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浙江海寧住建局回應限購政策暫時取消:以發布為准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24日電(薛宇飛)24日下午,浙江省海寧市海寧日報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在3月25日至4月24日雲上房博會期間,「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對此,海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房產科工作人員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限購政策以發布為准。
2017年4月17日,海寧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發布了《關於海寧市房地產市場實施限購措施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17年4月18日零時起實施住房限購措施。在海寧市范圍內暫停向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上述通知提出,新建商品住房以網簽平台商品房買賣合同簽訂時間為准;二手住房以網簽平台房屋轉讓合同簽訂時間或房產交易部門房屋買賣合同當面簽訂時間為准。
2017年4月的限購政策,只是針對非海寧戶籍的購房者,海寧戶籍購房不受限購影響。「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的政策在今後一個月暫不執行,意味著非海寧戶籍的購房者也可以在海寧購買多套住房。
海寧日報在上述報道中還稱,房博會之後,非海寧戶籍購房者繼續限購。
近來,數地相繼出台放鬆樓市調控的政策,如駐馬店市降低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房的首付比例政策,寶雞市鼓勵各銀行要積極爭取降低首套住房貸款首付比例,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直管區范圍內購買綠色住宅不受限購約束等,但最終都被撤回。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此次海寧的政策非常受市場關注,成為全國第一個放鬆限購的地方,對於後續市場走勢和政策預判都有重要影響。此次放鬆屬於階段性的放鬆,是為了配合海寧雲上房博會的活動推進,客觀上是為了特定階段房企項目的去庫存。
嚴躍進還稱,考慮到海寧和杭州的聯動發展比較好,所以類似購房政策的出台,確實容易刺激住房需求,尤其是海寧與杭州城際軌道沿線的房產項目。
❷ 海寧住建局印發2020年工作要點,重提「房住不炒」
3月25日,浙江省海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2020年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要點》(簡稱《工作要點》),再提房住不炒。
《工作要點》提出聚焦房住不炒,持續穩調控優保障,著力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堅決貫徹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強化片區精準調控,編制《海寧市城鎮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發展「十四五」規劃》,合理確定發展目標和指標,加強市場監測分析,落實分類指導、因地施策、精準實施調控政策。
《工作要點》還提出,要加強市場秩序監管,嚴厲打擊房地產企業和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為,有效防範化解市場風險。加大和相關部門聯合檢查力度,引導企業規范銷售行為。
同時,《工作要點》提出推進住房租賃工作。租售並舉是住房制度改革的新方向,探索實施住房租賃工作,加強對二手房買賣和租賃市場的整治,滿足群眾多層次住房需求。健全公租房常態化分配機制。完善常態化申請、審核、分配機制,簡化申請資料,加強部門聯動,縮短審核時間,確保在40個工作日內審核完畢。發放城鎮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200戶,制定出台新的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實施細則,擴大公租房受益面,加大特殊行業人群的保障力度。研究完善公租房的退出機制。
3月24日下午,浙江省海寧市海寧日報、海寧市政府新聞辦「海寧發布」分別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在3月25日至4月24日雲上房博會期間,「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這意味著非海寧戶籍人員在海寧可以買多套房。
海寧日報在上述報道中還稱,房博會之後,非海寧戶籍購房者將繼續限購。
但是很快(24日16時許),海寧日報公眾號及海寧發布均刪除了上述內容。
25日,浙江省海寧市房地產管理處相關工作人員回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相關政策已被撤回,還是按照原政策執行。海寧市政府熱線相關工作人員亦表示,「政策一天不官宣就一天不執行。」
❸ 浙江海寧房博會期間解除限購住建局辦公室:政策已撤銷
昨日,有媒體報道「房博會期間,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今天(3月25日),新京報記者從海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部門獲悉,該解除限購政策已經撤銷。
3月24日,有媒體報道稱,3月25日至4月24日,海寧雲上房博會開幕,房博會期間,「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也就是說,非海寧戶籍在海寧可以買多套房。此外,各大銀行將會對購房者適當降低貸款利息。
對此,記者分別與浙江海寧市人民政府、海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辦公室和辦公室、海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取得聯系,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與海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辦公室聯系。3月25日下午,海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回應新京報記者稱,「上述解除限購政策確實發布過,但是現在已經撤銷。也就是說,繼續執行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的政策。」
