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明朝浙江布政司的省會在治下哪個府
明朝行政區劃--浙江布政司
浙江布政使司:元屬江浙行中書省。
龍鳳四年(1358)建德路改置建安府,尋更名建德府;
同年末(1359)婺州路改置寧越府,並置中書分省,治寧越府,轄寧越府、建德府;
五年(1359)衢州路、處州路分別改置龍游府、安南府來屬,尋安南府更名處州府;
六年(1360)寧越府更名金華府;
八年(1362)建德府更名嚴州府;
九年(1363)中書分省徙治嚴州府;
十二年(1366)湖州路、嘉興路分置改置湖州府、嘉興府,直屬中書省;安南府、龍游府分別更名處州府、衢州
府;
同年末(1367)杭州路改置杭州府,並中書分省改置浙江行中書省,徙治杭州府;同年紹興路改置紹興府來屬;
吳元年末(1368)慶元路改置明州府來屬;
洪武元年(1368)台州路、溫州路分別改置台州府、溫州府來屬;
九年(1376)浙江行省改置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十四年(1381)明州府更名寧波府;湖州府、嘉興府來屬。
杭州府:元為杭州路。龍鳳十二年末(1367)改置杭州府,屬行省。
錢塘縣:倚郭[城西偏]。洪武元年(1368)徙治河東南四里。
仁和縣:倚郭[城東偏]。
海寧縣:元為海寧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海寧縣,仍屬杭州府。東北有硤石鎮巡司,後遷縣東南為
石墩鎮巡司;縣西有陳橋巡司駐陳橋北,後遷縣境赭山,再遷縣西南文堂山上,仍名赭山鎮巡司。
富陽縣:西南有東梓巡司,後廢。
餘杭縣:北偏西有石瀨巡司,後廢。
臨安縣:洪武初年自縣西偏北西墅鎮徙治故衣錦軍。
於潛縣:
新城縣:
昌化縣:西有手甗嶺巡司,後遷縣西株柳村,再遷縣西湛村,再遷縣西南楊家塘,仍名手甗嶺巡司。
嚴州府:元為建德路。龍鳳四年(1358)更名建安府,尋更名建德府,同年末(1259)來屬分省,八年(1362)更名嚴州
府。
建德縣:倚郭。東有管界巡司。
桐廬縣:東北有桐江巡司,後遷縣北桐君山,再遷縣東北窄溪埠。
淳安縣:西有街口巡司;又西偏北有永平巡司,後廢;南偏西有港口巡司,後廢。
遂安縣:南有鳳林巡司,後廢。
壽昌縣:西有社田巡司,西南有上梅巡司。
分水縣:東有吳村巡司,後廢。
嘉興府:元為嘉興路。龍鳳十二年(1366)改置嘉興府,直屬中書省;洪武十四年(1281)改屬布政司。
嘉興縣:倚郭[城東偏]。
秀水縣:倚郭[城西偏]。宣德三年(1430)析嘉興縣置秀水縣,為嘉興府倚郭。東北有杉青閘巡司、北偏西有王
江涇巡司。
嘉善縣:宣德三年(1430)析嘉興縣於魏塘鎮巡司置嘉善縣,來屬嘉興府。東偏北有風涇巡司,北偏西有陶庄巡
司。
崇德縣:元為崇德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崇德縣,仍屬嘉興府。
桐鄉縣:宣德三年(1430)析崇德縣於鳳鳴鄉置桐鄉縣,來屬嘉興府。西北有皂林鎮巡司。
平湖縣:宣德三年(1430)析海鹽縣於當塗鎮置平湖縣,來屬嘉興府。東北有白沙灣巡司駐廣陳墅,後遷縣東偏
南獨山;東南有乍浦鎮巡司駐乍浦所,後遷縣東南沈庄,仍名乍浦鎮巡司。
海鹽縣:元為海鹽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海鹽縣,仍屬嘉興府。城東有海口巡司,後遷縣境砂腰村,
仍名海口巡司;西南有澉浦巡司駐澉浦所,後遷縣南秦駐山,仍名澉浦巡司。
湖州路:元為湖州路。龍鳳十二年(1366)改置湖州府,直屬中書省;洪武十四年(1281)改屬布政司。
烏程縣:倚郭[城西偏]。東有後潘村巡司,後遷南潯鎮,仍名後潘村巡司;東北有大錢湖巡司。
歸安縣:倚郭[城東偏]。東南有璉市巡司;又西南有上沃埠巡司,後廢。
長興縣:元為長興州[無倚郭]。龍鳳三年(1357)更名長安州,八年(1362)復更名長興州,洪武二年(1369)降為
長興縣,仍屬湖州府。東北有皋塘巡司,西南有四安巡司;又西偏北有合溪巡司,後廢;南有和平巡
司,後廢。
德清縣:東偏北新市鎮巡司;東有下塘巡司,後遷縣境五柳港口;又東有荷葉浦巡司,後廢。
武康縣:
安吉州:元為安吉縣。洪武年間自縣西南故城徙今治,正德元年(1506)升為安吉州。東南有獨松關巡司,後廢;
南偏東有遞鋪巡司,後廢。
孝豐縣:成化二十三年(1487)析安吉縣置孝豐縣,屬湖州府;正德二年(1507)改屬安吉州。西南有天目山巡司
駐天目山,西有松坑巡司。
紹興府:元為紹興路。龍鳳十二年末(1367)改置紹興府,屬行省。
山陰縣:倚郭[城西偏]。北有三江巡司駐浮山桃松庄,西北有白洋巡司。
會稽縣:倚郭[城東偏]。縣境有黃家堰巡司,後遷縣東北瀝海千戶所西,再遷縣東北纂風鎮,仍名黃家堰巡司。
蕭山縣:西南有漁浦巡司。
諸暨縣:元為諸暨州[無倚郭]。龍鳳五年(1359)更名諸全州,十二年末(1367)降為諸暨縣,仍屬紹興府。西南
有長清關巡司,後廢;西有陽塘關巡司,後廢。
餘姚縣:元為餘姚州[無倚郭]。洪武元年(1368)降為餘姚縣,仍屬紹興府。東北有三山巡司駐金家山上,後遷
縣東北破山;北有眉山巡司駐眉山寨,後遷縣西北湖海頭;縣境有廟山巡司駐廟山寨,後遷與上虞縣
接界處中源堰,仍名廟山巡司。
上虞縣:西偏北有梁湖巡司,後遷縣西偏北百官市,仍名梁湖巡司。
嵊 縣:西南有長樂鎮,西北有管解寨巡司。
新昌縣:南有彩霞鎮巡司,又南有豐樂、善政巡司,後俱廢。
寧波府:元為慶元路。吳元年末(1368)改置明州府,屬行省;洪武十四年(1381)更名寧波府。
鄞 縣:倚郭。東有甬東巡司駐甬東隅,
慈溪縣:元為慈溪縣,永樂十六年(1418)更名慈溪縣。北有松浦巡司駐浦東,後遷浦西;縣境有向頭巡司駐向
