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白居易被為盛名的敘事詩有
《琵琶行》《長歌》《恨賣炭翁》《杜陵叟》 《琵琶行》講述詩人江頭送友人,遇到一位嫁作商人婦的歌妓,聽她彈奏琵琶曲講述身世,抒發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長恨歌》表現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藉以抒懷的敘事長詩。
以上兩首詩是他長篇敘事詩的代表作。
《賣炭翁》借賣炭翁的悲苦生活表現民生疾苦,諷喻社會生活。
《杜陵叟》借杜陵叟之口控訴了兩個使農民的生活受苦受難的直接原因,一個是上天的自然災害,另一個則是人為的災禍。詩的深刻在於第二部分,指出官僚制度的黑暗與腐敗,橫征暴斂,巧取豪奪。
❷ 到底哪首詩詞最負盛名
史上最負盛名的10首詩詞
10.《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09.《離騷》·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昌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
惟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以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注1)初既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竢時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攬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女媭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節?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 眾不可戶說兮,孰雲察余之中情? 世並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 依前聖以節中兮,喟憑心而歷茲。
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 「啟《九辨》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 不顧難以圖後兮,五子用失乎家巷。(注3)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澆身被服強圉兮,縱欲而不忍。 日康娛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顛隕。夏桀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
後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長。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 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
夫維聖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覽余初其猶未悔。
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鬱邑兮,哀朕時之不當。 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駟玉虯以桀鷖兮,溘埃風余上征。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飲余馬於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
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 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紲馬。
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溘吾游此春宮兮,折瓊枝以繼佩。 及榮華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為理。紛總總其離合兮,忽緯繣其難遷。 夕歸次於窮石兮,朝濯發乎洧盤。保厥美以驕傲兮,日康娛以淫游。
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覽相觀於四極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瑤台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吾令鴆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
雄鳩之鳴逝兮,余猶惡其佻巧。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 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欲遠集而無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遙。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導言之不固。 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閨中既以邃遠兮,哲王又不寤。
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而與此終古?索藑茅以筳篿兮,命靈氛為余占之。 曰:「兩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
曰:「勉遠逝而無狐疑兮,孰求美而釋女? 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雲察余之善惡?民好惡其不同兮,惟此黨人其獨異!
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 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欲從靈氛之吉占兮,心猶豫而狐疑。
巫咸將夕降兮,懷椒糈而要之。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並迎。 皇剡剡其揚靈兮,告余以吉故。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湯禹嚴而求合兮,摯咎繇而能調。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說操築於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
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 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何瓊佩之偃蹇兮,眾薆然而蔽之。