據了解,海寧市位於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東北部,東距上海100公里。在《人民日報》2019年10月發布的《2019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中,海寧市摘得3個全國百強縣市稱號。2019年,海寧市GDP達到1026.5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26元,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39元,增長9.3%。
❹ 嘉興有沒有限購政策買房是否需要交社保
嘉興市目前沒有限購政策,購房無社保要求。嘉興一共分為2區5縣,可在市區(南湖區、秀洲區)、嘉善縣、平湖市、海鹽市、海寧市、桐鄉市各購買一套住宅。
❺ 海寧緊急撤回「非戶籍人口暫不限購一個月」
3月24日晚間,針對海寧市府新聞辦官方微博發布的「『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的消息,浙江省海寧市政務服務工作人員回應澎湃新聞稱,目前暫時沒有這一政策,網上也無相關的新聞。
3月24日下午,浙江省海寧市海寧日報、海寧市政府新聞辦「海寧發布」分別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在3月25日至4月24日雲上房博會期間,「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這意味著非海寧戶籍人員在海寧可以買多套房。
海寧日報在上述報道中還稱,房博會之後,非海寧戶籍購房者將繼續限購。但是很快(16時許),海寧日報公眾號及海寧發布均刪除了上述內容。
根據北京日報的報道,海寧市住建局工作人員表示,沒有收到關於「『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的正式通知,「我們也是通過媒體很被動得知的,具體的執行文件還沒有,具體得問一下海寧日報。」而海寧日報則表示「是房博會主辦方要求推送的,但是現在主辦方要求刪除了。」
此外,海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房產科工作人員對中新經緯則表示,限購政策以發布為准。
海寧市執行的限購政策為2017年頒發,政策要求,在海寧市范圍內暫停向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業內人士此前認為,海寧此次放鬆是有條件性的,屬於階段性的放鬆,是為配合雲上房博會的推進,客觀上也是為特定階段的去庫存。
據當天嘉興市政府網發布《海寧首次舉辦雲上房博會》的消息,3月25日,海寧市「融一體化格局 展城市新人居」首屆海寧雲上房博會將拉開帷幕。房博會將運用視頻看房、雲上3D展廳等技術進行在線看房。參與樓盤有40多個,覆蓋面突破市區,包括鄉鎮、融杭板塊等在售、待售樓盤,參與樓盤數是往屆房博會的2倍。同時,通過「雲端」定房即可享受1萬元購房優惠。
澎湃新聞統計發現,從2月21日起,已有河南省駐馬店市、廣東省廣州市、陝西省寶雞市、山東省濟南市等四個城市先後在發布放鬆房地產調控政策後,進行刪除或撤銷。
❻ 浙江海寧房博會期間解除限購住建局:政策已撤銷
近日,有媒體報道「房博會期間,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昨天(3月25日),記者從海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部門獲悉,該解除限購政策已經撤銷。
3月24日,有媒體報道稱,3月25日至4月24日,海寧雲上房博會開幕,房博會期間,「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也就是說,非海寧戶籍在海寧可以買多套房。此外,各大銀行將會對購房者適當降低貸款利息。
對此,記者分別與浙江海寧市人民政府、海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辦公室和辦公室、海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取得聯系,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與海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辦公室聯系。3月25日下午,海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回應記者稱,「上述解除限購政策確實發布過,但是現在已經撤銷。也就是說,繼續執行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的政策。」
據了解,海寧市位於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東北部,東距上海100公里。在《人民日報》2019年10月發布的《2019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中,海寧市摘得3個全國百強縣市稱號。2019年,海寧市GDP達到1026.5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26元,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39元,增長9.3%。
❼ 你好海寧市房屋房產有沒有限購啊海寧市有沒有限購的
外地人購買一套,本地人不限購
❽ 救市拉鋸戰:一月內4地樓市政策一日游
3月,共有廣東廣州、山東濟南、陝西寶雞、浙江海寧四地遭遇松綁政策「一日游」,這也是近期單月政策「碰壁」次數最多的月份。
3月步入尾聲,樓市傳統「小陽春」也明顯失約—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3月,重點監測的17個一二三線代表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下降了24.1%。
為挽救樓市低迷行情,地方紓困樓市動作頻頻。
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梳理,整個3月,共有上海、廣州、深圳、武漢、蘇州、南京等19地圍繞公積金緩繳、放寬房企預售監管、完善社保繳納時間認定、優化人才落戶等多個方面出台穩樓市政策。同時,相較2月著力支持房企運營,3月更多樓市紓困政策調整聚焦在了提振需求。
