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尾青洲拆遷安置到沿山佳園的是否可以辦理房產證的
拆遷戶無論是拿異地安置房還是原地安置房,都是可以辦理房產證的,拆遷戶辦理安置房房產證跟異地還是原地沒有任何關系的
② 福洲市的經濟開發區<馬尾離市區多少公里>卧龍山
福州市的經濟開發區馬尾離市區多少公里福州經濟開發區馬尾離石區的話,大概36分左右。
③ 福州有海嗎
福州是有海的。在福州轄5區和八縣市,其中福州的馬尾區和附近的浪歧經濟區,也就是浪歧島,還有平潭島(縣)都是非常好的看海地點。
去浪歧島從福州北站出發的話,可以到華威車站對面的車站坐直達琅岐的車,大概2個小時;從南站出發,可以到仁德公交站坐36路和40路車,40路一天就三班車,很難等到,36路車很多,坐到終點站(東岐碼頭)下車,跟著人群去做輪渡,下輪渡後就是琅岐了。路上需要兩個小時左右。
(3)馬尾山與海最新房價擴展閱讀:
一、浪歧島:
福州琅岐島素稱閩江口的明珠,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全島總面積9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55平方公里(平原36.5平方公里,山地18.5平方公里),全島森林覆蓋率達20%。
灘塗面積3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0公里。島東西長15.3公里,南北寬8.1公里,相當於香港本島面積,為福建省第四大島,中國第二十一大島。琅岐島為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田園風光。
二、平潭島:
海壇島,亦稱平潭島,是中國第六大島 、福建省第一大島,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位於福建省平潭縣境內,是平潭縣主島,距福州128公里,東面與台灣省新竹港相距僅68海里,是中國大陸距台灣最近處,島嶼南北長29公里,東西寬19公里,面積為267.13平方公里,占平潭縣總面積的72%,以形似壇、兀峙海中得名。島上時常「東來嵐氣彌漫」,簡稱「嵐」,別稱「東嵐」,舊稱「海山」。
海壇島名勝古跡有三十六腳湖、石牌洋礁、仙人井、一片瓦和殼丘頭遺址,有龍鳳頭度假村和壇南灣海濱浴場。
至2013年底,海壇島總人口4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1.20‰,人口密度1065人/平方公里。
網路平潭島
④ 馬尾區的行政區劃
民國期間
民國38年境內仍屬林森縣,馬江鎮、閩亭鎮、嘉登鄉(琅岐)均屬第三區。馬江鎮設10保、126甲;閩亭鎮設11保、174甲;嘉登鄉設12保、178甲。共計33保,478甲。 共和國成立後
1949年8月15~17日,馬江鎮、閩亭鎮、琅岐鄉相繼解放。是時,區公所址在閩安鎮,轄有馬江鎮、閩亭鎮、嘉登鄉,仍設33保。1949年12月,馬江鎮、閩亭鎮劃為閩侯縣第三區,閩琅鎮為第二區,設區公所,為縣派出機構。1950年,境內開始民主建政,廢除保甲制,建立鄉鎮政權。1950年4月22日,第二區劃設1鎮6個鄉,第三區劃設2鎮8鄉。
2013年馬尾區轄三鎮一街(馬尾鎮、亭江鎮、琅岐鎮,羅星街道),共62個村委會、13個社區(居委會),行政區域土地總面積276平方公理 。 馬尾位於東經119°37′,北緯25°29′,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閩江下游北岸,距閩江口17海里,是福建省的軍商要港,福州的水上門戶。
這一帶正是烏龍江、白龍江與琴江三江交匯的地方,三江自閩安鎮、長門流入東海。東南臨江與長樂市隔江相望,東北毗鄰連江縣琯頭鎮,西與晉安區鼓嶺鄉接壤,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區內地形總趨勢呈西北高(海拔標高500~800米),東南低(海拔標高1~10米)。海拔標高10米以上低山丘陵山地佔73.18%,海拔標高10米以下平原區佔16.82%。琅岐鎮則為中間高四周低,最高白雲山海拔標高275米,平原區海拔標高1.5~3.5米(海拔標高,高程均為黃海高程系)。
地質構造處在中國東南沿海華廈系第二復式隆起帶東緣福州盆地東側,屬江口溺谷海灣型游沙堆積,區內第四系厚度一般為30-40米,自山邊沿江增厚,基岩為變質火山岩和花崗岩。 民國36年(1947年),全境總人口61101人。其中,漢族61099人,占總人口99.99%,滿族、苗族各一人。1952年,全區總人口78563人,其中,漢族78548人,占總人口的99.98%,少數名族有滿族9人,苗族5人。