惟此黨人之不諒兮,恐嫉妒而折之。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余以蘭為可恃兮,羌無實而容長。 委厥美以從俗兮,苟得列乎眾芳。椒專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幃。
既干進而務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固時俗之流從兮,又孰能無變化? 覽椒蘭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離?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
芳菲菲而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沫。和調度以自娛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飾之方壯兮,周流觀乎上下。靈氛既告余以吉占兮,歷吉日乎吾將行。
折瓊枝以為羞兮,精瓊爢以為粻。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 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邅吾道夫昆侖兮,路修遠以周流。
揚雲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朝發軔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極。 鳳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與。
麾蛟龍使梁津兮,詔西皇使涉予。路修遠以多艱兮,騰眾車使徑待。 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軑而並馳。
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抑志而弭節兮,神高馳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樂。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
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亂曰:「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注1:「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二句有的版本沒有。
注2:「申申其詈予曰」一句,有的版本沒有「曰」字。
注3:「五子用失乎家巷」一句中,「失」字有人認為是衍文。「巷」有人寫成「衖」。
注4:一些漢字目前輸入法字型檔中沒有其簡體,不得已以繁體代替,如「纕」、「繣」、「薆」等。
08.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07.《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06.《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05.《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04.《長恨歌》·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日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颻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03.《沁園春·雪》·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02.《水調歌頭》·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01.《將進酒》·李白
{樂府詩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鍾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❸ 誰有宣武區琉璃廠的平面圖啊我有急用!
我想老師應該不會問你們找平面圖吧,因為琉璃廠本身就是兩條巷子,但是我把琉璃廠的概況給你吧,如果你們老師偏讓你們畫平面圖,那就讓他自己畫吧,別忘了他要是畫完了,一定給我傳一份啊,我也挺想見識一下琉璃廠的平面圖呢。
一、形成變遷
琉璃廠街因燒制琉璃瓦而故名。琉璃廠文化街位於和平門南,以新華街為界,分為琉璃廠東街、琉璃廠西街,全長690米,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遼代,琉璃廠地域為燕下鄉海王邨,處燕京(核心部位在今宣武區廣安門一帶)的東城牆不遠,屬都城近郊。金代因之。元至元四年(1267年),在金中都城的東北隅建大都時,便在海王村建琉璃窯,燒制琉璃瓦等構件,清乾隆年間停止燒窯,後遷到門頭溝琉璃渠。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在崇文門、宣武門等附近,建房「召商居貨」。琉璃廠左近的廊房頭條、二條、三條和大柵欄就是那時形成的。商業網點始向琉璃廠周圍的地域發展,開始形成商業區。明末清初,京城書肆和古玩市的中心在大明門之西的城隍店,後遷至廣安門大街路北的慈仁寺(今報國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師地震,慈仁寺有毀,書肆、古玩遷至琉璃廠,文化街開始形成。此後,書籍,古玩業等商人紛紛來到琉璃廠經營,街市日漸興盛。到民國初年,經營文化商品的店鋪及其作坊近200家,形成了享譽國內外的一條文化街。
琉璃廠文化街成因:清順治元年(l644年)十月,聖祖皇帝詔告「滿、漢分城居住」。五年(1648年),又頒布「凡漢官及商民人等盡徙南城」的諭令。於是,漢族在朝任職官員、文人墨客和商民人等,多遷至琉璃廠周圍寓居,清史上便有了「宣南士鄉」之稱。由於他們身居琉璃廠附近,又經常身臨琉璃廠,從而確立了街中的文化精神,影響了街中的經營基調;自清代的稽古文到及漢學的興盛,導致編纂書籍蔚為成風。據《內務府冊》載:「康熙十九年(1680年)始以武英殿內左、右廊,共六十三楹,為修書處,掌刊印裝潢書籍之事。」康熙年間,編輯57種書,5418卷。清雍正年間,編書獲得進一步發展,共計編書72種,11998卷。清乾隆年間,編書進入全盛時期,共計編書307種,19838卷,其中最富盛名的《四庫全書》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親加命名和開始編修的,前後歷時10年完成。內府修書的興盛,對於琉璃廠古舊書業為中心的文化街形成,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翁方綱的《復初齋詩集》注中述,每日清晨,諸官來到翰林院,校勘內府秘書《永樂大典》和各省采進民間藏書,「各以所校閱某書應考某典,詳列書目,至琉璃廠書肆訪之」。可見內府修書,依然離不開琉璃廠的同時,也拉動了琉璃廠書肆及其古玩、文房四寶等商業文化的繁榮。乾隆年間,朝鮮著名學者洪大容來京,曾多次到琉璃廠。在所著的《外集·燕記·琉璃廠》中述:「市中多書籍、碑版、鼎彝、古董。凡器玩雜物,為商者多南洲秀才應策求官者,故游市者往往有名士。蓋一市,長可五里,雖其樓欄應豪侈不及他市,珍怪奇巧充溢羅積,位置古雅,遵循徐步,如入波斯寶市,只見其環然爛然而已,終日行不能鑒賞一物也。」足見乾隆時古香古色的琉璃廠景象。琉璃廠周圍建有會館,眾多的會館是應試各地舉子棲身之所,他們在應試之餘,又成為琉璃廠的客源;1918年,建成海王材公園,燈市又移至於此,含地處琉璃廠內的舊時興起的廠甸、土地廟、呂祖祠廟會,遊客紛至。這又是文化街形成發展的原因之一。