頭寨,後遷縣境洋浦,後廢,又復設洋浦巡司。
奉化縣:元為奉化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奉化縣,仍屬明州府。東偏南有塔山巡司,東南有鮚琦巡
司;又縣境有公棠、連山、柵虛、東宿巡司,後俱廢。
定海縣:南有上岸太平嶴、管界寨巡司;鄞縣東有甬東巡司駐甬東隅,後遷縣東南竹山海口,仍名甬東巡司;
又西北有施公山巡司,後廢;東偏南有長山巡司,後廢;南有崎頭巡司,正統年間更名霞嶼巡司,後
廢。
舟山東南有寶坨巡司,舟山西北有岑港巡司,舟山東北有岱山巡司駐岱山,舟山西南有螺峰巡司,俱
洪武二十六年置,後俱廢。
象山縣:西北有陳山巡司駐陳山,尋遷縣東南;西有爵溪巡司,後遷縣東姜嶼渡;南有石浦巡司,後遷縣境青
山頭,仍名石浦巡司;寧海縣境有趙嶴巡司,後遷本縣東,仍名趙嶴巡司。
昌國縣:元為昌國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昌國縣,仍屬明州府,二十六年(1393)省入定海縣為昌國鄉。
台州府:元為台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台州府,屬行省。
臨海縣:東有蛟湖巡司,後遷縣東偏北海口陶嶼,仍名蛟湖巡司;東有連盤巡司,後遷縣東偏南海口長沙,仍
名連盤巡司。
黃岩縣:元為黃岩州[無倚郭]。洪武三年(1370)降為黃岩縣,仍屬台州府。東偏南有長浦巡司。
天台縣:西有胡竇巡司,後廢。
仙居縣:西南有田寺巡司,後廢。
寧海縣:東偏南有越溪、長亭巡司,北有鐵場巡司,南有曼嶴巡司,南偏東有竇嶴巡司。
太平縣:成化五年末(1470)析黃岩、樂清二縣於黃岩縣太平鄉置太平縣,來屬台州府。東有盤馬巡司,西有二
山巡司,西南有蒲岐巡司;南有沙角巡司,後遷縣境岐頭山下;西南有小鹿巡司,後縣西南橫山後;
又西偏北有溫嶺巡司,後廢。
金華府:元為婺州路。龍鳳四年末(1359)改置寧越府,來屬分省;龍鳳六年(1360)更名金華府。
金華縣:倚郭。
蘭溪縣:元為蘭溪州[無倚郭]。洪武三年(1370)降為蘭溪縣,仍屬金華府。北偏西有平度巡司;又北有靈泉鄉、
龍泉鄉巡司,後俱廢。
東陽縣:東有永寧巡司;又南有興賢、仁壽巡司,後俱廢。
義烏縣:西有智者同義鄉巡司,後廢;南有雙林明義鄉巡司,後廢;北有龍祈鎮巡司,後廢。
永康縣:東有孝義寨巡司,後廢;西南有義豐鄉巡司,後廢;東南有合德鄉巡司,後廢。
武義縣:
浦江縣:東有楊家埠巡司,後廢。
湯溪縣:成化七年(1471)析蘭溪、金華、龍游、遂昌四縣置湯溪縣,來屬金華府。
衢州府:元為衢州路。龍鳳五年(1359)改置龍游府,來屬分省;十二年(1366)更名衢州府。
西安縣:倚郭。南有嚴剝巡司,東南有板固巡司。
龍游縣:東偏北有湖頭鎮巡司;又北有水北巡司,後廢;南偏東有靈山巡司,後廢。
常山縣:北有下坑巡司,後廢;東南有鎮平巡司,後廢。
江山縣:南有東山巡司駐仙霞嶺下,後遷仙霞嶺上;縣境有小竿嶺巡司,後廢。
開化縣:東北有金竹嶺巡司;又西有雲台巡司,後廢;北有低坂、馬金巡司,後俱廢;南偏西有華埠巡司,後
廢。
處州府:元為處州路。龍鳳五年(1359)改置安南府,來屬分省,尋更名處州府。
麗水縣:倚郭。
青田縣:南有淡洋巡司;又北有黃壇巡司,後廢。
縉雲縣:
松陽縣:西南有凈居巡司,後廢。
遂昌縣:北有馬步巡司。
龍泉縣:南偏西有慶元巡司駐查田市。
慶元縣:洪武三年(1370)省,十三年(1380)復置慶元縣,仍屬處州府。
雲和縣:景泰三年(1452)析麗水縣置雲和縣,來屬處州府。
宣平縣:景泰三年(1452)析麗水縣於鮑村巡司置宣平縣,來屬處州府。原鮑村巡司遷縣北後陶,尋廢。
景寧縣:景泰三年(1452)析青田縣置景寧縣,來屬處州府。北有沐溪巡司,後遷縣南偏西大漈,仍名沐溪巡司;
又西有盧山巡司,後廢。
溫州府:元為溫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溫州府,屬行省。
永嘉縣:倚郭。東南有中界山巡司,後遷縣東永昌堡。
瑞安縣:元為瑞安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瑞安縣,仍屬溫州府;正德六年(1511)自縣東故城徙今治。
縣境有梅頭巡司駐梅頭寨,後遷縣東為東山巡司。
樂清縣:西偏南有館頭巡司,後遷縣南岐頭寨,復遷館頭;東有北監巡司駐玉環山下,洪武二十移駐縣東北山
門鄉蔡嶴,後遷縣東北白沙嶺,再遷縣境鶚頭,再遷縣境窯嶴山下,仍名北監巡司;小鹿巡司駐縣東
北玉環鄉小鹿,洪武三年移駐橫山,二十年移駐楓林下;溫嶺巡司初駐黃岩縣溫嶺,洪武二十七年移
駐本縣苔山,永樂十六年更名三山巡司,移駐玉環鄉三山;蒲岐巡司駐山門鄉亭頭,洪武二十八年移
駐茅峴,永樂十六年移駐瑞應鄉後塘山寨。
平陽縣:元為平陽州[無倚郭]。洪武三年(1370)降為平陽縣,仍屬溫州府。東南有舥艚巡司,縣境有斗門巡司;
南有江口巡司駐下埠,後遷縣境渡頭;東有仙口巡司,後遷縣南麥城山,仍名仙口巡司;又東南有龜
峰巡司,後廢。
泰順縣:景泰三年(1452)析瑞安、平陽二縣於瑞安縣羅洋鎮置泰順縣,來屬溫州府。北有池村巡司;東南有洋
望巡司,後更名三冠巡司;又東南有鴉陽巡司,後廢。
浙江都司:初置杭州衛,洪武三年末(1371)升置杭州都衛,治杭州府;八年(1375)改置浙江都指揮使司。
杭州前衛:倚郭。洪武九年末(1377)置杭州前衛於杭州府。
杭州後衛:倚郭。洪武九年末(1377)置杭州後衛於杭州府。
海寧衛:洪武三年(1370)置海寧衛於海鹽縣。
澉浦千戶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澉浦守御千戶所於海鹽縣西南。
乍浦千戶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乍浦守御千戶所於海鹽縣東北。
