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川哪個城市最適合養老
瀘州,,必須是這個,瀘州酒文化好吧,而且長江穿過,在濱江路邊點一杯茶,,就可以坐一下午,還可以聽聽小曲兒,遛遛狗,逗貓貓,看鍛煉身體的年輕人,,超級奈斯,,,,我一個花樣年華的少女都想養老了,,,
『貳』 今年廣元的房價會降嗎
2009年2月,廣元市城區13個樓盤商品房銷售面積15879平方米,銷售均價2812.52元/平方米,同比上漲3.2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為14866平方米,銷售均價為2646.98元/平方米,同比上漲304.98元/平方米,漲幅為13.02%。這是廣元最新城區最新的,最準的快訊。
至於會不會降?先來回答現在的廣元房價高不?高是肯定的。但是會不會降呢,我也希望降,我也屬於無房族。但是廣元的房價短期看徘徊在3000左右,沒怎麼漲。老實說降的幾率比較小,一是政府地價不降房產商不可能降房價;二是建築成本高漲,最主要的是建材,也就是說的磚、水泥,建材價格人工不降,房價也不肯能降。建材即使能降,人工漲起來了降下去就難了,現在技工都在130元/天了;三是城市等級設防提高一級,施工工藝發生改變,建築質量要求更嚴,質量會更好,因此開發商會以此不降價。
總之,廣元的房價還是有些虛高,准確的說應該定位在什麼價位,還得看地段,我個人認為定位在2000比較符合廣元現實的經濟狀況。
『叄』 春節九寨溝旅遊
據我的經驗應該跟團 但不要全聽他的 團的行程很浪費時間
經常把很近的兩個景點放到兩天上午 下午讓你自由活動
我是去年五一去的 也是跟團 但行程是我們自己安排的
第一天:樂山大佛 武候祠 杜甫草堂 青羊宮(後三者在成都市裡,一會就轉完)
第二天:峨眉山需要一整天(個人認為青城山就不用去了,大同小異)「峨嵋天下秀」一點不假,終年霧氣繚繞,很有靈氣,而且一定要多吸幾口山上的空氣,富含氧。
主要景點:萬年寺 清音閣(可以在這附近的小餐廳吃午餐,不是很貴,卻別有一番風味)......一定要爬到洪椿坪再下來,那的猴子比較多,而且可以喂自己帶的食物,運氣好的話在萬年寺就會看到猴王,我的一整袋吃的就是在那被搶去的,千萬不要拿塑料袋裝,他們不槍皮包之類的,不要和他們搶東西 猴王很厲害的。對了,他們很愛吃巧克力,吃包子只吃陷,如果你只帶了瓜果梨桃,他們是不會理你的。喂東西時手要伸平,要不然他會扒開你的手,順便撓你一下。還有,不要穿紅色的衣服,很有可能被攻擊。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驅車8個小時或坐飛機到九寨溝 黃龍(10月份是豐水期,所以此時有的瀑布水量很小,不要失望。尤其是黃龍,不爬到頂是絕對看不到五彩池的,所以千萬別怕累,半途而廢。有許多人因為爬了峨嵋山,累的不行了,就在爬黃龍時中途返回了,很可惜。個人認為黃龍比九寨溝更美)由於阿壩州海拔較高,容易缺氧,一定要注意:爬時千萬不要跑,要勻速,否測很容易沒有體力下來;另外,一定要注意保暖,不知樓主是哪人,但須提醒你,那的溫度跟北方冬天差不多,我五一去時當地人還在穿毛皮大衣呢,我穿了絨衣和外套都快凍死了。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阿壩州是藏羌兩族聚居地,晚上不要一個人出去(那裡天黑的早)尤其是女生,藏族小伙經常在路上騎摩托車搶漢族女孩,以前發生過數次;還有,買東西千萬不要講價,只可以還價一次,如果對方說不行,就不要再講了。他們每個人都隨身佩刀,而且脾氣暴躁,後果我就不說了。(這兩條是導游特別提醒的)。這些事當地政府時管不了的。
回來時路過小西天民俗村(藏族村落),主人會請客人喝酥油茶,他家有一隻大禿鷲的實體標本,很壯觀。據主人說是他們的神坐化形成的,千萬不要問是不是他們射死的(其實是他們在山上揀的)這處景點可以要求導游加上,免費的,因為正好路過。主人會要求客人買經幡,寫上祝福,自願的,不買也可。
第六天:返回成都(好像路過都江堰,但有些記不清了,反正那裡需花半天的時間遊玩,一定要請導游講解都江堰的構造和建造原理 方能體會古代人偉大的智慧)當天下午或第二天上午返回我們溫暖的家。
由於時間有限,四川還有很多好玩的景點,如長江三峽,卧龍大熊貓基地等
只有等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最後,祝樓主一行玩的愉快,希望我能幫上你!!!