但也有不少地方政策出現了觸碰「紅線」的現象。3月,共有廣東廣州、山東濟南、陝西寶雞、浙江海寧四地遭遇松綁政策「一日游」,這也是近期單月政策「碰壁」次數最多的月份。
「所有一日游政策的背後,是疫情壓力下地方政府對調控底線的頻頻試探,也是中央層面對『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堅決表態。」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的一份研報指出。
3月27日,海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非海寧戶籍居民購房不受限購政策約束」這個當時發布的措施,實際上是當地舉辦「雲上房博會」活動期間的一個促銷措施。「我們出台該政策的動機很單純,住建局領導層也是知道的。」該負責人稱。
對此,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中央明確要求的內容,比如『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將會是政策變動的底線。」
試探監管底線
盡管各地售樓處的人流陸續顯現出復甦的跡象,但市場難以擺脫疫情「冷氣」,無論是出於刺激經濟增長還是填補財政缺口的需要,地方都按捺不住想要調整樓市政策的心。
3月24日下午,一則海寧樓市限購政策暫時松綁的消息不脛而走。消息稱,3月25日至4月24日雲上房博會期間,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換句話說,非海寧戶籍在海寧可以買多套房。
然而,巨大的輿論反響,讓該優惠政策不得不在公布後僅僅一個半個小時就被緊急撤回。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海寧市仍然執行限購政策。該政策為2017年頒發,主要包括在海寧市范圍內暫停向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
「海寧放鬆(限購)一個月的做法比較特殊,此前全國范圍並未有過調控政策臨時放鬆的先例。」同策集團首席分析師張宏偉當時曾直言:「如果市場反應不大,可能一個月後海寧限購政策會直接取消,其他三四線城市也會跟進。」
廣泛的輿論關注消除了這一可能。隔日(3月25日),海寧市住建局還發布了《2020年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要點》,重申「房住不炒」。
「政策發布之後,網上評論很多。為了避免引起過度解讀,我們最後撤回了這一政策。」前述海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解釋道,「但未來政策如何,還要看接下來的市場走勢情況。如果下半年仍受疫情影響,樓市下滑明顯,不排除會出台政策進行調整。但如果下半年市場火爆,房地產調控政策也將會持續,甚至會更嚴厲。」
而在海寧之前,廣州、寶雞、濟南三地也在3月份曾上演政策「一日游」,但原因卻不甚相同。據悉,廣州市的政策提及了「商服類項目不再限定銷售對象」,被市場認為是率先解禁商住;寶雞市的政策則包含「降低首套房貸款首付比例」;濟南和海寧的政策類似,均涉及「松綁限購」。至於「一日游」背後的原因,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直言,收回的基本都是因為微調力度過大,即大多是刺激市場而非穩定市場的政策。
拉鋸仍將繼續
對於目前樓市的恢復程度,張宏偉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當前只是局部地區的售樓處來訪量、網簽量恢復了正常。如果要看全盤,預計到4月中下旬,非湖北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可以恢復正常交易,但要真正實現交易量的恢復,則還要等到五六月份。
在此背景下,「各地頻頻試探監管底線也說明了四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蘇劍表示,「一是各地經濟形勢非常嚴峻;二是各地缺乏房地產之外的刺激經濟的辦法;三是各地財政吃緊,急需土地財政彌補,這對當地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甚至向暖提出了要求;四是當前中央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基調絲毫沒有松動的意思,而地方則明顯是在自身需要和中央要求之間搖擺。」房地產一直都是一塊「誘人的蛋糕」。
東北財經大學中國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展示了一份數據,從2000―2019年,全國商品房累計銷售收入額為1152670億元,其中政府出讓金、稅費就佔了61.83%。
具體到地方,以海寧為例,2019年全年,海寧市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7.02億元,其中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達32.78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33.79%。同時,2019年全年,海寧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152.78億元,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1.57倍。
但2020年1―2月,海寧市土地相關財政收入減收明顯。1―2月,海寧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48億元,其中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為14.25億元,佔比達48.33%。但與此同時,1―2月海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僅為8.71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7.09億元—這是海寧市鮮有的土地出讓收入不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情況。
疫情重壓之下,是否應當動用房地產這個「工具」,中央決心明顯。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分析指出,近期中央部門多次重申了「房住不炒」,從金融角度來看,盡管2月1年期、5年期LPR利率皆有所下調,3月16日央行定向降准釋放長期流動資金5500億元,但仍屬「精準滴灌」,且抑制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仍是重中之重—整體來看,「房住不炒」的政策主基調絕不會因短期疫情影響而改變。