紹興衛:洪武十三年(1389)置紹興衛於紹興府。
臨山衛:洪武二十年(1387)置臨山衛於餘姚縣西北。
三江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三江守御千戶所於山陰縣北偏東浮山之陽
瀝海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瀝海守御千戶所於會稽縣東北。
三山(滸山)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三山守御千戶所於餘姚縣東北。
寧波衛:洪武元年(1368)置寧波衛於寧波府,十六年(1383)更名寧波衛。
昌國衛:洪武十二年(1382)置昌國守御千戶所於昌國縣,十七年(1384)升置昌國衛,二十年(1387)徙治象山縣南天
門山,二十七年(1387)徙治象山縣西南後門山。
錢倉千戶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錢倉守御千戶所於象山縣東北。
石浦前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石浦守御前千戶所於象山縣南天門山。
石浦後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石浦守御後千戶所於象山縣南天門山。
爵溪千戶所:洪武三十年(1397)置爵溪守御千戶所於象山縣東。
觀海衛:洪武十九年(1386)置觀海衛於慈溪縣西北。
龍山千戶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龍山守御千戶所於鄞縣北。
定海衛:洪武十四年(1381)置定海守御千戶所於定海縣東北,二十年(1387)升置定海衛。
定海中中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定海守御中中千戶所於昌國縣。
定海中左千戶所:洪武十四年(1381)置定海守御中左千戶所於昌國縣。
定海(穿山)後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定海守御後千戶所於定海縣東偏南。
大嵩千戶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大嵩守御千戶所於定海縣東南。
霩[雨衢]千戶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霩[雨衢]守御千戶所於定海縣東偏南。
台州衛:洪武五年(1372)置台州衛於台州府。
海門衛:洪武二十年(1387)置海門衛於臨海縣東南。
海門前千戶所: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海門前千戶所於臨海縣海門衛北。
新河千戶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新河守御千戶所於太平縣東北。
桃渚千戶所:洪武三十年(1397)置桃渚守御千戶所於臨海縣東。
健跳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健跳守御千戶所於寧海縣東南。
松門衛:洪武十九年(1386)置松門千戶所於太平縣東,二十年(1387)升置松門衛。
楚門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楚門守御千戶所於太平縣南偏西。
隘頑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隘頑守御千戶所於太平縣南偏東。
處州衛:洪武元年(1368)置處州守御千戶所於處州府,八年(1375)升置處州衛。
溫州衛:洪武元年(1368)置溫州衛於溫州府。
平陽千戶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平陽守御千戶所於平陽縣。
瑞安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瑞安守御千戶所於瑞安縣。
海安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海安守御千戶所於瑞安縣東北。
金鄉衛:洪武二十年(1387)置金鄉衛於平陽縣南偏東。
蒲門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蒲門守御千戶所於平陽縣金鄉衛西南。
沙園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沙門守御千戶所於瑞安縣南偏東。
壯士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壯士守御千戶所於平陽縣東北。
盤石衛:洪武二十年(1387)置盤石衛於樂清縣西南。
蒲岐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蒲岐守御千戶所於樂清縣東北。
寧村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寧村守御千戶所於樂清縣盤石衛東南。
盤石後千戶所:成化五年(1469)置盤石後千戶所於樂清縣東。
海寧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海寧守御千戶所於海寧縣。
嚴州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嚴州守御千戶所於嚴州府。
