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碳鋼是鑄造成的還是鍛造的
鑄鋼(cast steel) 用以澆注鑄件的鋼。鑄造合金的一種。鑄鋼分為鑄造碳鋼、鑄造低合金鋼和鑄造特種鋼3類。 ①鑄造碳鋼。以碳為主要合金元素並含有少量其他元素的鑄鋼。含碳小於0.2%的為鑄造低碳鋼,含碳0.2%~0.5%的為鑄造中碳鋼,含碳大於0.5%的為鑄造高碳鋼。隨著含碳量的增加,鑄造碳鋼的強度增大,硬度提高。鑄造碳鋼具有較高的強度、塑性和韌性,成本較低,在重型機械中用於製造承受大負荷的零件,如軋鋼機機架、水壓機底座等;在鐵路車輛上用於製造受力大又承受沖擊的零件如搖枕、側架、車輪和車鉤等。 ②鑄造低合金鋼。含有錳 、鉻、銅等合金元素的鑄鋼。合金元素總量一般小於5%,具有較大的沖擊韌性,並能通過熱處理獲得更好的機械性能。鑄造低合金鋼比碳鋼具有較優的使用性能,能減小零件質量,提高使用壽命。 ③鑄造特種鋼。為適應特殊需要而煉制的合金鑄鋼,品種繁多,通常含有一種或多種的高量合金元素,以獲得某種特殊性能。例如 ,含錳11%~14%的高錳鋼能耐沖擊磨損,多用於礦山機械、工程機械的耐磨零件;以鉻或鉻鎳為主要合金元素的各種不銹鋼,用於在有腐蝕或650℃以上高溫條件下工作的零件,如化工用閥體、泵、容器或大容量電站的汽輪機殼體等。
㈡ 碳鋼與鍛鋼,是什麼關系
鍛鋼是碳鋼的一個細分品類,在毛坯鋼材中沒有區分。鍛鋼指的是加工工藝,就是把毛坯鋼通過鍛打加工形成的零部件,此時的鋼件的材質稱作鍛鋼,如果是通過鑄造而得來的零部件叫鑄鋼。任何鋼材通過鍛打加工,都可以稱作鍛鋼。這是工藝屬性,不是種類屬性。
㈢ 為什麼鋼能進行鑄造,鑄鐵不能鍛造
鋼能進行鑄造,鑄鐵不能鍛造的原因:
鋼中含碳量低,韌性好,能鑄造,鑄鐵中含碳量高,硬度大,質脆,不能鍛造,能用來煉鋼。
鋼,是對含碳量質量百分比介於0.02%至2.06%之間的鐵碳合金的統稱。鋼的化學成分可以有很大變化,只含碳元素的鋼稱為碳素鋼(碳鋼)或普通鋼;在實際生產中,鋼往往根據用途的不同含有不同的合金元素,比如:錳、鎳、釩等等。人類對鋼的應用和研究歷史相當悠久,但是直到19世紀貝氏煉鋼法發明之前,鋼的製取都是一項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如今,鋼以其低廉的價格、可靠的性能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是建築業、製造業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可以說鋼是現代社會的物質基礎。
鑄鐵主要由鐵、碳和硅組成的合金的總稱。在這些合金中,含碳量超過在共晶溫度時能保留在奧氏體固溶體中的量。
㈣ 應該怎樣選擇毛坯類型,製造方法,和毛坯精度
在毛坯成形復方案的選擇中,還要制考慮適應性原則。既根據零件的結構形狀、外形尺寸和工作條件要求,選擇適應的毛坯方案。
例如,對於階梯軸類零件,當各台階直徑相差不大時,可用棒料;若相差較大,則宜採用鍛造毛坯。
形狀復雜和薄壁的毛坯,一般不應採用金屬型鑄造;尺寸較大的毛坯,通常不採用模鍛、壓力鑄造和熔模鑄造,多數採用自由鍛、砂型鑄造和焊接等方法制坯。
零件的工作條件不同,選擇的毛坯類型也不同。如機床主軸和手柄都是軸類零件,但主軸是機床的關鍵零件,尺寸形狀和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受力復雜且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只允許發生很微小的變形,因此要選用具有良好綜合力學性能的45鋼或40Cr,經鍛造制坯及嚴格切削加工和熱處理製成;而機床手柄則採用低碳鋼圓棒料或普通灰口鑄鐵件為毛坯,經簡單的切削加工即可完成,不需要熱處理。再如內燃機曲軸在工作過程中承受很大的拉伸、彎曲和扭轉應力,應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故高速大功率內燃機曲軸一般採用強度和韌性較好的合金結構鋼鍛造成形,功率較小時可採用球墨鑄鐵鑄造成形或用中碳鋼鍛造成形。對於受力不大且為圓形曲面的直軸,可採用圓鋼下料直接切削加工成形。
㈤ 碳鋼鍛件 A105 要幾周才能鍛造完成(我指的只是毛胚) 300磅的截止閥 數量在二百台左右