『肆』 汶川地震二周年
汶(wèn)川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居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東鄰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縣,西接寶興、小金縣,西北和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縣域東西寬84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總面積8820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48%。縣城威州鎮位於縣境北部岷江與雜谷腦河交會處,海拔1325米,周圍有茶坪山脈、邛崍山脈等眾多山體圍繞,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馬爾康246公里,國道213、317線穿城而過。
自1963年恢復建縣至今,全縣轄6鎮8鄉,總人口11178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0057人;羌族人口29839人,占總人口的26.69%,是我國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岷江縱貫縣境西部地區,長達88公里,主要有雜谷腦、魚子溪、草坡等河流,流域面積1429平方公里。全縣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達348萬千瓦,可開發量170萬千瓦,現已開發100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
礦產資源和動植物資源富足,旅遊資源更是別具一格,擁有卧龍自然保護區、三江生態旅遊風景區等自然景觀以及禹、羌文化和三國文化遺址等人文景觀資源。汶川縣既是「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羌綉之鄉」,也是動物活化石——大熊貓的故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貓研究中心卧龍就在縣之西南部。汶川是阿壩州的南大門,也是阿壩州的「工業經濟走廊」。
到2002年底,國內生產總值達125 852萬元,農業總產值達16 543萬元,糧食總產量達16 426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 678元。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建立了1 500畝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基地和500畝兩個無農葯污染IPM示範園區,注冊和啟用了「西羌牌」、「岷江牌」兩個商標和五個蔬菜水果綠色標志,被國家綠色食品中心列為無公害蔬菜、水乾果生產建設基地。林業三大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完成封山育林9 403.9公頃,飛播造林813.4公頃,人工造林3 723.1公頃;完成還生態林3.28萬畝,還經濟林0.42萬畝;完成治沙面積14 605.54萬公頃。工業經濟發展迅猛,招商引資取得實效,已形成漩口、映秀地區州、縣的工業經濟走廊和水磨工業經濟園區,正抓緊建立桃關工業經濟園區,成規模、效益好、資產上千萬元的招商引資企業已有潘達爾工業硅廠、躍發冶煉有限公司等6戶;電力工業更是異軍突起,目前,已建成投產各級電站40餘座,裝機容量達100餘萬千瓦,1986年初被評為全國首批5個「初級農村電氣化縣」之一。旅遊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已開發三江生態旅遊區、西羌第一村、姜維城古文化遺址、蘿卜寨民俗村等景區。交通建設成績顯著,已建成以國道213、317線為主幹,縣、鄉、村道為支線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實現了鄉鄉通柏油路,村村通機耕道。郵電通信事業蓬勃發展,移動、聯通通信網路覆蓋率達85%以上,縣城及主要集鎮已開通了小靈通通信,實現了通信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縣城威州城區面積已達3.53平方公里,初具現代化城市規模,已逐漸形成阿壩州的交通集散地和教育科研基地,「四面環山,三山競秀、二水爭流,一城跨江盡新樓」是對今日威州的精當描繪。
文化教育事業快速向前推進。縣域內有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阿壩州財貿校、阿壩州電大等6所大中專院校,州水電、農業機械、交通、牧業等4所州級技工學校,農牧林科研所3所以及初、高中9所。被列為省重點中學的威州中學,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教育質量快速提升,走在全州教育最前列,為省內外大中專院校培育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
自然地理
汶川縣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因汶水得名,是中國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地圖坐標北緯30°45′~31°43′與東經102°51′~103°44′之間,東西寬84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縣域面積8820平方千米;人口110 118人(2000年),主要民族為漢、羌、藏和回族。周邊相鄰縣級政區,東鄰彭州、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大邑縣,西界寶興縣與小金縣,西北至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境內有卧龍自然保護區,為大熊貓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四姑娘山為主要旅遊景點。縣治威州鎮。
汶川地處四川盆地西北緣,龍門山脈和邛崍山脈分別位於縣域東北與西南部;岷江及其支流雜谷腦河、草坡河、壽江為境內主要河流。
汶川因縣西汶水(現岷江)得名,西漢時為綿虒縣,西晉改為汶山縣,並為汶山郡治,北周始名汶川縣,距今已有一千四百餘年歷史。1952年縣城由綿虒遷威州;1958年茂縣、汶川縣、理縣合並成立「茂汶羌族自治縣」;1962年恢復汶川縣至今。
2007年12月5日,汶川縣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植物資源
汶川縣山體宏渾高大,相對高差懸殊,光照、降水條件隨海拔增高而變化,同樣影響著森林及植被群落類型的分布和植物帶譜的形成。這里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種類繁多,科屬很全,一共4 000種。存在全國獨有的、成片分布的野生珙桐林,與其伴生的水青樹、連香樹、伯樂樹和其它屬於國家保護的珍稀樹木多達20餘種。還有許多名木古樹和「國香」蘭花,使人在珍稀美、風采美、悠古美諸多方面獲得豐富的意境和多種的美感。就森林植被來看,其中特用林和灌木林已佔森林植被面積的82.85%,稀疏林地、未成造林林地、跡地更新地共只佔17.15%,可見其森林資源的豐富程度。旅遊、自然、人文景觀資源豐富,現以開發出「三江生態旅遊區」初具規模。在提倡「科教興國」的今天,對於提高人們的精神文明素質,增進科教科普知識、研究環境變遷對人類的影響,把握未來,汶川縣無凝提供了最寬廣的「天然教學實驗室」。
動物資源