1980年,中央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做出改建琉璃廠文化街的決定,撥出巨款,經4年多的翻擴建,於1984年竣工,建成59幢具有古樸典雅,富有民族傳統形式的店鋪,總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琉璃廠東、西街中間設漢白玉過街石橋相連,橋額「照古騰今」。東街有汲古閣、天宮閣、錦昌、實寶齋、燕京書畫社、墨緣閣、松筠閣、韞玉齋、文盛齋、悅古齋、悅雅堂、北京文物商店收購部、北京翰海藝術拍賣公司、振寰閣、敦華齋、萃文閣、博萃閣、寶晉齋、千年老店、靜雅齋、槐蔭堂、華錦齋、怡華堂、集珍齋、飛鴻堂、古傢俱部、多寶閣、韻古閣、蘆雪齋、秋實山房、鸚鴻閣、三秋堂、弘古齋、聚寶齋、慧雅閣、紫竹閣、紅玫瑰、泉友齋、怡舫齋、郵局、宣武區文化館、如意閣、盛唐齋、荷光山館、老鄉親、卡片商店、屏古齋、虹光閣、寶古齋、瑞成齋、煙壺齋、一得閣、建國齋、槐蔭山房、博古齋、戴月軒、龍鳳閣、樂海軒、文房四寶堂、古雅閣、信遠齋、寶翠堂、古藝齋、安徽四寶堂、邃雅齋、中國書店及3家個體古玩字畫攤;西街有:孔方齋、寶榮齋、通古齋、清秘閣、濯錦齋、文物出版社門市部、紫雲閣、華彩文化公司、正品齋、文奎堂、古籍書店、蘭寶堂、觀復齋、慶雲堂、古錢幣商店、來薰閣、朝花書畫社、華夏書畫社、孔膳堂、萃珍齋、榮寶齋、榮興舊貨市場、古珍齋、商務印書館門市部、中華書局門市部、中國書店。
2002年,享有「九市精華萃一衢」美譽的琉璃廠開始致力於構建北京乃至全國的傳統文化產業中心。規劃中的琉璃廠文化產業園區將商業區和手工藝區統一規劃,佔地八十一公頃,其基本框架歸納為「一二四八」:「一」是指一個中心區,即東西琉璃廠;「二」是兩座標志性建築——「東方古玩藝術大廈」和「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四」是指四個文化專業區即商業區、傳統工藝區、景觀區和綜合發展區;「八」是指形成八條文化商業專賣街,即圖書街、玉石街、陶瓷街、雕刻街、銅器街、字畫街、文房四寶街和樂器街。建成後的琉璃廠產業園區將成為北京最大的、品位最高的文化藝術品集散地和古都風貌游覽區。
二、新老書肆
明代,琉璃廠書業已有二酉堂等書肆。康熙年間,報國寺書肆遷至琉璃廠,古舊書業開始發展起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庫全書》開始編修,四方書賈紛至琉璃廠經營古舊書業。計有二酉堂付氏、文光樓石氏、文寶堂曹氏、善成堂饒氏、大文堂劉氏、正文齋譚氏等30餘家。至光緒初年,這條街上已聚有書肆220餘家。甲午戰爭後,新學和西學譯著源源而來,舊書幾乎無人過問。1911年後,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來此開設分店,其後會文堂、廣智、廣益、世界幾家書局及神州國光社等,相繼擠進琉璃廠街。主要有文光樓、富文堂、寶善堂、榮華堂、晉華書局、博文書局、中原書局、文益書局、文匯閣、同善堂、來鹿堂、三槐堂、文明齋、藜光閣、積山書局、開明書局、文盛堂、懷文堂、劉熾昌、經腴堂、汶萊閣、寶銘堂、鉤古齋、第一書局、文澄閣、丁廷造、養拙齋、群玉齋、長興書局、九經閣、榮華堂、白廷智、純華閣、豐記書局、張宗興、文道堂、李根祥、復古堂、書業堂、希古堂、宏文堂、瑞銘齋、龍威閣、維古山房、書業公司、文蔚堂、牛進福、文華堂、修本堂、敬業堂、松筠閣、孫進德、袁經緯、王恩桂、李福榮、蔚文堂、文遠堂、宏德堂、宏遠堂、修文堂、銘德堂、鴻文齋、文寶堂、翰林齋、連筠書社、蘇世桐、鳴珂書店、有益堂、聚好齋、榮祿堂、聚錦堂、福潤堂、善成堂、多文堂、二酉齋、博文齋、槐蔭山房、榷古齋、友仁堂、古芬閣、復盛齋、寶華堂、文盛堂、銘珍齋、翰文齋、正文齋、孔群書社、待求書社、實學書店、古香書屋、松古堂、益文堂、龍文閣、勤有堂、張林懷、會文齋、何長洲、崇文齋、毓文堂、繼文堂、左書升、同文堂、趙文治、德友堂、會文堂、崔學德、胡治穩、文德堂、崔景方、聚古堂、瑞芝閣、寶仁堂、劉安居、文芝閣、務本堂、文友堂、文祿堂、肄雅堂、李恆坦、直隸書局、藝文書局、企古齋、二希堂、敬義堂、貢士才、蜚英閣、勤有堂、寶笈堂、通學齋、文萃堂、文華堂、文琳堂、朴學齋、南陽書房、萃文齋、富晉書社、宏道堂、三友書社、鄭純義、杜世勛、天都閣、文瀾堂、大酉堂、國粹書社、石渠山房、袁文麟、尚友堂、瑞文書局、見齋書室、餉華書局、富強齋、文潤堂、大村堂、慎記書社、惟一書社、述文堂、翰友堂、煥文齋、振文閣、懿古書店、恆古堂、震旦書林、邃雅齋、寶林堂、奎文堂、文富堂、函雅堂、酉山堂、開通書社、會經堂、本立堂、郁文齋、宏京堂、保古齋、文貴堂、寶森堂、慎記書社、九經堂、九經堂新記、文雅堂、寶經堂、鴻寶閣、同雅堂、鑒古齋、述古堂、瀛文齋、文煥堂、同好齋、幡青書室、萃文齋、森寶堂、久安堂、效賢閣、來薰閣、善成堂東記、寶綸堂、文瑞堂、肄文堂、弘簡齋、蔡玉堂、景文閣、寶文齋、寶名齋、錦章書局等。
琉璃廠的書鋪,自從清代乾、嘉以來,綿綿二百載,其間興衰代謝,不知變換了幾百家。乾隆時益都李文藻《琉璃廠書肆記》、清末江陰繆荃孫《琉璃廠書肆後記》、近人通學齋書鋪主人孫殿起《琉璃廠書肆三記》都作了詳細的介紹,是考證琉璃廠書鋪掌故的名著。尤其是孫著《琉璃廠書肆三記》,時代晚近,更為詳賅。
琉璃廠過去書鋪,以路南的為多,又以東琉璃廠為多。由廠東門過來,遠及火神廟、海王村公園、小沙土園胡同中,每兩三家門面,便有一兩家書鋪,家家都是牙簽插架,滿目琳琅。一些書鋪,外面看看,只有一兩間、兩三間闊,而內中進度卻很深,有的是前後連接,即俗名「勾連搭」的鴛鴦房,看是三間,實際是六間,這樣店內就很寬大了。鋪中四周都是書架,有的前後房隔開的隔斷也是書架,上面堆滿了各種線裝書,書套一頭都夾有一張白紙,寫明書名、作者、時代、版式。客人來了,可以挨架參觀,隨意取閱。如果是老主顧,更會讓在櫃房先休息,小伙計敬茶敬煙,略事寒暄,然後才談生意。談談最近買到些什麼,問問店裡最近收到些什麼,拿過來看看。好的東西,大家鑒賞一番,買也可以,不買也可以。如果有意要,然後可以談談價錢,形成一種朋友式的營業關系。這種營業方式,其源流應該說是很早了吧。
在琉璃廠書鋪中,各個時期都有不少版本、目錄專門家。晚近如正文齋主人譚篤生、會文齋主人何厚甫、文德堂主人韓逢源(綽號韓大頭)、通學齋主人孫殿起、文祿堂主人王晉卿、個人營業的寶坻縣人劉宇清(綽號宋版劉)、衡水縣人蕭金銘等人,都是比較著名的。其中尤以孫、王二人更為突出。倫哲如先生《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所謂「後來屈指勝藍者,孫耀卿同王晉卿」便是指此。並自注雲:「故都書肆雖多,識版本者無幾人,非博覽強記,未足語此。余所識通學齋孫耀卿、文祿堂王晉卿二人,庶幾近之。孫著有《販書偶記》、《叢書目錄拾遺》,王著有《文祿堂訪書記》,皆共具通人之識,又非譚篤生、何厚甫輩所能及矣。」孫氏除上列二書外,還有《清代禁毀書目(補遺)》、《清代禁書知見錄》、《琉璃廠小志》等著作。當然以上這些人都是琉璃廠的專門家,除此而外,那些一般的書店夥友,也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藝,才能勝任工作。