但地方試探難以就此打住。在中央與地方利益訴求存在差異、財政事權財權存在錯配的制度背景下,「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的博弈還會不斷出現,海寧絕不會是最後一個『試圖吃螃蟹的人』。」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直言。
❾ 獨家代理「跳單」海寧中介出手怒砸售樓部
緊挨著「萬人搖」的杭州,海寧的一手房住宅一直頗受長三角投資客和剛需人士的喜愛,也是中介和代理們熱推的投資區域。而前幾天,帶人砸了海寧祥生錢塘新語售樓處的,恰恰是靠著開發商攬客賺錢的中介。
6月5日是錢塘新語開盤的日子,中介和客人卻發現撲了個空——懷疑銷售代理公司除了將房源出售給自然到訪項目的客戶,還跳過中介私下與意向客戶接觸並達成交易。當晚深夜,雨中苦等了數小時的中介打砸了祥生錢塘新語售樓部。
6月9日晚,祥生地產就旗下項目疑似「跳單」、開盤當日售樓部就被砸一事公開回應。祥生地產稱,公司第一時間啟動了內部調查,要求獨家代理公司迅速糾正違約行為、暫停開盤銷售,督促代理公司盡快解決與其自行組織的渠道及中介人士之間的糾紛問題,並就網上現存的不實報道進行澄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了祥生地產,其表示,此次開盤的房源已與銷售代理公司簽署的獨家委託協議,開盤及銷售由代理公司組織。糾紛事件發生後也已迅速介入,並協商各方進行妥善處理。
據媒體報道,此前多家房產經紀公司稱與錢塘新語的銷售代理公司杭州國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為項目推介購房者看房,成功售出的可以拿到一筆傭金。
「總價85萬起,70年產權,准現房,精工兩房」,這是錢塘新語售樓處外的大幅廣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房天下平台查詢發現,目前海寧市全部在售及待開盤項目達127個,市區新開盤住宅從12000元/平方米~17000元/平方米不等,個別項目單價達到25000元/平方米,相比之下單價不到萬元的准現房更有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海寧對非本地戶籍實行「限購一套房」的政策,周邊城市的購房需求外溢到海寧,也推動了當地樓市的火熱,位於杭州下沙與海寧交界處的祥生錢塘新語,則更受關注。
隔壁杭州,不少買房人承受著一次次「落榜與二手房價一路飆升的壓力,將目標轉向了海寧;另一方面,作為上海的衛星城,「投資海寧」也是周邊城市規避限購的選擇之一,甚至不少人調侃說,「每周不接到幾個海寧賣房的騷擾電話,都覺得手機壞了」。
銷售數據實打實地印證了海寧樓市的火熱,據透明房產售房網統計數據,海寧市5月份商品房成交2040套,環比4月增長51%。
海寧市場似乎還不滿足於此。疫情剛有所好轉的3月,海寧曾試圖放鬆限購,官方公布自3月25日至4月24日雲上房博會期間「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也就是說,非海寧戶籍在海寧可以買多套房,但房博會之後將繼續執行限購。
但「房住不炒」大基調下,任何企圖松綁樓市的政策都難逃被召回的厄運。政策發布當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海寧市政務熱線時已被告知,海寧日報微信公眾號及海寧發布微博的相關信息已經刪除,目前仍按照原定政策執行。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曾對記者表示,「海寧在具體政策制定中應該謹慎,尤其是要防範炒房等需求釋放,進一步促進市場交易活躍和價格的穩定。」嚴躍進續稱。
盡管最終限購並沒有放開,海寧樓市的小陽春還是一直延續到了夏季。售樓處被砸或許只是極個別現象,但其中折射出的市場熱度、監管政策、銷售代理的規范制度,仍值得被研究。
❿ 海寧住建局印發2020年工作要點
3月25日,浙江省海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2020年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要點》(簡稱《工作要點》),再提房住不炒。
《工作要點》提出聚焦房住不炒,持續穩調控優保障,著力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堅決貫徹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強化片區精準調控,編制《海寧市城鎮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發展「十四五」規劃》,合理確定發展目標和指標,加強市場監測分析,落實分類指導、因地施策、精準實施調控政策。
《工作要點》還提出,要加強市場秩序監管,嚴厲打擊房地產企業和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為,有效防範化解市場風險。加大和相關部門聯合檢查力度,引導企業規范銷售行為。
同時,《工作要點》提出推進住房租賃工作。租售並舉是住房制度改革的新方向,探索實施住房租賃工作,加強對二手房買賣和租賃市場的整治,滿足群眾多層次住房需求。健全公租房常態化分配機制。完善常態化申請、審核、分配機制,簡化申請資料,加強部門聯動,縮短審核時間,確保在 40 個工作日內審核完畢。發放城鎮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 200 戶,制定出台新的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實施細則,擴大公租房受益面,加大特殊行業人群的保障力度。研究完善公租房的退出機制。
3月24日下午,浙江省海寧市海寧日報、海寧市政府新聞辦「海寧發布」分別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在3月25日至4月24日雲上房博會期間,「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這意味著非海寧戶籍人員在海寧可以買多套房。
海寧日報在上述報道中還稱,房博會之後,非海寧戶籍購房者將繼續限購。
但是很快(24日16時許),海寧日報公眾號及海寧發布均刪除了上述內容。
25日,浙江省海寧市房地產管理處相關工作人員回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相關政策已被撤回,還是按照原政策執行。海寧市政府熱線相關工作人員亦表示,「政策一天不官宣就一天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