湖州千戶所:龍鳳十年(1364)置長興衛於湖州府,洪武二年(1369)降為湖州守御千戶所。
金華千戶所:洪武三年(1370)置金華守御千戶所於金華府。
衢州千戶所:洪武三年(1370)置衢州守御千戶所於金華府。
新城千戶所:[建置不詳],明置新城守御千戶所於新城縣,後廢。
(本文由東方血脈收集相關史料和考古成果創作)
明代部分地名考:
硤石鎮巡司:今海寧市; 遞鋪巡司:今安吉縣;
梁湖巡司(百官市):今上虞市;
臨山衛:今餘姚市臨山鎮; 觀海衛:今慈溪市觀城鎮;
昌國衛(天門山)/石浦前、後所:今象山縣石浦鎮;
昌國衛(後門山):今象山縣昌國鎮; 海門衛:今台州市;
松門衛:今溫嶺市松門鎮; 金鄉衛:今平陽縣金鄉鎮;
盤石衛:今樂清市盤石鎮;
澉浦所:今海鹽縣澉浦鎮; 乍浦所:今平湖市乍浦鎮;
三江所:今紹興縣斗門鎮三江村; 瀝海所:今上虞市瀝海鎮;
三山所:今慈溪市; 大嵩所:今寧波市鄞州區瞻岐鎮大嵩村;
錢倉所:今象山縣塗茨鎮錢倉村; 定海後所:今寧波市北侖區柴橋街道穿山村;
爵溪所:今象山縣爵溪鎮; 昌國縣/定海中中所/定海中左所:今舟山市;
龍山所:今慈溪市龍山鎮; 霩[雨衢]所:今寧波市北侖區白峰鎮郭巨村;
新河所:今溫嶺市新河鎮; 海門前所:今台州市椒江區前所街道;
桃渚所:今臨海市桃渚鎮; 健跳所:今三門縣鍵跳鎮;
楚門所:今玉環縣楚門鎮; 隘頑所:今溫嶺市嶴環鎮南嶴村;
海安所:今瑞安市海安鎮; 蒲門所:今蒼南縣蒲城鄉;
沙園所:今瑞安市飛雲鎮沙園村; 壯士所:今平陽縣馬站鎮境;
蒲岐所:今樂清市蒲岐鎮; 寧村所:今溫州市龍灣區海濱街道寧村村;
盤石後所:今樂清市樂城鎮後所村;
❷ 求明朝或唐代的地名、官名、嬪妃的等級名稱
唐朝的地名:
七星關——①今貴州畢節西南七星山上,傳為諸葛亮祭旗處。②即望星關,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盤關——在今四川廣元東北與陝西寧強間的七盤嶺上。
七閩——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數民族地區。
八閩——宋分福建為八府、州、軍,元分八路,故後以八閩為福建的別稱。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婦——在今緬甸撣邦東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⑧秦漢郡。秦治壽春(今壽縣),轄今豫皖淮南、鄂東一部分及江西省。漢轄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 地區。魏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頭西),轄後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為匈奴所佔。
三川——秦郡,韓始置,秦治雒陽(今洛陽市東北),轄今河南省黃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漢改河南郡。
三戶——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②古渡口,今河北磁縣西南古漳水上。
三關——宋與契丹分界的三關指淤口關(今河北霸縣東)、益津關(今霸縣)、瓦橋關(今雄縣),一說無淤口關,為草橋關(今高陽東)。
三元里——在廣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龍二年(708年)張仁願築,均在河套的黃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內蒙古杭錦後旗烏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頭西,東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齊——即室利佛逝國,7—13世紀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古國。
於闐——西域古國,在今新疆和田一帶。唐軍鎮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懷來東。
下邳——①古縣名。秦在今江蘇睢寧西北。金移睢寧西北古邳鎮。明廢。②古郡名。東漢置國,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轄蘇、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相——古縣名,今江蘇宿遷西南,北齊廢。
下蔡——今安徽風台。春秋時名州來。秦置縣,明廢。
下港——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西部萬丹一帶的古國。十六世紀時國勢很盛。
大寧衛——明初置,治今內蒙古寧城西,轄今河北長城以北、內蒙古西拉木倫河以南地。旋改北平行都司。永樂仍稱大寧衛,移治保定。
大名府——五代後漢置,治今河北大名東。明移今大名。
大興城——隋於漢長安城東南築新城,名大興城,在今西安城及城東、城南、城西一帶。即唐長安城。
大都——元世祖在金中都城東北築新城,北至今北京德勝門、安定門外土城舊址,南至東西長安街,東西界即今內城原城牆。
大梁——古魏都,在今河南開封市西北,當時黃河離城很遠,今開封以北的封丘、延津、原陽等縣均在南岸。
大儀鎮——今江蘇儀征東北,韓世忠破金兵處。