汶川縣擁有大量的動物資源。從現已採集到的標本看:昆蟲有20多個目、700多種,其中僅鞘翅目就有33個科、482種。魚類有6種,兩棲類9種,鳥類208種,獸類96種。在這些動物中,不僅有獼猴、雲豹、水鹿、靈貓等喜溫濕的南方動物,而且有牛羚、猞猁、馬熊、白唇鹿、白馬雞等耐嚴寒的高原和北方動物。其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獸有大熊貓、金絲猴等4種;二類保護的有小熊貓、雪豹、紅腹角雉等17種;三類保護的有林麝、金雕等8種;總計29種。雉雞更是卧龍動物中之一大特色,全國56種中,卧龍佔11種,多屬國家保護的種類。
礦產資源
汶川縣地質構造復雜,地層發育完整,岩漿岩分布廣,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非金屬礦產品種較多。
旅遊
阿壩州汶川縣的地理和區位優勢十分明顯,距成都市僅70公里,素有阿壩州南大門之稱。這里不僅是全國僅有的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也是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羌綉之鄉,更是動物活化石———大熊貓的故鄉,還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貓研究中心———卧龍。該縣境內水能資源蘊藏量達348萬千瓦,是川西平原重要能源供給地。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離全省的中心城市近、都汶高速高等級公路建設、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創建九環線千里文明走廊等機遇,及時調整發展思路,奮力推進汶川跨越式發展,努力把汶川建設成為全國藏區第一州模範縣和岷江上游「明珠城市」。
走進汶川,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片生態的樂土!一座離都市最近的「天然氧吧」!一處最適合都市人休閑的旅遊聖地!這里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這里旅遊舒適期很長,夏季每天舒適時間為23~24小時;這里的生存環境質量極高,大氣環境質量為國家一類一級,空氣污染指數為25,是都市的1/5;地表水環境質量為國家一級,且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僅以三江、草坡、卧龍等生態景區為例,日釋氧氣量為1 500噸,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達每立方厘米150個,比某些大都市高1 000倍,空氣中含菌量比某些大都市低100~1 000倍。
走進汶川,你會享受到獨特的集自然、生態、藏羌民風民俗為一體的短程特色旅遊和城市度假休閑旅遊。你可以去追溯世界上最古老的羌文化,絢麗的羌族刺綉;欣賞歷經千年不倒的羌寨、碉房和邛籠仍在雪山下聳立,被稱為世界橋梁先驅的懸筒和溜索仍在峽谷上空彌香。
走進汶川,攀岩、漂流、滑翔、科學探險、野營、生存挑戰、定向運動,及軌道滑行、羌族溜索、日光浴場、藏羌晚會、西羌葯蒸等,既可陶冶身心,又可以強健體魄。
走進汶川,閱盡人間春色:那數不清的直徑數米的巨樹構成了一片片的獨特森林,杜鵑、香楠、珙桐、連香、桂花、蘭花形成了香海、香路、香山,尤其是那數十種杜鵑從春至冬依次開放,美艷無比。夏季,是觀賞鴿子花的最好季節,這里是全球唯一能看到如此壯觀美景的地方。從4月開始,花朵由淡綠色而乳白色而棕褐色,山風吹拂,萬花齊動,似對對白鴿展翅欲飛;秋時,放眼望去,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冬季、霧凇、冰掛、冰瀑是雪的精靈,雪蓮、臘梅是雪的天使。
走進汶川,以生態為支撐的各種基地映入眼簾:全縣已在水磨鎮建起了3 000餘畝優質茶葉基地,在三江鄉建起了1 000餘畝獼猴桃基地和漩映地區2 000餘畝「苦丁茶」基地;在威州鎮布瓦山建起佔地1 500畝的「農業生態科技示範園」基地,在綿鎮三官廟建起了佔地3 000畝的「經濟生態示範園」,還有七盤溝枇杷園、克枯鄉的梨棗園等一批高標准特色農業基地。並注冊和啟用了「西羌牌」、「岷江牌」兩個商標和5個蔬菜、水果綠色標志,被國家綠色食品中心列為無公害蔬菜、水乾果生產建設基地;全縣已發展商品蔬菜30多個品種、種植面積達30 000餘畝,優質茶葉7 000餘畝、甜櫻桃8 000畝、枇杷3 000畝、小水果4 000畝的生態農業基地;再用3年時間,全縣將分別建成萬畝優質甜櫻桃、萬畝優質枇杷、萬畝獼猴桃和甜柿等優質小水果、萬畝優質茶葉四個基地。
迥瀾塔位於汶川縣漩口鎮鎮政府後岷江與壽溪河交匯處的岸邊台地上。塔為九級密檐式磚塔,坐東南向西北。塔基及塔身平面呈正六方形,以白色灰漿抹面。塔基由上往下微內收,底邊長2.6米,高6.5米,西南面開拱形門一道,高2.4米,寬0.80米。
塔身為密檐九級,由下向上逐級內收。各層塔檐用磚疊澀向外挑出,每層高度由下往上依次遞減,各層各面正中皆開拱形小窗一道,頂為六角攢尖頂。塔通高21米。在塔身第一層內壁有「姚垂典漠訓詔損造,堪興苟含章,造工謝寅昌。大清道 光二十四年(1844年)立」的題記。《灌縣志》亦載迥瀾塔「清處士姚清瀾建也」。迥瀾塔系風水塔,為漩口鎮八景之一。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七盤溝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城南,距縣城約7公里。溝長約30公里,溝口海拔1500米,溝頂的白龍池4020米,溝寬處300餘米,窄處僅1米左右。溝內雨量充沛,植被茂密,是一處以自然風光為主的山地風景區。
全溝景觀可分為上下兩段。上段從白龍池到雪花坪一帶,長約6公里,坡降大,從4020米下降到3418米。這段屬典型的「彭灌雜谷」斷裂地帶,山勢陡峭如刀劈斧砍,峰形千姿萬態。白龍池是一個形狀如葫蘆的高山堰塞湖,深潭碧水,從出水口下跌形成多級瀑布,其中50米以上的瀑布就有10餘個。下段由雪花坪至溝口鎮溝石,水勢緩而多變,在茂林幽竹間奔流,全長約15公里。地勢平坦開闊而兩岸山峰高聳,野花遍地,綠草如茵。以雪花坪瀑布最為壯觀。
這里氣候溫和,植被豐茂,從山腳到山頂,大致可分為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山地暖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帶、山地寒溫帶陰暗針葉林帶、亞高山亞寒帶灌叢草甸帶、高山寒帶草甸帶5個垂直分布的植物帶,植物種類繁多,動物資源也很豐富。
卧龍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西南部,邛崍山脈東南坡,距四川省會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保護區始建於1963年,面積20萬公頃,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國家級保護區之一,是國家和四川省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保護區現有人口5 343人,其中,農業人口4 550人。
1980年,保護區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並與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合作建立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198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將卧龍保護區內汶川縣的卧龍、耿達兩個公社劃定為汶川縣卧龍特別行政區,實行部、省雙重領導體制,由林業廳代管。同年7月,省政府、原林業部聯合作出了將四川省汶川縣卧龍特別行政區改為四川省汶川卧龍特別行政區的決定,與卧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合署辦公的綜合管理體制。