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區155862人,其中,漢族155543人,占人口總數的99.79%;13個少數民族總共318人,佔全區人口總數的0.20%;與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對比,除侗族、瑤族人口保持不變外,蒙族增加6人、回族增加51人、藏族增加2人、壯族增加13人、滿族增加14人、白族增加1人、土家族增加4人、畲族增加175人、布依族增加1人,與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苗族減少121人,黎族、高山族各減少1人。
漢代,馬尾境內已有民居。兩晉、南朝至唐,北方漢人紛紛南遷。明代倭寇之患,影響境內人口的增長。清代,閩安設左右兩個標營,官兵1500人,將弁兵員大都攜眷定居,逐漸成為當地住民。同治年間創辦船政,匠工達2600人,人口增加。清末境內(已含亭江、琅岐,下同)已建村莊62個。
民國時期,尤其在抗日戰爭期間,人口銳減。抗日戰爭勝利後,人口有所增加。民國34年(1945年)年底,人口57970人。民國38年3月,增加至60697人。
1950~1959年,出現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年平均出生2290人,平均出生率為29.34%。1960~1961年,國民經濟暫時困難,出生人口從1959年的2209人,下降到1961年的1036人,同期出生率從26.33%下降到12.94%;而死亡率從1959年6.52%上升到1961年9.18%。1961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僅4.88%。1962~1973年,是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年平均出生達3268人,平均出生率33.18%,比第一次高峰期每年平均增加978人。1974~1986年,貫徹落實人口政策,控制人口增長,出生率迅速下降,年出生人數從1973年的3922人下降到1986年的2337人,同期出生率從34.46%下降到16.81%。1987~1994年,計劃生育成效明顯,出生率下降,從1987年的14.22%,下降到1994年的10.80%。但由於人口再生產的慣性作用,這一時期年平均出生2361人,仍比1986年增加24人,出生人數和出生率出現不協調的情況。1997年,馬尾區人口154956人,比1949年的60656人,增加94300人。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馬尾常住人口為231929人。
1997年,馬尾區人口154956人,比1949年的60656人,增加94300人。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馬尾區人口數為231929,所佔比重為3.26%。 (公路)
民國17年(1928年),福建省公路局開始籌建福(州)馬(尾)公路。民國19年,福州市段(南門至水部)路基及部分路面竣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20世紀50年代初,省公路工程處削低望樓山,填平君竹港西段,建成從中岐(馬尾舊鎮)直通羅星塔的公路。1973~1976年,全線改建為瀝青路面,路基寬7.5~9.0米。198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福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將福州至馬尾公路改建成一級公路。104國道福州至馬尾段總長19.3公里,路基寬23米,橫斷面採取中間分隔,上下分行,主車道各寬7.5米,路面為碎石鋪底,瀝青混凝土鋪面,橋梁為鋼筋混凝土結構。1990年10月1日,全線正式通車。1995年5月,馬尾君竹至長安段公路按一、二級標准進行拓寬改建,鋪設水泥混凝土路面,寬24米,橫斷面採取中間分隔,上下分行,主車道寬8米。1997年建成通車。
(鐵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20世紀50年代中期,福(州)馬(尾)鐵路的路基工程動工修築。1959年已完成大部分,因受投資資金限制,無法鋪軌。1970年7月,福建省革命委員會決定重修福馬鐵路。9月動工,組織民工修築路基續建工程,橋涵、鋪軌工程由南昌鐵路局第一、二工程團鋪設;通信、信號工程由福州電務段負責,房建工程由福州建築段施工。1971年8月1日建成通車。該支線從福州東站接軌,終點是馬尾青洲。全長21.25公里,全線共有小橋15座,長277.8延米、涵洞38座。鐵路道口22個,其中有人看守的11個,無人看守的11個。 (航道)
馬尾港航道屬河海相通航道,自馬尾至福州萬壽橋為閩江內河航道,馬尾至閩江口入海處為通海航道。
從馬尾(羅星塔)至閩江口七星礁,全長50公里(包括川石島至外攔門沙15公里),航道狀況復雜。馬尾至川石島長35公里,兩岸多山丘石岩,河面寬窄相間。1988年1月,一期整治工程竣工後,基本能乘潮通行萬噸級海輪。1991年實施通海航道二期整治工程,1997年,乘潮可通航2萬噸級海輪。
(碼頭)