大非川一一在今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平原,一說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唐薛仁貴等在此為吐蕃所敗。
大金川——大金川即大渡河上游,在川西北。清土司治所在今四川金川。改土歸流後屬美諾廳。1936年置靖化縣,1953年改大金縣,1960年改金川縣。
大沫崮——山名,今山東費縣西南。
大澤鄉—一今安徽宿縣東南劉村集。
大昭寺—一在西藏拉薩中心。七世紀建。
大勝關——①在河南羅山縣南。②南京西南大城港,朱元璋破陳友諒後,改為大勝港,在此置關。
大庾嶺——五嶺(湘贛與粵桂間的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五嶺)之一,漢武帝時庾將軍在此築城,故名。又名梅嶺。唐張九齡、宋蔡挺、蔡抗都曾修築道路。
大雁塔——在陝西西安市南大慈恩寺內。652年唐玄奘建,原五層,武則天時增至十層,今存七層,高64米。
大震關——在今甘肅清水縣東隴山東坡。唐中葉以後為防禦吐蕃的要地。
大泥——今泰國南部北大年港一帶古國,明人紀載常見。
大宛——西域古國,在今蘇聯中亞費爾干納盆地。國都貴山城,在今卡散賽。
大食——唐稱阿拉伯帝國為大食,原語為波斯一部族名稱。
大秦——亦作犁軒。漢稱羅馬為大秦。
大夏——即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在今阿富汗北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脫離塞琉西王國獨立。公元前130年左右為大月氏所據。後為阿拉伯人所並。
大西洋國——明人指葡萄牙。
唐朝的官名:
一、三師(太師、太傅、太保)或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三師西周時期已較成熟,原都是宗族的長老,對王負有指導、輔佐、監護的責任。保,保其身體;傅,傅其德義;師,導之教訓。「君師者,治之本也」(《大戴禮記。禮三本》)在君主年幼或尚未成熟之時負起全面的指導作用。非道德功勛崇高,則不居其位,寧缺毋濫。到唐代,轉變成三公,名位高但不實際行使權力的虛職,不屬僚屬之列的榮譽職位。
二、三省並相(中書、門下、尚書)
中央行政機構還有其他省、寺、監等各部門,但以此三為最要。其中中書省為受命於最高指令制定、推出各項政令等職能的機關;門下省為朝廷政令及各類上行文的審議機關;尚書省最高的執行機構,執行各項政令。
三省的職能分割和職位設置主要有:
1、中書省:正職長官為中書令,副職長官為中書侍郎。下轄:
中書舍人、右散騎常侍、右諫議大夫、右補闕、右拾遺、起居舍人、集賢殿和史館(機構)
2、門下省:正職長官為門下侍中,副職長官為門下侍郎。下轄:
給事中、左散騎常侍、左諫議大夫、左補闕、左拾遺、起居郎、城門郎、符寶郎、弘文館(機構,掌管圖書、禮儀、制度沿革等)
3、尚書省:正職長官為尚書令,副職長官為左、右僕射。六部各設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下轄六部二十四司情況:
1)吏部——掌管官吏選拔、任免、升降、考試等。下屬官員有 主事、令史、書令史、制書令史、甲庫令史、亭長、掌固 等。
2)戶部——掌管戶口、經濟、財政等。下屬官員有 主事、令史、書令史、計史、掌固。
3)禮部——掌管禮儀、祭祀、科舉、學校、教育等。。。。。。
註:以上三部左司統之。
4)兵部——掌管武官選拔和軍事行政。。。。。。。
5)刑部——掌管司法行政和審判。。。。。。
6)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建設和後勤有關工作。。。
註:以上三部左司統之。
三、六部是政務機關,而另外還有事務機關——九寺,來源於秦漢時期的九卿。地位在六部之下。其正、副長官為卿、少卿。具體分門如下:
1)太常寺
2)光祿寺
3)衛尉寺
4)宗正寺
5)太僕寺
6)大理寺(中央最高審判機關)
7)鴻臚寺
8)司農寺
9)太府寺
另外,還有從中分離獨立出來的直屬機構——五監:國子監、少府監、軍器監、將作監、都水監。
|
四、內設的侍從機構
有殿中省、內侍省、學士院、內樞密使。其中學士院為唐玄宗所始設。最初招攬才學之士謂「待詔」,又從朝官中選拔有才藝者居翰林,叫「翰林供奉」,後改稱「學士」,專掌內命。後來又有「內相」的別稱,尤其加上「知制誥」、「翰林學士承旨」等頭銜。|
五、區別於職務的品階制度
包括不任實際管理職務的工作人員都各有品階,許多時候,職務與品階並不一致。文官品階及其名稱如下:
1、正一品:太尉、司徒、司空
2、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
3、正二品:特進
4、從二品:光祿大夫
5、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
6、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
7、正四上:正議大夫
8、正四下:通議大夫
9、從四上:太中大夫
10、從四下:中大夫
。。。。。。
30、從九下:將仕郎
另外,還有對皇組宗室成員、戰功等的獎賞所勛封的不同待遇稱號。
六、監察、諫議制度及其結構設置
唐代的御史台為一個完全獨立的監督結構。御史台下分三院:
1)台院侍御史,負責糾舉、彈劾朝廷百官。
2)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各種儀式。「正班,列於閣門之外,糾離班,語不肅者」。
3)察院監察御史的督察范圍非常廣泛。巡按各地。監察御史雖只八品小官,但手握天憲,氣魄很大,「御史出使,不能動搖山嶽,震攝州縣,為不任職」!