卧龍自然保護區以「熊貓之鄉」、「寶貴的生物基因庫」、「天然動植物園」享譽中外,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區內共分布著100多隻大熊貓,約佔全國總數的10%。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的其它珍稀瀕危動物金絲猴、羚牛等共有56種,其中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共有12種,二類保護動物 44種。據統計區內其它動物種類如:脊椎動物有450種,其中獸類103種,鳥類283種,兩棲類21種,爬行類25種,魚類18種;昆蟲約1 700種。據已採集的植物標本統計,區內植物有近4 000種。高等植物1 989種,在種子植物中,裸子植物20種,被子植物1 604種。被列為國家級保護的珍貴瀕危植物達24種,其中一級保護植物有珙桐、連香樹、水清樹,二級保護植物9種,三級保護植物13種。保護區內還有豐富的水能蘊藏量。
卧龍自然保護區地理條件獨特、地貌類型復雜,風景秀麗、景型多樣、氣候宜人,集山、水、林、洞、險、峻、奇、秀於一體,還有濃郁的藏、羌民族文化。區內建有相當規模的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等國家保護動物繁殖場;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貓野外觀測站;有國內迄今為止以單一生物物種為主建立的博物館的大熊貓博物館。
多年來,卧龍自然保護區著眼於建設一流的國家自然保護區目標,堅持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方針,積極開展保護、科研、社區建設等工作,使大熊貓為主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和高山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通過不懈的努力,成功攻克了圈養大熊貓人工繁育工作中的「發情難、配種受孕難、幼仔成活難」的三大難關,人工繁殖大熊貓48胎、72仔、成活59仔,幼仔存活率已經連續5年達到100%。圈養大熊貓總數達到80餘只,佔世界圈養種群的60%。同時也培養鍛煉出了一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大熊貓科研隊伍。已出學術專著8部,發表科研論文200多篇,有4項獲部、省科技成果獎,有5人次獲優秀科技論文獎。並在全世界范圍內開展了大熊貓認養活動,保護區積極尋求對外合作,建立合作開發機制。目前,區內經濟得到有效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4年全區人均收入達2074.39 元,比2003年增加234.21元。基礎設施建設發生根本性改善,保護區的建設和發展向符合中國國情的良性循環方向發展。
卧龍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63年,面積20萬公頃,是以保護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植物和高山森林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1980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2006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四川省汶川卧龍特別行政區,下轄一鄉一鎮,現有農民4 500多人。保護區直屬國家林業局,特區隸屬四川省政府,部、省均委託省林業廳代管。特區與保護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合署辦公」的管理體制。
卧龍地處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的高山峽谷地帶,區內自然條件獨特,地貌類型復雜,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野生動植物資源異常豐富,享有「熊貓之鄉」、「寶貴的生物廣譜基因庫」、「天然動植物園」之美稱,有國家級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植物81種,野生大熊貓143隻,占我國現存野生大熊貓資源的近10%。卧龍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四川省政府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林業局「全國自然保護區示範單位」。2006年10月被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林業局和農業部等七部委評為「全國自然保護區管理先進集體」,同時被中國旅遊電視協會評為「中國最令人嚮往的旅遊勝地」,並授予「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大熊貓的故鄉金牌稱號」。
主要景點有大熊貓苑、中國卧龍大熊貓博物館、熊貓溝、正河、鄧生原始森林、巴朗山高山草甸等景點。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里氏8.0級強烈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同時,處在汶川縣西南部的卧龍自然保護區也受到重創,60多隻大熊貓失去美好的家園。由於住所被毀,食物(主要是竹子)匱乏,這些大熊貓不得不被迫轉移到安全地帶。在搶救大熊貓的過程中,卧龍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不顧個人安危,以最快的速度搶救出這些大熊貓。令人感到痛心的是,其中兩只大熊貓仍然下落不明。
『伍』 快點告訴我廣元是市青川縣青溪鎮的最新地震情況
沒有地震!偶有餘震,但也不頻繁!現在青溪開通了旅遊線路!一切都已經恢復了!
『陸』 青川唐家河風景區最新情況 住宿情況
唐家河是省級自然保護區。裡面還是有野生動物的,按當地保護巡查的說法,一般巡山一個月時間有可能看到熊貓的(巡山很深),當然個人建議沒有這個必要,不過如果探險,唐家河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裡面風光秀麗,肯定會是會讓你和你的親人或朋友開心愉快的。
『柒』 青川現在的經濟情況如何
青川的重建看到了一些效果,但是不明顯。經濟發面隨著災後重建步法,可能各方面都比原來要好得多。歡迎外商來青川投資。
『捌』 四川省內最適合居住的地方,是哪裡呢為什麼
四川位於中國內陸的西南部。因為地理非常的特殊,所以境內的風景也是別具一格。非常的美麗。說到四川免不得就會想起成都這座城市,成都坐落於四川盆地,因為地理位置特殊,所以境內的河網縱橫,產物豐富,農業發達。更是孕育出了都江堰,金沙遺址,杜甫草堂等國內的知名景點。當然成都也是我國生活節奏較慢的城市,所以被很多人嚮往想要來到這座城市生活。當然還有一個地方沒有城市的吵鬧,只有鳥語花香,這個地方就是涼山彝族自治州,它位於四川省的西南部。與雅安市和甘孜州相接。因為地理環境非常的特殊,氣候的垂直,水平差異很明顯,往往山頭皚皚白雪,山下綠草茵茵,可謂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不僅是景色優美,更是非常的宜居呢。當然在四川省內還有一座城市,它距離省會成都只有不到110公里。也是一座非常適合宜居的城市,這座城市就是綿陽市。
綿陽作為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5A級北川羌族城旅遊區,七曲山大廟,九皇山,報恩寺,竇圌山和將由李白紀念館等多個4A級景區。綿陽這座城市真的是非常的不錯,所以小夥伴們,一定來要這個城市看看,你一定會喜歡上這座城市的。
『玖』 四川省青川縣最新消息青川縣哪個鄉與茂縣鳳儀鎮相鄰請回復
哪個鄉都不相鄰,因為青川縣與茂縣之間還隔著綿陽市,兩縣根本就不接壤!
