調查和任何其他用以弄清運動最近發生時間的適用技術,對在照片上由遙感成像顯示的一切線性地形特徵等,均應進行足夠詳細的調查,以解釋它們的成因。
斷層證據主要有:
1)地貌標志(斷層崖、斷層三角面、錯斷的山脊、水系、泉水的帶狀分布等);
2)構造標志(線狀或面狀地質體的突然中斷和錯開、構造線不連續、岩層產狀急變、節理化和劈理化窄帶的突然出現、小褶皺劇增以及擠壓破碎、擦痕等);
3)地層標志(地層的缺失或不對稱重復);
4)岩漿活動和礦化作用(岩礦、礦化帶或硅化等熱液蝕變帶沿一條線斷續分布);
5)岩相厚度標志(岩相和厚度的顯著差異)。
2.調查內容
1)斷層兩盤的地層及其產狀變化;
2)斷層面產狀(直接測量、根據斷層「V」字形法判定,藉助於伴生構造判定);
3)斷層兩盤的相對運動方向(主要根據兩盤地層的新老關系、牽引褶皺、擦痕、階步、羽狀節理、兩側小褶皺、斷層角礫岩等);
4)斷層破碎帶的寬度;
5)斷層岩類型;
6)斷層的組合形式(如正斷層的地塹和地壘、階梯狀斷層、箕狀構造、逆斷層的單沖型、背沖型、對沖型、楔沖型、雙沖構造)。
(二)斷裂活動性鑒定
1.斷裂活動性鑒定對象
斷裂活動性鑒定的對象是「主要斷層」,一般是指:
1)區域地震構造圖上有標示的區域性斷層;
2)長度大於10km或大於15km的斷層;
3)對其活動時代的認識有分歧,並且可能影響到場地地震危險分析結果的斷層;
4)晚更新世以來有活動跡象的斷層;
5)通過場址區並且與工程場址區安全性評價相關的斷層;
6)與破壞性地震特別是M≥6級地震在空間位置上相關的斷層;
7)與現代小震密集活動或條帶狀分布相關的斷層;
8)可能延伸到近場區內的活動斷層;
9)指向工程場地,並且可能對工程場址區安全性評價有所影響的斷層。
2.活動性鑒定內容
1)斷層的活動時代。斷層活動時代的鑒定是判定該斷層是否是發震構造,是否對場址區擬建工程產生重要影響,不能改變路由的管線工程是否採取相應的抗斷措施的主要依據。
2)斷層的活動性質。對於活動斷層而言,其活動性質是劃分相關潛在震源區並確定其震級上限的重要依據。潛在震源區范圍與邊界的確定,與活動斷層的性質(包括產狀)密切相關。在近場區發震構造評價工作中,應通過野外現場調查或採用成熟技術方法的探測,查明活動斷層的活動性質,鑒別出正斷層、逆斷層、走滑斷層、正-走滑斷層、走滑-正斷層、逆-走滑斷層、走滑-逆斷層等。
3)斷層的運動特性。斷層的運動包括「蠕滑」和「黏滑」兩種特性。以地震的方式釋放的能量往往只佔活動斷層應變積累的一部分。
4)斷層分段性。斷層的分段性是確定相應潛在震源區邊界及其震級上限的主要依據。斷層的分段性研究包括活動性分段和破裂分段兩方面的內容。
活動性分段主要包括活動時代與活動性質分段。斷層活動時代的差別是斷層分段性活動最為顯著的標志,在調查中,應當首先加以鑒別,判定「活動的段落」和「不活動的段落」。對於活動的段落,還應視工程的需要和可能性,進一步對其最新活動時代以及活動性質的差別加以細分。
破裂分段是一項難度很大,專業性更強的具有研究性的工作。由於它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只有在工程必需的情況下,可進行專題性研究。
3.活動斷裂調查鑒定技術
對目標區內的活動斷裂進行詳細探測和定期觀測,調查其規模、性質、方向、活動強度、特徵、地貌地質證據及其活動規律,並初步評價各活動斷層的地震危險性。調查過程中應安排槽探、淺井工作,必要時施以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並採集樣品進行地質年代測試。
我國活動斷裂調查及研究方法研究較為成熟,調查研究技術手段有地球化學異常、地球物理異常等,並且嘗試給出最佳的組合方法。鄧起東等(2007)指出小間距鑽探和槽探是研究斷層新活動的有力手段,可以揭露活動斷層最新活動和古地震錯動歷史的最好技術,並且中國地震局《活動斷層探測(DB/T15—2009)》中給出了槽探、鑽孔探測的精度適用范圍及技術要求,《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GB17741—2005)也介紹了活動斷裂調查鑒定技術。
1)進行主要斷層活動性鑒定,應以地質地貌學的調查分析方法為主。在進行地質地貌調查與分析時,應注意:
①宏觀人手。如斷層所在地區的新構造活動背景、斷層與第四紀新地層的關系、斷層與地貌面的關系、斷層的構造地貌特徵等。
②微觀取證。僅根據宏觀現象說明斷層的活動性是不足取信的,應選擇典型地段和典型部位,通過現場調查,獲得斷層活動性確切的地質地貌證據。
③精細分析。對於活動斷層,應採用斷層地貌分析、斷層活動性參數確定、古地震探槽、活動性分段、活斷層填圖、新年代學測定等多種技術方法進行現場調查取證,必要時進行活斷層填圖,詳細鑒定其活動性;
④綜合判定。應綜合地震活動性、現代構造應力場等不同學科的資料,綜合斷層活動性的宏觀及微觀資料,進行斷層活動性的綜合判定。
2)斷層最新活動時代的鑒定,在很大程度上要藉助甚至依賴於新年代學測定技術。年代測定方法選擇上應因地而異,有所側重,同時又盡可能採用多種方法進行綜合測年。一般來說,對有第四紀地層出露的地區,可採用放射性碳(14C)法、釋光法、孢粉分析法;對基岩地區的斷層泥的測年可採用釋光法、電子自旋共振(ESR)法、鉀-氬(K-Ar)法和電鏡(SEM)掃描法等。
3)在覆蓋區,已有資料不能確定已知主要斷層的活動時代時,應選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質鑽探和測年等手段進行勘查。隱伏斷層的活動性鑒定一般應遵循以下步驟:
①進行隱伏斷層位置的初步探測。根據航、衛片判讀和已有的地質、地貌、化探、物探、鑽探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初步推測斷層的位置、延伸和展布形態,然後選擇適宜的探測手段,布置探測路線。
②進行隱伏斷層的綜合探測。在初步推測出斷層的大體位置後,進一步按照先粗後細的原則,選擇合適的物探或化探方法,初步確定斷層位置。再進行淺層物探,如淺層地震勘探、地質雷達等,以查明隱伏斷層的確切位置和斷距。
③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鑽探和槽探,進一步幫助確定斷距、斷面、斷錯地層及上覆地層,並採集合適的樣品,綜合分析其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