另外,除三公也有這種權利、職責外,散騎常侍、諫議大夫和補闕、拾遺也是專門的諫官。以「犯顏強諫」著稱的魏徵,就做過諫議大夫。並形成了「諫官隨宰相入閣議事的制度」。
議唐代官制及其淵源
每一個皇朝均有皇室及政府之分。皇室以皇帝為代表,而丞相則是政府的第一把手。丞和相都是副的意思,所以丞相也是一個副官,在先秦時代他實際上是王或諸侯等貴族的副官。在內管家稱宰,在外理事稱相。秦統一天下以後,所有的貴族都倒台了,只剩下一家貴族,那就是皇族,所以他們家中的丞相就變成既要管理國家,又得管理皇帝的家事。這就是丞相的由來。
唐代宰相採取的是委員制而異於兩漢的領袖制。共有三個衙門:中書、門下、尚書,此三個部門的職能外加御史台才等於漢代丞相的職權。可見唐代丞相的分權。
1、中書省----發令。這些命令唐代叫做「敕」,雖以皇帝的名義發出,卻不由皇帝擬定,而由中書省擬訂。其程序如下:由中書舍人草擬聖旨多份,稱「五花判事」,再由中書令(中書省長官)或中書侍郎(中書省副官)選出一份並稍加潤飾,成為正式詔書,接著由皇帝畫一敕字成為皇帝的命令,最後下達門下省。
2、門下省----復核。由中書省發出的皇帝命令,至此須經過復核。若復核不通過則由給事中(有封駁權的官)批註送還中書省,稱「塗歸」,意思是要求中書省重擬。若復核通過,還需侍中(門下省長官)或門下侍郎(門下省副官)簽名,詔書才正式生效,然後下達尚書省執行。若由皇帝直接發出命令,而沒有中書、門下的印章,在唐代這被認為是違法的。
3、尚書省----執行。尚書省長官叫尚書令,李世民在做皇帝前曾任此職,所以其後朝臣無人敢再當尚書令,常虛懸其缺。尚書省實權遂在其副官,稱左、右僕射者。左僕射管吏、戶、禮三部,右僕射掌兵、刑、工三部,六部職能見zxc789兄《唐代中央管理制度小考》。每部下有四司,共二十四司。
政事堂----由於一道詔書要經過中書、門下兩省才正式生效,為了方便就在討論重大事件時,由中書、門下兩省長官召開聯席會議,會議所在稱「政事堂」。若一人身兼左右僕射,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有權進入政事堂議事(由於尚書省的長官是虛設的)。但在開元以後,僕射就不能進入政事堂議事了,尚書省變成一個純粹的執行機關。因此在唐代中書、門下的長官才是真丞相。
再介紹一下御史台。它分為左、右御史,左御史監察中央政府官員,主要是尚書省六部官員,而中書、門下省不在監察之列;右御史檢查各地方官員,全國分十道,每道一個,稱「觀察使」。這「觀察使」本是中央的監察官,在各道巡查,後來就變成常駐地方的中央官了,無形中成為地方的最高長官。假使他的任務是巡視邊疆,在邊防重地停駐下來,中央又賦予他全部權力以應付地方事宜,這即成為「節度使」。節是當時一種全權的印信,有了它就可以調度一切,故稱「節度使」。由於其權力極大,所以逐漸演變成「藩鎮」。
唐代分九品官,一、二品官處以元老,不實際負責政治事務,即「三公」等銜。以上所述的「三省六部一台」的第一把手都為三品官。
除「三省六部一台」外的官職,多為閑職。這里說一說「九寺」。來源於秦漢時期的九卿。地位在六部之下。其正、副長官為卿、少卿。
1、太常寺----「常」,本作「嘗」,取以食物供奉祖先,讓其時時嘗新之意,故太常寺管皇帝理祭祀之事;
2、光祿寺----其來源為漢代光祿勛,「勛」通「閽」,是皇家的門口,故光祿寺掌管宮門警衛;
3、衛尉寺----漢本是皇家衛隊,至唐變為僅管皇帝依仗帳幕等;
4、宗正寺----掌管皇帝的宗族之事;
5、太僕寺----仆,是趕車人的意思,故太僕寺掌管皇帝的輿馬;
6、大理寺----源於漢代廷尉,為中央審判機關;
7、鴻臚寺----臚,是傳呼之義,源於漢代之大鴻臚,掌管皇帝的待人接物,等於皇帝私人的外交部;
8、司農寺----源於漢代大司農,管政府經濟的機構,天下田賦收入名義上均歸司農寺管理,而入國庫;
9、少府寺----也是管經濟的機構,但是是管山澤鹽礦等稅的,這部分收入納入皇帝私人錢庫中去。
嬪妃的等級名稱
唐代大抵因漢制,且比漢制更完備,是為:皇後之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為夫人,正一品;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為九嬪,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寶林二十九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夫人以下均有職掌:夫人佐皇後「坐而論婦禮者也,其於內則無所不統」;九嬪、婕妤掌教九御四德,贊尋後之禮儀;美人掌率女官修祭祀賓客之事;才人掌序宴寢。
❸ 古代時候的城池名字
1.幽州。
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即現在的北京市。
出處:唐·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2.蘭陵。
即現在的山東省棗庄市。
出處:唐·李白《客中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譯文: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鬱金酒的香氣芬芳四溢。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最後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
3.姑蘇。
即現在的蘇州市。
出處:唐·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譯文: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 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裡敲鍾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4.徽州。
即現在的安徽省。
出處:明·湯顯祖《有友人憐予乏勸為黃山白岳之游》: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譯文:想要識得金子銀子的氣息,多多到黃山白岳游覽。我這一生最痴迷的事情,就是不在做夢的時候到訪徽州。
5.長安。
即現在的西安市。
出處:唐·盧綸《長安春望》: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春生 一作:春來)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
譯文:東風吹拂,微微春雨灑過青山;登高遠望,長安城中房舍疊嶂,草色閑閑。故園就在夢中,可是何時才能歸還;冬去春來,江上舟來舟往,又有幾人得以還家。