所說知識,就是熟悉各種書目,首先是四庫的書目,其次還有南北各私家的書目,古代的、當代的,毛晉汲古閣、聊城海源閣、寧波天一閣等等。熟悉各種版本,宋版、元版、建刻、蜀刻、白口、黑口、家刻、坊刻等。要能作到象繆荃孫說的「宋槧元槧,見而即識,蜀版閩版,到眼不欺」,那就近於技矣。
所說技藝,就是整理古書,重新裝訂,重新換護頁、書衣,配製書套,仿製抄本,仿製缺頁,這中間工夫各有高低。一部破爛霉蛀的宋版書,到了高明師傅手裡,重新拆開,輕輕地一張張地攤平,去掉霉跡,托上襯紙,補好蛀處,再一張張折攏,理齊,先用紙捻訂好,壓平,再配上舊紙護頁,配上栗殼色或瓷青色舊紙的書衣,用珠子線(即粗絲線)訂好,帖上舊紙題簽,配上藍布、牙簽書套。就是用這樣水磨的細工夫,一部破爛的舊籍便成為面目一新的善本了。高明師傅作起這些工作來,真有得心應手、起死回生之妙。晚近裝褙師傅王仲華,技藝就非常高明,曾為傅增湘重裝北宋本《樂府詩集》,「傅在跋語中稱他為「綴補舊籍,號為精良」,又說「修訂訖事,精整明湛,煥然改觀」。這象刻版工板兒楊、張老西一樣,都是琉璃廠文化工藝中的高明之士。各書鋪或藏書家都存有舊紙,平時把整理舊籍時多餘的舊書衣、護頁等替換積攢起來,以作修配宋版元版等珍貴善本書之用。至於說重新裝訂一般的舊書,那就更不在話下了。
琉璃廠在二百年間,不只是一個賣書、賣畫、賣古董的文化商業區,也可以說象一所特殊的學校,其間不知培養、薰陶出多少文物、藝術方面的專門人材。他們都是師徒相承,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孫殿起氏所編《販書傳薪記》,對近代書業師承作了比較詳盡的記載,是很可珍貴的資料。
坊刻 琉璃廠刻書作坊始於清乾隆時期,善成堂、文成堂、聚珍堂、翰文齋、來薰閣、邃雅齋、尊古齋、直隸書局、富晉書社等9家,曾刻印《醫宗必讀》、《孫子兵法》、《經典釋義》、《西廂記》等書。琉璃廠刻書作坊先後有富文堂、善成堂、文成堂、半松居士、五柳居、二酉齋、龍威閣、老二酉堂、正文齋、有益堂、寶經堂、藜文閣、寶書堂、書業堂、文光樓、二酉堂、來鹿堂、文闊堂、酉山堂、榮祿堂、會經堂、會文齋、榮錦書屋、鏡古書屋、文寶堂、宏道堂、文貴堂、鴻寶齋、文成堂、聚珍堂、翰文齋、來薰閣、松筠閣、文奎堂、修須堂、文祿堂、通學齋、藻玉堂、鴻壽堂、開明書局、書業公司、直隸書局、文殿閣、修文堂、富晉書社、邃雅齋、北直文昌、尊古齋、晉文齋、龍雲齋、永盛齋、龍光齋、同古堂、清秘閣等。
選介
①來薰閣,開設於咸豐年間,前身是收售古琴的來薰閣琴室。1911年起收售古書,稱來薰閣琴書處,店主陳連彬。1922年,其侄陳杭參與經營,店中開始興旺。1940年在上海開設來薰閣分店。店伙經常到南方及內地省份搜求古舊書,買到多種善本。陳杭還曾經四次到日本收書和售書。現藏北京圖書館的《忠義水滸傳》(100卷28冊,施耐庵撰,羅本篡修,李贄評閱,明萬曆刻,清康熙五年石渠閣重修本),就是此店捐贈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西廂記》,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完整刻本,也是此店搜購到的。店中曾刊印書籍十餘種。出入這里的知名學者,有錢玄同、劉半農、胡適、周作人、陳垣、鄭振鋒、沈尹默、馬裕藻、馬衡、謝國楨等。
②文奎堂,開設於清光緒七年(l881年),創立者是河北束鹿人王雲端。店址位於琉璃廠西街。文奎堂在清末曾是全市內外城規模最大的舊書店,店中不僅經銷圖書,並且搜集、刻印和出版圖書。今店內除經營古籍外,也經營文房四寶和字畫、擺件等。
③翰文齋,店主河北衡水人韓心源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在琉璃廠創辦。翰文齋的匾額為內閣大學士孫詒臣、李文田所書。曾先後收得李文藻、李勤伯、繆荃孫等藏書數十種。設鋪面開業後,不數年與各大書肆相鼎立。光緒二十年(1895年),其子韓林蔚接手經營,與著名學者盛伯義、王懿榮等相往還。在清末民初收得一批故宮藏書。1956年公私合營後,成為中國書店的門市部之一。
④松筠閣,開設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創立者是河北衡水人劉際唐。初創時店址在西琉璃廠街106號。店中初以經營古書為主,兼售雜志,在廊房頭條開設過集文閣分號,在東安市場開設過同文書店。松筠閣在搜求雜志方面頗有作為,被譽為「雜志大王」。其子劉殿文編成的《中國雜志知見目錄》,共4冊125萬條。品種豐富的地方誌書也是其經營特色之一,此外兼營刊行書籍。今以經營字畫、工藝品為主,兼營藝術類書籍。
⑤通學齋,開設於1919年,河北冀縣人孫殿起經營,北大教授倫明投資。孫初在宏京堂書坊學徒,又在鴻寶閣、文會齋作伙計,開店後多次南下外省搜求圖書,搶救了一批古籍。他還有幾種著述,1936年出版《販書偶記》,1957年出版《清代禁書知見錄》和補遺。此外著有《琉璃廠書肆三記》、《成林瑣記》、《古書經眼錄》、《北京風俗詠》、《琉璃廠書肆四記》等。
⑥中國書店,全國成立最早的集收購、發行、出版為一體的國營古籍專業書店。位於宣武區琉璃廠西街。隸屬北京市新聞出版局,1988年被列為實行計劃單列管理的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北京古舊書業已經癱瘓,古籍文物毀損流失嚴重。在專家、學者的倡議下,為統一領導、團結和改造北京古舊書業,搶救和保護古籍文獻,該店於1952年11月4日正式成立。由郭沫若題寫店匾,店址在北京東四南大街。至1958年,有111家私營古舊書店通過公私合營並入該店,中國書店成為北京古舊書業的主體。l963年中國書店遷至宣武區琉璃廠海王村公園舊址,總面積2.12萬平方米。員工總數478人,其中高中級技術人員51名(國家級版本專家4名)。中國書店除在北京市坐收、上門串戶收購和到廢品站揀選有用的古舊書刊外,還深入到全國城鄉開展古舊書刊收購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不僅完整的保存了全部店藏圖書,還從社會上和造紙廠里搶救了許多古代和近代文獻資料。到1994年,共搶救保護各種珍貴古籍文獻600多萬部,其中5000餘部罕見孤本、珍善本,收入國家級圖書館永世收藏,如北宋刻本《開寶藏》、《說文解字五音韻譜》,蘇轍撰宋版《詩集傳》、宋版朱注《楚辭》、雍正鈔本《異史》等;修補珍貴古籍20餘萬冊,補配重要典籍近萬部,如清代銅活字版《古今圖書集成》等;收購和銷售各種古舊圖書7000多萬部;搶救珍貴文獻2萬余部;搜集、整理中外文期刊報紙8000多種,30多萬套;整理出版古籍圖書2000萬部,其中木版刷印230件,4.65萬余部;發行各種新版圖書5億多部。
三、古玩字畫
源流 琉璃廠開設古玩店的歷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至今可考者,康熙十一年(1672年),松竹齋在琉璃廠西街開業,為琉璃廠文化街最早的收售字畫的店鋪。清道光中期(1831-1839年),博古齋孫虞苫在琉璃廠創辦,以經營金石、字畫為主。此後,孫虞苫與趙佩齋又共同在琉璃廠開設了茹古齋。而後,趙佩齋又在琉璃廠開設了大觀齋。清咸豐元年(1851年),由劉振卿在琉璃廠開設了德寶齋。清同治四年(1865年),由袁厚民在琉璃廠開設了筆彩齋。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由黃興甫在琉璃廠開設了尊古齋。清末,由陝西人楊某在琉璃廠開設了慶雲堂。據《琉璃廠小志》載,自康熙至宣統年間,琉璃廠古玩店計有40家。1919年,由蘇惕夫在琉璃廠開設了貞古齋。1923年,由林華亭在琉璃廠開設了虹光閣。1944年,由邱振生在琉璃廠開設了寶古齋。到1948年,琉璃廠共有古玩店31家,其中,經營字畫的有論文齋、振雅齋、墨緣閣、茹古齋、寶古齋、論古齋、悅古齋、貞古齋、寶珍齋、蘊古齋、古歡閣、綺鑫、博韞齋;經營瓷器的有陶廬、博文齋、鑒珍齋;經營陶瓷和字畫的有韻古齋、鑒古齋、韞玉齋、信古齋、賞奇齋;經營金石和陶瓷的有華古山房、延古齋、古光閣;經營碑帖等有慶雲堂;經營硯台和圖章的有韻珍齋;經營銅器和古錢的有雲松閣;經營古銅和舊玉的有道古閣;經營玉器的有雅文齋;經營古玩雜項的有致寶齋。