『拾』 麻煩詳細解釋一下青藏高原黃河源,源出巴顏喀拉山。出山向東入青川,北上甘寧內蒙轉,南下晉陝折豫魯,東
地質結構
西南部最高的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高原面平均海拔4000~5000 m,從高原往北和往東地勢急劇下降,往北到國境,往東到大興安嶺、太行山、伏牛山、武當山、武陵山一線等廣大地區。除少數山地外,地勢降到3000 m以下,一些盆地高度只有1000 m左右,再往東地勢更低,形成一些低山丘陵。除沿海山地與台灣山地一些高峰外,海拔多在1500 m以下,東部的大平原高度不到200 m,向海延伸到淺海大陸架。這種地貌分布特徵除與青藏高原在新生代強烈隆升有關外,每個地貌台階的邊坡常是一些新構造斷裂分布位置,許多延綿千里的高大山脈的走向受斷裂構造線的控制。
青藏高原外圍經常發生嚴重地震。這個高原在印度於五千萬年前開始推擠歐亞大陸時隆起,喜瑪拉雅山脈就是在這個強大的推力之下形成。這座山脈在不穩定的結構地形推擠下,到現在仍在往上升。每年大約上升一厘米左右。
基本介紹
高原周圍大山環繞,南有喜馬拉雅山,北有昆侖山和祁連山,西為喀喇昆侖山,東為橫斷山脈。高原內還有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這些山脈海拔大多超過6,000米,喜馬拉雅山不少山峰超過8,000米。高原內部被山脈分隔成許多盆地、寬谷。湖泊眾多,青海湖、納木湖等都是內陸鹹水湖,盛產食鹽、硼砂、芒硝等。高原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長江、黃河、瀾滄江(下游為湄公河)、怒江(下游稱薩爾溫江)、森格藏布河(又稱獅泉河,下游為印度河)、雅魯藏布江(下游稱布拉馬普得拉河)以及塔里木河等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
青藏高原實際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脈組成的高山「大本營」,地理學家稱它為「山原」。高原上的山脈主要是東西走向和西北—東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連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說「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個最主要的特徵。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個重要特色就是湖泊眾多。高原上有兩組不同走向的山嶺相互交錯,把高原分割成許多盆地、寬谷和湖泊。這些湖泊主要靠周圍高山冰雪融水補給,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門戶,獨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於青海省境內,為斷層陷落湖,面積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達38米,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區境內的納木錯,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這些湖泊大多是內陸鹹水湖,盛產食鹽、硼砂、芒硝等礦物,有不少湖還盛產魚類。在湖泊周圍、山間盆地和向陽緩坡地帶分布著大片翠綠的草地,所以這里是僅次於內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區。 由於地勢高,大部分地區熱量不足,高於4,500米的地方最熱月平均溫度不足10℃(50℉),無絕對無霜期,穀物難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犛牛、藏綿羊、藏山羊為主。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以種植作物,以青稞、小麥、豌豆、馬鈴薯、圓根、油菜等耐寒種類為主。雅魯藏布江河谷緯度低,冬季無嚴寒,小麥可安全越冬。加以光照條件好,春夏溫度偏低,延長了小麥生長期,拉薩冬小麥畝產有1,638斤的紀錄。高原上近年新建有不少水電站、煤礦、鋼鐵廠、化工廠、毛紡廠、造紙廠。隨著工業發展,新的工業城市如西寧、拉薩、格爾木、林芝、日喀則等不斷形成。目前有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4條公路。青藏鐵路也通車。民航班機通西寧、格爾木、拉薩、林芝地區、昌都地區。
整個青藏高原(含中國以外部分)包括中國西藏自治區全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南部,青海省的中部和西部,甘肅省、四川省的西部,雲南省的西北部,以及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總面積250萬平方公里。