長安城外,河流原野,縱橫交錯,一直延伸到天邊浮雲之外,長安城中,宮闕參差錯落,籠罩在一片殘陽之中。又有誰理解我這位讀書人,生逢亂世,孤身一人,滿頭白發,形容憔悴,漂泊流盪在荒遠的秦關。
❹ 珠海學區劃分一覽 珠海二中學區房有哪些
很多家庭為了給孩子創造者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不惜付出高昂價格的代價,不斷上演現代版「孟母三遷」,也正因此,「房地產+優質教育環境=教育地產」兩者捆綁式發展,逐漸發展成為房地產的一種特殊有效模式,而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對學區房需求量日益增大。以下我們將提供一些珠海的學區房供家長們參考。新香洲學區房分析:這個區域首屈一指的當屬珠海市第一中學,它位於香洲區梅華西路,是一所知名的普通高級中學,是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首批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國家示範性普通高中,歷年來高考升學率均居全市之首。這里作為城市新興的政治文化中心,轄區內有香洲區人民政府、珠海市體育中心、珠海市科技中心、珠海電視台,報業大廈、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重要單位和機構,政治、文化、體育、商業氛圍日益濃厚,社區凝聚力逐步增強。隨著區域房地產業的發展和配套設施的建設,新香洲正逐漸成為本地各區人群置業的重要選擇。07年以來,新香洲的房價上升較快,幾乎與老香洲持平,直逼吉大、拱北,具有迅猛的勢頭和強勁的後發力。在這個區域的還有珠海九中、十七小、十五小、翠微小學、恆隆學校、香洲區實驗學校等。推薦樓盤:金域華府 御景國際 棕櫚四季 香山人家香洲學區房分析:這個區域有紫荊中學、桃園中學、香洲一小、珠海二中等重點中學。其中,紫荊中學是一所珠海市教育局直屬的全日制中學,歷史悠久,是原珠海一中初中部,首批省一級中學,在珠海一直受到市民比較高的認可。珠海一中所屬區域為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老香洲,這里配套完善,生活便利,居民絕大多還是珠海本地人,其中本區居民佔到一定比例。由於該區內有政府多個行政單位,政府公務員大多集中居住於此;多所重點中小學和幼兒園,以及市教育學院、市廣播大學等諸多文化機構組成了這里完備的文化教育體系。政府公務員、IT行業從業人員、白領階層等文化程度較高的群體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當然不容忽視。 目前這些樓盤中在售的一手房只有國子間,其他均已售罄,只有二手房在售。拱北學區房分析:珠海市拱北中學是一所公辦初級中學,是珠海市第一所廣東省一級初級中學和珠海市第一所國家級綠色學校。是珠海這個年輕特區中的一所歷史較悠久的學校,1958年在拱北北嶺村創辦。近年學校逐步形成了「綠色環境育人,全面持續發展」的教育模式。拱北以區域性交通、流通、服務等功能為主,直接承接並負責中轉區域交通與區域政策所帶來的效應,其商業配套相當完善。隨著港珠澳大橋及廣珠城際快軌交通線的建設,拱北將是港珠澳大橋和城際快軌交會的區域性交通樞紐地區。港珠澳大橋口岸建成通關後,拱北口岸地區將既是一個繁忙的出入境口岸,又是一個多功能的綜合交通樞紐,拱北站將承擔區域性客流集散中心的職能。由於受歷史和現實的條件的制約,在拱北今年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中,呈現以下幾種形態:中大戶型、高層建築是區域市場主流、小戶型單身公寓蓬勃發展。此片區還有北嶺小學、拱北小學等學校。推薦樓盤:格力香樟 格力廣場吉大學區房分析:景園小學位於香洲區吉大景林街42號,省一級學校,是珠海市有名的重點小學。「科普」、「英語」是學校的兩大辦學特色。連續幾年在教學質量抽查中英語科名列區第一,學校環境優美,是珠海市首批花園式單位。吉大可以算是珠海最適宜居住的區域,也是珠海人最嚮往居住的高尚生活區。吉大片區擁有蜿蜒綿長的情侶路,擁有市區內唯一的沙灘泳場,還擁有珠海最美麗的三大市政公園風景區。除此之外,吉大擁有珠海最為密集的商業群,是珠海高檔寫字樓和四星級、五星級酒店最為密集的地方。優美的生態環境、高品質的生活配套和商務配套使吉大成為高收入階層定居珠海的首選風水寶地,贏得了眾多來自內地、海外或在珠三角地區的高收入商務人士和跨國公司高層管理者的青睞。至今,吉大一直是珠海高檔住宅群最為密集的區域。周邊樓盤有:誠豐星座、九洲假日、新光御景山、萬科珠賓花園等。推薦樓盤:誠豐星座 新光御景山
❺ 珠海景山實驗學校這幾年發展的怎樣
很多家庭為了給孩子創造者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不惜付出高昂價格的代價,不斷上演現代版「孟母三遷」,也正因此,「房地產+優質教育環境=教育地產」兩者捆綁式發展,逐漸發展成為房地產的一種特殊有效模式,而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對學區房需求量日益增大。以下我們將提供一些珠海的學區房供家長們參考。新香洲學區房分析:這個區域首屈一指的當屬珠海市第一中學,它位於香洲區梅華西路,是一所知名的普通高級中學,是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首批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國家示範性普通高中,歷年來高考升學率均居全市之首。這里作為城市新興的政治文化中心,轄區內有香洲區人民政府、珠海市體育中心、珠海市科技中心、珠海電視台,報業大廈、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重要單位和機構,政治、文化、體育、商業氛圍日益濃厚,社區凝聚力逐步增強。隨著區域房地產業的發展和配套設施的建設,新香洲正逐漸成為本地各區人群置業的重要選擇。07年以來,新香洲的房價上升較快,幾乎與老香洲持平,直逼吉大、拱北,具有迅猛的勢頭和強勁的後發力。在這個區域的還有珠海九中、十七小、十五小、翠微小學、恆隆學校、香洲區實驗學校等。推薦樓盤:金域華府 御景國際 棕櫚四季 香山人家香洲學區房分析:這個區域有紫荊中學、桃園中學、香洲一小、珠海二中等重點中學。其中,紫荊中學是一所珠海市教育局直屬的全日制中學,歷史悠久,是原珠海一中初中部,首批省一級中學,在珠海一直受到市民比較高的認可。珠海一中所屬區域為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老香洲,這里配套完善,生活便利,居民絕大多還是珠海本地人,其中本區居民佔到一定比例。由於該區內有政府多個行政單位,政府公務員大多集中居住於此;多所重點中小學和幼兒園,以及市教育學院、市廣播大學等諸多文化機構組成了這里完備的文化教育體系。