選介
①榮寶齋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明末遺老張氏在琉璃廠101號創辦「松竹齋」。經營范圍體分為三部分:一是書畫用紙,以及各種扇面、裝裱好的喜壽屏聯、輓聯、冊頁等;二是各種筆、墨、硯、墨盒、水盂、印泥、鎮尺等;三是書畫篆刻家的筆單。乾隆年間,主持店務的第四代店主張玉峰,善以精品招徠顧客,並利用官府的背景,生意興隆起來。道光年間,店主張仰山是小有名氣的書法家和金石篆刻家,書畫家趙之謙、吳大澄都是他的好友。此時的松竹齋主要經營古玩和南紙。鴉片戰爭後,經濟蕭條,更兼連續兩代店主不諧經營之道,好交遊,廣識,揮金如土,松竹齋急速沒落。店東張李氏聘庄虎臣出任經理。廣交京師名士。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打出榮寶齋的字型大小重新開業,店址改在琉璃廠86號。榮寶齋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由同治年間狀元陸潤庠題書匾額。經理庄虎臣經營手法靈活,使榮寶齋很快興旺起來。光緒二十二年,副經理張仲儒在甘井院胡同2號創辦」榮寶齋貼套作」,聘請雕版高手戴廣齋和木印巨匠王月軒,從此自刻自印自銷箋紙,不僅優於其他同行,而且為木版水印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此際出版的「縉紳」(官名錄),由花錢買得官銜的庄虎臣進宮抄寫,不僅准確無誤,而且印製精良,成為京師具有壟斷性的熱門產品,為榮寶齋增加了效益。1925年,王仁山出任經理,使榮寶齋進人鼎盛時期。l928年開設南京分店;1931年開設上海分店;1932年開設洛陽分店;1934年開設武漢分店;1936年開設南京第二分店;1940年開設天津分店。當時著名書法家壽石工曾有「榮寶高齋峙兩京,琅琊妙手重平生」的詩句,「琅琊妙手」即指王仁山。1937年8月,北平淪陷後,榮寶齋逐漸蕭條。
1950年初,在徐悲鴻、鄭振鐸、吳曉鈴、周揚等斡旋下,由國家出版總署投資,5月,辦理了公私合營手續,在榮寶齋後面加上「新記」,於是年10月19日正式開張營業。由於榮寶齋新記原來的業務與現實需要很不合拍。又因舊債還未還清,債主告到法院,判處榮寶齋拍賣財產償債。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在代為償清債務後,於1953年初全部收歸國營,去掉「新記」二字。從此榮寶齋成為國營文化企業。1960年後,開始在研究、發展和完善傳統技術的同時,徵集流散的書畫文物。在收集到名人字畫中,稀世之寶按規定送故宮博物院收藏,其餘佳品店內收藏,作為木刻水印知名於世,成為獨家的「亂真藝術」,齊白石也曾對自己的作品難辯真偽。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木刻水印以後,惟妙惟肖,在世界上引起震動。毛主席、周總理曾把木刻水印畫《簪花仕女圖》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國家元首。1959年萊比錫國際書籍藝術展覽會上,榮寶齋的木刻水印作品的整個展廳獲「特殊金質獎章」。榮寶齋先後木刻水印了徐悲鴻的《奔馬》、齊白石的《蕉下鳴蛙》、趙佶摹唐人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該店的木板水印畫作品行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曾在48個國家舉行過展覽。榮寶齋亦精於修復技術和摹制古畫。唐寅的《伏羲是女媧圖》出土於新疆 , 絹本已破碎成塊;山西應縣木塔經卷畫幅,在佛像體內秘藏了800多年,因受潮而粘連如棒,經榮寶齋技人之手,或整舊如新,或重現原貌。榮寶齋前後摹制珍藏在故宮博物院和遼寧博物館歷代繪畫近百幅。金振之臨摹宋徽宗《雪江歸棹圖》、馮忠蓮臨摹清代袁耀《萬松疊翠圖》、王宗光臨摹仿人《獅子驄》、陳林齋臨摹宋代馬和之《唐風圖》、郭慕熙臨摹唐韓晃《文苑圖》、孫天牧臨摹宋代《漁村小雪圖》等。榮寶齋也擅長裝裱古今字畫,人民大會堂的大型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由著名裱畫大師張貴桐率領一個小組裝裱而成。一位美國朋友要裝裱一幅巨畫,竟不遠萬里來到榮寶齋,裱成後,滿意而歸。1972年和1984年,榮寶齋進行了兩次翻擴建,建成了兩座兩層營業樓,分為東齋和西齋,總營業面積6750平方米,並有生產用房2300平方米。1987年,榮寶齋有限公司在香港九龍加連威道開業。1989年,在香港舉行首次拍賣會,拍賣清光緒以後的書畫作品263幅,日成交額2000萬港幣。1994年,榮寶齋有職工240人,營業額為1000多萬元,利潤500多萬元。
②尊古齋,位於西琉璃廠,開設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創辦者是湖北雲夢人黃肖甫,繼承者是其侄黃伯川,後者在1939年將尊古齋關閉,改在東琉璃廠寶銘堂書店舊址開設通古齋,1945年再由黃鏡涵繼承其父經營。經營者精通銅器,今存故宮博物院的重要文物莽權、莽衡,就是此店收購的。
③寶古齋,開設於1944年,店主邱震生是河北三河縣人,以經營歷代書畫為特色。邱早年在虹光閣學徒,出入於佑任、易培基等人家門,尤其是與天津的收藏家張叔誠過從甚密,成為著名的文物鑒定專家。
④慶雲堂,開設於清末,店主原為陝西人楊某,1931年由河北吳縣人張彥生接手,以經營碑帖為特色,由李鴻章、陸潤庠題寫店名。張早年在隸古齋碑帖店學徒,掌握了收售碑帖和拓、裱技能,接觸過汪大變、梁啟超、於佑任、張伯英等碑帖收藏家,開店後走遍全國收購碑帖,又結識柯昌泗、郭沫若、陳叔通等,1956年後成為中國歷史博物館顧問、國家文物局咨議委員,著有碑帖論文和《善本碑帖錄》。北京圖書館新館金石部的許多資料,都來自此店。
四、文房四寶
文房四寶為紙、墨、筆、硯的總稱。琉璃廠文房四寶店鋪的興起,同「宣南士鄉」及眾多會館在其周圍密切相關。街中最早的經營文人用紙的當屬「松竹齋」,於康熙年間開業,兼營「南紙」。經營墨者仍為「一得閣」,開業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為中國墨汁製造首創第一家,創建人謝松岱,他進京會試落弟後,於琉璃廠東街今64號處開設了製造墨汁作坊,自產自銷,生意興隆。謝自寫對聯贊墨汁「一藝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書」。店名以對聯首字取之,匾額謝松岱書寫。老店由謝氏弟子徐潔濱獨自經營後,又分別在廠甸和廣安門內大街325號開設墨汁製造廠和「製造煙子作坊」,並在天津、鄭州開設分店,在上海、西安開辦專營代銷店。1956年由各店共組一得閣墨汁廠。其墨汁有「油煙」和「松煙」兩類。「油煙」有雲頭艷、蘭煙、亮光、桐煙、大單童、雙童、油煙等品種,為書寫小楷,工筆繪畫的佳品;「松煙」有阿膠、五老松、小松煙等品種,其特點是墨跡亮、耐水性強、書寫流利、寫後易干、石堙紙、永不褪色、適宜拓裱、香味濃厚。50年代後,經過科學檢測、分析,研究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新配方和新工藝,改變了過去「油燈取煙,飯鍋熬膠,人工研磨」的古老方法。研磨使用電動機器,灌裝實現管道化,並建立現代化的產品檢驗室。年產量達到1000萬瓶以上,其中約20%左右銷往海外。現墨汁產品分為五大類:北京墨汁、書畫墨汁、中華墨汁、一淂閣墨汁、松煙墨汁。一得閣生產的八寶印泥,素與墨汁並譽。「八寶」即紅寶石、紅珊瑚、珍珠、金筒、硃砂、麝香、冰片及貯存百年以上的老蓖麻油。經陽光晾曬和冬季自然冷凍,使之一年四季適用。特點是顏色純正,印鑒清晰,不怕日曬、火烤、水浸、久存不幹、氣味清香,永不褪色。用這種印泥蓋的印章色澤鮮艷、美觀,可歷百年而不變,既使將紙燒成灰,印章處仍鮮紅如故;