形成原因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現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現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亞次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包括現在的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昆侖山和可可西里地區隆生為陸地,隨著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著洋殼不斷發生斷裂,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萬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洋成為陸地。整個地勢寬展舒緩,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其間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濕潤,叢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青藏高原的抬升過程不是勻速的運動,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進。
距今一萬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一個高原,2.4億年前,印度板塊開始向北向亞洲板塊擠壓,由此引起昆侖山脈和可可西里地區的隆起。隨著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推進,並不斷向亞洲板塊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對此上升階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並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幾度達到停止,但有時也非常迅速。一萬年前其上升速度曾達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風化為主,而邊緣仍在不斷上升。
編輯本段地質特點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年代最新、並仍在隆升的一個高原。它夾持於塔里木地台、中朝地台、揚子地台和印度地台之間,呈紡錘狀(見圖)。內部有一系列不同演化歷史和不同源地的陸塊、褶皺帶相間排列,反映了特提斯(見特提斯地質)的復雜演化歷史。統一高原的出現是新生代以來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碰撞(見大陸碰撞)的結果。 基本構造格架和演化 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連-柴達木、昆侖、巴顏喀拉、羌塘-昌都、岡底斯和喜馬拉雅等6個構造帶,各構造帶之間為蛇綠混雜岩所代表的縫合帶隔開。大致以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為界,北面的祁連-柴達木,昆侖、巴顏喀拉構造帶等,屬於歐亞古陸南緣的構造帶,在早中元古代結晶基底上,發育了早古生代優地槽,加里東運動使地槽回返,形成褶皺基底,晚古生代轉化為穩定的蓋層。其中石炭-二疊紀出現含煤建造,暖水動物群和華夏植物群繁盛。南面的岡底斯、喜馬拉雅構造帶,在中晚元古代結晶基底上整合遞變,從早古生代開始發育了地台蓋層,海相沉積一直延續到始新世,其中晚石炭世-早二疊世廣泛發育了岡瓦納相冰海雜礫岩和冷水型生物群,是岡瓦納古陸北緣的微陸塊。 由於這 6個構造帶最新海相地層層位和作為各構造帶分界的縫合帶,明顯地從北向南依次變新,表明青藏高原是由歐亞大陸不斷向南增生,岡瓦納古陸北緣微陸塊不斷解體、北移、拼貼到歐亞大陸南緣而產生的。始新世青藏高原結束了洋殼演化和洋殼向歐亞大陸俯沖(見俯沖作用)的歷史。由於印度洋不斷擴張,已拼合的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之間發生大陸岩石圈俯沖。在俯沖帶地殼縮短,分層變形、分層加厚。經歷了構造抬升和均衡隆升的階段,在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出現。青藏高原的形成主要是中更新世以來近200萬年地殼隆升的結果,並且這一隆升過程至今尚未結束。 青藏高原中若干條反映不同時期洋殼的蛇綠岩帶,揭示了岡瓦納古陸不斷解體,向北漂移,與歐亞古陸碰撞、拼合,歐亞古陸不斷增生的歷史。主要蛇綠岩帶和混雜堆積帶如下: 北祁連蛇綠岩帶 位於祁連中央隆起帶北側,沿玉門、肅南、祁連、門源一帶出露了一套蛇綠岩,包括蛇紋石化橄欖岩、輝橄岩和純橄岩;輝長岩、輝長輝綠岩;中基性海底噴發岩,主要為細碧岩、角斑岩,具枕狀構造;放射蟲硅質岩夾復理石砂板岩。呈北西-北西西向延伸600~700公里。帶內發育有藍閃石片岩,常出現在超鎂鐵岩上下盤,主要有綠簾石藍閃片岩、石榴石藍閃片岩和石英白雲母藍閃片岩3種組合類型,藍閃石結晶粗大。大量生物化石證明,本帶包括震旦紀晚期、寒武紀和奧陶紀早期 3期古蛇綠岩,它們的岩石組合大體相似。蛇綠岩的地球化學特徵和放射蟲硅質岩的存在,說明古北祁連洋盆處於洋中脊環境。 昆侖蛇綠岩帶 沿西大灘-修溝-瑪沁斷裂帶殘留了華力西末期的洋殼殘體。蛇綠岩已失序,西段未見重要露頭,東段花石峽、瑪沁、瑪曲一帶,發現了百餘個超鎂鐵岩體,屬蛇綠岩套。與蛇綠岩伴生的構造混雜岩和泥礫混雜岩的基質是早三疊世復理石,夾有大量二疊紀石灰岩和含煤碎屑岩等外來塊體。 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 總體呈北西西向展布,東段向南偏轉,近期主要表現為右行走滑斷裂,有地震活動。