毛坯的話很快A105這個材料比較簡單的,要是我們廠的話大約6-10天,具體版要看圖紙,球形和方權形閥體難打一些,筒形的可能還要快一點。下料2天,鍛打4-5天,正火2-3天,但是全部的話工期可以重疊,前面的正火,後面的下料。所以加起來大約6-10天。 對了300磅的小東西的話還要快,估計快點4天就可以出來了。
㈥ 為什麼重要零件都要鍛造毛胚,而不是鑄造毛胚製造
因為通過鍛造能消除金屬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鑄態疏鬆等缺陷,優化微觀組專織結構,同屬時由於保存了完整的金屬流線,鍛件的機械性能一般優於同樣材料的鑄件。相關機械中負載高、工作條件嚴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狀較簡單的可用軋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採用鍛件。
鍛造就是將金屬熔煉成合適必然要求的液體並澆進鑄型里,經冷卻凝固、清整處置後獲得有預定外形、尺寸和機能的鑄件(零件或毛坯)的工藝過程。現代機械製造工業的根本工藝。
(6)碳鋼毛坯鍛造擴展閱讀:
鍛造用料主要是各種成分的碳素鋼和合金鋼,其次是鋁、鎂、銅、鈦等及其合金。材料的原始狀態有棒料、鑄錠、金屬粉末和液態金屬。 金屬在變形前的橫斷面積與變形後的橫斷面積之比稱為鍛造比。正確地選擇鍛造比、合理的加熱溫度及保溫時間、合理的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合理的變形量及變形速度對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有很大關系。
㈦ 如何改善鍛造毛坯件的機械性能
鍛造毛坯件的機械性能和許多方面有關:
一、材料
根據鍛造的金屬材料類型不同,其機械性能不同。碳素鋼、合金鋼及銅、鋁等金屬的非鐵合金具有良好塑性,可進行鍛造。鑄鐵塑性差,不可鍛。
二、加熱
1、根據材料不同選擇恰當的鍛造溫度范圍,這里有三個名詞:
鍛造溫度范圍:始鍛溫度與終鍛溫度之間的溫度區間。
始鍛溫度:金屬材料鍛造允許加熱的最高溫度。溫度過高,易產生熱缺陷。
終鍛溫度:金屬材料允許變形的最低溫度。溫度過低,鍛造費力,易造成斷裂。
因此,採用適當的溫度范圍非常重要。加熱時可以用熱電高溫計或光學高溫計測量溫度,或者通過「火色法」來判斷,不過會有誤差。
2、採用合適的加熱設備;通常有火焰加熱和電加熱兩種途徑,根據加工量和加熱金屬的材質決定。註:高溫合金、高合金鋼、非鐵合金推薦用電阻爐。
3、防止加熱缺陷產生:
a)氧化與脫碳。按名詞理解,氧化導致金屬損失;脫碳造成金屬表層硬度和耐磨性下降。
b) 過熱和過燒。按名詞理解,過熱會導致金屬晶粒粗大,鍛造後熱處理過程中可以彌補;過燒會破壞晶粒間結合力,一鍛即碎,損失不可挽回,切忌。
c) 內部裂紋。常見於尺寸較大的坯料,在毛坯件內部產生裂紋。通常導致的原因是加熱速度過快或裝爐溫度過高,一般高碳鋼易出現這種情況。
三、鍛造成型。沒法說,制定恰當的工藝流程吧,再有和工人的技能有關。
四、鍛後冷卻。是保證鍛造質量的重要環節。要防止冷卻時產生硬化、變形和裂紋。有空冷、坑冷和爐冷三種形式。
五、如樓上所說,根據具體的要求選擇適當的熱處理方式。
鍛造工藝是很復雜的,建議查閱相關手冊並咨詢權威人士。因為不管毛坯件出現或大或小的問題,都會增加額外的加工成本的。
㈧ 為什麼碳鋼鍛造時要加熱到一定溫度才能鍛打
鑄鐵含碳量高,在通常情況下(常溫·非三向受壓)為公認的脆性材料。碳鋼屬於延性材料。
㈨ 鍛造件,碳鋼的,一般多少錢一噸呢
你這別打鍛造這兩個字,會被收錄到游戲目錄,魔獸世界裡面有一門專業就是鍛造。
㈩ 碳鋼在其鍛造溫度范圍內進行鍛造加工是否會產生加工硬化
即便碳鋼在鍛造時其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都在規范的鍛造溫度范圍內百,鍛造加工也會產生加工硬化。這首先是經過鍛度造過程,金屬的內部組織密度加大,強度增加,其硬度也會隨知之增加。其二就是冷卻速度的快慢。一般的鍛件在鍛造後都是在道空氣中自然冷卻,環境溫度直接影響冷卻速度的快慢。冷卻速度越快,硬度專越高。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將剛鍛完的鍛件埋入石灰,以放慢冷卻速度的原因之一。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