清代及其以前,馬尾地區沒有建設專門碼頭,海輪進港均停泊在羅星塔錨地(12個泊位),以小船盤駁。民國25年(1936年9月),在羅星塔下右傍岸興建石砌駁岸碼頭,設置兩道鐵引橋和兩艘浮船,可供4000噸級、吃水14尺(合4.66米)的海輪靠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馬尾地區碼頭設施仍處於落後狀態,1959年,羅星塔浮碼頭(民國25年建造)修復1座。至90年代已初具規模。
⑤ 恆山介紹的內容是什麼
恆山,人稱北嶽,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北嶽恆山,是海河支流桑乾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恆山,號稱108峰,東西綿延150公里,橫跨晉、冀兩省。它西銜雁門關、東跨太行山,南障三晉,北瞰雲、代二州,莽莽蒼蒼,橫亘塞上,巍峨聳峙,氣勢雄偉。
恆山主峰,居於渾源縣城南,海撥2016.8米,山高為五嶽之冠。恆山以道教聞名,古往今來,以奇險吸引著遊人。據傳,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來到恆山,看到這里山勢險峻,峰奇壁立,遂封恆山為北嶽。秦始皇時,朝封天下12名山,恆山被推崇為天下第二山。歷史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恆山巡視、祭奠。以後的歷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恆山朝聖。歷代名人、學士,諸如李白、賈島、元好問、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覽過恆山勝地,並留下吟詠恆山的詩章。
西漢初年,恆山就建有寺廟。現在飛石窟內的主廟,是始建於北魏,又經過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築。明、清時恆山已經寺廟群居,規模很大,人們稱之為「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可惜後來遭到破壞,所剩不多。恆山,做為道教的活動場所由來已久。相傳,我國神話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在恆山隱居潛修的。
恆山以自取景色美而著稱,歷來有恆山18景之說。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恆山後,把在恆山的見聞錄入《徐霞客游記》中。
天峰嶺與翠屏峰,是恆山主峰的東西兩峰。兩峰對望,斷崖綠帶,層次分明,美如畫卷金龍峽,居於天峰嶺和翠屏峰之間,峽谷幽深,峭壁側立,石夾青天,最窄處不足三丈。這里是古往今來的絕塞天險,交通要沖。北魏時,道武帝發兵數萬人,在這里劈山鑿道,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宋代時,楊業父子在這里以險據守,抵抗外族的侵入。
金龍峽內,懸崖中腰有古棧道盤繞,名為「雲閣『」。
果老嶺、姑嫂岩、飛石窟、還元洞、虎風口、大字灣等處,充滿了神盡色彩。懸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觀中的奇跡。苦甜井在恆山半腰,兩井相隔一米,水質卻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涼,被稱為甜並;另一井水卻苦澀難飲。甜水井井深數尺,卻取之不間,可供萬人飲用、唐代時,玄宗李隆基曾賜匾甜井為「龍泉觀」。
恆山松,風格別致,形狀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狀奇特的唐代古松,人稱這為「四大夫格」。這四株古松,根部懸於石外,緊抓岩石,傲然挺立,氣勢不凡,別具風格。恆山廟,以北嶽廟為首,穩座於西峰之上,蒼松之間,或隱或露。懸空寺,為恆山第一景。民諺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說法。恆山雲,變幻無窮。出雲洞在後土夫人廟的不遠處山腰,晴日明朗,洞口寂靜,陰雨來臨,洞口便游出縷縷白雲,引人遐思。
北嶽廟唐?賈島天地有五嶽,恆岳居其北,岩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
人來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時起霖雨,一灑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國。
登恆山金?元好問大茂維岳古帝孫,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靈境在,奠位豈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躍,山界樓觀蒼煙屯。