在其西段錫金烏蘭湖、大鵬湖、瑪爾蓋茶卡一帶,發現了一套混雜堆積,在三疊紀砂板岩中,夾有大量二疊紀灰岩岩塊和鎂鐵、超鎂鐵岩塊;在中段勝利湖、若拉崗、獅頭山一帶,構造混雜堆積和蛇綠混雜堆積十分發育;東段金沙江混雜堆積帶寬40公里,南北向展布,分東西兩個帶。西帶為蛇綠混雜岩,在蛇紋岩基質中包卷了大量二疊紀放射蟲硅質岩、石灰岩、細碧角斑岩岩塊。東帶為野復理石,中三疊統砂板岩中含有大量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灰岩岩塊。金沙江縫合帶閉合於印支運動。 班公錯-怒江蛇綠岩帶 曾為古特提斯南域的一個深海盆,保存了一套完整的洋島環境的蛇綠岩組合,許多地方可以看到完整的洋殼序列。包括超鎂鐵岩、堆晶輝長岩、粒玄岩岩牆、枕狀玄武岩、球顆玄武岩和放射蟲硅質岩。放射蟲為三疊紀-侏羅紀生物組合。上侏羅統-下白堊統淺海相碎屑岩不整合覆蓋其上,其間往往發育有超鎂鐵岩古風化殼。
雅魯藏布江蛇綠岩帶 沿印度河-雅魯藏布江蛇綠岩斷續出露,長達1700公里,南北寬10~50公里。多處可以看到完整的洋殼序列。包括地幔超鎂鐵岩、堆晶輝長岩、輝長岩、枕狀拉斑玄武岩、輝綠岩席狀岩牆(床)群,上覆灰綠色、紫紅色放射蟲硅質岩。由於板塊俯沖,與蛇綠岩相伴,發育了泥礫混雜岩和蛇綠混雜岩。泥礫混雜岩常在蛇綠岩南側,從三疊紀末到白堊紀,形成許多構造混雜岩塊。晚白堊世泥礫混雜岩,其基質為雜色硅泥質類復理石,含二疊紀石灰岩、玄武岩,三疊紀砂板岩、侏羅紀砂岩、灰岩和早白堊世硅質岩岩塊。蛇綠混雜岩往往在蛇綠岩帶北側,在蛇紋岩基質中混入了三疊紀砂岩、白堊紀放射蟲硅質岩、輝長岩、火山岩岩塊。日喀則蛇綠岩底盤發育了動力變質的角閃石石榴石片岩,其同位素年齡為0.81億年,是蛇綠岩仰沖侵位形成的。
地層
青藏高原被若干條板塊縫合帶分為 7個地層區。
祁連地層區 主體由中下元古界結晶片岩組成的結晶基底和由下古生界變質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夾變質碎屑岩組成的褶皺基底構成,上泥盆統紅色磨拉石不整合其上。上古生界為淺海相地台型沉積蓋層,二疊系為上疊內陸盆地碎屑堆積。
柴達木地層區 柴達木盆地被厚達6000~7000米的新生代碎屑岩所覆蓋,前第三紀地層僅在盆地邊緣零星出露。基底岩系包括中下元古界結晶片岩和下古生界巨厚的中酸性火山-沉積變質綠片岩系。在盆地東北歐龍布魯克山發現一套從震旦繫到奧陶系的淺海碳酸鹽岩夾碎屑岩系,組成穩定的地台蓋層,不整合在下元古界混合片麻岩上。侏羅系、白堊系為陸相碎屑岩,被分割在盆地邊緣的一些中生代盆地內。 昆侖地層區 由下中元古界片岩、片麻岩、下古生界綠片岩和上古生界-中生界沉積蓋層組成。沿布爾漢布達山出露的一套厚度巨大的變質中酸性火山岩-碎屑岩系,達綠片岩相,緊密褶皺,上泥盆統紅色磨拉石不整合其上。石炭系-三疊系為淺海相碳酸鹽岩、碎屑岩系,化石豐富。
巴顏喀拉地層區 在東昆侖-西秦嶺以南,龍門山以西與金沙江之間,以廣泛出露三疊系復理石砂板岩為特徵,岩性單調,厚度巨大,化石稀少,組成緊密的線型褶皺。古生界及前寒武系僅在其邊緣和大斷裂帶內零星出露。本區可進一步分為 3個地層分區:①阿尼馬卿地層分區。以中、下三疊統復理石砂板岩為主,夾二疊系碳酸鹽岩、中基性火山岩外來塊體,組成混雜堆積帶。②巴顏喀拉地層分區。巴顏喀拉地層區主體,廣泛分布三疊系復理砂板岩,局部夾薄層泥灰岩。東部邊緣出露有前震旦紀結晶岩,震旦系-古生代為淺海相沉積蓋層。侏羅系、白堊系和老第三系為山間磨拉石。③義敦-中甸地層分區。位於巴顏喀拉地層區西南邊緣的金沙江東側,沿金沙江有古生界出露,呈外來岩塊,夾持在蛇綠混雜堆積和中三疊統野復理式碎屑岩中,形成混雜堆積帶。
羌塘-昌都地層區 介於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與班公錯-怒江縫合帶之間的廣大地區。前寒武系僅在喀喇昆侖和昌都地區零星出露,為結晶片岩。下古生界淺變質岩系,羌塘地區叫阿木剛群,昌都地區叫青泥洞組。上古生界在唐古拉地區為淺海-海陸交互相碳酸鹽岩、含煤碎屑岩、含Schwagerina sp.,Fusulina sp.,Brac-hiophods等暖水型動物群和以 Gigantopteris為代表的華夏植物群,在青海省稱為烏麗煤系和開心嶺煤系。在羌塘以西日土地區,石炭-二疊系為岡瓦納相冰水型雜礫岩,以Eurydesma為代表的冷水型動物群繁盛,稱為霍爾巴錯岩系。三疊系以上統為主,為陸源碎屑岩、碳酸鹽岩。諾利-里阿斯為含煤建造,唐古拉區叫土門坎拉群,昌都地區叫巴貢煤系。侏羅系為淺海-濱海-障壁海紅色碎屑岩夾碳酸鹽岩,含巨厚的膏鹽建造。在唐古拉、昌都等幾個陸緣盆地厚達5000米。白堊系、第三系為紅色山間磨拉石。
岡底斯地層區 介於班公錯-怒江縫合帶與雅魯藏布江縫合帶之間的廣大地區,中上元古界結晶岩系零星出露,叫念青唐古拉群和南迦巴瓦群。采自羊八井的眼球狀片麻岩鋯石鈾鉛等時線年齡為12.5億年。奧陶系-白堊系為淺海台地相碳酸鹽岩和碎屑岩。奧陶-志留系為生物灰岩、白雲岩、瘤狀灰岩、筆石頁岩,厚僅數百米,化石豐富,其沉積建造、生物組合與喜馬拉雅地區所見十分相似。上石炭-下二疊統為岡瓦納相冰海雜礫岩,常見的冷水型生物有雙殼類 Eurydesma動物群和腕足類Ambi-kell a-Anidanthus fusuformis動物群,以及冷水型珊瑚 Amplexocarnia-Cyathaxonia組合。三疊系為淺變質復理石砂板岩,底部夾基性火山熔岩,出露在本區南、北邊緣。侏羅-白堊系為淺海台地碎屑岩夾碳酸鹽岩,化石豐富,以菊石和有孔蟲為主。上白堊統-漸新統為紅色山間磨拉石,沿岡底斯山間盆地堆積了巨厚的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凝灰岩。