戴月軒 1916年由戴斌創辦。戴斌號月軒,浙江湖州人。幼年來京學藝於賀蓮青筆店,期滿後自立門戶,在東琉璃廠開辦以己名為店名的制筆店。一間門面,前店後廠,制筆用料均來自湖州。戴氏親自製筆,質量均必尖、齊、團、健
❹ 廬陵文化在中國史上享有盛名有誰知道嗎
廬陵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史冊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地位,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成為民族先進文化的代表,有時甚至左右文化潮流的前進方向。在江西,則是贛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廬陵文化的歷史地位有多高?可從下列「之最」中看出來。 新干大洋洲商基出土的青銅器,數量之多,品種之全,為江南出土青銅器之最。其中的青銅大鉞為至今全國出土同類青銅器中最大的一隻,青銅犁和鐮也屬首次發現。 吉安縣永和吉州窯遺址24處,是全國目前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古名窯遺址。流傳至今的吉州窯產品十分珍貴,英國收藏的鳳首瓷瓶視為世界級珍品,日本收藏的幾件瓷器被當作國寶。吉州窯集南北名窯之大成,在我國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北宋泰和人曾安止撰寫的《禾譜》,記載了50多種水稻品種的特性和種植方法,是我國第一部水稻品種專著。 明代安福人歐陽必迸發明的人力耕地機,是我國古代第一台機械耕地農具。 明代吉水人羅洪先繪制的《廣輿圖》,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冊分省地圖集。 南宋塞相、吉安縣人周必大退休回鄉後,主持刻印了大型類書《文苑英華》1卷,使宋代以前大量的文史最料得以流傳,創我國私人雕版印刷圖書之最。 吉水解緒主持編纂的《永樂大典》,輯人圖書七八千種,分裝1萬多冊,共3.7億多字,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早的網路全書。參加這項浩大工程的吉安學者有34人。 唐代貞觀年間吉水的皇寮書院,是我國私人最早創建的一所書院。廬陵郡城的白鷺洲書院,是全省三大書院之一,曾一次考取47名進士。廬陵地區共考取進士近3000名,就一個州、府而言,為全國之最。 禪宗七祖行思開創的青原派系,繁衍迅速,禪宗所稱的5宗7家,青原派系佔了3宗,是信徒多、傳布廣的宗派。 當然,影響最大的是廬陵涌現的名人。他們之中,有全國一流的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和享譽古今的忠臣義士。文壇宗師歐陽修是宋學的開拓者,他領導的詩文革新運動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中後期;民族英雄文天祥受到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人們的敬仰;獨樹一幟的宋代大詩人楊萬里的詩歌至今還在少兒口中傳誦;第一個提出殺秦檜謝天下的胡銓,其硬骨頭精神令世代人傾倒;劉辰翁飽含悲憤的詞章,一直在中國文學史中列專節介紹;羅欽順的唯物主義思想,在我國的古代哲學史留下了不可缺少的一頁;周忱愛民如子,聞名江浙農村,至今有紀念他的生祠。一批批的廬陵先賢,為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❺ 拉斐爾的聖母像為何會在世界繪畫史上享有盛名
如果一定要用幾個字來形容拉斐爾,那就是和諧、圓融、愉快、優美、溫和。這種特質,當然也影響著他的畫風。我們可以從拉斐爾的聖母像中深深感受到這一點。
拉斐爾是西方美術史上最擅長塑造聖母形象的大師。他那一系列聖母像,把感性美與精神美和諧無間地統一起來,從而傳達出人類的美好願望和永恆感情。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數不清的天主教主題繪畫和其他神話及世俗主題的繪畫,而其創作的眾多美麗的「聖母畫像」則更是世人為之傾倒的藝苑奇葩、畫壇絕筆。
拉斐爾的聖母像被藝術評論家們譽為「真正是不朽的作品」、「是對人類的想像力的創造」,在世界繪畫史上享有盛名。在他一生中,所畫的聖母畫像不下42幅。這些「聖母像」已不再是中世紀繪畫藝術所表現的消瘦、痛苦、呆板之模樣,也不像威尼斯畫派筆下那種放盪、輕浮、隨便之極端,而是顯出恬靜、安寧、慈祥、賢淑、秀美的神態,既能給人以美的感受和遐想,又能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西斯廷聖母》為拉斐爾聖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風格而名揚遐邇。這幅畫是教皇朱理亞二世送給皮亞琴察西斯廷教堂黑衣修士的禮品,拉斐爾受託而為這一教堂的祭壇作畫,因此有《西斯廷聖母》之名。
❻ 苑這個姓氏的由來
苑:姓苑。姓 苑[yuàn]
姓氏流源
苑姓來源於商朝(約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1066年)。自商湯王建國到商紂王滅亡,共17代,31王。湯始都亳(今山東曹縣東南),之後5次遷都。盤庚(殷商君主,湯九世孫祖丁之子,繼兄楊甲位,約公元前1312年至前1285年)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北小屯村)後,史稱殷商,當時在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殷自盤庚死後,國勢衰落。後武丁(殷王名。盤庚弟小已之子)立,用奴隸傅說為相,殷商就得以大治,再加甘盤與其妻婦好相助,殷商一派興旺景象。在統治獲得鞏固的基礎上,武丁相繼對土方、鬼方、虎方和羌、夷等不斷用兵,開疆拓土,擴大政治影響,其疆域包括今河南全境,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湖北、安徽的大部或一部,創造了馳名天下的文明大國,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使殷商進入極盛時期。其在位五十九年(約公元前1271年至公元前1213年),死後稱高宗。 對於苑氏的起源:其一說,武丁在位時,封其子文(一作支)為苑侯(今河南省新鄭縣一帶),後代以爵名為氏,即苑姓。又,殷武丁子文受封於苑(皇家花園稱之為苑),其後因以為姓。故武丁即為苑姓之始祖。 對於苑氏的起源,有一個共識即「武丁之後也」,那麼,「武丁」是誰呢?武丁:殷王名。盤庚弟小已之子。殷自盤庚死後,國勢衰落。武丁立,用傅說為相,勤修政事,又趨強盛。在位五十九年,死後稱高宗,殷武丁子先受封於苑,其後因以為姓。武丁帝在他的花園賜封他的子孫。而帝王的花園稱之為「苑」,因此,其子孫後人就以「苑」為姓。幾千年來,「苑」這一高貴而古老的姓氏,在華夏大地生生不息地繁衍著、流傳著。 另說苑姓起源有: ①、據《姓氏考略》、《中國姓氏大全》所載,春秋時齊大夫苑何忌之後以苑為氏。 ③、出自他族。今滿、蒙古、回等民族均有苑姓。 始祖:商高宗。 苑姓之得姓,除以爵號為氏外,還有一說乃是因封於苑,為侯爵,世稱苑侯,以地為氏而來。