誰能借我兩黃鵠,長袖一拂元都門。
⑥ 十里銀灘的開發情況
十里銀灘總長9.5公里,寬60—250米,面積3.45平方公里,銀灘腹地平坦廣闊,可供開發面積22平方公里,已徵用開發1100畝,建有皇宋螺城、中華民族苑和影視明星碑等建築,面積2.87萬平方米,道路4.2公里,總投資2.8億元。
海陵島沙灘資源集中分布在南面,西起舊澳深浪角,東起下角灣村,有以海灘為主綿延39.38公里的黃金海岸,包括12個海灣,13個丘陵岬角和6個海蝕孤丘,總面積16.94平方公里,其中:
1、馬尾島北灘:灘長0.5公里,寬30—90米,淺弧形灣,緊依馬尾山,隔海遠望陽西縣龍高山,已開辟為海濱浴場。
2、馬尾島南灘:灘長0.65公里,寬400—600米,雙弧形外向型海灘,東西兩側為海灣,南面臨洲仔、大洲兩座弧丘,北依馬尾山,從西側海灣可隔海遠望陽西縣龍高山。島東側沙灘間雜石灘。
3、北洛灘:灘長0.6公里,寬60—150米,螺線形灣,背依平原腹地、左右馬尾山與望了嶺對峙,灘東南側坐落弧丘鐵帽仔,鐵帽仔與望了嶺間形成狹窄的石灘;沙灘東北側有潮汐河穿過。
4、大角灘:灘長2.45公里,寬60—150米,螺線形灣,背依平原腹地,左右大角山與望了嶺對峙,沙灘東端有小片石灘;西半部已開辟為海濱浴場。
5、十里銀灘(南灣):海陵島最大的海灘,灘長7.4公里,寬60—250米,直線形灣,背後為開闊的平原腹地,左右分列海陵島第一、第二高峰草王山和竹眼頂。海灣東西兩側均有潮汐河入海,其中東側與全島最大的潮汐湖腹地相接。局部已開發為海濱浴場。
6、石角灘:灘長2.1公里,寬60—180米,螺線形海灘,背後依子仔山及平原腹地,隔海正對海上孤島三山島。
7、地拿灣:灘長1.1公里,寬80—150米,螺線形海灘,背依蟹山嶺及平原腹地,西端有小片礁石灘。局部已開發為遊艇會。
8、那地謝灘:灘長1.6公里,寬80—120米,直線形灣,背依單雙山。觀音山和洞石山,是封閉形海灘,西端經狹窄的礫石灘與下環海灣相接。
9、下環海灘:灘長2.4公里,寬80—120米,螺線形灣,背依平原腹地,左右洞石山與五馬歸槽山對峙,東端有人工河道入海,中部已開發為海濱浴場。
10、塘坑灘:灘長0.55公里,寬60—180米,淺弧形灣,兩端有小片石灘,背山面海,封閉形海灘,隔海側對海上弧丘龜山。
11、力臂灣:灘長0.4公里,是海陵島最小的沙灘,淺弧形灣,背山面海,封閉形海灘。
12、力岸——下角灘:由力岸、下角兩灣組成,灘長合計1.55公里,寬60—250米,雙弧形海灘,灘後有平原階地,背依老虎山和交髻頂,海灘較為封閉。兩灣西北側與海上孤島寺仔山對景,聯丘河灘隨潮汐出沒變化。 總體來看,沙灘屬國有資源,不準徵用,已有開發商擁有北洛灣、大角灣、地拿灣和石角灣的開發權,其中地拿灣、石角灣尚未開發,北洛灣建有簡易的服務配套設施,大角灣已開發成型,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項目有海濱浴場及現代化設施的海上樂園。
⑦ 馬尾山路188弄至金自花路700號
巴衛山路188弄到金智花路700號,可以坐六路車
⑧ 離馬尾沿山市場最近的華豐賀氏在哪裡,最好有路線。 跪求!!!!!!!!!!!!!!!!!!!!!!
應該是廣達店,你坐37路到終點站往群眾路方向幾步就能看到
⑨ 福建 福州 馬尾區 發達嗎
馬尾,中國明、清閩東重要港口,清代福建水師基地。位於今福州市東南閩江與烏龍江匯合處。東距入海口約30 公里,為福州外港,福建水陸交通門戶。馬尾地處閩江下游。江中之羅星山(今已與陸地通連),位居險要,山上建有燈塔、炮台;山之東西兩側,江寬水深,適宜艦船停泊;閩江兩岸重山環抱,衛護港區,形成天然良港,稱太平港,鄭和下西洋船隊在此停泊休整。南明桂王永曆十年(1656),民族英雄鄭成功在此築堡,訓練水師。清同治六年(1867),創辦馬尾船政,辦學堂,造艦船,建炮台,駐水師。馬尾船廠是中國近代造船工業之先驅,船政學堂成為中國近代第一所海軍學校。中法戰爭中,光緒十年(1884),法艦隊侵入馬尾港,襲擊福建水師,致使福建水師受重創,船廠受損.
移動和聯通目前綜合而言的話是1300吧!而且是轉正後!
⑩ 福州世茂印山海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福州世茂印山海
城市:福州
樓盤位置:萬達金融街廣場
開發商:福建東方新天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世茂)
產權年限:70年
建築類型:高層,
其他交通方式:粗蘆島大橋——與長樂區及福州市區聯系
粗蘆島二橋——接福州繞城高速,連接福州市區、長樂國際機場
高速:瀋海高速、福州繞城高速與市區及機場聯系便捷
航運:黃岐港、馬尾港多個碼頭與馬祖島直航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40757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0%,共0棟樓,停車位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