喜馬拉雅地層區 中上元古界結晶片岩沿高喜馬拉雅出露,稱珠穆朗瑪群和聶拉木群。采自亞里的黑雲斜長片麻岩鋯石鈾鉛等時線年齡為12.5億年。寒武系-始新統為連續沉積的地台蓋層。其中上泥盆統為陸相碎屑岩。上石炭統-下二疊統為岡瓦納相冰水沉積雜礫岩,含冷水型動物群(Eurydesma,Stenacisma,Neospirifer,Iylvolasma等)及舌羊齒(Glossopteris)植物群。在本區北部,沿康馬-拉軌崗日一線,分布著上古生界結晶片岩,圍繞一系列花崗岩穹隆出露。三疊系為淺變質復理石砂板岩,厚度巨大,可能是印度板塊北緣陸基部位的沉積。 岩漿活動
青藏高原的地質歷史中岩漿活動頻繁,隨著板塊構造的演化,形成一系列構造岩漿帶。 祁連構造岩漿帶 除早古生代有巨厚中基性火山噴溢外,沿中祁連隆起帶還發育了兩條花崗岩帶,以花崗岩、片麻狀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為主,形成巨大岩基。根據侵位關系和同位素年齡,可分為 4期。以加里東期(5.14~4.02億年)為主,有元古宙中酸性小岩株零星出露,華力西期和燕山期中酸性岩主要在南祁連山。多為同熔性花崗岩,少數為改造型花崗岩。
柴達木構造岩漿帶 岩漿活動主要見於盆地邊緣,下古生代堆積了巨厚的中酸性熔岩及其凝灰岩,成為褶皺基底的主體。侏羅紀在個別盆地內有陸相安山岩噴溢。中酸性侵入岩零星分布,以華力西期(3.28~2.68億年)為主,其次為燕山期。加里東期侵入岩僅有少量閃長岩類小岩株在盆地北緣出露。
布爾漢布達構造岩漿帶 除下古生代巨厚的中酸性熔岩及其凝灰岩組成淺變質的納赤台群主體外,沿布爾漢布達山還有一條南北寬 50~100公里,東西延長1300公里的花崗岩帶,以花崗岩和花崗閃長岩為主。可分為4期,以華力西期(2.73億年)為主,形成大岩基。有少量印支期、燕山期和加里東期(3.94~3.98億年)的小岩株。華力西期花崗岩是晚古生代中期柴達木板塊向南俯沖,洋殼消減,在島弧區形成的同熔性花崗岩,少量為改造型花崗岩。
巴顏喀拉構造岩漿帶火山和中酸性深成活動都很微弱,僅有少量印支期和燕山期後造山期改造型小岩株沿斷裂帶出露。
金沙江構造岩漿帶 有兩條花崗岩帶與金沙江蛇綠混雜岩及三疊紀巴塘群中基性火山岩帶相伴。西帶從江達,過德欽向南,長數百公里,多侵入於古生界,被三疊系不整合覆蓋。主要為石英閃長岩和花崗閃長岩,具同熔型特徵。東帶沿雀兒山向南到義敦,以黑雲母花崗岩和二長花崗岩為主,形成於印支期,具改造型特徵。
唐古拉構造岩漿帶 與班公錯-怒江蛇綠岩帶相伴,在其南側以花崗閃長岩、黑雲母花崗岩為主,形成岩基;在其北側,以黑雲母二長花崗岩為主,呈小岩株,侵入於侏羅系中。
岡底斯構造岩漿帶 由鈣鹼性中酸性-酸性侵入雜岩組成巨大岩基,南北寬50~100公里,沿岡底斯山東西綿延千餘公里,向西與拉達克花崗岩相連。形成於距今1.1~0.4億年,以黑雲母花崗岩為主,早期有輝石閃長岩、石英閃長岩。與之相伴,早第三紀發育了一系列火山盆地,堆積了巨厚的中酸性-酸性-偏鹼性火山熔岩及其凝灰岩,有幾個噴發旋迴。在一些火山盆地中保存了較完好的火山機構。
拉格崗日構造岩漿帶 沿喜馬拉雅低分水嶺,東起康馬,向西經拉格崗日,至馬拉山,展布著一個穹隆帶。穹隆核部為花崗岩,翼部為上古生界、中生界變質地層。由片麻狀二雲母花崗岩和二雲母石英二長岩組成,以康馬岩體為典型。岩體為片麻狀白雲母花崗岩,頂部有侵蝕凹槽和花崗質礫岩,其上為石炭-二疊紀黑雲母石榴石片岩,片岩與花崗岩二者片麻理完全一致。康馬岩體是西藏花崗岩唯一達到鍶均一的岩體,初始值Sri=0.7140±0.001,全岩Rb-Sr法等時線年齡為4.84、4.86億年,反映了岩漿形成的時代;黑雲母K-Ar法和V-Pb法年齡為2.66億年,可能代表岩體與圍岩遭受區域變質作用的時期;黑雲母K-Ar法年齡0.1~0.2億年,記載了康馬岩體同喜馬拉雅其他地質體遭受的最後一次熱事件。這與喜馬拉雅南坡、距主邊界斷裂不遠處尼泊爾的馬拉斯魯岩體十分相似。後者是一組堇青石花崗岩,Rb-Sr法等時線年齡為4.66~5.11億年。古生代岩漿活動為岡瓦納古陸內陸殼中發育的改造型花崗岩。
喜馬拉雅構造岩漿帶 高喜馬拉雅有許多淺色花崗岩,呈岩株、岩枝和岩脈沿構造軟弱帶侵入。以電氣石白雲母花崗岩、電氣石二雲母花崗岩為主,形成於距今0.2~0.1億年,為典型的改造型花崗岩。
地球物理場與地殼結構 在1°×1°布格重力異常圖和衛星磁異常圖上,青藏高原表現為一個外形呈紡錘狀的封閉負異常區,夾持在塔里木地台、揚子地台和印度地台的正異常區之間,形成一個不對稱的「重力盆地」。異常邊緣陡峭,內部平坦,與地質構造格局和地形輪廓基本一致。航磁異常、布格重力異常等值線和均衡重力異常等值線,主要有兩個延展方向:高原中西部近東西向,高原東部呈南北向。地殼厚度與地殼結構在南北方向上的變化大於東西方向。這些特徵表明高原地殼深部構造與地殼表層構造一致。高原內部淺源地震斷層面解和高原中源地震斷層面解,揭示出高原的現今應力場,其主壓應力軸多近南北向或北北東向,高原東部邊緣近東西向。這說明高原岩石圈存在一個以近南北向水平壓應力為主,及與之成正交的張應力為輔的近代構造應力場。高原中西部一系列近東走向的逆沖斷裂帶、推覆構造帶等壓性構造和走滑壓剪性構造,都是在這種構造應力場的背景下形成的。 青藏高原地殼、上地幔介質在縱向與橫向上均呈現出明顯的不均一。岩石圈存在著清楚的塊-層結構:縱向分層,橫向分塊。岩石圈厚度約140~170公里,地殼平均厚度70公里左右。地殼厚度在東西方向上較均勻,變化不大,而南北方向上變化較大,在幾個主要斷裂帶上,莫霍面均發生錯斷。例如,雅魯藏布江斷裂帶北側,莫霍面比南側抬升了8公里。同周圍的地塊相比,青藏高原地殼厚度要大一倍。爆炸地震和磁大地電流測深,揭示了高原地殼內部存在兩個低速低阻層,它們是地殼內部物質對流、地殼加厚的滑移帶和淺源地震的發震帶。