遷徙分布
苑地在今河南新鄭一帶,殷商都城在今河南商丘,無論如何,苑姓應起源於河南。歷商周近千年之時光,苑姓逐漸播遷異鄉,後在今河北涿州、湖北荊門、山西朔州三地形成大的聚落,歷兩漢魏晉,昌盛為苑姓范陽郡望、永寧郡望和馬邑郡望,據說後世廣布各地之苑姓皆由此三郡分衍而出。魏晉南北朝時,北方持續動盪不寧,苑姓則由於仕宦、謀生、逃難,開避新的生存環境等原因,徙奔江南,至隋唐時,苑姓已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廣大南方省份。宋元兩代,苑姓除分布於北方各省外,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區域也進一步擴大。明初,山西苑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北、河北、江蘇、浙江等地。歷明而降至有清一代,苑姓有進入今西南、華南、東北之地者,台灣島也有苑姓遷入。如今,苑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安徽、山東等省為多。其一省之苑姓約佔全國漢族苑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目前苑姓人口列全國第二百一十三位。
郡望堂號
①、郡望 范陽郡三國魏置郡,故治在今河北涿州。 永寧郡南朝宋改長寧郡為永寧郡,治長寧(故地在今湖北荊門西北),轄境相當今湖北荊門西北沮水中游和蠻河中游間地區。 馬邑郡隋置郡,治善陽(即今山西朔州),轄境相當今山西寧武、恆山以北、黑駝山、洪濤山、左雲以東地區。 ②、堂號 范陽堂、永寧堂、馬邑堂。
宗族字派
字輩: 遼寧建平苑氏字輩:蘭、守、德、上、春、井、連、進、永、海。 遼寧沈陽苑氏字輩:忠玉成家廣,齋培紹士長。 遼寧海城苑氏字輩:世福德長久,學守立宏文,金昌喜玉盛,萬年泰和春。 吉林長春苑氏字輩:世福德長久,學守立宏文,金昌喜玉盛,萬年泰和春。 山東寧陽、鄒城等苑氏字輩:思學崇時至,修容克法興,雲體廣振舉,文承兆祥洪,令德天福佑,純儒國叢增,善家慶貽澤,繁衍錫長榮。 山東汶上、鄆城等苑氏字輩:仁嗣承康,茂道隆緒,延長心超,遵體法桂,蘭兆榮昌,溫潤統寧。 山東苑氏統譜新字輩:江海山秀連,英才占奎元,守信如泰岱,奉公為民先,品清廷孝景,名望大宏彥,助勉理宗志,建汝至同宣,起澍登百剛,維佩葆輝光,賓士詩書本,格誠紀典揚,安昕昭正智,經偉啟新方,共懷忠貞念,勇源世代昶。 山東沂水、莒縣、日照、諸城苑氏字輩:振德芳克廣,忠成言序昌,榮華祥顯兆,慧慶明恆長。 河南新鄉苑氏字輩:福澤興家運,明道振國昌。 河南周口苑氏字輩:同明樂光章,世好思修先,遵定乃安統,知懷述志本,積善余慶立,保太道毓祥,邦家斯振箴,景運必昌生,培蔭扶良佑,炳茂觀成靈,永久繁化遠,載露清風興,沐恩高厚祿,既富而強行,從繩作哲啟,字正師庄英,樹德昭平允,敦仁延嘉瑞,恆勞方守業,含和崇溫貴,揚帆待便順,澤岸登長廷,龍騰鳳舞耀,林琅聚華中,達雅理社令。 內蒙敖漢旗苑氏字輩:德春桂國慶,廣喜永福寶 。
歷史名人
苑何忌,春秋時齊國大夫。即苑子。齊景公曾以公孫青使衛知禮,遍賜諸大夫酒,他辭而不受,說參與了對公孫青的賞賜,日後必然並受其責罰,自己不敢貪受君王賞賜以干犯先王。齊景公三十二年(前516),率兵與魯戰於炊鼻(今山東寧陽境內),曾割去魯兵林雍的耳朵,又砍斷其一隻腳。 苑康,東漢臣。字仲真,勃海重合(今山東樂陵)人。受業太學,與郭林宗友善,為名士「八及」之一。初舉孝廉,歷潁陰令、太山太守等職。施嚴令,豪強莫有敢犯者。因懲治宦官侯覽黨羽,被流放日南。太山羊陟等為之訴冤,還本郡。卒於家。 苑君璋,唐將領。馬邑(今山西朔縣東北)人。本為當地土豪。隋末從劉武周為將。武周死,他統其舊兵,受突厥委任為大行台,攻唐代州。所部厭亂,多叛去,他窮蹙欲降,因頡利可汗之招,北投突厥。後見頡利政亂,乃於貞觀元年(627)率部降唐。授安州都督,封芮國公。 苑咸,唐文學家。成都(今屬四川)人,一作京兆(今陝西西安)人。開元中進士及第,為李林甫主書記。林甫知集賢院事,薦咸參預纂修《唐六典》。開元二十六年(738)《唐六典》成,奏上,授司經校書。天寶五載前後任考功郎中、知制誥,轉中書舍人。後被貶為漢東郡司戶參軍,天寶末復起為中書舍人,官終永陽太守。苑咸是盛唐時期頗負盛名之散文家,顏真卿稱「唐人推咸為文誥之最」。《唐六典》雖由李林甫領首銜,然成書之功,咸力居多。又精通梵文、禪理。原有《苑咸集》,已佚。 苑論,唐臣。馬邑(今屬山西)人,字言揚。與人交往,質直而不犯;在同群之列,以誠信聞名;量其志,知達於昭代;究其示,辨其勝於太常。柳宗元敬之,拜為兄,以比韋執誼。貞元八年(792),補小司徒。九年二月丙子試《平權衡賦》,以「晝夜平分,銖鈞取則」為韻。戶部侍郎顧少連知貢舉,苑論進士第一。柳宗元作《送苑論登第後歸覲詩序》相賀。 苑亮,清義仆。江南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同州福建興化守備韓斌家僕。「三藩之亂」時,冒險赴耿精忠軍中,遺密書招已被迫接受耿軍副將職銜韓斌降歸,後不屈被殺。 其他苑姓名人有春秋莒大夫苑羊牧之;五代楚將領苑玫;宋官吏苑徽猷,書法家苑基;元官吏苑華,道士苑至果;明官吏苑秀、苑藩、苑囿、苑時葵、苑囿藩;清官吏苑林嵋、苑鴻緒、苑池等。近當代苑姓名人有解放軍將領苑國輝、苑世軍、苑化冰、苑世仁,計時學家苑文炳,通信專家苑雨田,化工專家苑會林,塑性成形專家苑世劍,林學家苑文仲,醫學家苑陰芳、苑孝昭、苑純友,中葯學家苑春升,外交官苑桂森,外國語專家苑春鳴,經濟學家苑鵬、苑鳳岐,保險學家苑驊,民俗學家苑利,倫理學家苑立強,邏輯學家苑玉成,圖書館學家苑德功,翻譯家苑家良,編輯家苑育新、苑野、苑興華、苑省民,新聞學家苑子煕,作家苑茵、苑紀久、苑坪玉,書法家苑悅、苑振,畫家苑域,小號演奏家苑國華,影視演員苑瓊丹,籃球裁判員苑廷瑞,滑雪運動員苑瀛,足球運動員苑維瑋等。
❼ 北京 古河道資料 最好能提供平面圖以及剖面 按朝代區分
通過地表地貌形態、地質構造、全新地層分析(包括沖積物岩性對比、沉積相分析),以及衛星相片、等等方法,北京平原永定河古河道,大體可分為四條:
1、
古清河古河道:永定河出山後,由石景山向東西東北經海淀窪地——西苑——圓明園——清河——溫榆橋,寬一般達3-4km,最寬5km,最窄也可達1.7km,在古河道中一株古樹的碳14測年達7200年左右,但其延續時間可能相當長,直到《水經注》時代還有「漯余水」之名,即「漯水」(永定河古名)的余水。其中的圓明園,成為京郊最負盛名的圓明園所在地。
2、
大金溝河:永定河出山後東流經過市區的一條大河。在市區以西不同時代形成了三支,北支:從石景山起,東流經楊庄、八寶山、到半壁店,繼續東北流經恩濟、紫竹院、動物園、德勝門、和平里,接壩河;中支:從德勝門分支,向南經積水潭、什剎海、北、中、南海,前門、金魚池、龍潭湖、左安門、馬駒橋,這是從元代開始直至今天北京的主要水源地;南支:由半壁店向南經玉淵潭、西便門、宣武公園、陶然亭,後在玉淵潭又向南有一分支,即經蓮花池南下的古洗馬溝,是唐、遼、金的水源地
3、