政府公務員、IT行業從業人員、白領階層等文化程度較高的群體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當然不容忽視。 目前這些樓盤中在售的一手房只有國子間,其他均已售罄,只有二手房在售。拱北學區房分析:珠海市拱北中學是一所公辦初級中學,是珠海市第一所廣東省一級初級中學和珠海市第一所國家級綠色學校。是珠海這個年輕特區中的一所歷史較悠久的學校,1958年在拱北北嶺村創辦。近年學校逐步形成了「綠色環境育人,全面持續發展」的教育模式。拱北以區域性交通、流通、服務等功能為主,直接承接並負責中轉區域交通與區域政策所帶來的效應,其商業配套相當完善。隨著港珠澳大橋及廣珠城際快軌交通線的建設,拱北將是港珠澳大橋和城際快軌交會的區域性交通樞紐地區。港珠澳大橋口岸建成通關後,拱北口岸地區將既是一個繁忙的出入境口岸,又是一個多功能的綜合交通樞紐,拱北站將承擔區域性客流集散中心的職能。由於受歷史和現實的條件的制約,在拱北今年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中,呈現以下幾種形態:中大戶型、高層建築是區域市場主流、小戶型單身公寓蓬勃發展。此片區還有北嶺小學、拱北小學等學校。推薦樓盤:格力香樟 格力廣場吉大學區房分析:景園小學位於香洲區吉大景林街42號,省一級學校,是珠海市有名的重點小學。「科普」、「英語」是學校的兩大辦學特色。連續幾年在教學質量抽查中英語科名列區第一,學校環境優美,是珠海市首批花園式單位。吉大可以算是珠海最適宜居住的區域,也是珠海人最嚮往居住的高尚生活區。吉大片區擁有蜿蜒綿長的情侶路,擁有市區內唯一的沙灘泳場,還擁有珠海最美麗的三大市政公園風景區。除此之外,吉大擁有珠海最為密集的商業群,是珠海高檔寫字樓和四星級、五星級酒店最為密集的地方。優美的生態環境、高品質的生活配套和商務配套使吉大成為高收入階層定居珠海的首選風水寶地,贏得了眾多來自內地、海外或在珠三角地區的高收入商務人士和跨國公司高層管理者的青睞。至今,吉大一直是珠海高檔住宅群最為密集的區域。周邊樓盤有:誠豐星座、九洲假日、新光御景山、萬科珠賓花園等。推薦樓盤:誠豐星座 新光御景山
❻ 古代房子名稱,比如:xx閣,求那樣名字
古代房子名稱:
1、凌煙閣
凌煙閣是唐朝為表彰功臣而建築的繪有功臣圖像的高閣。位於唐朝皇宮內三清殿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後因「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而聞名於世,可惜毀於戰亂。
2、滕王閣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3、蓬萊閣
蓬萊閣位於山東省煙台市蓬萊市,是一處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建群。蓬萊閣的主體建築建於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素以「人間仙境」著稱於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
4、文淵閣
文淵閣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東華門內文華殿後,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書樓。
它是中國古代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坐北面南,閣制仿自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詔征書,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
乾隆三十九年,下詔興建藏書樓。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華殿後之皇宮藏書樓建成,乾隆皇帝賜名文淵閣,用於專貯第一部精抄本《四庫全書》。
5、天一閣
天一閣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建於明朝中期,由當時退隱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
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
網路-凌煙閣
網路-滕王閣
網路-蓬萊閣
網路-文淵閣
網路-天一閣
❼ 想在宜昌買套房
現在宜昌的房價大部分在8000-15000,現在首付款三十萬以內可以考慮下夷陵區城區和郭家灣片區,點軍區也可以但是現在樓盤不是很多了。建議您可以關注下我們保利在夷陵區的三個新項目,第一個項目保利香檳國際預計今年十一月份就要開盤!選擇央企開發商房屋質量和後期物業更有保障!並且保利地產是宜昌為數不多接受公積金貸款的新房!
❽ 杭州梅和名府周邊有什麼學校
梅和名府周邊學校有蕭山區職工幼兒園,蕭山區七色花幼兒園,蕭山區江寺小學,蕭山區勁松小學,蕭山區實驗幼兒園等。
❾ 杭州梅和名府位置在哪兒
蕭然東路(龍發花園北側)。
❿ 辰字用於人名的含義
在姓名學中的解釋:
辰:五行為土,在姓名學中的寓意為英俊佳人,理智充足,一生清雅,出外吉慶,成功榮幸。
辰有如下含義:
地支的第五位,屬龍。
古代地輿論,指東南偏東的地方。
用於記時:~時(上午七點至九點)。
時日:~光。時~。誕~。
日、月、星的總稱:北~(北極星)。星~。
古同「晨」,清早。
a.指辰州(舊府名,府治在今湖南沅陵):辰砂
b.名 姓
(10)梅和名府戶型擴展閱讀:
詳細解釋:
郭沫若曰:「星之名辰者,蓋星象於農事,大有攸關。古人多以耕器表彰之。故『大火為大辰,伐為大辰,北極亦為大辰』。更進則舉凡星象,皆稱為辰,辰又轉為時日之通稱,於是而耕器之本義遂全晦。」似以時辰之辰,本由於農耕之具而來。
1、象形。金文字形,是蛤蚌殼之類軟體動物的形象,「蜃」的本字。後經假借而產生了其他用法。本義:蛤蚌之類的軟體動物。
辰,有身也。——《說文》
辰者,言萬物之蜃也。——《史記·律書》
2、十二地支的第五位
3、在太歲紀年法中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如1976年為農歷丙辰年
4、用以紀月,即農歷三月
5、用以紀日
6、用以紀時,即午前七時至九時。如:辰巳時(上午七時至十一時);辰牌(古代的一種報時工具;又指上午七時至十一時)
7、日、月、星的統稱。如:「三辰」
8、時光;日子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宋·柳永《雨霖鈴》
又如:誕辰;辰光(方言。時候);辰告(以時告誡)
9、古地名,即辰州。今屬湖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