漯水:永定河出山後流向東南的故道涼水河,隋唐是永濟渠,曾是運糧草為唐太宗征高麗的重要通道。
4、
今永定河:金建盧溝橋
這里有古河道的圖,可以看看
http://pm.cangdian.com/Data/2005/PMH00547/CD001390/html/CD001390-0221.html
查找的辦法就是通過搜索,還有網路(ke..com)
❽ 3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李元禮是怎樣
李元禮就是東漢名士李膺啊。
李膺(110~169),字元禮,東漢名臣,潁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 。初舉孝廉,屢遷青州刺史、漁陽太守、蜀郡太守。屬官畏其威明,多棄官而逃。後任烏桓校尉,出擊鮮卑,身先士卒 ,所到之處,敵方無不望風懼服。李膺聲振邊庭。後任司隸校尉,懲辦不法宦官,《後漢書》稱:「諸黃門、常侍皆鞠躬屏氣,休沐不敢復出宮省。」延熹九年( 166 )因捕殺交結宦官、教人殺子的方士張成,被誣告蓄養游士,交結生徒 ,共為部黨,誹謗朝廷,被桓帝處以終身禁錮,赦歸田裡不得做官 。桓帝並下令郡國大捕「黨人」,共達200多名 ,被赦歸田裡後,皆禁錮終身,這就是黨錮事件。靈帝繼位後,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謀誅除宦官,引用天下名士,起用李膺參與政事。失敗後,竇武、陳蕃皆死,李膺再次被免官禁錮,後終於被曹節奏捕考殺。李膺人品高潔,太學生推崇他為「天下模楷李元禮(膺)」,凡能受到他賞識、接見的太學生都自認為如「登龍門」,身價十倍,對東漢末期的清議風氣影響很大。
❾ 誰知道「苑」這個姓氏的來歷
[編輯本段]【姓氏源流】苑姓起源有三:
①、出自子姓。據《元和姓纂》、《尚友錄》所載,商高宗之子文(一作支)封苑侯,其後以其爵號為氏。
②、據《姓氏考略》、《中國姓氏大全》所載,春秋時齊大夫苑何忌之後以苑為氏。
③、出自他族。今滿、蒙古、回等民族均有苑姓。
始祖:商高宗。 [編輯本段]【遷徙分布】苑姓之得姓,除以爵號為氏外,還有一說乃是因封於苑,為侯爵,世稱苑侯,以地為氏而來。苑地在今河南新鄭一帶,殷商都城在今河南商丘,無論如何,苑姓應起源於河南。歷商周近千年之時光,苑姓逐漸播遷異鄉,後在今河北涿州、湖北荊門、山西朔州三地形成大的聚落,歷兩漢魏晉,昌盛為苑姓范陽郡望、永寧郡望和馬邑郡望,據說後世廣布各地之苑姓皆由此三郡分衍而出。魏晉南北朝時,北方持續動盪不寧,苑姓則由於仕宦、謀生、逃難,開避新的生存環境等原因,徙奔江南,至隋唐時,苑姓已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廣大南方省份。宋元兩代,苑姓除分布於北方各省外,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區域也進一步擴大。明初,山西苑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北、河北、江蘇、浙江等地。歷明而降至有清一代,苑姓有進入今西南、華南、東北之地者,台灣島也有苑姓遷入。如今,苑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安徽、山東等省為多。目前苑姓人口列全國第二百一十三位。 [編輯本段]【郡望堂號】①、郡望
范陽郡三國魏置郡,故治在今河北涿州。
永寧郡南朝宋改長寧郡為永寧郡,治長寧(故地在今湖北荊門西北),轄境相當今湖北荊門西北沮水中游和蠻河中游間地區。
馬邑郡隋置郡,治善陽(即今山西朔州),轄境相當今山西寧武、恆山以北、黑駝山、洪濤山、左雲以東地區。
②、堂號
范陽堂、永寧堂、馬邑堂。
【宗族字派】
字輩:
遼寧沈陽苑氏字輩:忠玉成家廣,齋培紹士長。
遼寧海城苑氏字輩:世福德長久,學守立宏文,金昌喜玉盛,萬年泰和春。
山東寧陽、鄒城等苑氏字輩:思學崇時至,修容克法興,雲體廣振舉,文承兆祥洪,令德天福佑,純儒國叢增,善家慶貽澤,繁衍錫長榮。
山東汶上、鄆城等苑氏字輩:仁嗣承康,茂道隆緒,延長心超,遵體法桂,蘭兆榮昌,溫潤統寧。
山東苑氏統譜新字輩:江海山秀連,英才占奎元,守信如泰岱,奉公為民先,品清廷孝景,名望大宏彥,助勉理宗志,建汝至同宣,起澍登百剛,維佩葆輝光,賓士詩書本,格誠紀典揚,安昕昭正智,經偉啟新方,共懷忠貞念,勇源世代昶。
山東沂水苑氏字輩:吳進德芳,克廣忠成,言序昌榮,華祥顯兆。
河南新鄉苑氏字輩:福澤興家運,明道振國昌。
河南周口苑氏字輩:同明樂光章,世好思修先,遵定乃安統,知懷述志本,積善余慶立,保太道毓祥,邦家斯振箴,景運必昌生,培蔭扶良佑,炳茂觀成靈,永久繁化遠,載露清風興,沐恩高厚祿,既富而強行,從繩作哲啟,字正師庄英,樹德昭平允,敦仁延嘉瑞,恆勞方守業,含和崇溫貴,揚帆待便順,澤岸登長廷,龍騰鳳舞耀,林琅聚華中,達雅理社令。
【歷史名人】
苑何忌,春秋時齊國大夫。即苑子。齊景公曾以公孫青使衛知禮,遍賜諸大夫酒,他辭而不受,說參與了對公孫青的賞賜,日後必然並受其責罰,自己不敢貪受君王賞賜以干犯先王。齊景公三十二年(前516),率兵與魯戰於炊鼻(今山東寧陽境內),曾割去魯兵林雍的耳朵,又砍斷其一隻腳。
苑康,東漢臣。字仲真,勃海重合(今山東樂陵)人。受業太學,與郭林宗友善,為名士「八及」之一。初舉孝廉,歷潁陰令、太山太守等職。施嚴令,豪強莫有敢犯者。因懲治宦官侯覽黨羽,被流放日南。太山羊陟等為之訴冤,還本郡。卒於家。
苑君璋,唐將領。馬邑(今山西朔縣東北)人。本為當地土豪。隋末從劉武周為將。武周死,他統其舊兵,受突厥委任為大行台,攻唐代州。所部厭亂,多叛去,他窮蹙欲降,因頡利可汗之招,北投突厥。後見頡利政亂,乃於貞觀元年(627)率部降唐。授安州都督,封芮國公。
苑咸,唐文學家。成都(今屬四川)人,一作京兆(今陝西西安)人。開元中進士及第,為李林甫主書記。林甫知集賢院事,薦咸參預纂修《唐六典》。開元二十六年(738)《唐六典》成,奏上,授司經校書。天寶五載前後任考功郎中、知制誥,轉中書舍人。後被貶為漢東郡司戶參軍,天寶末復起為中書舍人,官終永陽太守。苑咸是盛唐時期頗負盛名之散文家,顏真卿稱「唐人推咸為文誥之最」。《唐六典》雖由李林甫領首銜,然成書之功,咸力居多。又精通梵文、禪理。原有《苑咸集》,已佚。
苑論,唐臣。馬邑(今屬山西)人,字言揚。與人交往,質直而不犯;在同群之列,以誠信聞名;量其志,知達於昭代;究其示,辨其勝於太常。柳宗元敬之,拜為兄,以比韋執誼。貞元八年(792),補小司徒。九年二月丙子試《平權衡賦》,以「晝夜平分,銖鈞取則」為韻。戶部侍郎顧少連知貢舉,苑論進士第一。柳宗元作《送苑論登第後歸覲詩序》相賀。
苑亮,清義仆。江南亳州(今安安徽省亳州市)人。同州福建興化守備韓斌家僕。「三藩之亂」時,冒險赴耿精忠軍中,遺密書招已被迫接受耿軍副將職銜韓斌降歸,後不屈被殺。
其他苑姓名人有春秋莒大夫苑羊牧之;五代楚將領苑玫;宋官吏苑徽猷,書法家苑基;元官吏苑華,道士苑至果;明官吏苑秀、苑藩、苑囿、苑時葵、苑囿藩;清官吏苑林嵋、苑鴻緒、苑池等。近當代苑姓名人有解放軍將領苑國輝、苑世軍、苑化冰、苑世仁,計時學家苑文炳,通信專家苑雨田,化工專家苑會林,塑性成形專家苑世劍,林學家苑文仲,醫學家苑陰芳、苑孝昭、苑純友,中葯學家苑春升,外交官苑桂森,外國語專家苑春鳴,經濟學家苑鵬、苑鳳岐,保險學家苑驊,民俗學家苑利,倫理學家苑立強,邏輯學家苑玉成,圖書館學家苑德功,翻譯家苑家良,編輯家苑育新、苑野、苑興華、苑省民,新聞學家苑子煕,作家苑茵、苑紀久、苑坪玉,書法家苑悅,畫家苑域,小號演奏家苑國華,影視演員苑瓊丹,籃球裁判員苑廷瑞,滑雪運動員苑瀛,足球運動員苑維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